绿林网

《我书架上的神明续编》读后感100字

《我书架上的神明续编》读后感100字

《我书架上的神明续编》是一本由刘小磊主编 / 李银河 刘仲敬 万维钢 王小妮 于建嵘 余英时 著作,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页数:总396页,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书架上的神明续编》读后感(一):体会变迁

【秘密书架】体验百年中国的动荡变迁

作者:浙江社科院文学所所长 卢敦基

2014-12-04 16:32:11 来源:南方周末

标签中国变迁

在读了许许多多期的“秘密书架”后,终于决定来写一篇“我的秘密书架”。我对这个题目的看法是:必须讲一点自己有独特体验的书。如果这点对,那就必然要回避名家的巨著。归根结底,名家的巨著是哺育我等这些读点书的人的乳汁。但这种大著,读者既多,也难讲出点让人觉得些许意外的体验,鲁迅就不谈李、杜。所以在这篇小文章里,没有他们什么事。

第一本我要说的,是董时进的《两户人家》(学林,2012)。董先生,1900年生,1984年逝。他1920年赴美留学,获康奈尔大学博士学位,曾发动成立中国农民党。此书写他爷爷辞世后,寡居的奶奶如何养育两个儿子,儿子又如何让孙子出洋。古代中国农村,顶梁柱一倒,孤儿寡妇便受尽欺凌。此等叙述,不以为奇,我最震动的是:寡妇一人,如遇大不公,可直上县衙击鼓申冤,而且还得到了公正的判决。农村真正乱,始于辛亥。今人自执著于辛亥推翻皇朝的决定性的政治胜利,但原来风平浪静的偌大农村,动荡变迁。董家也是因为勤奋劳动换来的血汗钱放在家中徒招盗贼,才下决心送孩子出外读书。描绘辛亥前后的中国社会实况,在我读的书中,论生动真切,此书为第一。

第二本是唐德刚的《战争与爱情》(华东师范大学,1999)。唐氏以《晚清七十年》享誉于世,我也喜欢,但我更喜欢这部以抗战为背景的长篇小说。也怪,我曾多次向朋友、向社会推荐此书,反响甚鲜,我却十读不厌。此书写一个大户人家子弟跟受苦出身的女新四军战士的婚恋经过,特别展示了传统地方经济如何在新时代快速败亡,指斥国民党时代以小土豪取代大土豪后社会的流氓化,而抗战一剧之血腥、之残酷,尤使人涕泗横流。我读书不甚动情,唯读此书不然,独坐斗室,垂泪多次。以为它是中国20世纪中间50年之最佳展现。史家写的小说,在文学上也许有种种缺憾,但我完全视而不见。

说了两本文学书,再说两部历史书。一是王尔敏的《明清时期庶民文化生活》(岳麓,2002)。王先生在台湾“中研院”近代史所多年,著述等身,我也买过十余部,但这一小册子为我最喜。特别是其中一句,说点神主这种民间祭祀仪式,实待抗战时才彻底消灭。此语我常常忆起,且醒悟今人对抗战研究,实少自文化变迁着眼者。王先生著作,因属研究,笔法较为生硬,偏偏此书极为灵动。至于文章如何趣味横生,此不赘。另一是钱穆的《中国史学名著》(三联,2000)。我喜读史,但是真正读出一点味道,多数靠此书点拨。特别是关于《史记》诸章,诵读再三,反复体会。钱穆先生一生著述甚多,此书对他而言,无非小书一种,但实在好。

文史之外,再说两种:这两种仍是文。一是朱苏进的《醉太平》(上海文艺,1994)。一般谈当代文学甚少提到朱,而我偏嗜之如狂,将他的小说收罗殆尽,读之何止十遍。他的缺点是格局偏小,长篇叙述会照应不周,时有破绽。优点是长久坚忍下的爆发、奇诡、惊艳,让人瞠目结舌,不知所措。我曾想,尽管他只有小学毕业的文凭,但如放到十六七世纪的美国或欧陆,说不定能搞出点发明来沾溉世人。另一是随笔《张五常作品系列》(社科文献,2001)。初遇张氏随笔,在一套三册中先买一册,晚上回家试读。不到半夜读完,满室打转,直以没有尽购通读全部为恨。最近我出了一本书评集,以写张的小文列于卷首,特表敬意。从读他的文章开始,我才真正领悟了一点文章作法。但读多次后,我亦醒悟他毕竟还是海外的底子。我等本土成长的,写不出那样的文章,亦不一定要写那样的文章。

我是“”后的第一批大学生。平生爱好,亦仅读书而已。如以每年读两百种书计,三十年来,共有6千种。从6千种中选出6种,总还略有可观。回头看,发现这6部书的作者,除朱苏进外,皆为境外或域外人士。小小吃惊之后,也明白现代社会必应抱有放眼全球之视野。想我这般既无通读洋文原著之学养,又无生活异域之人间体验,译著读得最多,仍然屁事不顶。从境外域外华人著述循序渐进,亦是顺理成章。今年夏天我与某同学戏言:我等只不过完成了“城镇化”,“国际化”的使命只有待儿辈去完成了,即使他们沦落于底层,亦是题中应有之义。

毛泽东有句话,尽人皆知,道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出于《毛选》第四卷。当时中共以秋风扫落叶之势横扫国军,举重若轻。但于接管城市,偏偏举轻若重,强调决不能犯李闯的错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成效显著,领导英明以外,亦有从农业化到工业化、信息化社会转型的大背景及各种因缘风云际会,此时能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如毛泽东言:戒骄戒躁。冷静看待自己读书的缺陷,亦如是。

《我书架上的神明续编》读后感(二):有些「隐秘的角落」,安放着一群人的心照不宣

【2020年8月29日随记,由头是朋友圈总结了一下2020年中的一些读书记录,其中有一个月属于这本书。】 在这个知识付费的年代里,我们到底是需要一些知识,还是只是想快花点钱图个心安呢?那些书架上的神明保持沉默,对人们的追捧或忽视,都是一副不置可否的态度。它们本不需要我们花太多钱就能得到,而我们只想下载个「得到」……《神明》这本书让我意识到了自己的渺小,要对未知的事物继续保持敬畏之心。 【2021年7月26日随记,由头是作了《我书架上的神明》摘录,写了几段摘录前言。】 记得陈少文在一个视频里说过:永远不要相信大佬们开出的书单,因为他们开出的书单,其实都不是给读者看的,而是为了突出自己的品味。 我深以为然。 余华也说过一个类似的意思: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阅读史、「文学史」。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旅途要走。 许知远在吴晓波的年终秀演讲上,分享了一下自己参与薇娅直播间的感受:那是一种基于消费主义的巨大喧闹,也有一种巨大的孤独。「我们从未像今天这样,在一个个虚拟的信号前,渴望着真正的亲密关系。」 从这个角度来看,分享「书单」的意义,更像是灵魂间的片刻对视(或矫饰)、然后擦肩而过。 他们或许会在另一个更适合的时间见面,或许再也不会见面了。 【2021年1月22日随记,由头是推荐一本书。】 想推荐的「闲书」太多,不过考虑到这期话题的意义,所以我专门找了一门比较点题的书推荐给大家——汉唐文化出品的《我书架上的神明:72位学者谈影响他们人生的书》。 《读书》前执行主编王焱说:大凡在学问中讨生活的人,对于让外人参观自己的书房这件事,大都心存忌讳。他们视自己的秘密书架,好比金屋里藏的阿娇,或者贪官的银行户头,不到万不得已,那是绝不愿意轻易示人的。 而今真是难得,72位学者竟敞开心扉,向读者介绍自己最喜欢或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书……知识无涯,可多可少,灵魂却只有一个,不能让他枯萎了。 至少,这起码能满足一下读者们的「窥私欲」,不是吗? 在这个知识付费的年代里,我们到底是需要一些知识,还是只是想快花点钱图个心安呢?那些书架上的神明保持沉默,对人们的追捧或忽视,都是一副不置可否的态度。它们本不需要我们花太多钱就能得到,而我们只想下载个「得到」……《神明》这本书让我意识到了自己的渺小,要对未知的事物继续保持敬畏之心。 有人问我,阅读是什么?在我看来,阅读就是「谈恋爱」——与古今中外,各类有趣的灵魂跨越时空般的交流。当然,写作就难免是在向未知领域「调情」……最重要的是,我们呼唤分享,呼唤交流,因为只有听到更多的「隔空喊话」,我们才能避免掉入自我「偏见」的陷阱。所以,阅读不是一种宗教,也不是臣服于各类「神明」,《我书架上的神明》改名为《我书架上的恋人》,岂不是更有魅力? 无论这样,我现在越来越坚信的一件事情是:无论是「打工人」「尾款人」,还是「法律人」「刑辩人」,面对这些「闲书」,我们首先是「人」,是「读者」,其次才是社会给我们贴上的各类身份标签。

我书架上的神明

7.2

刘小磊 主编 刘瑜 吴思 等 / 2015 / 山西人民出版社

我书架上的神明续编

7.5

刘小磊主编 李银河 万维钢 王小妮 于建嵘 余英时 等著 / 2016 / 山西人民出版社

《我书架上的神明续编》读后感(三):我把书都读哪去了 -读《我书架上的神明续编》

2019年的开局,我和《南方周末》刘小磊先生主编的一套《我书架上的神明》含续编共两册的文集较上了劲,在阅读续编的五天时间里累计买了40种图书,合计45册,支出1206元书,这样两册各项加总,这套书总共花去我4600元银子,收进了130种计151册图书,这成了压垮我们家已有两千多种图书的书架的最后一根稻草--我们家的书架直接爆仓了,无处归放的图书攻城略地,肆意侵占我们的活动空间。是日深夜独坐,环顾四壁,仿佛正在与这些神明和大师对坐,私底下夹杂着难堪和自嘲,这么多的书自己怎么就还是如此愚钝不堪呢?我把书都读到哪里去了?

我是73年生人,前三十五年读书的走向就是工科,大学前读过的武侠只有金庸的《笑傲江湖》,和李俊慧相同的是都是当作“禁书”“地下”阅读的,不同的是我全本是通过广播听完的。时走读高中的兄长将这套包着牛皮纸的大作藏在床底下,被念初中的我如获至宝的发现,每天偷偷拿出来读完再原处放回去,简直是梦幻般的享受,但四册书我只读到第三册就不知所踪了,到高中住宿舍时偶尔听到邻班同学在听连播小说—听到了盈盈的芳名,为了听完小说的结局没收三次不惜连买了三次收音机--感谢赵玉英对原作原汁原味并声情并茂的播讲。

大学里即使读的工科,那仍然是一个青春作伴好读书的时节,92年的客观环境仍然还是具备一切短缺经济的特征:昂贵的上机时间,做实验都嫌紧张;奢侈的邻舍买来的电视机就算是电子产品了,除了泡录像厅看盗版的港片美片,最廉价的生存方式就是运动上课和看书了,可惜的是读书没有个规划,就跟着潮流跑了,没有留下什么痕迹—也不能说一点没有,《飘》就是大学读完的名著之一,《约翰克里斯朵夫》是没有坚持读完的名著之一。

读书的荒漠期大概就是96年毕业工作到2005年这十年间,除了一些专业书籍,如刀笔吏般读的法律书,就是浑浑噩噩,人生的成长在这十年里开小车甚至是开倒车了,于是余生里我一直在徒劳的做着亡羊补牢的努力,对人生的紧迫感大概就源于对这虚度的韶华所作的反思—2008年拿到法律硕士的学位再度离开校园的我做了一个为之庆幸一生的决定:未来十年读书两亿字。十年后总结这十年读书的心路时发现,两亿字就是七百种近八百册图书,十年里每天五到六万字,还真是要有点精卫填海的韧劲,万幸的是我坚持并实现了这个一时冲动做出的选择,让曾误入歧路的我,有机会寻觅到这条成为一名读书人的幽径。

我现在认为我的人生启蒙是在2008年已过而立之年才开始的,但回顾十年来的泛读心路,我应了当年我惹没读过书的姥姥生气时骂我的一句话:你书都读哪去了?难道都读狗肚子里去了吗!我的童年、少年是和我的姥爷、姥姥一起度过的,姥爷念过私塾而知书达理进而影响着慈祥的姥姥,即使我没大没小的叛逆惹急了姥姥,这样的重话我也没听过几回,也因此引导我树立了一个人生信条—就是努力把书读到自己的肚子里来,但我尴尬的发现—没有“叩其两端而竭焉”的能力,我成了各路神明、各种思想的演武场和跑马场,不仅风过无痕,就是马过也一样无痕,腹有诗书气自华,可我的肚子里“空空如也”—连狗肚子也不是,这就很有些囧了。

因为我这样没节操的买书,媳妇看在眼里疼在心上,本以为放任我买书读书可以换回个文质彬彬的新老公,眼看着我是“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断没有再塑的可能,屡屡想斩仓止损,情急之下不顾形象的喝问:把书都读狗肚子里去了!按理说,有什么样的阅读经历就会有什么样的精神年轮,我也纳闷我到底把书都读到哪里去了?

回看过去十年的读书,我从随波逐流瞎打瞎撞到渐渐培养了自己的品味,就像吴迪说的:人以群分,书以类聚。上面所说的书是我的基本读物,这种读物有一个神异之处,它们会呼朋唤友,凝聚同类。久而久之,我的书架子就被这些读物的嫡亲旁系所盘踞。我的读书之路也是经过了先易后难由兴趣到求真的蝉变,先是畅享译文社的名家明译恶补西方文学名著,一路蹒跚的经《古文观止》到孔孟老庄一直到勉强通读《史记》《资治通鉴》,然后醉心于波诡云谲的近现代历史乃至对当代当下的体验与关照,深刻体会到了何为“东西之交,古今之异”,切身感受到了“不读国史不知中国之伟大,不读西洋史不知中国之落后”的苦涩与无奈,因此我每每看不上那些一味复古的人,总觉得他们要不是榆木疙瘩就是别有用心。正因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并没有一条类似历史达尔文主义拟定的进化路线,才让我们每个人脱离了工具的属性,对比那种动辄宏大的革命史观通过对历史细节的感知可以让我们尊重生命尊重个体探索人生终极意义这种看似高蹈的屠龙之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我想这就是我之读书追求的目的。

条分缕析我读书的几个脉络,首先我还是要感激于丹,先是《于丹〈论语〉心得》然后才读杨伯峻先生的《论语译注》;先是《东周列国志》才读《战国策》《史记》;先是《基督山伯爵》才读《卡拉马佐夫兄弟》《堂吉诃德》《百年孤独》;先是蒋廷黻才读徐忠约、吕思勉、钱穆“;先是茅海建才读杨奎松、沈志华、高华;先是亚当斯密才读哈耶克、米瑟斯……每一次阅读的起点都带有偶然性,如王晓渔所说:看似漫无边际,缺少条理和系统,但是后来发现,那些书与书之间存在着隐秘的联系。我被翠绿的树冠吸引,树与树之间相隔很远,地面之下盘根错节。这样没有预设立场随心而至的阅读训练给了我丰厚的基础滋养,我从一个没心没肺的标准化产品渐渐拥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比方对20世纪中国的独有经历,我觉得这不是法家—萧功秦、冯友兰都论证过儒法墨本出一家—留给现代中国的礼物,追溯渊源,马克思该算曾祖,列宁是祖父,斯大林才是父亲,法家充其量是一次基因突变,否则我们解释不了清末民初社会力量蓬勃发展的现象;也可以说,是列宁和列宁时代的苏联直接种下了今日中国的种子,斯大林顶多是个产婆,法家(广而言之传统)也就是相当于一次胸片的X光照射。无论这种想法正确与否,但这是我的一点独立观点,如顾城名诗《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读书,重新赋予了我对这个世界好奇怀疑审视的能力,我想这是我之读书的附加值。

但我把书究竟都读哪去了?我实在回答不出,王小妮(我有幸之前读过她的《1966年》)的一段文字也许暂时算个合适的回答:所谓的正确阅读,怕是从来就没有的。恐怕只有好的阅读,他会不断地启示和塑造,让我们从全新的角度另眼看世界,这个循环往复的过程,才是阅读的目的吧。

二〇一九年一月九日

《我书架上的神明续编》读后感(四):我书架上的神明

下面的书都是我最喜欢的书,没有仔细分类,想到哪本是哪本,并在不断补充。

鲁迅全集 值得买一册收藏,买一册阅读。

鲁迅全集(2005最新修订版)

9.5

鲁迅 / 2005 / 人民文学出版社

唐诗鉴赏辞典 高中语文老师推荐的书,当时买的是盗版的。后来买到一册保存完好的原版书籍,于是大喜。

唐诗鉴赏辞典

9.3

萧涤非 等 / 1999 / 上海辞书出版社

王小波全集

李银河全集 扎实的考证,可靠的结论。

中国女性的感情与性

7.6

李银河 / 2009 / 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万万没想到 万维钢的书给我打开了一个新的视角,瑞思拜。

万万没想到

8.1

万维钢(同人于野) / 2014 / 电子工业出版社

黑天鹅

人类简史 一本有内涵的网红书。

人类简史

9.1

[以] 尤瓦尔·赫拉利 / 2017 / 中信出版集团

激荡三十年 中国版的“光荣与梦想”,弥补了中国企业史的空白

吴晓波中国企业史三部曲完整典藏版

8.8

吴晓波 / 2012 / 中信出版社

熊逸 祛魅

金庸全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