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三平斋读书录读后感100字

三平斋读书录读后感100字

《三平斋读书录》是一本由九思著作,北京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88.00元,页数:2018-10-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三平斋读书录》读后感(一):读书明理,贵在坚持

九思的《读书录》的确让我在不断地思考。作者“九思”,名字起得真好!古语“九”表示次数极多。关于读书,作者的确在不断地思考,博学者,善思者,从这些读书语录中,作者结合生活,写下自己的读书语录,非常喜欢。

关于读书,从古自今,大家们在不断地写下自己的经典语句,作者读万卷书,从中撷取的那些读书经典,分门别类地出现在“问道”,“知行”,“津筏”,“趣味”,“风雅”几个栏目中。

现摘录几句和大家共享。

严羽《沧浪诗话》云:惟悟乃为当行,乃为本色。然悟有浅深、有分限,有透彻之际,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

齐白石云:画着,寂寞之道。

王阳明《传习录》云:心狭为祸之根,心旷为福之门。

……

这一句句富有哲理的语言,读了就有茅塞顿开之感。单单这些句子,读此书就有不小的收获。作者能选取这么多让人醍醐灌顶的经典语句来进行思考,足以看出作者的文学功底之深厚。跟这样的人对话,怎么能不胜读十年书?

如果单纯地选取这些名句,那么这样的书就只是罗列了。此书更有看点的是作者借助古人的语言,结合当今社会,把正确的价值观,人生感悟,正能量的人生观再次总结出引人思考的语言,这些语言缘于古文,引申到今文。文字的再创造让人耳目一新,同时也更引人思考。

读这样的书,需要联系自己的人生,自己的生活,说不定那些话,就让你感觉那么亲切,那么有道理。于是拿起笔来,也写下自己的经典名句。

比如齐白石说:画着,寂寞之道。作者读者修心之道,思者,守静之道。于是我拿起笔来写下:读者,禅悟之道,写者,再修之道。

陆绍珩《醉古堂剑扫》云:求见知于人世易,求真知于自己难。求粉饰于耳目易,求无愧于隐微难。作者的是:求读书于精熟易,求开悟于自心难。求事业于显绩难。恒持修身,就是前程。但求心悟,活得明白。我写的是:求从众于人世易,求淡然于生活难。

读书,能于文字中感悟,就是好书。

《三平斋读书录》读后感(二):论读书---评《三平斋读书录》

在这个崇尚知识的时代,读书已然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推崇。曾记得我初中有篇课文中就分享过周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豪情壮语。时至今日我在念念不忘这篇课文时,更是时刻在家中营建“读书”的氛围。

新今入手的《三平斋读书录》更是让我意犹未尽地就“读书“而读书。读书可以让人自省,那么这部自省又省人的性灵之作自然有着且别样的精彩耐人回味无穷。

乍然拿到这本书,我想很多的读者都会油然而生地和我有着相同的认知:这本书实在是太朴实了。纯蓝色的封面上仅余右上角上烫金的书名。问道,知行,津筏,趣味,风雅这五个部分,共计238段关于读书的文字让本书充满了别样的阅读意境。客观而言,书中的每个篇幅文字内容其实并不是很长。但是也许是基于取自于古文难于让读者理解的缘由,读者们可以在每个版块以古今不同的展现形式来深入透彻地理解其中的解说。虽然读书仅仅只有两个字的展现,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在读书的过程中实则有着太多的话题可以挖掘。读的是书,解的是文,明了的实则是更多为人处世的道理。不去读书是可悲的,没有读书是可怕的。在“读书“之中,我们无疑可以让自身的内涵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捧着《三平斋读书录》细细翻看,我觉得自己原本被世事困扰的浮躁心绪也没有来由地得以变得宁静。读书本就是一件幸福的事情。而此刻围绕着读书而分享的读本更是以其古色古香得书香气息时时萦绕我的脑海。读书本是精神熏陶。借由着书中《读书味道》,我情不自禁地呼吸到了清新的滋味。在这篇简短的文字里,我时时感同身受地领悟着其中得精髓。读古文版李瑞清的读书味道总结,解析于作者行云流水般转换下得现代释义,我觉得它生动地道出了读书得滋味。那就是『读书之味,意在言外;读书之道,柳暗花明。』虽然读书的味道是无形,不可捉摸的,但是作者如此形象深刻得概括无疑将我们本不知道无从修饰的读书感悟淋漓尽致地刻绘勾勒。读书思悟启迪爱读书之人得读书明理的方向;读书三有告知着读书人读书时得侧重点;人生如书则是行云流水般将人生也生动地比喻成了读书得过程-----在读书之中,我们领悟着人生之理,生活之味,更激发着强烈的读书欲望。

谈书论读间,身为读者的我们无疑可以从《三平斋读书录》中收获满满,领悟多多。

《三平斋读书录》读后感(三):不一样的读书感想集

书,人人会看,但不一定人人会读,会读书,不一定有感想。几次对比下来,读书真的是大有学问,想必这也是我们以前常感慨的,大家都是一样的老师,为什么我们学习会有好、差之分呢? 静下心来,认真读读《三平斋读书录》,或许会找到答案,或许会明白会读书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

首先,九思告诉我们,会读书,首先要会分类,如果连自己读的书属于什么类型的都不知道,那读书也没意思了,像九思读的书或者其感想就分类清晰,有问道、知行、津筏、趣味、风雅等。之所以能分出来这样的类,是因为九思读书专而博的关系,或者说他的感想专而博。这也再次告诉我们,读书要注意读多种类型的书,更要注意它们之间的联系,并因此而阐发出自己的想法。

其次,九思用自己的读书录告诉我们,读书感想应该结合自身的经历和学识去进行,就像在“读书十乐”中,九思先列了陈直认为的读书十乐,然后又说了自己的读书十乐,两者的十乐完全不同,体现出了两人不一样的生活品味和追求,如此才是读书,像九思也喜欢读书,但他并没有像陈直那样将读书列为十乐之一,原因是什么?原因就是九思认为读书是一件非常平常的事,算不得人生乐事。所以,这也启发我们,别人追求的不一定是我们所追求的,我们自己所追求的也不一定是别人所追求的。这就是世界有那么多不同的原因。

再次,九思通过读书告诉我们,在读书时一定要善于思考,并且是有深度的有延展性的思考,如在“六攻”读后感中,九思提出古代六攻和今天完全不同,指出“人世之人,不可不慎。”接着从几个方面对此进行了阐释,读来颇是受启发,启发在哪里?就在字里行间。九思善于在简洁的文字中引用古人的话,来佐证自己的观点,这一点其实特别像学术研究。但显然他的感想不是学术研究,那么为什么我会赞同他的做法呢?只是因为我觉得如果前人已有的观点,我们不必再重复论述,只需要列出来,我们再谈一下自己与之不同的观点就好。

最后,读《三平斋读书录》还有一种偷懒的感觉,不用再去浩如烟海的书籍中寻找自己应该读的书,只要跟着九思,就可以既读到很多书,又可以看到九思的思想,并能将两者进行对比,得出我们自己的读书之感。

综上,读书当如九思;做读书感想,当如《三平斋读书录》。

《三平斋读书录》读后感(四):读一部复古的读书之书

《三平斋读书录》蓝色硬皮封面,像极了从前我们读的古书,深蓝封面,线装,纸页泛黄,光是装帧一室古色古香,以至于拿起这本书,我几乎下意识地认为,这是一本清人或者明人读书感悟集。

事实上,这本书是我们同时代人写的。作者九思,目前已经出版了《三平斋夜语》《人生大格局——三平斋夜语二集》《人生从容——三平斋夜语三集》《三平斋省思录》等多部清言小品集。要谈论书的内容,首先要对“清言”有所了解。清言是一种文学体裁的专称,又称“清言小品”,盛行于晚明清初的一百多年。它是一种格言式、随笔式的文学。就这种文学形式来讲,这的确是清人和明人熟悉的题材,现如今我们写读书感悟,已经很少会看到这种类似于格言、短诗的文学形式了。不知道九思先生最初选择这种文学题材写书之感悟是出于什么样的考量,但是,多篇文字的确朗朗上口,适于静坐常思。

在微博上,“九思三平斋”也受到了欢迎,并得到了潘石屹、任志强等人的热捧。可见在阅读感触越来越繁复的今天,简单的读书感悟就像“好句子”一样,更容易被接受和传播。

说到《三平斋读书录》的内容,一言以蔽之,就是对读书有感而发,而感触多是格言短句子形式。可以看得出,九思先生读书涉猎之广与文字造诣之深。他崇尚读书要深入,选择书目要慎重,要把书读深、读透,读懂。读书以明道,读书以养德,读书以向道。在传统的读书人心目中,“道”是心之所向,也是读书的终极意义。所以,在读《三平斋读书录》时,经常会有种感觉,那就是觉得自己虽读书,好似格调不高,感触不够清新雅致,但是随着阅读的深入,就越发感触,清言虽是清新雅致,读起来唇齿留香,但是最初读书的悟道到底还是在“读”,读成什么样不要紧,甚至可能能不能悟都不是最主要的,最重要的是读,慎读,也是慎独。

抛却了对于读书追求精简标志的追求,读起九思先生的“读书录”会感到更愉悦。问道、知行、津筏、趣味、风雅在于书,始于读,但是更在于思考、感悟与输出。我愿意将九思老师的书,抛开读书这个行为去读,抛开读书去体会清言的魅力。想来读书也多少算得上是复古的行为,而这项古老的艺术,已经在人间这许久。不过是在清言里,更能感受读书这个行为之高雅之曲高和寡。

要读书,要读读书之书,九思先生的复古的清言,是个不错的选择。

《三平斋读书录》读后感(五):好书是好药,多读多思

小的时候,老一辈教育我们这些小孩,总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虽然有种特别抬高读书人的意味,但是纵览古今海内外,“读书”是许多人要改变自己、提高思想的最便捷也是最通用的渠道。

读书要读到什么程度才算是有用的,读书要注意哪些要点,……这些都是读书人思考的问题和关注的点。 《三平斋读书录》是以读书为主题的清言小品集。虽然看过一些读书主题的书,但是这种清言小品集却是第一次读到,即使是老生常谈的话题,还有那些耳熟能详的格言名言,但是这样的一个大集合予我而言却是极新鲜的。而其关于读书的感悟的划分编排也是极新颖的,分“问道”、“知行”、“津筏”、“趣味”、“风雅”五个部分,箴言妙句读来顺口,细细品读意味悠长。这些清言结合名人名篇名句,再以散文诗式加以个人读书领悟。前为名句,后为个人感悟,二者结合,清雅别致,可作座右铭,可做枕旁伴眠诵读诗。

有自《史记》,有节远《礼记》,有历朝历代名人之言。从古至今,大家皆以崇尚读书。近现代教育家李瑞清云:“学书尤贵多读书,读书多则下笔自雅”。读到此,我便觉惭愧,只因自己读书不够多,所以下笔常纠结。如果能像大家说的那样多读并精读书,自然会神思自涌。

九思在《三平斋读书录》这本清言小品集里,围绕的是读书的主题,但不单单讲读书,还有引发出的修身做人的哲理。读书是一块敲门石,开启了“读书”之门后,读得多读得精了,思想境界也在不断地提升,自古有话“书中自有黄金屋”,虽然不是眼见到的“真黄金”,但是它就是融入到我们的思想和血液里的“珍贵黄金”。读书之人,心胸随着眼界的开阔而开阔。左宗棠云:“做人,精明不如厚道,计较不如坦诚,强势不如和善。”,九思由此写下的读书感悟是“读书,泛阅不如细嚼,广览不如专攻,博观不如约取,用弘不如取精。”不论是做人还是读书,读书人所思所领悟触类旁通,有可取有不可取,如何舍取?读书人心中有杆秤,而那秤砣正是读书汲取和累积所得到的精华。刘向在《说苑》中云:“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说的就是这个理,好书是好药,平人心之浮躁,滤人心之浊质。

简练格言,加个人领悟,形成精致又清新的小品文,再配以简单的小插图。边读边思,应了《论语》“君子有九思”的含义:“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这恰是作者九思取这笔名之用意。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