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黑猫馆事件读后感锦集

黑猫馆事件读后感锦集

《黑猫馆事件》是一本由[日] 绫辻行人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3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黑猫馆事件》读后感(一):一星作者 一星气氛 一星架构

零分诡计?

倒也不至于零分,很遗憾我没有按照顺序看馆系列,而是第一个就先读了名气最大的钟表馆,还好还好,谁知道黑猫馆结尾还泄了钟表馆的底……太不道德了啊喂

馆系列的故事基本都比较游离现实,像是分割于尘世间的另一个领土所发生的凶杀案。侦探就像是误入其中,和我们一样。黑猫馆的故事讲述得很清楚,虽然没有出人意料的情节和转折起伏,但是对细节还有琢磨,侦探最后总结的几处疑点还是有理有据。

比较弱的就是内核,没有核心诡计,也没有人性批判和救赎,总结下来就是较为平淡,但是对馆事件系列里,我偏爱的是气氛,因此值得一观。

《黑猫馆事件》读后感(二):住在镜子里的人

相比馆系列的《钟表馆事件》,本作的杀人事件本身实在有些平淡。书中最大的悬念就藏在天羽博士“我是住在镜子里的人”这句话中。这可以理解成他对自己“右心症”的一种含蓄说法,其实是在说他委托中村青司设计建造的黑猫馆和白兔馆。这两幢别墅分别建在北海道和塔斯马尼亚,彼此犹如镜中的本体和镜像相互对称。别墅的设计风格则是受童话故事爱丽丝的启发,并且影射了天羽博士喜欢幼女的本性。想来现实中真有如此富于巧思的建筑物,那还真值得一看!本作中最让我眼前一亮的地方也在于此。 PS 发现一个小规律,每当书中写到鹿谷点起“今天的第一支,也是最后一支烟”,就是他开始梳理案情的标志,接下来的段落可不能草草略过。

《黑猫馆事件》读后感(三):道奇森

我佛了,这本书没一下子在白天看完,晚上看到后半部分感觉莫名地恐惧???前半本书没什么感觉,随着两位侦探离黑猫馆越近,就越害怕(; ̄ェ ̄)

致敬了爱伦坡的名作《黑猫》,还是蛮带感的。还有对刘易斯卡罗尔《爱丽丝梦游仙境》的用法,甚至天羽本人也是恋童癖可还行,内脏全反位也是很稀有。

在比较手记和两位侦探进入馆内的时候,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说方位上的,因为看的这个版本,出版社专门做了个小卡片上面画着馆的结构,就研究了好几遍记在了心里。不过最后揭秘的时候感觉自己真的漏掉了太多。

最后,感觉带来恐怖感的还是黑白、红这种颜色的经常出现,然后在脑海里想画面的时候就巨可怕_(:_」∠)_小说的设计说不上新颖,也有点牵强,但是看的时候还是蛮刺激的……

《黑猫馆事件》读后感(四):人物出场顺序(按书中顺序)

《黑猫馆事件》各人物出场顺序: ♚江南孝明:出版社编辑,负责鹿谷门实,曾在“钟表馆”经历九死一生。 ♚鹿谷门实:推理小说家,解开本案疑团之人。 ♚鲇田冬马:黑猫馆管理员 ♚中村青司:设计黑猫馆,其余馆也均为其设计。 ♚足立秀秋:做土地交易,介绍冬马大叔到黑猫馆做管理员。 ♚风间裕已:黑猫馆馆主儿子,M大学生,吉他手。 ♚冰川隼人:风间表哥,T大研究生,钢琴手,实为杀死麻生凶手。 ♚麻生谦二郎:贝斯手,恋母情结,死鱼浴室。 ♚木之内晋:鼓手,八月三日晚发疯似的跑出去。 ♚天羽辰也:H大生物学博士,黑猫馆原主,现用名鲇田冬马。 ♚丽子:乐队主唱,在他们四人眼中是个淫荡的女人。 ♚椿本莱娜:旅行者,心脏麻痹死于黑猫馆。 ♚神代舜之介:中村青司恩师,把中村介绍给天羽辰也。 ♚浩世:神代孙女,喜欢鹿谷的推理小说,提供很多线索给他。 ♚中村红次郎:文中提到了一次,是中村青司亲弟弟。 ♚理沙子:天羽辰也妹妹女儿,后被天羽辰也收养,藏尸于黑猫馆地下室。 ♚勉:M大犯罪心理学。 ♚古峨伦典:钟表馆馆主。 ♚足立辉美:钟表馆现任馆主。 ♚橘照子:H大女教授,天羽辰也旧时同事。 ♚足立基春:神代舜之介挚友,妻子足立辉美。

《黑猫馆事件》读后感(五):五星

看了岛田的《眩晕》后再看《黑猫馆》还是很精彩,听说两个故事使用的诡计一模一样,其实只有最核心的设计——安排赤道南北两个地点——是相似的,之后从这个核心发展出的故事和推理各有各的精彩,用来混淆视听的技法也不尽相同。《眩晕》用不可能的末日幻象隐藏可能的事实,《黑猫馆》更注重“镜像”的概念,从人名到人体结构到直接指出两幢别墅以赤道为镜,整个设谜和解谜过程把“镜”元素运用得非常饱满。《眩晕》的谜面更华丽丰富,故事涵盖的要素更多元(岛田的一大特色,虽然一直被批评是在水字数,但在氛围营造上很有用,读起来也还算有趣),相应地就是在解谜上需要多一些包容度,《黑猫馆》更严谨现实,专注在建筑的花样上,不仅是密室密道之类,围绕建筑的各种背景隐喻也很有深意,比如爱丽丝童话里“黑猫”和“白兔”的对应和童话作者本身的传闻等等。

全书最感兴趣的是冰川这个人物,奉“理性”为神明的他为什么要一直和风间、木之内这类浪荡纨绔混在一起,可能是很喜欢用他们的堕落来衬托自己的清醒吧,他追求的与其说是“理性”,不如说是种冷眼旁观的优越感更合适,最终采取那样的行动也可以理解了,哎,一个悲剧但不自知的人物。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