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一件T恤的全球经济之旅:全球化与贸易保护的新博弈(原书第2版)读后感摘抄

一件T恤的全球经济之旅:全球化与贸易保护的新博弈(原书第2版)读后感摘抄

《一件T恤的全球经济之旅:全球化与贸易保护的新博弈(原书第2版)》是一本由[美]皮厄特拉·里佛利(Pietra Rivoli)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00,页数:33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件T恤的全球经济之旅:全球化与贸易保护的新博弈(原书第2版)》读后感(一):政治经济学

清华大学经济学博士薛老师在经济学原理课上推荐的一本书。为了赢得更多的选票而不得不逆势而动,为了拉拢关系分配进口配额,为了一致对外而建立区域共同体,政治行动的背后往往伴随的是经济利益。特朗普上台后的一系列挙措就是最典型的商人政治,将原来隐藏在政治背后的经济问题摆到了台面上而已,本质上没有改变,从纺织业到今天的价格贸易战.....亚当斯密已经哭晕在厕所..全球化的今天,在政客眼中这张经济大饼到底该怎么做,怎么切呢....

《一件T恤的全球经济之旅:全球化与贸易保护的新博弈(原书第2版)》读后感(二):落后产业的恐龙抗争史

这种以某个具体对象为切入点的书籍,套路是要么从产业链的主线按照时空进行组织,本书也不例外。一件T恤从上游种子派发出棉农,种子商,种植技术的变革,政府补贴,种植的历史变革。种子到棉花后的纱线,带出了纺纱工人、合作社、利益同盟,国际分工贸易,贸易纠纷、贸易保护。棉花到面布带出了羊毛织物的退出,之后到成衣设计、生产带出了美国消费者,进口商,定额条款。之后是T恤的退出带出二手贸易、及其影响。作者一个不拉的把这些点一一写出,也看出他的用心,带这种设计出来的书籍看完后总觉得缺少惊喜。

全球化是生产链在世界范围内按照要素考虑成本、政策(易得性)的分工设计,是风险的共享与分担。客观上它是各方妥协的结果:国内外消费者,本国生产者,国外生产者、进出口商各国政府,各个利益联盟(集团)进行妥协对抗共享。还有最近提出的局部全球化,这个观点是各国把核心的关乎社会的基本健康的产业放在本国,只有富裕的物质进行部分的全球化,这个提法细想也有值得斟酌的地方,以口罩为例,口罩其实产能是可以短时间快速生产的,各国自己生产呢还是做必要的应急储备买一些好呢。我认为还是买比生产好,前提是在疫情面前要树立不会以此要挟世界最好,从疫情来看,我国并没有做出这样不好的事情。这也给全球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全球化的核心是各国各取所需,大致保证贸易平衡,从全球化的观点,如果没有大的创新出现,随着技术的流动,世界将变成平的实现均等富裕。事实上富裕国家的人也不是都是创新的人,也有保守者、得过且过者,全球化对他们会造成冲击。但是回归到个人,技巧,体力何尝不是个人的立命之本,个人用自己的技巧,体力,组织力,协调力来获取报酬。

一个个人,一个组织,一个行业,一个国家,一个时代都会有恐惧、享乐、进取,都会有生老病死。保持长生是有秘诀的,不断的锐意进取,不断创新,不断自我革命才能永葆青春。

《一件T恤的全球经济之旅:全球化与贸易保护的新博弈(原书第2版)》读后感(三):经济发展与妇女解放

本书的副标题已经把内容表达地很清楚,全球化与贸易保护的新博弈。虽然国家之间都在鼓吹贸易自由与贸易公平,但是贸易保护依然是随处可见,即使是标榜自由和民主的美国也不能免俗,甚至更甚,因为政治人物需要选票,需要延续自己的政治地位和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

我更感兴趣的是本书中很大篇幅关于纺织业发展所给女性带来的经济和政治地位的提高。虽然纺织厂的工作是长时间的劳作,低工资高强度,资本家雇佣女工的本意也是因为她们顺从忍耐,可以更容易地管理。然而这却给了女人机会,从农田的劳作和家庭的单调苦役中逃脱,得以有直接的可供支配的收入,以及接触外界社会和他人的机会,有可能决定自己的命运,有机会学习提升自己,装扮自己,并且为自己挑选爱人,走上一条完全不同的人生道理。经济地位的提高随之而来的是政治地位的提高。

“底线竞争的好处是,当一个国家在某行业中领先另一国家,那么后者很难收复失地,因为前者有着领先产业和技术……但是在某种程度上这些优势会被那些没有大量商业部分的国家的廉价劳动力所抵消……因此,工厂所有者逐渐转换厂址,离开他们已经发家致富的国家或省份,跑到其他地方,哪儿的原材料和劳动力便宜,他们就去哪儿,直到在那儿再次发家致富,然后又因为同样的原因选择离开。”

其结果之一就是工厂迁到哪里,哪里的妇女地位就得到提高。“英国工业革命最重要的遗产就是妇女解放。同样,20世纪80年代韩国和中国台湾经济奇迹也给那里的年轻农村妇女带来了收入,自主性以及获得了决定自己命运的权利。”中国的改革开放也同样。支持作者论据的不仅有史料和数据,更有她一次次亲历中国所看到的连续的变化。

“一个国家接着一个国家,一个工厂接着一个工厂,妇女们奋起反抗,怒视老板,扩大自己的视野,做出自己的选择。在此过程中,她们不再是纺织行业的理想工人,但是对于那些不断发展、需要原创性、决断力和团队精神的行业而言,她们却更为出色。”

书中一个关于贸易保护主义的笑话就是英国为了保护当地的羊毛产业,立法要求死人下葬时必须身着羊毛服装,因为他们时最弱势的群体,不能反对,没有过敏的问题。但是,即便如此也不能挽回羊毛工业的颓势。

《一件T恤的全球经济之旅:全球化与贸易保护的新博弈(原书第2版)》读后感(四):经济很理想,政治很残酷

T恤的产业链

1. 棉花

2. 纺织

3. 印花

4. 销售

5. 丢弃(至二手市场)

6. 抹布or软再生毛

对应主要地点:

1. 美国得克萨斯州

2. 中国(不断转移到成本更低的地方)

3. 美国

4. 世界上大部分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

5. 美国

6. 高端有个性:日本

低端:东非

核心问题:

1.棉花问什么生产在美国?

棉花生长环境要求苛刻,有两大天敌:杂草,害虫。需要不断的提升技术,来克服种植问题。棉花从最开始的机械技术的提升,到后来转基因的生物学技术,到杀虫剂的化学技术,而这些技术都来自当地的大学,再加上政治家需要来自棉花产业的投票,这样棉农+大学+美国政府的补贴及相关帮助政策形成一个良性循环。(Y=AF(k,l),A持续性)

而其他地方即使引进了相应的技术,而当地的教育与创新并未达到一定的要求,对于技术的应用不合理,再加上对应的害虫也在不断进化,会在一段时间内产生免疫,故其他地方没有办法生产出主要棉花。

2.为什么纺织业不在美国,而在中国?

事实上是由成本结构决定的,棉花产业相对于对技术A的要求很高。纺织业是一个对人工L要求特别高的产业。美国人力成本高,而中国等地的人工成本对应低,有比较优势,故转移到中国,这就是中国制造的由来。事实上,曾经转移到日本,引领了日本经济的发展,目前转移到哪些人力成本更低的地方,如东南亚。

带来好处:对应国家纺织业发展带来经济发展。血汗工厂出现给了农村女性一定的自由。农村女性拥有对应的工厂需要的对应美好品质(任劳任怨,耐心,没有视野)。

但血汗工厂的工作环境一直被诟病。

3,美国T恤贸易政策带来哪些影响?

在所有国家未获得配额前,对美国纺织业有保护。但依然有失业,美国人认为是来自其他发展中国家,但实际是来自技术进步

中国未获赔额,其他发展中国家获配额,其他发展中国家觉得给自己少了,要求放开配额。

中国加入WTO,中国制造进入美国市场,挤掉了其他国家的份额,中国开心,其他国家又要求加配额。

4,消费过后的T恤去哪里了?

美国是发达国家,消费高,低储蓄。衣服多,二手衣服只有供给,没有需求。导致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二手衣服出口国家,对应的需求分为高端和低端的需求,高端里面主要运往日本,低端主要运往东非的贫穷国家。而在低端的衣服中,又有高低档分类。之间的价差非常大,故能够快速的识别高低档衣服,并分发给相应客户的能力就是很重要。

其他问题:

1,我们生活在社会里面,生活中不只是经济,政治也起很大作用。一个政策往往会使行业发生极大的变化。

2,血汗工厂的工作环境

3,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

重新思考: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市场是资源配置最好的方式,开放市场只会使整个社会福利更大,并不意味着对每个人都很好。往往对应行业的从业者并不会获利,而是受损,虽然人数往往相对于消费者往往少很多,但对于政府的影响力往往比消费者大的多。政府在选择过程会偏向从业者。古典经济学家往往希望政府不要干预经济,只要负责一个公正,公平的环境,就是对经济最大的支持。但世界上的很难有政府能做到吧。

总结一句话:经济很理想,政治很残酷。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