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以梦为马:海子经典诗选读后感摘抄

以梦为马:海子经典诗选读后感摘抄

《以梦为马:海子经典诗选》是一本由海子著作,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9.50,页数:29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以梦为马:海子经典诗选》读后感(一):黑夜的献诗

又读海子,这个有着自杀情节的诗人,每一首读起来都孤寂悲怆,有种历经沧桑之后的无可奈何以及明明有机会挽回却触及不到的无力。相对《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我更爱读这首《黑夜的献诗》,如果此时手边有笔有画布,我想我可以……

《以梦为马:海子经典诗选》读后感(二):孩子的梦想

额,如何阅读现代诗?

开头第一篇以梦为马唬住我了,以为海子的诗都是这么激情昂扬充满生命力。但看到后面觉得大多数还是悲凉的。

附上我最喜欢的一首小可爱:

镜子是摆在桌上的

一只碗

我的脸

是碗中的土豆

嘿,从地里长出了

这些温暖的骨头

——海子《自画像》

《以梦为马:海子经典诗选》读后感(三):你来人间一趟 你要看看太阳

在长久的分隔之后终于团聚的第二天 和某人走在熙熙攘攘的街上 雾都难得放晴 阳光洒在身上 脑海里浮现的就是这首诗 简直要落下泪来

面朝大海这首诗 时隔多年再读 有点理解为什么写下这首诗的同年海子就卧轨了 幸福只是卖火柴的小女孩点燃的最后一根烛火里那稍纵即逝的假象

《以梦为马:海子经典诗选》读后感(四):我年华虚度,空有一身疲倦也傲然前行。

并不知道孩子为什么要选择自杀,毕竟学历那么高,学校那么好,又那么有才情,关键还分配了好工作,我们这样三流本科院校的学生真是无法企及,为嘛还不好好珍惜。

一妹子跟我说,海子太理想主义了,想的太美好,在现实生活中实现不了,只能选择逃避,好吧,那就暂且这么认为吧。

我呢,不是这样的,生活对我不好,我就一定要听他的话吗,对我不好,我也不会选择死啊,我会厚颜无耻的活着,气死你。

当然,我也是有情怀的人,喜欢孩子单纯的执着,喜欢他的诗歌,大气,勇敢,明净,我年华虚度,空有一身疲倦也傲然前行。

《以梦为马:海子经典诗选》读后感(五):九月——人类哀歌!

海子的《九月》,有很多歌曲版,但只有周云蓬唱出了诗中海子索要表达的情感。作为盲人的周云蓬竟然看到了海子诗作的色彩,并且用歌唱的形式表现出来了。

关于《九月》的解读不计其数,但好像都没有草原生活的经验。个人以为理解海子的《九月》,关键在于头一句的两个意象:众神的死亡和草原上的野花。

这里的众神,不是我们传说中的各路神仙,而是希腊神话中的众神。希腊神话将人类历史分为黄金、白银、青铜、英雄、黑铁五个时代,即人类自身的品质与金属冶炼技术的进步呈反比。按古希腊诗人赫西俄德的观点:神创造了四五代人类,发现不满意就销毁,但最后一代人不但没有被销毁,他们反而销毁了众神。这样,神性的高贵就没有了,人类退化到群氓的黑铁时代。

草原上野花一片。有过草原经验的都知道,草原上如果长满野花,就意味着草场的退化。就好像竹子开花,随即就死亡了。因此,海子的《九月》,是感时伤世。如同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一样同样创设了一种空旷、悠远的意境,但面对天地、人生却流露出同样的渺小无奈、情思难酬。

海子诗里的这一片野花,乍看似乎很美丽,其中和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的原上草一样,寓意群小的蓬勃而又邪恶的力量。真正高贵的是众神和王孙,王孙被得志的群小贬得离开长安了,野花盛开的草原上众神也只有死亡一条路。

陈寅恪在悼王国维的《王观堂先生挽词并序》:

……

依稀廿载忆光宣,

犹是开元全盛年。

海宇承平娱旦暮,

京华冠盖萃英贤。

……

清末苟延残喘终至挺尸的光绪宣统两朝,在陈寅恪眼里,直是开元盛世。陈寅恪当然不是在歌颂晚清的强大。在城头变幻大王旗的民国,陈寅恪和孔子一样,觉得礼崩乐坏了,他是在怀念道统体面的贵族时代,而海子的《九月》,是往者不可追的感喟。

《九月》诗里的木头和马尾,是制作马头琴的基本材料,这种蒙古人的乐器,由静止的木头与飘逸的马尾组合在一起,当它呜咽地响起来的时候,张力之下,提示的也是一种本来的局限。

我的琴声呜咽泪水全无。这个时候的海子,骑着张承志的《黑骏马》,高亢悲怆的长调响起来了,它叩击着大地的胸膛,冲撞着低巡的流云。在强烈扭曲的、疾飞向上和低哑呻吟的节拍上,新的一句在追赶着前一句的回声。众神死亡,孤独的先知,只身打马,走过凝聚着野花一片的草原,看到无知的人们在为野花盛开而赞叹,而留影。先知无法言说,就把远方的风和远方的死亡都留给草原,来到山海关。海子无路可走,火车迎面而来……

海子的卧轨自杀和62年前的王国维跳湖赴死一样,成为文化神话盛大的标志性的事件。王敖在《纪念张慧生》一文中说:

那时候已经有不少人在给海子的诗谱曲了,但我觉得很多都是瞎胡闹,气场完全不搭,只有慧生谱的《九月》,听得我既觉得揪心又觉得酣畅,仔细想来,可能是因为在慧生的内心世界里面,有一条和海子的精神世界相通达的荒凉而寂寥的大道。海子这首诗悲气太重,如果要用音乐演绎出来,必须得有一种很有力量的东西把刺骨的悲气控制住,让它往开阔的地方走,而不是一味地渗到骨髓里自我销融掉。慧生的弹唱恰好就达到了这样的效果,他弹吉他的手法很独特,劲道很足,他的声音也异常苍劲,足以和悲气相抗,所以他演绎出来的《九月》让听的人几乎有过耳难忘的震撼感。当然,后来周云蓬的重新演绎的《九月》也是经典中的经典,云蓬的声音里有和慧生不一样的另一种强大的力量:包容力,吸纳一切苍凉并为一切悲伤的事体安魂的包容力。

张慧生捱过了二十世纪,却在2001年狮子座流星雨的夜晚,在圆明园出租屋里,用一根绳子了结了自己,似乎有意追随海子而去。峣峣者易折,皎皎者易污。作为歌曲的《九月》,词曲的两位作者,都已经去了另外一个世界,剩下周云蓬这位盲人歌者,流浪歌手,他追随着荷马的足迹,唱响了九月的诗篇,成为复活的游吟诗人。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