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愿此生岁月静好》读后感摘抄

《愿此生岁月静好》读后感摘抄

《愿此生岁月静好》是一本由王臣著作,东方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27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愿此生岁月静好》读后感(一):此生静好已惘然,于此传处听平生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张爱玲。喜她的,认为她是现代最好的作家之一;不喜她的,也难把她落入无名的尘埃。

《愿此生岁月静好》读后感(二):别人眼中的传奇

读过很多版本的张爱玲,独爱王辰版,细细算来,张爱玲逝世已21个年头了,印象里看到的爱玲晚年是凄冷孤独的,闭门不见客,又是客死他乡,必是一番苦楚难掩。然而我们谁也不是当局者,又怎能参透她的心事。作为畅销书作家和编剧的王臣,在这本书的七篇倾谈里,似乎扮演了一个讲述者的角色,不乏凌厉的透视,但更多的是于悲凉之上的体谅。就像胡兰成用尽平生所学而献上的情书,他自己觉得讪讪有憾,爱玲却只是回复了八个字:因为懂得,所以慈悲。简单的八个字太少,却也仿佛囊括了千言万语,人生机理。人生是一场大戏,太肤浅便登不了台面,太认真又收不了尾。拿捏的尺度即便做不到刚刚好,拿捏总是需要的,以此来演绎一场烟火迷离,成就一段别人眼中的传奇。

《愿此生岁月静好》读后感(三):平凡的路上有传奇,传奇的人生里有安逸

十年前读张爱玲,是惊艳。如今再读与张有关的只言片语,是缅怀,其中亦有对自己那逝去的光年的追忆。因而,每年重读一本张的书或每年再读一本有关张的书,似乎成了一种习惯,也成了一种仪式。

今年,读的是《愿此生岁月静好》,两晚断续阅读,终翻到底。放下书的那刻,泪流满面,张的不在,我当年对文字的偏执也不再。不知有多少读者与我一般,在最初阅读岁月里,张的文字是吸引眼球的一道靓丽风景,初读便“一往而情深”。

所以,如今再读与张有关的只言片语,都很是受用。加之,《愿此生岁月静好》这书的作者的文笔很讨喜,更是煽情。

张一生所求的是“平凡的路上有传奇,传奇的人生里有安逸”(语出《愿此生岁月静好》)。“平凡”“传奇”“安逸”这三个词汇,放在一起很是矛盾,平常人一般只求其一,但张想要这三者,这就是张的矛盾所在,也因此她的人生走得曲折。

她本来可以选择在那个名门家庭里安逸的过活,当一位懂得琴棋书画的大小姐,可她偏不,她要追寻其母其姑的脚步,出国留学。她本来可以选择学有所成后,当一位女教师,可她偏不,她要“出名趁早”。她本来可以选一户门当户对的人家嫁了,当一位体面的名门太太,可她偏不,她要的是轰轰烈烈的爱情。

张爱玲这种性格,是幼时成长环境所造就的。我常想,童年的她早慧,也比较敏感,许多事情入她眼便多了几分情。所以,父亲的“遗少”陋习、母亲的离家追求新式生活以及家中的种种不堪与不比从前,都被她看在眼里。

也因此,她才能写出《半生缘》《倾城之恋》《红玫瑰与白玫瑰》等等这些惊艳世人的文字。十年前,我读着这些文字,一直不明,为何张爱玲与胡兰成在一起之后,就无惊艳之作。今时今日,读了《愿此生岁月静好》,我便渐渐地明白为何?

张对自己是骄傲,但也是自卑的。她未遇到胡兰成之前,写的那些文字,是对未至的爱情的憧憬,她以为自己在经历轰轰烈烈的爱情后可以安逸过日子,以为此生便会岁月静好。可是,胡兰成并非良人,给不了她的岁月静好。这一段爱情伤了她的心,自卑的张又出来了,她选择了再也不见,选择了异国他乡。其实,张没有明白一个道理,她是值得拥有的,她会有岁月静好的,只要不念过去,少几分敏感。这样的张,就成不了传奇。

《愿此生岁月静好》读后感(四):她未必“凉薄”,只是更清醒而已

说起来,“张爱玲”仅此三个字,就能让相关的文化产品热卖,这是从上世纪90年代起就一直很奇特的文化现象——一个人能红那么久,而且还将继续红下去,不但她本人所写的一切,包括和她有关的一切。这一切,那个说出“成名要趁早”的张爱玲,或许是没有想到的。她并不能想到,她不但能在有生之年实践“成名趁早”,而且还能将这种“痛快”延续了近一个世纪,并且,可以预见的将来,这位女作家还会持续的红下去。她的作品,不但可以历久弥新,最重要的是,永远会有人写她,以不同的角度来谈论她,让她永远无法淡出公众的视线。

王臣的这本书,算是张爱玲的周边文化书籍中的一本。2015年恰逢张爱玲20周年祭,其实这不算一本新书,但是今年换包装再版,从一定程度上恰恰说明了张爱玲粉丝的执着和深爱。正如一千个人心中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人心中也有一千个张爱玲。只是,真实的张爱,永远和深爱她的书迷们,对她好奇的一切人有距离,终其一生,我们每一个人所了解的张爱都未必是真实的她。她到底是什么样的呢?多年之后,其实“还原”这种事情是毫无意义的,我们只需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和一个有距离的张氏文字做交流。

作者写作次书,毫无疑问,必是深爱张爱玲的。很多张爱玲的轶事,从别的资料里也了解了不少。我倒是想起了去年《三联生活周刊》做过一期整版张爱玲的专题,在那里面,了解了很多之前别的书里都没有提到的细节,有些细节,其实和这本书里的史实是有出入的,不过我无意做出判断,我只是觉得,正是因为如此,张爱玲才永远都不会被人真正的了解,她是一个立体、多维度的人,正如她是一个不易被了解的作家,哪怕读她的文字也很难进入她的世界。

从十多岁就开始读张爱玲的文字,虽然不能自诩为地道的张迷,但是我的确对她也有着很深的感情。她的书,曾经是陪伴我一段年少时光的精神食粮。那个时候,我自以为凉薄,所以就总会自以为是的以为能够触碰到张爱文字的灵魂。等到真正成年以后,才发现,在凉薄的背后,真的未必是一个“凉薄”的灵魂。宋以朗对张爱玲的看法就是,她其实未必是真的“凉薄”,只是不太善于与人交往罢了。成年之后,对这个看法深以为意。张爱的文章,所有的“凉薄”背后哪个又不是对世事如悉地洞察呢?她只是看明白了很多,用诗意的语言说出真实的世界罢了。所以,也只有到成年之后,我才真的

妹呀,完了再写吧,未完待续。

《愿此生岁月静好》读后感(五):寂寞一生

因为爱过,所以慈悲;因为懂得,所以宽容。当这句话被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所熟知的时候,张爱玲便留在了人们的记忆里。民国时期的奇女子,一身旗袍,生性不羁、冷漠孤行,骨子里都流露出一种桀骜疏离的气质。她满身的诗意,才情不凡,写尽世间繁华,道破岁月苍凉。她让世人瞩目,她令人沉迷。说着:笑,全世界便与你同声笑,哭,你便独自哭。然后在乱世之中,努力的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她用一支笔,给自己的人生找到了出口,写尽人间事、世间情,也让自己的明媚与黯然刻在了作品之中。多年之后再有人谈起她的作品的时候,还有谁可以了解那个如烟火般寂寞的女子。

愿此生岁月静好就是作者纪念张爱玲特别撰写的珍藏版,王臣用了极具散文特色的写法,细腻又柔 情的表现了张爱玲的一生。从阅读上看文字美感十足,精致、唯美富有诗意,从史实上看,本书是迄今为止最翔实、完美之作,权威生动地展现与总结了张爱玲的一生,极具收藏价值。文中从她的祖辈起始,到她的童年光阴记录,到她的求学生涯,到她的爱情刻画,到她的整个人生讲述勾勒。我自己本身就非常喜欢张爱玲的作品创作时期的故事,而很不爱看她与胡兰成来往纠结的情感。从文中,读者不仅可以知道她每一个作品的创作时间,也会感受到她灵感产生的来源。对于胡兰成,她的经典名句中我们可以看到她自己的状态: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但是这样的女子却始终没有得到她想要的花来。想起胡兰成写的今生今世,就会不由的恼火。这样德行缺失花心的男子,怎么就轻易的撩起了张爱玲的心,怎么就能让她在小说中有写过:我爱你,关你什么事?千怪万怪也怪不到你身上去这样的句子。他们的相遇是胡兰成的主动追求,他们的爱恋也没有法律程序,一纸婚书,没有任何仪式,纸上写着:“胡兰成与张爱玲签订终身,结为夫妇。愿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前两句是出自张爱玲之手,后两句出由胡兰成所撰。于是再次回顾本书标题《愿此生岁月静好》的时候,不经有些潸然。

如此才情的女子却是比烟花更寂寞。

她的作品,她的爱情,她的孤寂都留给后人去说,相信这样一位一直一个人探索、努力、漂泊、静寂的女子,总会在看透她的一生后遇到真正读懂她的人。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