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布赖顿棒糖经典读后感有感

布赖顿棒糖经典读后感有感

《布赖顿棒糖》是一本由[英] 格雷厄姆·格林著作,文汇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75.00元,页数:39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布赖顿棒糖》读后感(一):在悬疑里探索人性

很开心,又看到彩条书库的新书啦,感觉自从彩条书库出来,就与各种外国文学相遇,收获了许多惊喜。算是第二次看格林的作品了,上一次是《权力与荣耀》,一个关于宗教信仰的作品。而这一次,《布赖顿棒糖》则是一个关于人性、关于真实的自己的故事。

小说开篇,是带有悬疑色彩的,读者会很懵的跟随黑尔的行程。表面上看,他是个走在固定轨迹下,放小卡片的《信使报》工作人员。然而,他的行色匆匆,似乎是有什么危急生命的事情追逐他。再之后,便是他死亡的到来,即使是警察也认为他是自然死亡,而偶然相识的艾达,在此之前,因为他的善意被打动的姑娘,却是坚定的认为他是遭遇了不测,想要寻找一切的真相。事实上,《布赖顿棒糖》是延续了作者之前的作品《一支出卖的枪》,所以未看过那个作品的读者会是满脸疑问的,不知道一切的死亡威胁来自哪里,这个案件是为何发生的。

小说之后的章节中,基本上是以小伙子平基和姑娘罗丝的视角来创作的。小伙子平基是一个游走在黑暗的角色,小小的年龄却是拥有黑帮的势力,在黑帮势力方面,城府颇深、少年老成,而在情感方面,却又是幼稚的令人无奈。印象颇深的,便是他在约会之时,给罗丝录下的录音,不是我爱你,而是恨你、厌你,希望能够摆脱你等言语,最后平静的回到罗丝的身边,将录音送给她。这是即将结婚的小伙子,也是满脑子想着伤害别人的小伙子,这也或许是他在作者笔下只能是小伙子的原因,充满矛盾的行为,便是这个小伙子主要的特征。也最终,长期沉溺在深渊之后,死亡是他最终的归宿,堕入了悬崖之下。

罗丝是个有些许自卑的傻女孩,没有美好的家世,将自己的满腔的希望寄托在小伙子的身上,想要通过小伙子改变自己的命运。她的内心深处其实是直到小伙子并不爱他,却是飞蛾扑火般,向往着结婚的生活。即使是听不堪耳的录音,依旧想要表现出幸福美好的样子,用一切的假装构造出美好幸福的样子。在小伙子死后,放弃了一起离开的念头之后,怀着小小的生命,重新生活,重新寻找能够拯救她的一切。宗教的信仰,在小说的最后悄然而至,神父言语成为了开导姑娘的另一种救赎。

以悬疑小说的感受翻开了《布赖顿棒糖》,最终却是一场人性救赎的角逐,感受不同风格的小说。其实这本书在入驻彩条书库之前便已经出版过多次,甚至是改编了影视作品,然而作为第一次阅读的读者,依旧是被其中的情节所吸引,感觉作者之前的作品亦是值得一读的。自负与自卑、不甘与妥协、野心与软弱,这些相反的言辞,在《布赖顿棒糖》中碰撞出了绚烂的火花。阅读格林,便是阅读我们的困境与焦虑,最终的我们终归是要学会冷静平静的面对这个世界,坦然的面对所有的窘境。

《布赖顿棒糖》读后感(二):一些燃尽自我的病人们

在读这本《布赖顿棒糖》之前刚读完《一个燃尽自我的病人》,又在本书的2008年版校后记和2022年再版译后记中看到两位译者傅惟慈和姚锦清(前者是后者的老师)的隔空对话,不得不感慨人生。傅老师当时说失去了和姚老师的联系,姚老师知道后去探望他,一切都是缘。在两篇后记中看到的真实生活,比诸多情节更触动我,那个时代,那些人,慢,而持久的情谊。 再谈这本书,很明显开篇有浓浓的硬派侦探风,在这里也看到了作者的多变(其实也是因为他后期转型到更严肃的文学中来),强情节带给人的钩子是卓有成效的,当一个男人努力的想活过今晚时,我们也替他担心着,却又不知道该担心什么。就这样的一个悬念,一直到尾声,也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虽然从字里行间还是能找到蛛丝马迹),但是大幕已拉开,有你认识的人疲于奔命,你略显在乎。 很可惜,在后来的场景中,你就再也见不到他了,但是这个引子,成功地吊到了胃口。 真正的主人公出现了,小伙子,女人,女孩,及一些配角。 在小伙子身上,我又感受到了浓浓的“罪与罚”味道,只不过那本书里面的大学生,是在和自己的精神世界战斗,而这儿的小伙子,更多的是在抵抗外界,尽观这个外界摧残的也是他的内心,他出身贫寒,在乱世中博出位,不惜以人命为代价。而这个只要开始,就停不下来,想起高启强问安欣如果当初没有接受唐家兄弟的两万块任务,后来是不是就不一样。可惜人生没办法重来。小伙子在过程中也有过悔意,只是现实推着他只能向前,寻求自报,并且变本加厉,一边努力的求生,一边又想成为人上人,旁人在他看来,也许只是棋子,丢卒保帅是难免的事儿,更多的是利用,在心计上一个未成年的少年要比头发都白了的中年大叔成熟的多,这个不正常的现象也是社会的病态之一,如果不是遇到一个穷追猛打的女人,可能他的未来真会成为他期待的那样,他的狠劲儿已经具备了潜质,我们似乎又将看到一部教父成长史。打破这一切的,只是一个女人想要的“因果”,在能力方面他其实不输于后者,但是因为这个错误一直牵绊着他,导致他不可能堂而皇之,甚至是不敢,这种犯罪后的恐惧,其实才是压倒他的骆驼,女人只是稻草,不过是一大捆罢了。在小伙子身上我们看不到他有多挣扎,但所有的行动都看得出他一直处于困境中,甚至后期对女孩要不要下手的反复也可以看得出他所存在的人性和丧失的部分交割。这突如其来的爱情令他无所适从,他反感于父母的行为,耻于成为他们一类,这种阴影导致他更加冷静,也更加的冲动。最后他的计谋要得逞了,一个爱他爱到死的女孩只要为他,一切就可能了结。 那女人是歌者,更像一个侠客,城市里好多男人都认识她,她也帮他们守着秘密。这种结识最终也发挥了一些作用(尽管是她的主观陈述,在现时中我们不知道究竟产生了多少影响),她还有个忠心的跟班,依靠或被依靠的关系。那晚只是匆匆一见,然后又惊于他的不辞而别,她反倒上了心。对他意外的死更加怀疑,于是放下一切,只为求得真相。好在他告诉她的那匹马赢了,于是她具有了呼风唤雨的资本。但一个女人无资质的查案确实也是困难重重的,作者这里并没有神化她成为一个职业侦探,只是用一些常规推理就慢慢摸清了小伙子的不正常,然后变成了一条甩不开的尾巴。在看到女孩被骗时,又自以为是的要救她出火海,岂不知女孩比她还明白这海的温度,只是她太久在寒冷中,需要热,哪怕是万劫不复的。女人耍了一些手段,不断地给予小伙子以打击,这打击尽管是空枪,却也让小伙子惶然,失去了自我的稳定,最终成了蚂蚁,疲于奔命。女人做这件事,可能源于爱好,但绝不是约定,我们好奇她为何不去经营自我,却为了一个不相干以身犯险,也担心是忽略了她的人生本就不是她自己的,她有她的爱情,都在远方。更多的时候,她是一个为爱流浪的女人,为着别人的事操心,好不去想,汤姆是谁。 女孩看起来很傻,毕竟她才十六七岁,长得丑,第一次被男人搭讪,就献出了真心,而且这真心一去不回。她又不傻,她猜得出,他干的是罪恶的勾当,但是她还是勇于陪在他身旁,就算不把他拉回正道,也给他家的温暖,哪怕那个家里,充满了脏。在歌颂母性光辉的同时,我们仍希望她能看清真相,尽管她比谁都看得清,看得远。她也知道怎么威胁小伙子,让他不能离开她,所以她要的只是爱。尽管她也猜得出他没有像自己爱他一般爱自己,但还是让他在留声机上说情话,甚至他骂她她都是可以猜到的,但她宁愿假象,有我来了,可以改变他,不管过去如何,只期待以后。我们在犯罪情节的前提下,看到了一个人不选择善恶而根据爱恨来行事,且这才是现实,上面的女人虽然喊着因果,其实还是放不下他的约定,太容易爱的人,一定是太难得到爱的人,所以,自以为遇到了,就倍加珍惜!哪怕在他离开后,她还是希望有一个结晶,能证明他们的爱情,是存在(过)的。 其余众,是配角又不简单是配角那么简单,他们也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在不是自己为主角的戏里,努力的扮演好一块拼图,既不多受控制,又得不到自由。 主角的三个人,像猫捉老鼠,可有的时候,又分不清谁是猫,谁是老鼠。 每个人都想活成自己期待的样子,有的人失败了,有的人成功了,有的人,则还不确定。 因为下一秒,又不知道会遇见谁。

《布赖顿棒糖》读后感(三):比起死亡,我更害怕自己窘态毕露!

《布莱顿棒糖》 Brighton Rock 作者: [英] 格雷厄姆·格林 出版社: 文汇出版社 出品方: 读客文化 格雷厄姆·格林,英国小说家。他常在作品中到处透露出“恶",然后再描写人内心的道德和精神挣扎。他作品中的人物卑微、无助,在污泥中却能绽放人性的光彩。 摘抄: 他没有做梦,他的睡眠是不打折的。 布莱顿棒糖是英国布莱顿港市的特产,呈圆棍形,横截面上始终能看到“布赖顿”三个字,借喻人的本性难移。 Part one 查理斯·海尔是《信使报》的员工。此刻,他被刊登在报纸醒目的地方,他,成了一具尸体。 警方判定海尔s于突发性心脏病,健硕的女人艾达·阿诺尔德不这么认为。 斯 诺餐馆的女招待罗斯见过海尔,她认出报纸上的人并不是他。 追着海尔的年轻男人叫他弗莱德…… s去的男人到底是谁?他因何被害? Part two 宾基从小生活在贫民区,扭曲的生活使他蒙上一层心理阴影,他自卑、神经,厌恶着周遭的一切。 为了一个目的,他杀掉同伴,和罗斯匆忙成婚,无时无刻的想要干掉她…… 即使他逼着罗斯自 杀,愚蠢的罗斯还是相信着他。 无论别人说什么,都无法撼动罗斯的扭曲爱意。 这本书开始会让人云里雾里,看到半本之后,就变得精彩。 所有的片段全部串到一起,豁然开朗。 作者没有采用特殊的叙事手法,依旧将故事写的悬疑、好看。 只这一本书,就让我对格雷厄姆·格林路转粉。 他将人物刻画的有血有肉,历历在目。 简单的几句,便将形色各异的人立在眼前。 宾基那瘦弱、肮脏、做作的样子,没用讨厌二字形容,也会对他嫌弃不已。 罗斯奇怪的想法,边读边恨得牙痒痒。 原来,你爱一本书,可以不细思故事情节,而是爱上故事人物生动的样子。 他们多面,立体,不止有可爱之处,也有让人不喜之处。 合上书,所有的场景还深深印在脑中。 这也许就是作者的厉害之处吧!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