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如梦初醒》经典读后感有感

《如梦初醒》经典读后感有感

《如梦初醒》是一本由[英] 约翰·高尔斯华绥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0.00元,页数:8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如梦初醒》读后感(一):写给“俄底浦斯期”的小男孩

对自己的童年生活你还留有多少记忆?或许有罗大佑的《童年》里唱着的池塘边的榕树、操场边的秋千,或许也有像幼年的鲁迅先生一样对百草园中美女蛇的恐惧。随着年纪的不断增长,脑海中的童年逐渐变成碎片化的浮光掠影,仿佛来自上辈子的记忆。童年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时光,在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高尔斯华绥的笔下,小男孩福尔赛的童年时光如同一场绮丽的大梦。

《如梦初醒》一书既是高尔斯华绥写给孩子们的礼物,也是对自己内心的“小男孩”的一次缅怀。故事讲述了一个生于富裕之家的小男孩福尔赛的自我成长过程。他活泼好动,对周围的一切充满了好奇,有着丰富的想象力。他有时在自己创造的世界里招兵买马、自娱自乐,有时攀上树枝翘首渺然无踪的未来;他的内心既是孤独的,又是丰盈的,他为每一朵花命名,又沉溺于奇幻冒险的童话故事。作者通过对男童心灵的精细描摹,让读者重温了一次自己的童年。

小男孩福尔赛对妈妈有着深厚的依恋之情。爸爸妈妈即将度假归来,他想着该以什么方式迎接他们。他期待妈妈的拥抱和爱抚,希望妈妈给他讲故事、哄他入睡。在妈妈的怀里,他不再是一个调皮好动的小男孩,而是像一只安静温顺的鸟儿。实际上,福尔赛正处于儿童的“俄底浦斯期”。在这个阶段,男孩会出现恋母情结,渴望妈妈爱自己胜过爱爸爸,并把妈妈视为自己的所有物,而把父亲看成是争得此所有物的敌人,并想取代父亲在父母关系中的地位。小男孩的母亲既充满了母爱又不溺爱孩子,以诱导的方式启发孩子独立思考,以慈爱和温情陪伴孩子度过美好的童年。

本书插图清新俏皮,就像一本随手画成的手账,和文字内容相得益彰,是值得收藏的童书版本。

《如梦初醒》读后感(二):当彼得•潘来到人间

很难想象被誉为20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三杰之一的高尔斯华绥,会写出这么一个充满童真的儿童故事《如梦初醒》,故事的主人公福尔赛是一个调皮可爱、同时又充满想象力的小男孩,他就像我们熟知的彼得•潘,能把平静生活的家园当成硝烟弥漫“战场”,让奥地利士兵和法国士兵开战,而他自己是统领全局的将军;亦或是将鱼缸想象成一场“丛林冒险”,身边的任何一个小道具都可以成为他狭路相逢的“敌人”,比如野兽、红色的印第安人。福尔赛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只有母亲的归来才能将他唤醒。

如果说他和自由自在、无所牵挂的彼得•潘还有什么不同,那就在于他对母亲无尽的依恋与热爱。在福尔赛的眼中,母亲是最美丽的,即使是眼角那细细的皱纹也美得像画一样。故事的最后,他迟迟不肯睡觉,只希望能够和母亲多待上一刻,最后躺在母亲的怀里安睡。调皮的孩子突然变得如此温顺,仿佛传说中的彼得•潘回到了人间,尝到了不曾体味过的幸福。

巴里在《彼得•潘》中说道:“童话为我们揭开了记忆帏幔的一角,那里深藏着我们久已淡忘的童稚世界,可是我们已经失去了飞翔的翅膀,在索然寡味的成人世界里,童年如同一个纯洁无邪的梦。只是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又回到了童年时代,无忧无虑。”也许,高尔斯华绥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记忆就这样飘回了曾经。因为在《如梦初醒》中,小男孩福尔赛的身上有太多高尔斯华绥的影子。高尔斯华绥从小在一个富裕的资产阶级家庭中长大,而福尔赛的名字则和他的长篇小说三部曲《福尔赛世家》如出一辙。故事里描绘的“池塘”、“花园”、“房间”,都让我们看到了他生活环境的优渥,正是有着这样的经济基础,才能够给他一个无忧无虑同时又有些孤单的童年世界,在那里,他可以肆意地玩耍嬉戏,身边的女仆、奶妈即使是指责他,也是那么和颜悦色。

而这些回忆又与我们的童年部分重合,他的内心狂想曲,难道不也是我们小时候游戏扮演常常玩的吗?高尔斯华绥将现实写进童话,一切仿佛都只是一场梦。当福尔赛进入梦乡,也许就是我们和作者一起梦醒的时候。

如梦初醒,童年也许就是这样的一种存在。

当一切都随风而散,彼得•潘成为模糊的影子时,我们也依然记得曾经他来临或附身在我们周围的那种感觉——明朗得犹如午后漏过枝叶最透亮的那束阳光。

《如梦初醒》读后感(三):如梦初醒的爱

如梦初醒的爱

——读高尔斯华绥的《如梦初醒》

◎ 东渔

高尔斯华绥的《如梦初醒》是送给孩子们的礼物。通过细腻描述小乔恩的童心世界,在孤独的时光中体会想象力爆发的趣味,打开心扉拥抱了爱的情感之美。小说用一个孩子的眼光看待整个家庭和社会,去感触人物之间微妙的情感,让真性情美妙地流露出来。这种自然流畅的感情描述,或许带有作者童年的印迹,不然他怎么会如此细腻又惟妙惟肖地刻画出一个敏锐的孩童形象呢。

乔恩是一个想象力丰富、性情敏感的小男孩,在爸妈度假期间,似乎被动沉溺于孤独中,他需要自找乐子。他读了很多书,比如《艾芬豪·贝维斯》《年轻的号手》《海上风云》《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等,也想变得像拉莫拉克爵士、迪克·尼德汉姆、哈克·芬那些英雄一样具有男子汉的气概。于是他乐此不彼地扮演着书本故事里的人物,挥霍着自己的想象力。这些描述寓意着一种精神诉求,本真的自我想要快快成长,去接受更广阔的世界,而不是只待在一个孩子逼仄的小空间里。

等待妈妈回来,与其真切交谈。小乔恩与妈妈探讨对美的感受,他问,“美究竟是什么呢?”“我能看见美吗?”妈妈回答,天空是美的,花儿鸟儿都是美的,看窗外都是美的,大海是超漂亮的。而乔恩更在乎妈妈的美,他觉得妈妈的“细线”(年纪变大长出的鱼尾纹)都是美的,这是一种孩童特有的爱,儿子对妈妈的爱,孩子对美好世界的憧憬之爱。这几段细节描写将乔恩的童贞放大,围绕着“爱”尽情发挥,童贞的美好就在于爱的纯粹,在心智如花般绽开的时候,体会美好的人间情怀。

他将妈妈看作仙女,在妈妈的怀抱里他才能安稳入睡,忘掉那些“长矛战车”的混乱场景。和妈妈的谈话相处中,乔恩像是突然长大了。高尔斯华绥欲要塑造一个孩子慢慢成长的心理历程。乔恩这个角色的心理成长,很自然让人想到另一部著名作品《小王子》,它们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在讲孤独的人面对成长的故事。不过,《小王子》讲的是小王子内部自我成长式的历程,而乔恩是经过外部环境的刺激影响,完成了爱的成长。两者无意识地走到一起,这就是文学的相容性。它们做到了启迪心智,打开内心深处的世界。

此书的插画大胆,启用漫画格调,与小说搭配相得益彰,增加了整体美感,让读者体会更微妙的趣味。不能说诺奖作家的童话视角有什么特别之处,但他们将故事脱离出教化功能的意向是一致的,他们还原了作品的本质,特别是写作的趣味性和对美好的期许。童话世界是每个人所向往的,而构建童话的人必会有纯粹的心境,作者的纯粹和读者紧密相连,也为文学保留了本真的一面。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