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呼兰河传读后感1000字

呼兰河传读后感1000字

《呼兰河传》是一本由萧红著作,万卷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5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呼兰河传》读后感(一):读《呼兰河传》

最近读完萧红《呼兰河传》,是本时代感距离很远的一本书。但读完却让我想起前不久前看过的电影《Hello, 树先生》,神经兮兮却心地善良的树先生由王宝强主演。两者有的遥相呼应的感觉,类似的抒情和叙事,甚至场景。 虽年代不同,但是乡村破败荒凉的场景,蒙昧的人群,善良的心灵却满相似。诸如《呼兰河传》中团媳妇的“鬼上身”与树先生的通灵看到已离去的人以及一些莫名其妙却又验证的预言。荒诞却又真实的调侃。 《呼兰河》称不上小说,算是自传体回忆录吧。写呼兰河的乡土风情和人言事故;不同季节里时而荒凉时而生机的院子,如同鲁迅笔下的社戏和百草园的欢乐时光;写乡村集市的喧闹、泥坑子的特写往事、和街坊格局的点缀;写乡村生活的一团热气和喧闹杂乱以及火烧云的梦幻情境;也写有二伯被撞破偷窃器物时的颗颗汗珠;当然最为真挚和怀念的还是祖父的那段,童年回忆的温情脉脉而刻骨铭心,故能流水一般婉婉道来。

《呼兰河传》读后感(二):呼兰河传 碎碎念

昨晚看完,这本书是萧红用第一人称自传的的写法讲述了儿时在呼兰河这座小城的回忆。全书看完可以知道萧红是一个内心极其细腻敏感的人,她笔下呼兰河小城人们的思想是古板愚昧不知变通的,但却也是良善淳朴的。小团圆媳妇的过世令人气愤又觉得悲哀,气愤的是一个刚开始活蹦乱跳的花一样年纪的12岁小女孩就这么在封建思想的迫害下一步一步走向凋零。悲哀的是小城人民在旧时代思想下的无动于衷,“该怎么办就怎么办”毫无疑问是讽刺的。然而也实在是可怜的。萧红在这本书里大量描述了关于跟祖父生活的一些细节。似乎她童年最快乐的回忆都来自于祖父,特别是在后园那广阔的天地间跟祖父一起在大自然的怀抱下一同嬉笑玩耍的时光是多么纯粹珍贵。祖父还会给她讲诗,讲注解,一遍一遍不厌其烦。从书中也可以感受到祖父是一个很明智的人并且心善,祖父对孙女的爱护都被记在文字里不会消失。我想这应该也是萧红人生为数不多的一份温暖回忆了吧。

《呼兰河传》读后感(三):这就是生活啊 萧红写出来了

断断续续这几天看完了《呼兰河传》

边看边感叹萧红的笔力

难以想象内心如此敏感 细腻的人儿

如何度过了她的童年

如何观察着周遭的世界

如何回忆着过往种种

书中那一个个鲜活的人物

一个个看似诡怪却寻常的故事

其实不就是我们身边的人 身边的故事

不就是我们自己在经历得真切的生活吗

不同的是

萧红捕捉着 观察着 记录着 思考着 写作着

这些性格特质成就了她 亦毁灭了她

《呼兰河传》读后感(四):本性悲凉

满天星光,满屋月亮,人生何如,为什么这么悲凉。

麻木不仁的不是底层民众,而是几千年流传下来的封建糟粕,民族的劣根性不知道有无,封建糟粕确实是害了不少人。思想没有觉悟就只会人云亦云,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该做什么,或者受制于社会风俗舆论不敢去反抗才是悲剧的根源。

小团圆婆婆坏吗?善吗?“男人哪有不打媳妇的?”“婆婆就是要给媳妇下马威”小团圆媳妇不是被婆婆害死的,而是被几千年流传的封建糟粕杀害。经婆婆打骂,熬过去就被同化,熬不过就被扼杀,这就是其厉害之处,在那种环境下没有很难有人可以独善其事。社会的悲凉是个人悲凉的底色,个人悲凉是社会悲凉的注脚。

但是我们还可以看到封建黑幕笼罩下的那一丝亮光,那是冯歪嘴子眼中闪烁的希望。任他轻我、薄我、贱我、欺我,不去理他。任尔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这就是思想觉悟,这就是为人的内生力量,任何封建思想的压迫都无法将其泯灭。这就是生而为人的根本。生而孤独,本性悲凉。我们终其一生就是要用本源的精神力量去挣脱世俗的枷锁,找到真正的自己。

《呼兰河传》读后感(五):人事已远,见字如面

很短的一本书,行文不像是长篇小说,反倒更接近散文,围绕着童年生活在呼兰河镇上的琐事,有温暖,但更多的是凄凉。 “满天星光,满屋月亮,人生何如,为什么这么悲凉。” 想来独居香港患病的萧红,心境大概也是如此。 前半部平淡又有几分欢乐,麻花造成的一场闹剧,玫瑰开花期与祖父开的玩笑,壮丽璀璨的火烧云……简洁的文字仿佛一下子把人带到了惬意闲暇的园子。 不过到后半部,犹如严冬降临,显然残酷凌冽了许多。小团圆媳妇被毒打虐待,跳大神吃偏方,当众脱光衣服在滚烫热水中泡了三场,终于死了。 团圆媳妇一死,看客们倒无端生出些寂寞来。于是当磨官冯歪嘴子和王家大姑娘成了一对还生下孩子时,议论声便纷纷而至。话也总是那几句:“我看那姑娘不像好的”,“哪有姑娘家大说大讲的”。人们似乎又找到了乐趣,那就是探听冯歪嘴子磨坊里的动静,看看他是不是要上吊自杀,又或用刀自刎。 不过冯歪嘴子一家照样活着,孩子大了,王大姑娘又怀了第二胎。八月一到,王大姑娘就死了,留下冯歪嘴和两个孩子。 旁观者眼中的冯歪嘴子似乎非完不可了,“看吧,看他可怎样办!” 可冯歪嘴该拉磨拉磨,该担水担水,照常地负着他那份责任,照常地活在世上。大儿子已经能干活,第二个孩子也会笑了,呼兰河的故事结束了。 “以上我所写的并没有什么优美的故事,只因他们充满我幼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就记在这里了。” 一九四零年的萧红写下呼兰河传这最后一句话,到如今已经八十一年,人事已远,见字如面。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