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一日一果》读后感锦集

《一日一果》读后感锦集

《一日一果》是一本由[日]木村宗慎著作,浦睿文化·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38.00元,页数:46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日一果》读后感(一):看了眼钱包,最后我还是选择了711的豆大福

以前和果子给我的印象就是华而不实,徒有其表而滋味寡淡。书罢方知和果子与日本茶道、怀石料理意蕴相通,追求的是超脱物外的禅意,而和果子与同样追求造型美的怀石料理相比更加考验主人、手艺人的文化品格。为了映衬主题,和果子造型上不能胜过装点它的器皿,甚至口味上也需留余地「不能太好吃」。

面对隔海相望的日本,我时常会想到天朝的传承,在我看来汉文化曾受到过三次大的冲击,一为蒙古包侵华、二为辫子军入关、三为不可描述的动荡时期,前两次的蛮族入侵和后来的大乱斗打碎了文人的傲骨、幻灭气节,民族也陷入集体无意识。那句「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未中断的国家……」于我看来有着难以名状的悲壮感,心之覆灭较之山河更显荒凉。

再之,媒体和部分国民对于日本文化总怀有一种迷之优越感,茶道、瓷器、和服、文字总总在他们眼中都可以「学的我们中国」一言以蔽,我都可以想象他们转发团子微博<中国新四大发明: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网购>时的嘚瑟模样……

最后,作为一名经济适用性男,在名门和果子与豆大福之间,在怀石料理与松屋定食之间,在和式别馆与airbnb之间,我毫不犹豫外加苦涩的选择了后者。在离新年不足两小时之际,我怀有「唯有暴富」的小梦想,也希望早日能轻描淡写外加微笑的选择前者~

《一日一果》读后感(二):雅致的盛宴

这是一场盛宴。即使无法真正品尝,眼睛却也已经餍足。其实这话不对——尽管是一日一果,却仍然意犹未尽,心有不甘。

面对美好事物的喜悦,这是人的本能,而这本能得以在这本书中尽然体味。

“和果子”究竟是什么呢?

这是一种发源于中国却在日本发扬光大的小吃食。它是用来佐茶的果子,所以和茶的隐忍一样讲究“留有余地”,所以尽管你已经觉得和果子美不胜收,却不能忽略比果子本身更美的雅器。

这是一种源于吃,却已经超然于吃的食物,就如氤氲的茶道,仅仅体会那种宁静之美已然比饮茶更让人陶醉。

和果子是雅致之美,随便翻到一页就可以让你欣赏把玩良久。就说我随手翻到的“御菱葩”吧,单就这名字已经让人想到《红楼梦》里的青春少女,而这素白的圆饼里,叠放一片用红豆汁染红的菱形糕,这红色透出圆饼,变成了嫩嫩的粉色,让人忍不住想触碰却又不敢触碰,生怕亵渎了它。而各种葛粉制成的和果子则晶莹剔透,纯净到看到图片已经感受到它的细腻柔嫩,甚至于拿在手中的那份微颤。所以,归根结底,和果子或许欣赏的成分要远远大于它作为吃食的意义。这份精致总得安详的人才做得出,因为你看着它已经可以体会那份安静和超脱。

作为一个热爱各种陶瓷具的人来说,看《一日一果》不啻于一种折磨。每一件器具比和果子更美,精致的和果子往往被放置于古朴到甚至只是一块陶片的器具中,而艳丽的果子则有精细雕刻的漆盒或色彩鲜艳珐琅钵相配。每一件都是精品,让你心痒却也只能痒。所以,才会有做和果子的手艺人说“不要让果子胜过装点它的器皿”。或许只有亲见,你才能理解这并非悖论。

而《一日一果》的文字呢?藤原家隆有歌:“他人只待花开,我欲引他入深山,觅雪间萌草之春意。”这是一月二十四日名为“福寿草一吉桥”的和果子的配文第一句。每一个和果子都有它的来历和讲说,看这些着实有趣。

《一日一果》读后感(三):美到窒息的自然心意与职人手艺

精致而又充满季节感的和果子,是日式美学体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日式美学的一个特点就是,将自然万物中的一幅画面、一个细节高度抽象,纳入咫尺方寸之中,再用独到的手法展现出来,给人以无限的冥想和启迪,并伴随着宁静、空灵的美的体验。这个过程,既是东方民族自然观的体现,又蕴含着浓厚的大和本土风味。古典园林枯山水如是,花道茶道如是,和果子亦如是。

比如4月10日这天,果子名为“春山”,器皿是 仿仁清彩绘 东山樱花纹色 纸皿,作者木村宗慎写到:春山淡冶如笑。金团果子随着线条粗细和颜色深浅的变化,表达的意境也不同。此果用了粉红和素白两色的细絮堆裹而成,让人联想起烂漫春景。

而《诗经·七月》里,亦有“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春日迟迟,采蘩祁祁”的句子,恰到好处地描绘了是日果子与器皿的相映成趣。方形樱花纹色的纸皿像极了古代城郭,城内繁花正盛,层层叠叠蔓延到郊外。而远山隐于薄雾之中,云层缥缈,正向东北角纤细高耸的重塔缓慢移动。目之所及,金团果子形似最大的樱花树,一簇一簇,在春日的暖风中开得沉静而热烈。

值得一提的是城郭左上方的折角,从整个画面来看,它与人烟之处遥遥相对,无法看清的山峦和整齐的缺口,都给视觉带来淡淡的遗憾,由此产生或继续追问,或好奇想象的思绪,富有玩味。

书中写到:曾有一位做果子的手艺人这样说,“做法要留余地”,“不要让果子胜过装点它的器”,不仅如此,有时甚至需要做到“不能太好吃”。 由此可见器皿与果子本身同等重要。但是,在每一日果子的配文中,木村老师并没有在器皿的讲解中花费大量语句,而是对自己的灵感点到为止。如此,文字的讲解也没有胜过视觉的用心欣赏。这也是一种留有余地的方式吧。

这本厚书乍看是画册,实则是一场丰富的盛宴。和果子随季节和时令变化,搭配与之相符的器皿。翻看的时候,不自觉会思考眼前这盘美景是从何而来,心绪也随着飞到了原始的自然当中。

大一的时候对和果子产生兴趣,临近毕业,看到浦睿文化出品的《一日一果》,内心十分激动。阅读的过程也是体验日式美学的过程,职人精神让人惊叹、敬佩不已。个人认为这是现在市面上关于和果子最好的一本书,对和果子、美器感兴趣必读!

《一日一果》读后感(四):盘上四季(笔记和碎碎念)

正文中部分关于和果子的介绍:

上果子

不仅用于茶席,也多用于款待宾客,多被理解成馈赠嘉宾用的上等和果子。在京都此本意就是进献给君主贵人的“献上果子”。

上生果子

用于茶席的经过蒸制的果子,熟粉,练切,求肥,金团都属于此类。

御留果子

只为特定顾客制作,狭义为皇室,领主大名,贵族官员,广义包括众多爱茶雅士。

朝生果子

早晨制作当日食用,无法保存过夜,种类见于米糕,团子,葛果子,小麦馒头等。常用来做日常点心,也叫做并生果子。

番茶果子

日常喝番茶时配的粗点心。有馒头,团子和煎饼等。

干支果子

新年干支属相主题的果子,多在前一年岁末时制作。

御题果子

以新年天皇宫中歌会咏题为主题的果子,各家有自己的解题独创果子,常用于初春的茶会。

嘉祥果子

阴历六月十六日有吃果子消灾避祸的嘉祥习俗,始于嘉祥初年(848年),现六月十六定为和果子之日。江户时代末期天皇在此日有吃七种果子习俗。

引果子

红白喜事回赠宾客用,也叫式果子,祝仪果子(用于喜事),不祝仪果子(用于丧事)。

工艺果子(糖艺果子)

用未精制的砂糖制作的象形果子,纹样款式多模拟花鸟风月。始于江户时代,用于进献给宫廷和贵族官员。

三大名果

说法不一,一般指金泽的长生殿,长冈的越乃雪,松江的山川。三地皆为昔日知茶爱茶的领主大名所在之城,果子都是便于长期保存的干果子。

生果子

做成后含水量30%以上,无法长期保存,茶席上一般作为主果子,用来搭配浓茶。

有饼果子,馒头,羊羹等。

干果子

做成后含水量在10%以下,可以长期保存,茶席上一般用来搭配绿茶,也叫总果子。

打物,押物,挂物,烤物(干果子),炸物,饴物,豆果子等。

半生果子

介于二者之间。

鸡汤文风格的碎碎念:

有《一日一花》在前,看到这本书时下单毫不犹豫,之后也没有失望。相比起来,更好的是这本书对和果子本身有许多的科普,在摆设搭配时的用意也更详尽介绍。

我想这本书和《一日一花》同样,主旨是希望人保持对四季的感知,培养着对美的感悟吧。这份美不是夺目出挑的,它随时光的变迁调整,与四周的环境相呼应,文静地在你生活的一角,不会吸引走你全部的注意力,又能时刻想起。

所以美味的和果子,需要有时令的食材和颜色,需要相称的花木和盛装器皿,一次摆设像是一段时光的结业感悟,或是对新季节的迎接。

想起一位友人,有一次转发了一位美食博主的微博,感慨一下平常人是没有这样的精力准备这么多的搭配餐具的,结果被回复转发,引来粉丝的攻击,草草删了微博。但其实友人自己也是有一手好厨艺,偶尔会发图分享的人。

摆拍没什么不好,友人也没有说错。花了许久做饭做菜,然后挑选碗盘筷勺,铺上桌布插上花,拍照之后加上层层滤镜,最终发布在社交网络。快速的时代,我们偶尔慢一点脚步,做作地留下一些构思的图片,给没有时间做这些的人观赏,也是很好的呀。

但希望每个人都能有这样感知构思的心,也能有包容不同的胸怀吧。本书的作者在后文说到,出于展示的需要,选用了各种名贵的器皿,但在生活中,不必如此苛刻讲求。真好啊,带你领略极致的美,也希望你能在简单中享受小小和果子的文化和美好,这才是真正的大师风范吧。

《一日一果》读后感(五):茶道是培养个人品味的修行

这本书从茶道中的茶果为读者展示了茶道文化的理想境界。

茶道家木村宗慎:

在数百年的历史沉淀中,这种日本的传统文化——「茶道」,已经远远不止是简单的「喝茶」这一行为,而是衍生成为一种与设计、建造、饮食、文化、服饰等多种艺术门类相关联的艺术综合体。

茶文化是从中国传来的东西,山水挂轴也是。茶室创立之初,借来的非常重要的挂轴,是营造茶室氛围的重要道具。将一幅挂轴挂在茶室的壁龛上,即便是坐在一个三叠、四叠的狭小空间中喝茶,心境也好像能够在山水之间游玩,并以此来抵达心中山水的境界。这种意义上,茶道中的山水风景是非常重要的风景。茶室入口处的庭院叫作「露地」,这是结界,是从世俗的世界进入茶道中的山水世界的结界。因此,茶室的庭院,不是用来看的庭院而是用来经过的庭院;不是将山中景色和水边风景像模型一般制造出来以供观赏而设置的庭院,而是让人有像走在山中小道一般的感觉而建造的。

与茶一起从中国传来的还有很多文物,如青青瓷、陶器等,它们在日本叫作「唐物」。从中国传来的唐物中,当然也有卷轴画,从中国传来的书画,被称作「唐绘」。在山水画中,比起描绘了很多细节的画,那种留白很多的画,以字代画的字画,更加受到日本人的喜爱。人们在不明白的时候,会拥有更丰富的想象力。欣赏挂轴是很有趣的,画家的境界、做人的深度、教养全都能展现出来。

我觉得通过茶,最重要的是让一个人能够自己选择美、自己制定美的标准。茶字写作「草、人、木」,我很喜欢这个字,在草木之间有人站立才是茶。能够自己选择并制造心中山水的茶人才是出色的茶人。选择一个杯子也好,选择一个沙发也好,选择一杯咖啡也好;为了招待客人,或者只是为了让自己喝一杯水,然后和他人一起共享时光而进行选择。选择自己认为美的东西,无法从他人那里借,为了自己看着舒服,自己努力。我希望通过茶道,可以让更多人有这种鉴别能力,这就是茶道在现代应有的作用。既不是茶本身好喝也不是装饰品很美,而是培养自己的雅趣,这是唯一的作用。培养情趣无法依靠他人,只能竭尽全力去了解自己所认知的美。每个人所认知的美都有所不同,认识彼此的不同也是有意义的。如果让你选择一本你喜欢的书给我阅读,我会通过这本书看透你的全部。用寿司店来比喻的话,寿司店的手法、待客之道仅仅通过白米饭上面的一块芥末就知道了。我前往一个茶室,在那里接受主人的款待,喝茶的过程,我就能感觉出这个主人和自己的不同之处,甚至不用刻意交流。茶室里有各种各样的规则,从中透露出的个性是很明显的,比如说,一间茶室非常简陋,但是这个主人却非常想炫耀自己的品位;而一间用黄金做的茶室,却能感受到主人的心境是平和自然的。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