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孩子,假如你吃了棉花糖》经典读后感有感

《孩子,假如你吃了棉花糖》经典读后感有感

《孩子,假如你吃了棉花糖》是一本由[美]乔辛·迪·波沙达著作,青岛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8,页数:17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孩子,假如你吃了棉花糖》读后感(一):【书评人俱乐部】孩子应该怎么做才合适?

一个适合未来发展的孩子应当具备什么样的品质?美国演讲师乔辛迪波沙达在他的作品中已经给出了解答:拥有自控力、诚信、善于理财、刻苦、勤于思考、克服困难、善于倾诉、用于认识并改正错误的想法与行为。这些品质都算。可以说,这部小说以少年艾瑞的视角,为身为父母的读者解答了您的孩子应该怎样做的问题。

父母们常常已经为孩子规划好了发展蓝图,在培养之路上付出无比艰辛的代价,而现实情况常超乎父母想象,孩子还能按照预定的培养方案发展么?孩子的注意力能否集中在父母安排或自己选择的兴趣上呢?这种教育投资是否值得继续?一系列的问题都是难解的未知数。

这部少年励志小说是以艾瑞的日常学习与家庭生活为主要线索展开的,在“棉花糖法则”的指引下,艾瑞不断反思自己的不足,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再次正视自己的错误,克服外界诱惑与懒惰心理,最终获得了同学们与乔纳森爷爷认可的故事。全书把少年时期应具备的若干种品质放在每一章的小故事当中,读起来相当轻松,以后我的孩子也一定爱读这本朗朗上口、轻松又有内涵、更有同龄人代入感的故事。

艾瑞遇到的烦恼、困惑,一定存在与绝大多数孩子身上,可如何做到抵御诱惑?制定属于自己的棉花糖计划呢?便要靠阅读故事来指点了,很多情节对于家长和孩子都有可操作性。就像本书《结语》中所讲“认清成功之于我们的真正意义,然后跟随棉花糖少年的脚步,迈向自己的甜蜜未来吧!”

《孩子,假如你吃了棉花糖》读后感(二):生活处处有“棉花糖”

《孩子,假如你吃了棉花糖》这本书主要讲述“淘气包”艾瑞和“棉花糖爷爷”乔纳森之间的故事,通过一个个关于棉花糖的故事,“淘气包”最终成长为一名自信、快乐、自律的“棉花糖少年”,养成了受益一生的好习惯。

打开这本书就有一种赏心悦目的好印象,书体颜色是淡淡的彩色,就如棉花糖的颜色一般,不管大人还是小朋友看都会有读下去的欲望,书里还配有彩色插图,字体颜色适中,看起来会很轻松。

我给这本书的定位是“亲子童书。”书中提到的各种棉花糖诱惑其实也适用于成人世界,如果在与孩子互动的同时能够达到自我反思检讨再进步的境界,那才是极好的。

在书中提到的十块棉花糖中,我最喜欢的是-----第三块棉花糖 培养理财观念的棉花糖。这一点在中国家庭中似乎总是会被忽略的,从小培养孩子正确的金钱观将会使他收益一生,芝麻大的钱也是钱,孩子的一生也都是会和钱打交道,如何用少量的钱买到称心如意如意的商品,如何克服自己节省下不该买的东西的钱,这都是一门学问,需要家长的有意识培养和正确的引导。在这里我也需要反思一下,我经常也是看到橱窗里的新衣就走不动路了,不买着总觉得不踏实,买了吧其实也不过是穿了几次就放衣橱里了,这些就是我的生活中最大的“棉花糖诱惑,”在阅读到这里的时候我暗自下定决心以后一定要再三思量,这件商品我是否真的需要,不能为了眼前的诱惑而自责一阵子。

最后感到遗憾的是我目前还没有小宝贝能够听到这本书里的道理,不过在不久的两年里,我一定还会把这本书的姊妹篇《先别急着吃棉花糖》买来读一读,在给孩子树立一个正确的观念同时也反思自己。

希望读过这本书的小朋友都能慢慢改正不好的习惯,慢慢成长为一个自律的好少年,希望读过这本书的家长也能够反思自己并改正生活中做的不足的地方。

《孩子,假如你吃了棉花糖》读后感(三):我看《孩子,假如你吃了棉花糖》

拿到这本书给我很大的惊喜:这本书不仅适合尚在育儿方面摸索的我,也非常适合正在读小学二年级的女儿。

这本书通过一个小主人公艾瑞的成长故事,讲述了他如何通过种种考验,从而获得成功的经过。整本书以十块棉花糖作为每一个故事的主题,每一块棉花糖都有不一样的味道。在每个故事结束的时候,艾瑞都会以总结的方式写出了棉花糖日记,帮读者把棉花糖成功法则用通俗易懂的文字总结出来。

书中的第一块棉花糖是关于诱惑的。我们成长的路上是充满着诱惑的。每次和孩子去超市前,总会跟她约好:去超市她只能选择买一样自己喜欢的东西。有一次,她选好了自己喜欢的饼干后走到狗粮区。她特别想给家里的狗狗买一袋狗饼干。思想斗争了一会,她最终还是放弃了自己心爱的饼干,买了狗狗的饼干。我很惊奇,当我再看到每次她拿狗饼干给狗吃的那份快乐时,我可以感觉到孩子那满满的快乐。

小主人公艾瑞成长所经历的事情,也是我们孩子平时会碰见的问题。通过这本书,我们大人可以更好地去发现孩子们在成长中所遇见的问题,在适合的时候给予合理的建议,帮助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

我特别喜欢在书中第四块棉花糖中有这么一段话:非洲草原的清晨,瞪羚从睡梦中醒来。它深知跑得不如狮子很快就会被吃掉的事实,因此用尽全身的力气向前奔跑。非洲草原的清晨,狮子从睡梦中醒来。它明白如果追不上瞪羚就会饿死的事实,因此用尽全身的力气向前奔跑。不管你是瞪羚还是狮子,太阳升起来的时候,你就必须奔跑。大自然的生存法则告诉我们,不管你是强者还是弱者,都必须要好好努力学习,不然就会被淘汰。

如果,你也想让自己和孩子变得更好,《孩子,假如你吃了棉花糖》这本书真的可以帮到你很多。

《孩子,假如你吃了棉花糖》读后感(四):孩子,棒棒糖你能忍住吗?

我们常常为孩子规划了美好的未来,希望他能带着我们的祝福找到自己的人生轨迹.但是现是的情况总是出呼我们的预料,总有许许多多的诱惑摆在孩子面前,这时我们该怎么引导孩子呢!《孩子,假如你吃了棉花糖》这本书给了我们很好的指引.

原本调皮好动的艾瑞在接触了乔纳森爷爷的帮助后不但领悟到学习的意义,学会了通过延迟享乐来自我管理,还战胜了懈怠的心绪带给自己的挫折,真正成长为一名自信,快乐,自律的好少年,养成了一生受益的好习惯!

看了这本书,我也给两个孩子一人买了根棒棒糖(因为怕坏牙,平时我是不让孩子吃糖的),两个孩子高兴坏了,后来我们约定,如果今天不吃这根棒棒糖,明天还会一人再买一根,两个宝宝都答应不吃,等到第二天吃两根,最开心的是儿子,他把糖拿到学校,给他同桌看,晚上回来给我讲:妈妈,我同桌说如果棒棒糖不吃会化成水的,真的吗?如果化成水的话那怎么办呀?我说,你怕化成水的话可以吃掉呀!儿子想了想说:我不吃,我要等到明天吃两颗呢!听了这话我真的很开心!

昨天晚上,儿子很早写完作业,按照约定,我开始给她读《孩子,假如你吃了棉花糖》这本书,(因为孩子才上一年级,认识的字还不是很多)我慢慢的读,儿子认真的听,我发现儿子听我读书时的表情可丰富了,当我读到艾瑞在乔纳森爷爷家看到棉花糖时,儿子重重的吞了一下口水,我问他想吃吗?他说想,跟我想吃棒棒糖的时候是一样的!

当我读到乔纳森爷爷在学校演讲时讲故事这一段儿子也很有感触:他说那个棒球选手好厉害呀!进步真的很快呢!我要向他学习,把我的口算练快一下,再快一点!看来小家伙还真的受益良多呢!

书中还引用的瞪羚和狮子的故事,他们都为了自己的生存每天在太阳升起的时候不断的奔跑!想想我们自己也是这样吧,每天为了生存,都要不断的学习,正所谓"长到老学到老".

在不断的学习中充实自己,为明天为未来做准备!

正如书中所说决定你是否成功的要素,不在于过去或者今天你做了什么,而在于你为明天做了什么准备.去探索别人不曾走过的路,你才能取得成功.

《孩子,假如你吃了棉花糖》读后感(五):当我们面临诱惑

当我们面临诱惑

——读《孩子,假如你吃了棉花糖》

每个人都有面对诱惑的时候。

小的时候,我们最大的诱惑不过是一块甜甜的糖,当然,在这本书里,道具就是一块棉花糖。长大了,我们仍然要面对各种棉花糖的诱惑,车子,房子,票子,更好的车子,更大的房子,更多的票子。

这些莫不是一块块充满诱惑的棉花糖。这里面有一个舍与得的智慧。

不止一个国家的科学家得出一个共同的理论,童年时期能够经受住诱惑的儿童,成年后取得的成就更大。

《孩子,假如你吃了棉花糖》是一本写给青少年儿童的书,本书给出了十块棉花糖:提高自控力、建立诚信、培养理财观念、坚定刻苦信念、善于思考、克服困难、敞开心扉、从哪跌倒从哪爬起等可以让人成功的十大要素。

但本书又何尝不是写给大人的书呢?对于那些心有执念,心中有欲望的人来说,如何能够更好地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如何能够参透舍与得的智慧的人,何尝不是一次学习之旅?

主人公艾瑞的生活原本一团糟糕,总之,看上去,是一个毫无前途和未来的孩子,但是,幸运的是,他碰上了好心的乔纳森先生,在乔纳森先生棉花糖实验的指引下,艾瑞的生活开始步入正轨,他的坏毛病开始一点点褪去,他开始认真完成作业,他努力不吃零食,控制自己不玩游戏,督促自己衣物要摆放整齐。艾瑞开始明白了一个或许成年人都不一定明白,或者即使明白也不一定能坚持的道理:“用忍耐抵御住眼前的诱惑,终将获得更大的满足和回报。”

我的儿子三岁了,也会遇到鱼和熊掌的挣扎,不讲理的儿子往往贪心不足,而心慈手软的我往往会被儿子的杀手锏,嚎啕大哭给弄得束手无策,本来,我想告诉他棉花糖的道理,结果败下阵来的却往往是我。爱可以,但是不要溺爱。俗话说“慈不掌兵,义不理财”,看来,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还是应该有原则一些。三岁的孩子,小是小了一点,但很多的道理却是完全能够听得懂的。有一次给他讲,做人要自信,诚实,友善。儿子连着问了这三个词各自的含义,我一一解释给他听,其实,从他边玩边听的表情里,我明确地看出,他几乎完全明白我所说的话的含义。

下一次,告诉她,忍住不吃棉花糖的好处,然后,狠一狠心,坚持下去。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