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塞尔登的中国地图》读后感1000字

《塞尔登的中国地图》读后感1000字

《塞尔登的中国地图》是一本由[加] 卜正民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页数:25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塞尔登的中国地图》读后感(一):大航海时代的海权争论

王绍贝(自由撰稿人,汕头) 2009年,一幅罕见的中国地图在牛津大学图书馆揭开尘封已久的面纱,汉学家卜正民对包括地图在内的这一批塞尔登1659年捐献的档案进行了研究,惊奇地发现在整个17世纪上半叶,“塞尔登地图”是当时最精确的南海航海图。“无论是过去,还是接下来的400年中,都没有另一幅地图能够望其项背”。卜正民通过一步步推理小说式的研究、分析,揭示了塞尔登地图背后隐藏的惊人秘密,其推理的过程居然形成了对那个东方大航海时代的重构。卜正民以地图做引子来考察它所诞生的那个时代,带读者重新回到大航海时代,置身当日航海贸易的现场,展示了欧洲各国航海贸易全景画面,包括航海贸易路线、航海工具、明朝的海禁与走私贸易,甚至当日西方人对于海权的大争论。

《塞尔登的中国地图》读后感(二):明末东西洋华夷杂事小考(2017年第27本读书札记)

因为近期比较喜欢大航海时代东西方交流的历史,所以接着把这本书的下半部读完了。书的内容比较简单,是身为汉学家的作者对一副中国古地图的方方面面的考据。但这幅地图的缘起还是挺有意思的。2008年,英国牛津大学鲍德林图书馆在清理馆藏时,意外发现了一幅古老的中国航海图,这幅绘制于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的中国明代绢本彩绘地图,大约在1654年被在英国议会负责海外贸易事务的律师约翰·塞尔登(John Selden)从英国东印度公司收购,5年后,由他捐赠给鲍德林图书馆。

关于书的部分我就讲的这,下面我讲讲由书中一些内容引申出来的明末东西方交流的趣闻。

之前跟大家分享过葡萄牙对东方贸易的垄断历史。但后起之秀海上马车夫荷兰在亚洲水域屡屡挑战葡萄牙的地位。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9月,荷兰战船“阿姆斯特丹”号和“戈乌达”号以及一只双桅小船进犯澳门。17名荷兰水手被葡萄牙人处死。两国这梁子就算结下了。

为报复上述事件,1603年2月。一艘葡萄牙船“圣凯瑟琳号”(Santa Catharina)在亚洲海面被荷兰的联合东印度公司捕获。

《塞尔登的中国地图》读后感(三):卜正民的以小见大

不知道为什么,卜正民(Timothy Brook)的书最近有点小火爆,隔三差五就会从不同的出版社冒一本出来。

这个人是加拿大历史学家,UBC的教授,跟叶嘉莹老太太一个学校?已经在国内翻译出的书,我手头除了这本《塞尔登的中国地图》,还有前几年文汇的《维梅尔的帽子》。另外商务有《明代的社会与国家》、《杀千刀:中西视野下的凌迟处死》等,三联有《纵乐的困惑:明代的商业与文化》,似乎都是三辉引进的。最近据说商务又出了他一本讲汉奸的书,近期的季风书讯有过推荐,英文名是通敌(Collaboration),中文版叫做《秩序的沦陷:抗战初期的江南五城》,稍稍回避了一下汉奸这个敏感话题。

卜氏的写法,跟史景迁有点像,属于讲故事型的历史著作,不难看。看过的这两本,共同特点都是以小见大,围绕一件小东西来逐步展开某个宏大的历史主题。《维梅尔的帽子》是从一幅油画叙述全球贸易,《塞尔登的中国地图》则是从被埋没了数百年的一张中国地图,展现十七世纪早期,英国探险家在东亚寻求开展海洋贸易的历史。

约翰·塞尔登的名字今天罕为人知,连卜正民也是因为这幅地图才知道他。但他是都铎王朝时期最富盛名的律师、法学家,与大名鼎鼎的格劳秀斯同一时代,两人各自写了一部关于国际海洋法的书,格劳秀斯代表荷兰利益,荷兰那时为了打破葡萄牙对东南亚香料贸易的垄断,主张海洋自由,于是让格劳秀斯先写了一本《海洋自由论》,而英格兰的詹姆士一世为了维护英国近海的苏格兰渔民利益,主张海洋封闭,针锋相对地让塞尔登写了一个《海洋封闭论》。今日的国际海洋法综合两者的观点,是为有管辖的自由。可以说,两人共同奠定了今日国际海洋法的基础。

此时正是明末,大家都知道明朝是实行海禁的,所谓“片帆不准入海”,而英国人、荷兰人、西班牙人则都想打开中国市场,跟中国人做生意。英国东印度公司在日本平户设立了分馆(日本人倒一直不是闭关锁国的),交结中国商人,试图打通官方渠道,开放贸易。结果呢,毫无所获,最后赔了几万英镑,关闭分馆,撤回人员,撤回来的人有些在路上就死了,有些回到国内,带回了这个地图,辗转落到塞尔登手里,塞尔登死的时候遗嘱捐赠给牛津大学图书馆,但几乎没人看得懂中国字,于是尘封了几百年,然后被图书馆员发现,告诉卜正民,发掘出这段故事。

好了,就是这样。事实就是,他们在为海洋权利大打出手的时候,我们的天朝上国还在陆地上作龟眠。塞尔登地图是中国人绘制,也许参考了欧洲的绘图方法,是当时最精确的地图。按照卜正民的考证,它是以海洋为中心,以当时马六甲、东南亚、菲律宾至台湾、日本的航线为中心绘制,说明东西方的交流在那时已经让民间少数人具有了一种海洋的宽阔视野。可惜,英国人后来开始内战,自顾不暇,无力顾及遥远的东方。明朝很快被清兵铁骑灭掉,来自关外的满洲鞑子只顾巩固自己少数异族的统治,哪有心向抬眼望向大海?东方大航海时代美梦破碎,要再过200年以后才重新拾起,彼时运势消长,一切遂无法收拾,只靠武力说话,可叹也!

文汇版《维梅尔的帽子》有许多错字包括翻译错误,本书相对好了许多,但仍有一些明显的错字。亦可叹也!

(《塞尔登的中国地图:重返东方大航海时代》,卜正民著,刘丽洁译,中信出版社,2015年9月)

《塞尔登的中国地图》读后感(四):一张400年前南海航海图里的秘密

2003年,美国国会图书馆花费1000万美元收购了一副1507年绘制的世界地图,因为在这幅地图里,第一次用“America”来表述美洲。塞尔登地图,表明在欧洲大航海时代之前,南海的商业航行活动已经繁荣了很长时间,不论是商业活动的建立,还是航线的完善,在东南亚贸易体系中,都处于主导地位。

“塞尔登地图”是一张关于中国南海的地图,2008年被发现于牛津大学柏德利图书馆,它以捐赠者约翰.塞尔登(John Selden)命名:1659年,塞尔登去世后,根据遗嘱,其私人藏书连同这幅地图捐献给了牛津柏德利图书馆。17世纪末,这幅地图被“遗忘”在地下室仓库的角落,在尘封了300年后,再次被世人发现。

这幅地图之所以吸引作者的注意,一,其涉及面积之广泛,远远超过同时期其他中国地图,不仅有中国大陆,还有日本和东南亚诸国;二,其中心位置是中国南海的海洋部分,和以“中国”为中心的传统地图布局相悖;三,它看起来太过熟悉,不但采取上北下南的格局,和现代海岸线吻合度高,而且地图里出现了比例尺;四,地图里标注的航线相当精确,不但有罗盘数据,而且还考虑了磁场偏角。一句话,它太接近于400年后的我们对于地图的认知。

为了解开地图中隐藏的秘密,作者的故事从其捐赠者塞尔登讲起,律师出身的他,在为公司书写关于海洋权利书籍的过程中,对东方语言和文化产生了兴趣,这也是他在遗嘱中单独把这幅地图列出来的原因;之后对地图做深入研究的人是柏德利图书馆长、东方语言学者海德,沈福宗的到来,不但让他有机会接触“纯正”的东方语言,还和沈一起对图书馆保存的中文资料进行整理,也包括对地图的详细讨论;地图如何远渡重洋从亚洲来到欧洲,就需要从当时欧洲公司尝试在亚洲开展贸易说起,中国市场迟迟打不开,日本的贸易点也进展不顺利,在欧洲公司枪炮的胁迫下,东南亚的香料贸易进行的如火如荼;另外,地图上的元素,也有许多故事可供发掘,比如中国罗盘在航海图中的使用,如何从中国人自己的角度看待中国陆地以及周围的海洋等;明朝禁海了很长时间,但走私活动终究无法杜绝,为此催生出一批冒险的商人如李旦,海路走私,一份详细的航海图必不可少,而且作为商业机密,这样的线路图往往只保存在重要人物手里。

做了这么多的资料铺垫,作者的结论是,这是一份航海图,是以商业的视角来看海洋,所以作为陆地的中国和东南亚各国,就被放在了地图的四周,“中国并不是重点,却是一个起点”。虽然不清楚绘图者是谁,当从“比例尺”可以看出,它是参考了当时西方地图的绘图技法。绘图者并不关心作为政治的中国,地图的出发点是海洋,它“只是一个航海图,告诉商人该把船只开到哪里”。

去年读过卜正民的另外一本书《秩序的沦陷》,作者很擅长挖掘资料,并把它们组织出一系列故事。本书也一样,从一张地图里不但挖掘出六个“秘密”,还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把主要人物梳理的很清晰,比如李旦,就只介绍他在日本和欧洲公司的代表进行“周旋”并从中获利,对于其海盗行径以及其继任者郑芝龙,都是一笔带过。

作者在本书序言里提出一个“疑问”:这张400年前的地图里,包含了很多南海相关的信息,当局会不会也像美国国会那样,高价收购,然后以此作为宣布某些主权的依据?这个问题倒是很有趣。另外,探索地图里的秘密,有种《达芬奇密码》电影的味道,如果能据此改编成电影,再加入历史悬疑,比如最终航线指向那位失踪的明建文帝,也许是个不错的题材。

《塞尔登的中国地图》读后感(五):历史里的中国地图

从一开始,这就不是一个寻宝的故事,对寻宝故事套路烂熟于心的我一脸惊诧。地图不和宝藏一起捆绑,怎么能勾起读者强烈的好奇心,又怎么保证一本书的销量呢?边看这本书我边思索着这个问题,终究没有找到答案。也许,地图不一定非要和宝藏捆绑在一起才能落入俗套;也许,地图也有他自己的独特的美和智慧能够足够吸引人;也许,我们抱着从新阅读历史的心态就能找到那颗安详的心。人生并不一定总是寻找答案的过程,也许还有一种云淡风轻的生活方式。这本《塞尔等的中国地图》,或许就选择了这种云淡风轻的方式。

对于中国的过往历史的兴趣,让我对这本书产生了极大的热情。我很好奇第一个去英国、去美国的中国人如何认知这个除了天朝之外的其他番邦,也很好奇外国人如何看待这个黄皮肤黑眼睛外加大辫子的中国人。这个好奇在本书中没有得到最大的满足,也是给中国地图的揭秘做了最完整的铺垫:最早的中国地图是怎样的?他到底有多少秘密不为世人所知?他与《华夷图》和《禹迹图》有什么不同?又与《水经注》里记载内容的到底多少是相符的?种种的疑问带领这我去阅读这本书,也想要通过文字的线索去解读心中的疑惑。

一般的,外国人讲故事逻辑性很强。体现在这本书里面的形式就是前面两个章节看起来毫无意义,甚至连最基础的背景介绍都算不上。当你读完整本书之后,你会发现你错了,错的很离谱;前面两张的逻辑不仅仅是介绍塞尔登的个人经历和中国的地图在异国他乡的遭遇,更多的是为后文塞尔登地图的秘密做伏笔;在你读到“塞尔登地图的秘密”的时候,你又会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啊,原来,是这样的啊。一切秘密解开的时候,所有的惊叹都显得毫无意义;塞尔登地图则让这个惊叹有一个重生的慰藉,让你重返地图的来龙去脉,让你了解地图本身是个传播介质,大西洋的秘密才是真正的永恒主题。

这张以海洋为中心的中国地图在中国历朝历代都不曾是主流的身影和形式,虽在英美被誉为和美国建国地图相媲美的尊贵,但在中国却从来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重视。即使这幅地图里藏着中国南海的真正主权分割细节,但也不至于作为外交辞令的有理证据而倍加珍视。这个地图与中国人或许毫无意义,甚至可以说连最普通的现代中国地图都比不上,但其在历史上产生了如此奇妙的旅程,形成了这本书的精彩纷呈。海洋中心论不曾占据中国历史发展主流意识形态,也不曾得到足够的重视,甚至塞尔登人热衷的《海洋法》在中国也是一个不太得到认可的辞令,我们如何去认识海洋的价值?

认识很重要,不仅仅关乎主权,更关乎未来。对塞尔登地图的认识,很大程度上需要重新认识中国历史。这本书很好的帮我理解了中国曾经有这样一幅地图,他以海洋为地理中心,把最初的疆域刻画在可以长久保存的木质器材上,长时间的流传增加了这幅地图本身的价值,但他自身所蕴藏的知识财富、历史瑰宝更是我所希望挖掘和发现的。作者本人是汉学家,对中国历史有绝对的痴迷和专业的掌控,阅读此书给了我一个重新认识中国的机会。本书写作手法新奇、写作思维清晰、逻辑性很强,没有落入南海之争的俗套,不媚俗,专心的讲解塞尔登的地图和这幅地图所带来的思考与启示,对于那种正真喜欢读历史的人来说,无意迎合了他们的求知欲。

对一些纯历史的东西,很少有人能提得起兴趣读下去。这本书中前面部分精彩纷呈,中间揭秘塞尔登历史的部分则稍显拖沓;为中国地图的揭开重重迷雾埋下伏笔的塞尔登的历史,给了中国地图的秘密添加些许花絮;在最后重述秘密的过程中,无疑又回到了最初的沉寂和冷清——答案显而易见,揭秘的最终总是心如止水。笑看风云变幻,历史不仅仅是伟大人物上演的精彩戏码,更是我们了解过去重新规划未来的绝佳教师,他教会我们兴亡更替的哲学道理,更是让我们明白冷静和理智才能做出自己最正确的判断。读这本《塞尔登的中国地图》不仅能读到不一样的中国历史,更能知晓那些曾经的智慧在现今社会的巨大影响力。

云淡风轻的日子,读着这本书,好不惬意。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