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侏罗纪公园2》读后感100字

《侏罗纪公园2》读后感100字

《侏罗纪公园2》是一本由[美] 迈克尔·克莱顿著作,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90元,页数:56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侏罗纪公园2》读后感(一):读完后,百感交集

1、感觉克莱顿并不是因为电影卖座而写第二部的,第一部的结尾内容十分灰暗,而本部书却有个HAPPY ENDING

2、第一步,格兰特利用霸王龙看不见移动物体来躲避,而第二部道奇森用同样的方法却失败了,而文中的解释竟然是霸王龙也拥有良好的视觉。我估计这应该是考古新发现,主角命就是好。。。

3、第一部中有两个小孩,第二部也同样有两个儿童登场,儿童,这一元素,代表了人类的未来啊。

4、第一部格兰特为了阻止轮船返航,剧中一直在提:“距轮船到岗XX小时”,第二部也采用了这种倒计时的手法,只不过换成了飞机降落的时间

5、索恩为了到达飞机将落地出去找油,然而却始终未找到油;萨拉开车去追赶飞机,然而飞机在最后却飞走了。假如一般俗套的小说,便会说他们经历了多少多少,最后有惊无险,然而在这里,他们却失败了,而最后,是凯利一瞬间的神机救了大家。生活常常有失败,但只要不放弃,最后还可能成功,哪怕仅仅是等待一个偶然。这种偶然性,和马尔柯姆的“混沌理论”倒很贴切呢

6、最后,作者有个非常发人深省的情节:屏幕中的界面变成了一个立方体,而阿比不断催促凯利去点一个图标。然而,正在我们期盼电脑里会出现什么时,凯利却用最原始的通道逃出生天。我们常常固执的相信:“如果我们怎么怎么就能怎么怎么”着很多源于我们之前的经历,然而一个推到了重建的方法反而比我们一直以来的思路更加有效,只是恐怕没有几个人有这种勇气

《侏罗纪公园2》读后感(二):达尔文游戏

如果看过侏罗纪公园一的朋友还在疑惑其中最后留给读者的那个谜题:是否努布拉岛的恐龙已经扩散到了哥斯达黎加其他岛屿上?那么,其系列小说的第二本《侏罗纪公园2失落的世界》可以告诉你答案了。

本书的故事设定在了第一部故事结局的六年后,第一部出现的模糊数学理论的科学家马尔科姆在大难不死之后,重新回到了校园研究自己的理论,这时候他遇到了另一位学者莱文对于自己“模糊边缘”的质疑,马尔科姆的观点在第一部就有交代,即一个物种的生存环境总有一些模糊边缘,正是这些边缘行为造成了新物种对其的挑战。而莱文却认为如果是动物自身导致了物种灭绝,而非大的灾难,那么曾经分布在世界各个角落的恐龙,不会全部都因为自身灭绝,总有一处还残留着原有的生活习性而存活的恐龙,即为失落的世界。于是莱文抱着科学家固有的“没有苦难,创造苦难也要上”的精神,全世界的找恐龙,最后终于锁定了哥斯达黎加的某个小岛,当然其实他只是找到了第一部曾造成大的灾难的侏罗纪公园的废弃繁殖场,这座废弃的恐龙繁殖岛屿上,充满了各式各样的曾经的地球之王,所以一场惊心动魄的冒险,即将上演。

本篇故事中出现的恐龙,除了在第一部出现的喜欢攻击人类的迅猛龙和喜欢食腐的始秀颚龙,又加入了尽心照顾孩子的慈母龙,尾巴作为主要攻击工具的雷龙,当然明星级品种霸王龙也升级到了两只,而且戏份依然是最重的。而关于此类冒险小说,都喜欢将小孩子加入故事之中,在第一部出现了一对13岁左右的兄妹,而本部也加入了莱文的两位学生。关于为什么要加入小朋友,我觉得是为了同故事中凶残的恐龙造成对比,增加冲突性。孩子作为天真无邪的象征,如何在恐龙的凶残的利牙之下救出他们,显然会吸引包括我在内的大批读者。

故事的主题同第一部一样,都在讨论人类不应该去妄图控制自然界的法则,否则必受其噬。文中的道奇森在岛上肆意的盗取恐龙蛋,最后惹得霸王龙都对其追杀,最后他的结局是被当成了霸王龙幼崽捕食训练的试验品。所以我们不能擅作主张的改变我们生活的这个大自然,我们永远都无法掌控它,我们需要的正是虚心的去学习它,适应它,从而更好的在它的关照下生存繁衍。就像文中莱文所说的:我们不能收养小霸王龙,这样会改变他们的生活造成自己的灾难,我们更应该在观察之后,默默的离开这里。这就是所谓的达尔文理论并不是一场游戏,而如果我们抱着一种想创造一个侏罗纪公园的心态去尝试这些危险的实验的话,就只会早就文中的悲剧。

关于侏罗纪的系列电影,已经有了四部。而本小说会不会也有第三部呢?我们都可以期待一下~

《侏罗纪公园2》读后感(三):生命的奥义

地球在它漫长的岁月里,经历了无数次物种的诞生与灭亡,是什么因素与规律决定了这样的变迁?人类在地球上存活至今凭借的又是什么呢?是并不突出的体力,还是“超凡”的智慧,高尚的道德、抑或单纯的好运气?《侏罗纪世界》第二部《失落的世界》在恐龙故事的背后仿佛在提出这些疑问。

多年以前国际遗传技术公司培育的恐龙虽然已经湮没不见,这个世界却不缺乏它们的传说,而对于未知事物的好奇与对于知识的探寻,驱使着几位科学家来到另一座情况不明的岛上,并再次追踪到了恐龙的踪迹,而另一伙利欲熏心的科学家也来到这里,在这个过程中搏斗、遇险、追赶、凶杀等惊险故事继续上演着。作者在架构这个故事的过程中显露出渊博的专业科学知识、高明的氛围营造能力以及丰富的想象力,使读者既能了解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也深深沉醉于书中紧张的气氛中,仿佛亲身走入作者营造的一个生动的恐龙世界中,这个世界再也不似之前公园中恐龙光鲜的一面,而是全面的对于恐龙的培育场地、生活习性、食物链变化的精细描述,对于恐龙迷来说,这一部具备了更多的“干货”,看起来更加过瘾。

而在这个精彩的故事背后,隐藏的是作者一以贯之的对于生物世界以及人类智慧的尖锐观点。生物世界本就隐藏着这个世界最大的也是最深奥的关于生命的秘密——进化,而人类总是妄图用引以为傲的人类智慧去加以观察与分析,就如莱文不会放弃哪怕是一点关于恐龙生活习性的观察,哪怕这个生存样本与环境是如何的扭曲、人工,充满非自然因素,他不管这样的观察会不会有用,不在乎为了营救他来到岛上人们的安危,瞧不起任何其他人的工作,他只忙着跳入到单纯的观察与思考中去,却不知道自己片面的思考以及自以为是的求知欲只是一种走火入魔与极度的自私,作者在创作这个人物的时候,一定在他身上投射了人类的显著缺点,对于智慧的过分依赖继而产生的是无限的自大,却从没有想过那些知识或许可能是错误甚至是可笑的;过分重视智慧与精神,却忽视了人作为动物的生存本能以及与生俱来的基因记忆。甚至人类的存在对于地球上漫长的生物进化史来说也不过是一瞬而已,那么这样的所谓“智慧”又有什么值得凭借的呢?

同时,作者也探讨了生物灭绝与多样性的问题,并借马克西姆口中说出一段值得玩味的话:人们担心热爱雨林中物种会失去多样性。但是智力的多样性呢?这是我们最重要的财富。智力多样性的消失比树木多样性的消失快得多了。这是对于人类社会的一点警醒与反思。

在结尾处,大家逃离了索纳岛逃离了死亡,终于又真切感受到了这个世界的美丽,他们或许 会真正发现什么对于生命才是最重要的什么是虚假的,也或许还会继续执迷不悔,其实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这个世界在不断变化作用滚滚向前,人类的存在时间对于地球以及宇宙本就是一忽,谁还会在乎他们会怎么想呢?

《侏罗纪公园2》读后感(四):生命自有出路

年少时痴迷恐龙大概是因为其勾起了我们那个年龄段渴望得到强大战斗力的欲望。恨不得在打闹中化身自己心目中最强大的那只恐龙,仰头吼叫,释放年少时内心满腔的怒火。慢慢长大后,发现对恐龙不再痴迷,却保持着一种特殊的情愫,仿佛已成为心里的一个失落世界。

美国作家迈克尔·克莱顿为我们创造出了另一个失落世界。一个无人踏足,险象丛生的原始森林里依旧生活着远古时代早已灭绝了的恐龙。在《侏罗纪公园2·失落世界》中,古生物学家莱文对恐龙失落世界的怀疑及坚持促使他和其他学者科学家走上那座孤岛,证实了自己的怀疑并在岛上展开了高潮迭起,步步凶险的冒险。

这是一座被一家生物技术遗传基因公司用作孵化恐龙的无人知晓的秘密孤岛,早在第一部侏罗纪公园里,迈克尔就已经为这一系列小说设定了一个大背景前提——从远古琥珀里的蚊子血中提取出恐龙的完整DNA并进行复制孵化,才为早已灭绝不应再存在的恐龙再现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技术支撑。有了理论与技术支撑,在阅读过程中跟随着学者教授从理论、技术出发,然后一步步走向那个荒岛,然后目睹恐龙,再玩命逃生。

通过遗传基因技术再现的恐龙似乎比科学家们预想中远古的恐龙要强大,要聪明。处处都需要斗智斗勇。在岛上,为了学术研究的学者科学家遇上了利欲熏心的盗猎者,闯入恐龙世界里的人类遇上了号称世界霸主的恐龙,在这个失落世界里轮番上演着“适者生存”的大战。盗取恐龙蛋,误闯恐龙窝,医治小霸王龙,霸王龙将拖车推向悬崖,与迅猛龙争人,突遇变色龙等等情节将惊心动魄的体验发挥得淋漓尽致。一下子就让人有种置身于荒岛与他们共存亡的感觉。

恐龙为何灭绝一直都是科学界想要解开的谜题,种种猜测层出不穷,争论不休。迈克尔通过书中教授马尔科姆、莱文、哈丁等人的视角,从恐龙灭绝开始,结合环境变化,物种多样性以及生物行为学,然后延伸到物种灭绝,物种进化,最后反过来回到恐龙灭绝问题。“植物在无休无止的生存斗争中已经完成了所有必要的进化,从与其他动物的共生,到向其他植物发出警告的信号机制,到全面的化学战。”植物这种无智力的生物尚且如此,何况恐龙呢?跟何况人类呢?这一套学说令这本书变得更具趣味性,多领域的涉猎在同是人类学家和医学博士的马克尔笔下游刃有余。

记得看侏罗纪公园1时看到一句台词“生命自会找到出路”。现在才明白这原来它们的死亡、灭绝就是一条出路。有没有想过世界上某个角落上有座孤岛,孤岛上还真的存在着这么一个失落世界,在这个世界里生活着一些我们以为灭绝的生物,他们在那里找到了他们的生存之路?

长大之后对恐龙的那种特殊情愫大概是因为这种远古生物离我们实在太遥远了,遥远得我们只能想象,遥远得我们不能想象。我们终于懂得了生命是如此的奇妙,可以诞生,也可以突然消失,甚至无人知道其曾经存在过。这样想一想,也难免会有点失落。但生命自有出路嘛。

—日落之美

《侏罗纪公园2》读后感(五):书评

过年的时候看完了第一部,惊为天人,赶着书店休假之前拼死买到了第二部,然后因为各种原因迟迟没有看完,直到今天才终于肝完了最后一页。可能是时间跨度比较长的原因,我对这本书的印象也许有失偏颇,不过都是个人体会啦,也没什么关系。

秉承了第一部的风格,第二部依旧大人小孩男性女性一锅端的来到了一个都是恐龙的小岛上,霸王龙迅猛龙和各种新的恐龙轮番上阵,主角历经千难万险,最后好人逃出生天,坏人曝尸荒野……嗯,确切的说是给恐龙打了牙祭。从结构上来说并没有什么新意,相反相对于第一部一个个阴错阳差的暗线爆炸,最后导致了惨烈的结局,第二部显得有些刻意为之。总体来说节奏感没有做到环环相扣,所以导致了本应该是最精彩的拖车下悬崖跟追击迅猛龙剧情,虽然紧张,却没有达到故事的高潮。

人物塑造方面,我同意豆瓣评论下面某位提到的,萨拉·哈丁让人眼前一亮。她的行动力不仅仅感染了小姑娘,也感染了持书的我们,让人在面对逆境的时候多了一些勇气和力量。真想成为这样的女性呀~

接着谈谈这篇文提到的论点。马尔科姆在奠定了男主的地位之后,传教似的宣传作者的思想是越来越大张旗鼓不屑委婉啦。甚至有一章干脆就用他的名字来命名了233,他提到,“网络空间意味着我们个人空间的终结”,因为这意味着创新的终结,因为人类的进化有赖于人类改变行为去适应环境的过程,而创新本身只存在于小群体中,如果人群基数过于庞大,那么思想的复杂性就会阻碍创新的进程。“大众传媒能消除差异,它能同化每一个地方,”,而网络空间“让五十亿人身处一处,这将冻结整个人类。”不得不说,因为文化传播带来的个性化的沦陷的案例在我国幅员辽阔的土地上都比比皆是,更遑论整个人类集群了。不过作者说的还是有一些夸张,毕竟网络并不能完全的连接到整个人类,同一条消息并不能以同样的方式把信息均匀准确的传播到每个地方。但不代表他的论点不具有参考性。虽然作者很快就开始讨论恐龙这种复杂的动物的行为对恐龙的灭绝起到多少关键作用的问题了……我觉得吧,这俩并不是一回事呀。不过恐龙的行为导致灭绝的言论,比起小行星撞击地球,让人更觉得回味悠长颇有考究的价值就是了。

而后作者根据岛上迅猛龙的异常行为,提出了高等动物不靠改变外形来适应环境,而是行为;高等动物的适应性不考DNA遗传,而是传授与学习;岛上的迅猛龙因为是人造的,缺乏恰当的学习环境,导致了某种异常,所以这个“失落的世界”中的一切,都显得如此怪异。再加上羊肉汁所造成的感染性蛋白质传染,造就了岛上奇异的生态系统和动物们违和的生命周期。

也就是说,这个岛的特殊性让它对于恐龙的灭绝不具有太大的参考价值,一切依旧只存在于科学家的设想和推敲中。故事的结尾甚至抛出了“科学家的理论都不过是一些阶段性的幻想”这样的命题来。于是整本书看完虽然让人能有思考,却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结论。

所以说比起第二部来,我还是更喜欢第一部吧。

不过依旧不妨碍它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