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长征经典读后感有感

长征经典读后感有感

《长征》是一本由哈里森•索尔兹伯里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45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长征》读后感(一):不一样的角度,更全面客观了解长征

看完王树增的《长征》,把长征的历史事实有个大概的了解,再来看这本书很有意思。他以一个外国人的眼睛去看中国的长征,他从历史资料,长征的经历者回忆,以及自己重走长征路,把历史还原,把长征中的事情的来龙去脉讲清楚,公正的评价历史,让我们对长征的历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是一本好书,值得阅读,最好王树增的《长征》,再看本书。

《长征》读后感(二):这个译本 不错

以前看过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旧版书,这个新译的版本比旧版好多了,或许由于时代限制旧版的语言比较硬,新版语言流畅优美,更接近原著。看得出来译者下了很多功夫,纠正了老版的一些错误,还增加了不少注释。

哈里森·索尔兹伯里是美国著名记者,多年来一直对长征心向往之。1984年,几番周折之后,他终于实现心愿,以76岁的高龄重走长征路,遍访在世的老红军,将长征的故事再现于世。

《长征》读后感(三):公者千古,私者一时

书带着84年时代的烙印。解放后的解说仅供参考,要是不那么说,不知道该书在当时是否能发表。作者的个人倾向,时代倾向,美国人倾向,d的倾向,在书中多处可见。但不管怎么说,能提供一些其他书不容易看到的长征资料,还是很有价值的。关于,放到今天看,离的远了,才更容易看得清楚。公者千古,私者一时。真相总是会逐渐的显露的。

下面是别人的评价

~~

长征的整个过程就是在“摸黑过河“。 作者不红不专,小吹亦小黑,吹的是数万男女军民(小人物为主,大人物为辅)徒步几万里的精神,黑的是胜利后被抹去的那段时光。 作者作为80年代重走长征路的美国人,深深羡慕我党内部通过一段激烈的自我纠错历程,形成了团结一致的凝聚力,顶着炮火走出了雪山和草地,直至走到了今天。 读完像走过了几个世纪。

《长征》读后感(四):仔细挑出来的书

前段时间,官方火热开展纪念长征80年重走长征路活动,媒体也大量报道长征事迹。因此,我在微博上看到一篇长微博——《关于长征,我们推荐这十本书》,从中注意到了这本书,直觉告诉我应该读一读。 后来就在x宝上买了这本书的2015年最新重译本。作者是美国著名记者,据说这本书最开始只是作为上层的内部资料,并未出版。 整本书描写细致,客观求实,没有一味给红军贴金,党内斗争、政治清洗等等都写出来了,包括许多有名人物后来的结局,这一点得到了读者的一致称赞。 长征确实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有许多次都游走在毁灭的边缘,例如腊子口激战,如果那二十几名爬上悬崖的战士的进攻未能成功,几小时后就会被包围歼灭。 向那些如今没能留下名字的普通战士致敬,他们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作者花了11年时间才达成重走长征路并述说完整长征故事的心愿,我本想细说这本书,然而细节就在那里,都在书里,所以,我推荐这本书。

《长征》读后感(五):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本书出自外国记者之手,显然更加客观,因为这段历史的见证人,还有继续存世的,因此,我们从自己人那里听说的许许多多,都不由让人心生疑惑,因为从小到大,有那么多的话,被证明是宣教的需要。可是索尔兹伯里对红色中国的热情褒扬是如此的明显,也的确让人怀疑他的客观。

读罢全文,这样的怀疑却可以隐去。因为作者是极其认真的。占全书十分之一篇幅的脚注可以作证。脚注里提到的很多书,明显不实的,作者给予了应有的评价,中共仇视者的角度,也有一定的体现,所以可以看出,作者只是想尽力把握自己可以采信的材料,重现这段历史的全貌。他的态度值得尊重,书中记载的内容,值得审慎思考。

在此之外,对于长征的描述,其实没有更多可以评价的地方,只能说传奇的历史,每一次阅读都令人神往。

对于本国读者来说,本书值得称道的地方主要有三个。

一是类似纪传体的写法。大部分记述本国建国史的书,只写人物在部分时间中的部分表现,对于为什么在当时如此表现,之后有什么变化和发展,却大都语焉不详,似乎英雄主义是随时随地跳出来的。且不问索尔兹伯里对长征中诸多代表人物的认识是否真实确切,至少他是把他们当作发展中的人来看待的,他们的思想有自己的渊源,有成长,有碰撞,有困惑,也有决绝,事功上有成就,也有失败。最后一章写了看似不相关的,对这些人物的最终去处,也有了一定的交代。看完本书,对国父们的了解,可以有一个前因后果,其荡气回肠之处,仿如读《史记》一般。

二是对长征精神的定位。长征的精神是什么,在今天如何传承,这些大都是被当成口号来说的。在作者眼里,长征代表了中国一代人在困境中反抗和崛起的决心,代表了人类为了生存和延续与命运对抗的志向和热望。所以他说,长征永远在继续。在他看来,中国人的改革开放,是第二次长征,是中共第二代领导人所开启的新的征程。其实一点都没错,你我也都是长征中的战士,只等铅华洗尽,回复生命的本真。

然后值得一提的是语言。很喜欢这种包含热情的文字。不像大多数西方的作品,有的只是枯索的事实描述,谨小慎微的理性估算,还有高高在上而又器量狭小的嘲讽,本书文字中所蕴含的,是真真正正的,可以被读者体会的,革命浪漫主义精神。

建议一读。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