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布莱泽》读后感摘抄

《布莱泽》读后感摘抄

《布莱泽》是一本由[美] 斯蒂芬·金著作,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32.00,页数:31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布莱泽》读后感(一):乡野小子历险记

六月初我读完这篇小说,累计花了两个小时看完,也不算很长。 如果细分脉络,可以分为现实主线、与乔治的回忆支线和与约翰的回忆支线。 有人说,布莱泽是一个“不幸的童年成长起来的不算太坏的'蠢货'”[1],我觉得,倒是可以这么理解。 在赫顿之家,考斯劳体罚这些年幼的孤儿,甚至把小布莱顿低价卖给农民去挤牛奶,当然,最后布莱顿又凭借自己的“实力”回到赫顿之家,继续和约翰过起你出力来我出智的生活。两人捡到钱跑到波士顿潇洒的日子,是真的快活,不用担心钱花光怎么办,只需要在城里肆意挥霍,等钱花光就溜回赫顿之家。 乔治总给我一种T-bag的感觉。是那种狡猾而凶神恶煞的瘦干巴。但是他特殊的地方在于,他利用但是珍惜布莱泽。他懂得布莱泽的感情是多么珍贵,所以布莱泽也毫无保留地任劳任怨,甚至在没戴丝袜的时候,耳边也会响起乔治的怒骂,进而绝望地一闭眼。 斯蒂芬的这本小说和我以前看过的《肖申克的救赎》、《迷雾》等等都有所不同,它好像没有那么诡异而错综复杂的线条,就是很平铺直叙,淡淡的语言中偶尔夹杂一点搞笑,或是哲理,值得一读。 书中金句有:

《布莱泽》读后感(二):天时地利人和孕育的恶棍

这是一个由家庭虐待、社会歧视、糟糕运气共同孕育出的一个美国恶棍,而且这样的培养称得上是集齐了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如果父亲没有那么残暴,他很可能也会像他的孩子一样,17岁从高中橄榄球队脱颖而出,成为州里的明星截球员,一年后成了新英格兰地区的明星,然后进入波士顿大学,计划主攻文学,尤其喜欢雪莱、济慈和美国诗人詹姆斯·迪基的作品;如果唯一的朋友约翰没有死,在友情的滋润下他也不会走上犯罪的道路;如果第一个赏识他的布鲁诺特成为他的养父,他可能已经成为一个优秀的司机,如果没有遇见骗子乔治,绑架婴儿的疯狂行为也不会得到实施……但是一切没有如果,如果生活真的是一盒不知滋味的巧克力,阿甘尝到的是喜悦,布莱泽尝到的却是无尽的辛酸。但尽管在如此境况下,这个傻乎乎的、相信帽檐向左能带来好运的大个子仍然保存着至真至纯的一份爱心。这个世界是不能简单二分论的,不是非黑即白,不是非对即多,我们大多数人都生活在灰色地带,所谓的坏人可能只是运气不好,也有可能只是没有顺应时代潮流,一不小心就偏轨了,然后越走越远……很无奈也很悲伤,也再一次明白了读书的意义,至少,在书里能延长自己的三倍的生命和经历,也能学会以更温和、包容的眼光面对世界。

《布莱泽》读后感(三):布莱泽人生的悲苦与我并不相通

从大门走去玻璃房的路要穿过一个两层书库。可能是太多人来人往,可能太多次路过借走,那边的书大多数都皱皱巴巴、破马张飞的。我那天就看见一排斯蒂芬金的书,精挑细选了里面最干净、最新的一本,《布莱泽》。

刚看了五分之一不到,就已经体会到了前言中说的,作者写完便不满意,束之高阁几十年,到最后才修改发表。但是看完又理解了推荐语中说的,布莱泽是一部被严重低估的作品。感觉整本书悲怆又平静,用稀松平常的语气讲出了布莱泽本应悲惨世界一般令人痛苦的人生。这样的效果比让人嚎啕大哭更揪心。如果说布莱泽是被击毙的抢劫犯,那造就他的人又应该获得什么样的惩罚?

但是我也要说,读完这本书的过程是无聊的。我二十多岁,没见过什么人生疾苦,美国底层社会的悲剧或许只有一波三折的欺压、反抗这类剧情才能燃起我的共鸣。平静的讲述让我怜惜布莱泽的悲苦,却远远不能让我和他悲欢相通。

总结来说,这是一本好书,但却不是现在的我能看的好书。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