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生于1998:爱是青春最好的礼物》读后感精选

《生于1998:爱是青春最好的礼物》读后感精选

《生于1998:爱是青春最好的礼物》是一本由小妖著作,金城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页数:27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生于1998:爱是青春最好的礼物》读后感(一):小盆友笔下的温暖童年

生于1998:爱是青春最好的礼物 ,看到这本书时就知道这是一部小盆友的随想集,没料到的就是这个小盆友,用她的独有视角回想起自己那多彩有趣的童年,那么多的温暖,那么多的笑点,还是能把我们吸引,还是能让我们嫉妒。

每个标题下都是一条条的回忆,关于爸爸妈妈的,关于同学朋友的,甚至关于小狗“臭球”的,都是那么鲜活的存在,读这样的文字不需要力气,很放松,嘴角一般都是上扬的,尤其看到那充满童趣的插画,会让人记起自己的青葱岁月,会让人期待自己的孩子也能拥有这般美好的童年故事。。。

《生于1998:爱是青春最好的礼物》读后感(二):美好生活中的青春小妖

美好生活中的青春小妖

文/泊南

站在90后尾巴上的小妖,用她自己的笔记录嘞 有关成长的点点滴滴。从开始的稚言稚语,到后来的智言挚语,每一个做母亲的人,额米一个做父亲的人,看了都会会心一笑,忆起童年的点点滴滴。

这是一本有关孩子成长的言行集合。书中有古灵精怪,渐渐长大的小妖,也有鬼马的父亲,还有温柔有加的母亲。在爱的熏陶下,渐渐成为青春里不可或缺的礼物。

孩子是父母最好的礼物。从咿咿学语开始,到上学时期的调皮捣蛋,言语奇特,无论是爱笑的女孩,还是一天到晚不着家的男孩,都是父母心中的小天使。

渐行渐远的青春里,依稀可以看见,小妖蹦蹦跳跳的身影。即使离家再远,爱是不变的风筝线,牵着那一头的孩子。爱与关怀,一直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的体现。

每一个孩子,都会有灵光闪现的瞬间,希望每一个父母,能像小妖的父母一般,把这些话语,记录下来,在孩子长大的时候,在孩子远离家门的时候,看着它,那么孤单的想念,也会因着这些,微笑起来。

和睦的家庭,是小妖青春里最好的环境。青春是一张网,透过星星点点的斑点的余光,可以窥见美好生活中的阳光,有人被束缚,有人用爱释放。

愿这样一个小妖,一直这样下去。

《生于1998:爱是青春最好的礼物》读后感(三):爱是青春最好的礼物

文/河北小珊 评《生于1998 爱是青春最好的礼物》

这篇评的题目叫做爱是青春最好的礼物,倒不是出于应付或没有认真阅读。恰恰相反,拿到这本书后一口气看到最后,愈发感到借用小妖同学的题目最能表达我的感受,它最贴切到位,最直接的指出一个完整的家庭,一个欢乐的童年对一个孩子而言有多么弥足珍贵。小妖,这个勉强抓住90后尾巴的小姑娘用她这个年龄特有的语调记录了成长过程中的各种轶事、不着调的父母、奇葩的同学老师、自己的种种小聪明小心思,甚至超级平和的谈到早恋、超生,活脱脱的一个人小鬼大,真本书充满欢愉。阅读过程中一个个温馨搞怪的场景不断蹦出,到处都是欢声笑语,同时感受到小妖父母内心柔软又深深的关切,满满的都是爱,轻松愉快的环境让小妖成长为一个独立的、洒脱的、自信的、有爱心、有主见的“人物”。

末页提到这本书不仅仅是写给孩子和家长看的,如果你的童年布满了晦暗、忧伤,这本书传递的温热能抚平些许童年创伤。我应该就是属于这种被传递温热的,和睦的家庭环境一直以来是我梦寐以求的,尽管左右不了自己的出生,但是还会被小妖的语言温暖。我的童年相比身边的朋友而言非常不愉快,相比小妖更觉得悲催,印象中爸爸妈妈一直是分开比团聚多的多,争吵又占据了团聚的很大一部分,而我好弟弟对于爸爸一直是能躲则躲。没有埋怨父母的意思,只是深切感觉到这种成长经历真的不好,很不好!

昨日在朋友圈内看到一个转发很多次的视频,一个五岁的小姑娘,眼神里带着比同龄人更成熟、更忧伤的神情,得知爸爸妈妈不能回家过年,唱了一首歌《我会听话》:不愿再玩我的洋娃娃,不愿再唱小班的歌,好想吃妈妈做的菜啊,好想听爸爸讲的童话……我会听爷爷的话,懂得礼貌不吵架。我会听奶奶的话,好好吃饭快长大。我会听老师的话,认真读书学文化。其实我最想听的话,是你的话。尽管歌词没有那么上口,旋律没那么优美,但是这个孩子唱出了想念父母,渴望得到父母关注与爱的纯真心情,这样的孩子越是懂事,越是不哭不闹,越是让人揪心。

我说不清楚童年是什么,但是我知道童年不只是天真的梦境,不只是不知疲倦的欢乐,不只是对长大成人的急迫,不只是对好吃的渴望和对妈妈的高跟鞋的好奇,有些小小的不如意和小矛盾可以被成长抛在脑后,但是也可能在心灵和记忆上留下痕迹,因为童年是一个人心理构建的重要阶段,而人的心理构建只有一次。父母、老师的惩罚也许会在孩子留下抹不掉的阴影,并伴随孩子一生,可能直接决定着这个孩子以后勇敢还是怯懦、开放还是保守、有主见还是随风倒、好惹事还是爱躲事、腼腆怕生还是见面熟、容易入迷还是从来坐不住、雷厉风行还是磨磨蹭蹭、自我中心还是心怀他人。

真心希望每位家长能够读一读这本书,试着从孩子的角度上了解一下一个完整、轻松、幸福的家庭能够给孩子带来多少欢乐,不要以工作忙、为了孩子的未来现在必须做出牺牲等为理由,在情感上忽略自己的宝贝,因为这种欢乐是玩具、电子游戏取代不了的,而孩子的成长一旦错过就不会重来!

《生于1998:爱是青春最好的礼物》读后感(四):爱的正确打开方式

这是一本并不难读的书,《生于1998:爱是青春最好的礼物》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精心的设计,只是以最平实的语言记述日常生活--一个孩子的真实世界。这份真实恰恰是难能可贵的吧,它给了我们一个机会看到成长、也看到爱。

但同时,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忍不住想这本一定会让某些大人“难以忍受”吧。因为这书里有个“没大没小”“行为乖张”的孩子,是很多家长谨防自己孩子会变成的样子;这书里还有个孩子笔下“不着调”的爸爸、“不靠谱”的妈妈,可能会有家长摇头说怎么可以这样做家长呢?

之所以有这样的猜想,是基于多年心理咨询的工作经验,很多家长跑来问我,“怎么能让我的孩子变得更优秀?”“怎么能让我的孩子成长的更好?”接着他们还会说“我为孩子做了很多的努力、讲了很多的经验,但是这孩子就是不懂得这些良苦用心啊”。

这个时候,我内心真实的想法常常是,“对啊,是因为大人的焦虑孩子才没有办法真的依靠自己的力量成长。太多的帮助/建议不是为了孩子,而是为了让家长自己安心。”“把那些担心或建议收起来吧!”如果我这么说,家长一定会以为我疯了,跳起脚会大声说“孩子他自己什么都不懂,你让她/他自己来,那肯定就全乱套了!”所以,他们的策略是不但要管还要管得更多、不但自己要管还要请别人来帮自己管。可往往孩子会越来越叛逆,越来越与自己的期待背道而驰。

看本书其实是拷问着作为读者的家长:你相信你的孩子吗?你相信他/她能依靠自己的能力和判断成为最好的自己吗?如果,你读着书发现自己愈加焦虑、或者安慰自己“这是别人家的孩子”时,那大人们,请你追问自己,是不是你太担心自己的孩子不能成为更好的样子,你希望自己的孩子还可以更好一些?从这个角度来说,这本书,是块试金石,检验着作为父母自身的态度。一本书、一个真实的家庭给了最好的答案:如果你(家长)信任,他(孩子)就会长成自己最好的样子,他会形成自己的判断、自己的风格、自己的能力!

这本书也会引来某种艳羡吧,有些家长会说“看,孩子没怎么管,竟然会出落的这么好!”小妖自信、开朗,有好人缘,遇事不娇气、也不抱怨,能坚守自己的底线,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家长会接着问“我也不怎么管我家的孩子啊,为什么就不一样!”书里其实也有答案,小妖的自信源自于父母的教养,她懂得承担责任,从不怀疑自己的价值,她确信自己被无条件的爱着。而这份爱,并不附带任何的条件,不是因为你成绩好、不是因为你会照顾父母的面子、不是因为你乖巧……这份爱还是支撑有力的,小妖敬佩自己的爸爸、理解自己的妈妈。

父母的爱不是骄纵和“无条件的满足”,而是把孩子当真正的“人”看待,平等和尊重,亲近、支持同时又保有界限、给予空间。心理学家科胡特说过父母的爱要“没有敌意的坚决和不含诱惑的深情”。如何做到呢,很多人都怀疑这真的可以做到吗?看看这本书,也许你能感受到这种爱的一些部分吧!例如,爸爸不再叫小妖“臭臭”,认识到孩子会长大、需要被尊重自己对个人形象的要求,等等……如果你仔细阅读,一定会感受到作为父母在看似宽松的教养下如何理解孩子,又如何与孩子共同成长!

有种说法,世界上只有一种爱无私到是“以分离为目标的爱”,那就是父母之爱。陪伴孩子长大、鼓励她能够去探索更广阔的的天地,看着她越跑越快、越走越远的身影,默默得祝福!爱,有很多种打开方式,你用了哪种?你又用对了吗?

看看这个快乐孩子的自述,感受一下快乐的成长可以是什么样子!

《生于1998:爱是青春最好的礼物》读后感(五):理想的青春模式

看书前就对书名中”生于1998”很好奇,后来细心看了旁边的小字才知道这本书记录的原来是一个生于1998年叫着小妖的孩子的故事,也就是说这本书的作者只是一个生于1998的小孩子。作为1990年出生的我来说还是不太情愿相信一个比自己小八岁的小孩子写的故事有多精彩。

第一次看一个16岁小孩子出的书,可是看书的过程中却不知不觉中忘记作者比自己小八岁只是一个16岁的高中生,更忘记自己最初的不相信,好多次都被里面的情节笑的前仰后合,虽然语言平实直白甚至有的感觉就像一个小孩子随便说的几句话日记,但是把整本书看完这些简单的话就组成一个个幽默搞笑的场景,确实像极了情景幽默剧《家有儿女》。

现年17岁的小妖原名李芷若,看到这个名字我第一反应就是她的父母借用《倚天屠龙记》中周芷若的名字,文中小妖还说了这个名字的也来源于《汉书》中的“衡兰芷若”,指的是古代四种香草的名字,这一点就让我长了见识,确实自愧不如。后面还写了“李芷若”这个名字给自己带来的烦恼,因“芷若”反过来为“弱智”于是她的外号就成了“弱智”这个情节一下让我想起了自己的童年,大概那时候我们很多人都是有外号的吧,那些外号也同小妖的外号“弱智”“灭绝师太”“猪”一样伴随着我们成长。那时候的我们可能和小妖一样为这些外号烦恼,可是当看到小妖写到这些,我回忆自己的童年时光时却突然觉得这些事很有趣,如果没有这些事,可能我们童年就没有什么好回忆的吧。

文中很多场景让我想起我的童年生活,我跟她差不多一样的小时候,比如她两岁多的时候拿着五毛钱买方便面,一包方便面五毛钱,硬要人家找钱;让自己爸爸改行卖肉夹馍;用粉笔在地上画格格给小鸡当房子。。。。。。而且小妖用特有的幽默让我们看到这些场景时不得不笑。

不过这本书大部分记录的是小妖小学,初中,高中的生活,这部分生活我们应该可以归为对青春的回忆吧。她的青春作为同龄人我们会嫉妒,同时作为一个准妈妈我也希望自己的孩子以后过着同小妖一般的生活。

她漫不经心的记录着自己的青春,用童言无忌的文字写着自己不着调的爸妈,个性十足的同学,她的父亲是作家李鲆,从小妖的记录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他父母给予她的平等的公平的教育方式,在书后面附录《亲爱的小妖》中小妖的父亲李鲆也给了我们答案,做家长的,预设了一个标准,孩子不符合标准,就说孩子叛逆,而当家长接纳孩子的一切,孩子做什么在家长眼中没有错了,那孩子的行为就不再叛逆。

我羡慕小妖的青春模式,更羡慕他有这样开明的父母,现在不能说自己的童年布满晦暗,忧伤,但那时我确实一路跌跌撞撞走来,如果让我在十六七岁的时候回忆自己的青春大概不会像小妖这样不忧伤不迷茫吧,所以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我也更多地学到以后作为父母该怎样对待自己的孩子。

这种青春模式是我曾经最理想的青春模式,现在是我对未来孩子最理想的青春模式,这本书确实暖到了我的心!希望也能暖到你的心!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