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罗布泊归来的读后感大全

罗布泊归来的读后感大全

《罗布泊归来》是一本由叶永烈著作,东方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3.00,页数:25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罗布泊归来》读后感(一):京东《罗布泊归来》书评

yuanzi0110

yuanzi0110

金牌会员内蒙古

2014-12-10 14:18 通过本书看更多的故事和去不了的地方

标签:京东正版热卖畅销好评最多读者推荐

心得: 作者去的地方都是每个城市的地标性地点,有些还是普通人无法去的地方,如中南海等。与这些地方有关的内容,读来别有风味,这其中有好奇,有渴望了解更多情况的求知的心。希望以后作者多写一些这样的内容,让我们普通人能了解更多的内容,而不仅仅局限于猎奇的程度上。

《罗布泊归来》读后感(二):亚马逊《罗布泊归来》书评

按有用程度排序

1/1 人认为此评论有用

行走神州,叶永烈的确是行走神州。

评论者 面瘫魔可 于 2014年12月18日

版本: 平装 已确认购买

行走神州,叶永烈的确是行走神州。祖国南北,大江上下,到处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他的思考、他的文章。他的文章是在旅游中产生的,但不是泛泛的旅游游记,而是对人生、历史、当今综合思考的智慧成果,是能让我们看到比旅游更深层次内容的文章,是能让我们感慨今昔,珍惜今天的文章。推荐大家都来读一读,看一看中国的巨变和历史的进程,相信对你大有裨益。

回应 这条评论对您有用吗?

1/1 人认为此评论有用

非常有意思

评论者 yuanzi0110 于 2014年12月10日

版本: 平装 已确认购买

晚报作家,这个新鲜。可是晚报作家不好当。晚报的文章注意趣味性,寓知识、寓教育于趣味之中,绝不可板起面孔跟读者谈话。文章要写得通俗、活泼、引人入胜。讲究标题,要有新意,讲究一开头就得抓住读者。按照这个标准,文中的文章的确是晚报千字文,每一篇都很有意思,也很有年代感,读来受益匪浅。

回应 这条评论对您有用吗?

查看两则客户评论(最新评论优先)

我要写评论

《罗布泊归来》读后感(三):唤起你的向往

对于叶永烈的名字,早就如雷贯耳,他是一位北大毕业的教授,是一位著名的纪实文学作家。他写过许多名人传记,他也游走过许多的地方写过不少游记,有的人写文章可能是在玩文字,在编故事,而叶永烈却是立足于真实,毫无保留地记录真实、反映真实。

看过他写的名人传记,据我所知,都是非常客观的,名人也有功与过,叶永烈不是站在个人的角度来论他们的功与过,而是站在客观的立场来记录名人的真实故事。看过他写的蒋介石与毛泽东,就深有体会。那么我想他写的游记,更不能惧怕任何障碍,真实地向我们展现那些他的游历经过。

《罗布泊归来》是以他的这本书里的最后一篇“罗布泊归来”作为书名的,事实上,不仅仅讲述了他在罗布泊的游记,还给我们介绍了他到过的中国东南西北中各处的地方风情。先从他上学的地方——北京写起,他重返母校北大,北大的未名湖、湖畔的博雅塔,我也在他的文字中重温了,北大是让学子眷恋的地方;而中南海则是中国民众都好奇的地方,原来曾经住在中南海的那些领导人生活却也是十分简朴;北京的四合院、北京的胡同,北京有很多名人的故事,跟着叶永烈老师的足迹,我们领略了北京的风光,也感受了北京的人文和深厚的历史沉淀。接着一路再从东北到华东,到华南,去了海南,去了台湾,还有中部、西南、西北,游历了整个中国,江南的婀娜多姿,西北的豪迈粗犷,我们都能在他的笔触中感受到真实。

一直以来,我都非常喜欢丽江古城,在叶永烈老师的这本游记中也有一篇专门介绍丽江古城的,他到过那里,他也被那里深深地吸引了,在丽江可以看到巍然耸立、银装素裹的玉龙雪山,丽江古城最可爱之处是流水,对于古城里的水,叶老师也是描写得十分细腻,看了那些文字,我们仿佛身临其境,耳边听听潺潺流水声,而古城多元文化混合的气息扑面而来,其中更多的是当地少数民族居民的朴实。

在这本书里,篇篇精彩,看过这些描写,就想马上动身去那些向往的地方。 文/ashley

《罗布泊归来》读后感(四):当当网《罗布泊归来》书评

1.V4

ashle

钻石会员

对于叶永烈的名字,早就如雷贯耳,他是一位北大毕业的教授,是一位著名的纪实文学作家。他写过许多名人传记,他也游走过许多的地方写过不少游记,有的人写文章可能是在玩文字,在编故事,而叶永烈却是立足于真实,毫无保留地记录真实、反映真实。看过他写的名人传记,据我所知,都是非常客观的,名人也有功与过,叶永烈不是站在个人的角度来论他们的功与过,而是站在客观的立场来记录名人的真实故事。看过他写的蒋介石与毛泽东,就深有体会。那么我想他写的游记,更不能惧怕任何障碍,真实地向我们展现那些他的游历经过。《罗布泊归来》是以他的这本书里的最后一篇“罗布泊归来”作为书名的,事实上,不仅仅讲述了他在罗布泊的游记,还给我们介绍了他到过的中国东南西北中各处的地方风情。先从他上学的地方——北京写起,他重返母校北大,北大的未名湖、湖畔的博雅塔,我也在他的文字中重温了,北大是让学子眷恋的地方;而中南海则是中国民众都好奇的地方,原来曾经住在中南海的那些领导人生活却也是十分简朴;北京的四合院、北京的胡同,北京有很多名人的故事,跟着叶永烈老师的足迹,我们领略了北京的风光,也感受了北京的人文和深厚的历史沉淀。接着一路再从东北到华东,到华南,去了海南,去了台湾,还有中部、西南、西北,游历了整个中国,江南的婀娜多姿,西北的豪迈粗犷,我们都能在他的笔触中感受到真实。一直以来,我都非常喜欢丽江古城,在叶永烈老师的这本游记中也有一篇专门介绍丽江古城的,他到过那里,他也被那里深深地吸引了,在丽江可以看到巍然耸立、银装素裹的玉龙雪山,丽江古城最可爱之处是流水,对于古城里的水,叶老师也是描写得十分细腻,看了那些文字,我们仿佛身临其境,耳边听听潺潺流水声,而古城多元文化混合的气息扑面而来,其中更多的是当地少数民族居民的朴实。在这本书里,篇篇精彩,看过这些描写,就想马上动身去那些向往的地方。

2.V4

ursun

钻石会员

某些作者的作品虽然不至于曲高和寡,至少不会像畅销书那般让人容易读进去。叶永烈的作品我只在学生时代接触过《十万个为什么》,之后这些年我与这位知名作者再也没有关系。如今,热爱旅行的我相上了这本《罗布泊归来》,没想到居然是叶先生所出。这是一本游记,也是一本散文集,选自叶先生为各家晚报所写的文章。其中谈及叶老去中南海、上海、三亚、台北、秦岭、汶川和罗布泊的见闻感想。散文般短篇游记我也读过几本,这一本让我觉得最深刻。并不是藐视新生代年轻写手,可是不得不承认:姜还是老的辣。读这本书会让我回忆起学生时代语文课本里面的一些选篇,实在是有教材般的风骨。又会令我想起余秋雨先生的那本‘人间苦旅’,我觉得它们有异曲同工之处。我的性格偶尔容易热情澎湃过了头,所以有时遇到一本自己喜欢的书会在那超级喜欢的一瞬间给它写出把它吹上云端的评来,这我觉得没什么好笑的,是真性情。问题是,这本书我阅读的时候是渐渐喜欢,很喜欢,非常喜欢,只是无论我觉得自己有多喜欢,情绪都没有澎湃上去,反而是平静的很。经过分析,这还得归因于‘老的辣的姜’。叶老深厚的文字功底与多年以来对生活的观察与热爱的强强结合,让他的文字有令人远离心浮气躁、渐渐归于平静的能力。他的文字有让人气定神闲,一切安然的能力。让最浮躁的读者也能随之静下来,厚重起来。听他在描绘旅行所到之处的景致、人文和经历,很像是在观赏一段段饶有内涵的人生。从叶老的文字里面,我不仅感受到了任何一个地方都会有美,而且再次确定生活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而这双发现美的眼睛决不是与生俱来,也是生活赋予的。一本游记可能给与我下一段旅行的很多资讯,而叶老这一本散文游记则给了我提升自己的一种认知。生命要让它沉淀下去,才能厚重起来,才能在平淡之中见精彩。对了,这本书教会了我应该对生活充满爱的去生活。

3.V5

抚顺读书人

钻石会员

叶永烈是我们都很熟悉的作家,熟悉是因为他是《十万个为什么》的作者,其实只是作者之一,但是却几乎成为了《十万个为什么》的形象代表了。不过他影响最大的还是《小灵通漫游未来》,这本书影响了一代人,填补了哪个年代的一个空白,使得无数儿童,开始幻想未来,并且因此喜欢上了科学。没想到后来他又进行了成功的转型,开始写历史纪实了。这本书《罗布泊归来》是他的一本游记集,其中很多内容都是很久以前的作品了。多数都是当时发表在晚报上面的,现在集结在一起了。叶永烈成名早,所以多年来到全国各地大江南北去进行签售,去参加各地作协的会议,或者各种活动。也写下了大量的游记。书里面分成几部分,分别是北京和东北,上海,海南,台湾,陕西,四川,最后是甘肃。这里除了海南和台湾很多地方我也都去过,不过没叶永烈去的次数那么多,走得那么细。不过去过了,再看叶永烈的描写感觉就更熟悉了,大帅府叶永烈去了三次,我也去过三四次,不过却没有他去得那么早,叶永烈第一次去的时候,当时还是档案馆。看叶永烈描写的香港台风登陆,的确很可怕,很多大楼的玻璃幕墙被摧毁,文件档案满天飞,飞机停班,人们都不敢外出了。身在北方内陆,从没见过这么猛烈的台风,挺恐怖的。还有叶永烈描写的横渡琼州海峡的火车轮渡,早就知道有跨海轮渡,也听说去年开始有了从哈尔滨直达海口的火车,但是火车如何上轮渡还真不知道。看了叶永烈的描写才明白了,不仅火车头不上轮渡,而且火车要拆分成几节,然后用火车头给推上轮渡。火车在铁轨上多滑啊,不知道在轮渡上面是如何进行固定的。如果遇到了台风,那火车在上面可真够悬的。作者还介绍了协和医院,介绍了中国现代文学馆,介绍了绍兴,介绍了韶山,华西村,还有鄂尔多斯,古城保定,台湾的澎湖湾,金门岛,绿岛,这些也都是我也很好奇的地方,如果有机会也想要一个一个的前往探访一下。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过如果没有机会去走那么多地方,也可以用读书来做一点补偿吧。

4.记忆中的思

钻石会员

据说“驴友”是个褒义词,真正的“驴友”都是素质比较高的喜欢旅游并注重环保的人士。也说不上为什么,阅读叶永烈的《罗布泊归来》一书时,总感觉用别样的驴友一词来称呼叶永烈最为恰当,之所以是别样,那是因为他有别于传统意义的驴友,因为他把自己的游历用自己质朴的笔墨和丰富的文学语言展现出来,当然更多的游历是出差,但是他却会让你体会一种别样的感受,有聊天的感觉,有唠家常的享受,语言质朴,难怪他是多家晚报的作者。是的,认识了解叶永烈并不是因为《十万个为什么》一书,而是从《毛泽东和蒋介石》一书开始关注关于叶永烈的书,因为我喜欢这种不夸张不张扬不卑不吭的表达方式,虽然看似没有掺杂自己的个人情感,但是却至始至终渗透着一个人的品质,平淡如水的清甜中没有杂质的污染,天然中肯是最大的特色,而更多的情感就是读者自己读后的品味与感受。我是一个不喜欢读报纸,也从不订报纸的人,但是在阅读过程中,我却有一种订阅一份报纸阅读的欲念,这很是让我摸不着头脑,或许是因为叶永烈的一句其内容选自他为各家晚报所写的文章吧?否则我真的不知道还有什么更充分的理由。这当然是题外话。既然书中得内容是选自发表在各家晚报上的文章,那很显然,文章跨度的时间很大,不过还是以现代的为主,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文章有很多,比如《与纪晓岚比邻而居》,让我们感受到一部电视剧的魅力足以让世人认识崇拜一个作古的人,从而去追究他的过往,以至于可以找到他生前的住宅,然后成为一个景点,真的,那家饭店虽然搬出来,但是他的经营理念值得学习,你到我家饭店吃饭,免费送你一张参观券,真是搞不清是为吃饭而来还是为参观而来,实际都无所谓,反正钞票都会收入囊中的,开个玩笑。我还喜欢《在北京协和医院看孙中山、蒋介石病厉》看题目没有什么新意,协和医院哪儿没有?这个名称响当当,当然各地协和无法与北京协和医院相提并论,无论是规模医资等等各个方面,看似打着孙中山蒋介石的幌子,实际读来让我们很受触动的却并不是这两个人在这里有病厉,而是它对所有病人病厉的保存,不分男女老幼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都一视同仁,举个例子来说,海内外当初备受瞩目的赵欣伯遗产案的官司中,赵宗阳三岁时在这里就诊的病案,历经50多年依然存在,成为了遗产案的重要的证明文件,这真的是最令人惊叹的,患者都是平等的,虽然我们不能去,但依然会在心中为它竖起大拇指,难道你不会吗?会不会都无所谓。……我是一个喜欢唠叨的人,如果我们近为贵邻,我倒愿意与你唠叨一番,你说是不是我们要是也有好的文笔,把我们自己司空见惯的事情用文字表达出来,是不是也是一种别样的人生呢?当然,这同样是开句玩笑,这动笔墨可真不是凡人所能做的,随便一说倒是可以。真的拿起叶永烈的书感受一种别样的胸怀和视角。

5.V3

东篱后主

钻石会员

喜欢读书的人,一般大都是年轻时喜欢读小说、诗歌,老来转向散文。想来,这与文学的体裁有关。小说恰似一台戏、一部电影,作者和导演在背后,借一个故事,让演员用自己的言行,去吸引和打动观赏者,从而表达作者的观点;诗歌是借助某个意象,把赞美托寄给鲜花,把流离托寄给落叶,把喟叹托寄给逝水,把志向托寄给高山,去“言志”、“抒情”。而散文,就如同身边的父老,同道的伙伴,直面坦陈地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遇所想述说给你,与你同分享、共交流。它拂去浮华,免去婉转,坦诚心机。无论其文笔华美灵动,还是拙朴憨实,其面目相异,却是直面促膝。散文的水准高低,与文字修为有关,更与阅历见识相配。曾经读了诸多年轻人的散文,睹其才华,赏其情致,也赞其文笔。但是,也同时洞察其单纯与浮浅。打开网页,在游记散文当中,仅仅写云南和西藏的,就数不胜数。但立意深刻,思想的触角独到,文风格调不流于俗常的委实不多啊。无论是到那里走了一遭,还是居住十年,那一方净土或乐土并不是孤立单纯的,若没有对历史的深悟和人生的阅历,就只有单薄而没有深刻,只有单纯而没有综合,只有华美而没有深蕴。好似工业合成的各类饮料,虽有鲜明的个性,却没有老茶老酒耐品的深味儿。因而,读散文,还要读经典,读大家,读那些饱学之士;还要读那些过来之人、跌宕之身。严格说来,叶永烈并不是以散文见长的,也不是文苑里最知名的大家。他是一位以科普小品立身,以专栏作者经世,以通俗文学见长的作家。他的散文,别说与已逝的诸多现代散文大家相比,不可同语;就是与健在的诸多当代散文家相对,也是无法齐肩的。但是,同样,他也有着自己广泛涉猎得来的丰沛学识,有着常年奔走在文途世道的广泛阅历。所以,他所写的散文,还是于平俗之中,意蕴不凡的。近读他的游记散文集《罗布泊归来》,除了能感受到上述内容上的厚实之外,作为一名半辈子的专栏作家,其自悟自诩的“晚报笔法”,在其文字中也是可圈可点的。清楚明了,朴素干练,且于平实中不乏趣味儿。相反,在一些修为深厚的大家笔下,经常出现的“掉书袋”——引经据典,炫耀才学的毛病,或者大肆铺陈,说开了去,“形”过于散的毛病,在他这里是不存在的。或许在他的游记里缺少了一些闲情逸致,缺少了一些华美灵动,甚至有一些庄重和呆板,但是,平实、朴素、通俗而又不流于浅薄,这是他的文风。叶永烈,我是读着他的《十万个为什么》和他三十多年的文字一路过来的。现在,读着他经年积累下来的一篇篇的文字,不仅亲切,还重又感受到了他的勤勉、认真和积淀。但愿他像一瓶永远浓烈不寡淡的老酒,经年沉积,更加香醇。只是他的序,写得琐碎絮叨了一些,将他从文几十年的经历及业绩“流水”了一番。窃以为不必。

6.V3

六月九重天

钻石会员

叶永烈写过很多的游记作品,我曾买过他的《真实的朝鲜》、《俄罗斯自由行》、《神秘的印度》等书,足以使我不出国门,就能跟随叶永烈畅游世界。 这一次当我看到叶永烈的《罗布泊归来》,让我产生了兴趣,虽然该书的文章都在各地的晚报上发表过,目前是一个作品汇集,但是这些作品都没有看过,而汇集成书,并且以“东张西望”系列推出,倒是感到了一种新意。“东张西望”行走神州,以一种探寻的眼光观察所见所闻,这是一种人生体验,也是一种增加阅历的办法,所以我由衷地羡慕叶永烈,什么地方都去过,什么人都见过,什么味道都尝过,人生足矣! 当然通过他的书也能得到一种享受,从获得一种阅读的快感,到获得一种精神的满足,通过文字的描述,通过文章的展现,一幕幕的画面浮现在我的眼前,虽然我没有亲身去过那些地方,但是也能觉得身临其境。 我跟随着叶永烈来到了他的母校,北京大学,未明湖畔、博雅塔下,也能感受到“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人文精神;走进中南海,不啻是感到一种神秘和庄重,更是能把中国当代的历史,一幕幕联系在一起,感叹时事境迁,物是人非;住进四合院,体验老北京的风味,北京我虽然去过,也走进过四合院,但没有居住过,叶永烈的游记就能让我感同身受;他叙述的中国现代文学馆,我也曾去过,因此这篇文章就能让我产生一种怀念之情,曾经见到的一切又展现在我了眼前…… 叶永烈的每篇游记,都投入了自己的情感,这是一种十分自然的、平易近人的眼光看待眼前的一切,而不象有些人的游记,以一种文化学者的姿态,俯视着眼前的物与景,因此读叶永烈的作品,让人感到非常的亲切,也很亲近,就像听着家人叙述自己的经历一样。当然叶永烈见多识广,从他的游记中还能得到很多的知识,比如台湾和大陆之间对一些名称的读法不一样,也能让人大开眼界;比如上海少教所的过去和现在;比如佛跳墙的来历;比如大帅府的历史传说和演变等等,都是让人受益匪浅。 俗话说:行万里路,胜读十年书。然而读叶永烈的书可以这样说:读他一本书,胜走万里路。

7.V2

ggaaa

银卡会员

叶永烈老师的书带着强烈的时代痕迹,尤其是那一段人鬼不分的历史的痕迹。我能深深理解那一代人的切肤之痛,也能深深理解那一代人的期盼。叶永烈老师本身作为那个时候的典型人物,对现在的民主自由的氛围,肯定是欣喜若狂的。这些在他的文章中浓浓地渗透出来。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趁着这么好的时候,让我们尽情徜徉神州。

8.V2

zshr2

钻石会员

罗比泊,一个神秘而又充满着危险的地方,是探险家的乐园。而作者叶永烈进入罗布泊是为了寻找彭加木,他的经历不是探险胜似探险。他们的目的虽然没有达到,但是他们的精神却让我们敬仰。罗布泊归来,他们得到的不仅仅是一次经历,更是一次精神上的提升,还是一次有惊无险的探险。 其他地方的游历虽不是探险,但也是深度行走后写出的千字文,既通俗易懂,又引人入胜,还避免了泛泛之谈,品格远远超过了一半的游记文章。全书非常值得一读,读完还有一个感觉就是中国的变化真大,中国越来越强而来。

9.V2

无昵称用户

银卡会员

看了叶永烈老师的书,我好期待像他一样行走大江南北啊。逛北京胡同,瞻仰名人遗迹,不用出国体味莫斯科风情,观览世界,探寻外婆的澎湖湾,体验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大院,最好能上天入海。是我想太多了吗?不过穿越沙漠还是有危险的,我还是要仔细考虑一下。

10.V2

无昵称用户

钻石会员

践行跨学科教育实验第一人汪丁丁努力践行着他的教育实验,用“批判性思考—问题导向的知识路径—社会责任感”三位一体的教学方式,培养有“相与之情、向上之心、独立之精神与自由之思想”的有“灵魂”的专家。这是与当下的应试教育有本质差异的。这很让我们这些人感到惭愧。

11.V2

无昵称用户

钻石会员

读了几章了,感觉不错,新学者,还是挺受益的。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