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漫画世界系列11:漫画日本人》读后感精选

《漫画世界系列11:漫画日本人》读后感精选

《漫画世界系列11:漫画日本人》是一本由【韩】李元馥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页数:28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漫画世界系列11:漫画日本人》读后感(一):韩国人眼中的日本人

为什么日本人见面喜欢鞠躬?为什么日本人把前辈后辈分得非常清楚?为什么日本人会在近代突然崛起?为什么以前日本人造的东西倍受欢迎现在却稍微有点麻烦?为什么日本的企业好像都能涉足各个行业?这些有趣的问题都在这本漫画小书中得到了生动的解答。

《漫画日本人》的作者是韩国人,这一点很有意思。不仅能看到日本是如何发展的、日本拥有怎样的国民共性、日本当代的发展优势与桎梏,还能从韩国人的评价中看到韩国人民心中的日本是何等面貌,顺便能了解一些韩日关系,这两个一起办世界杯的国家之间是不是如同想象中那么和睦。另外,韩国人眼中的中日关系也远比国人自己看过去缓和得多。

闲暇时间翻翻这本小书,颠覆了好些固有印象。

比如我们一直说日本在像美国学习,可是却没有想过,其实在欧洲,有一个与日本更相似的国家——德国——这才是日本人当初选择的学习对象。

比如日本人对产品精益求精,最初其实是源于经济不景气。经济不景气,难道不应该导致工人们对公司没有信心,消极待业么?可是在当时的日本,人们认为工作是一种自我提升、自我修行。不是为那点工资而劳动,而是反正空闲时间也多,不如用来对产品精雕细琢。本来质检一遍就行的,反正也不急着卖出去,就再质检第二遍、第三遍。菜刀反正也没人抢购,就慢慢雕刻点花纹,再磨锋利一些……现在看来,简直就像天方夜谭般不可思议。

比如sony,不仅制造随身听、手机、电脑、电视、相机、摄像机、游戏机,还能出唱片、拍电影……这种大型的集团式公司并不仅仅是个人拼搏奋斗的结果,他们的技术、资金、销售都有政府作为推手。这一点和如今天朝的扶持政策有点相像,只是不知道天朝能扶持到几个正确的企业。

总之,漫画这种休闲的体裁读起来没什么负担,连环画的样式大人和小朋友都看得懂,很多切入点也蛮有心意的,还是不错。不过,有时候同一个内容会前后多次提及,稍微显得有点凌乱。而作为十多年前出版的系列,至今依然一版再版,除了说明它确实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之外,也难免少了一些当今最新的信息,不过也算是瑕不掩瑜啦。

《漫画世界系列11:漫画日本人》读后感(二):韩国人眼中的日本人

我再次相信漫画的书并不都是写给孩子们看的,漫画只是指以通过虚构、夸饰、写实、比喻、象征、假借等不同手法,描绘图画来述事的一种视觉艺术形式。它并没有限定读者的群体。喜欢漫画的不一定是孩子,也包括李元馥。不知何故,每次看到李元馥的简介,总有一丝疑问。首尔大学工科学院建筑学系毕业后,到底发生了什么,他缘何走上了漫画家和设计师的独特职业生涯之路?

《漫画日本人》作为李元馥的“漫画世界”系列之一,终于提到了这个敏感的国家。李元馥在序言中反复解释为什么要去了解日本,其惶恐不安,唯恐被同胞误解。其实,他不仅在介绍,也在纠正或指引我们的思考。为什么中、日、韩三国距离如此之近,国民却迥然不同。这是写给韩国人看的书,也是我们不得不看的书。我们被概括在这种差异之中,而我们浑然不觉,终究是件不自在的事。

在介绍日本人时,我们看到作者竭力以中立的眼光,甚至冒着地理决定论的风险,介绍日本人意识的形成。他抓住了“岛”这一关键词,来思考日本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令人不禁想到我们思考日本时所捕捉的:缩小的意识、物哀、禅宗、宅寂、“和、敬、清、寂”等。我们思考日本的茶道、文艺电影、文学、建筑、设计、电子产品以及汽车、文具等,更思考日本带给东亚国家的侵略。在其中,我们读到同样的体制既导致了日本的崛起,也导致了发展的困境,这样从正反两个方面,“不仅能了解日本是如何发展的、拥有怎样的国民共性、日本当代的发展优势与桎梏,还能从韩国人的评价中看到韩国人民心中的日本是何等面貌,顺便能了解一些韩日关系”。

漫画的眼光并不代表着嬉笑怒骂,李元馥终究没有笑起来,即便是使用了漫画形式。漫画并不是让人笑的,正如卡通、木偶也不一定使人发笑。它们也会肩负起传达信息认知的任务。这是对漫画形式的一种纠正,也是对日韩关系的纠正。一个韩国人如果捧着漫画书去了解“敌国”,这怎么也不算是一种过分的行为吧。这种非官方的漫画方式,更像是民间团体。这样一条隐蔽的通道,打通了韩国人的视野,想来也是作者的目的。正如作者所言“我写这套书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让年轻的一代知道,外国不仅仅是存在于脑海中的一个单词,也是一种真真实实的存在,它们就位于地球的某个角落,也在生存着,发展着。所以这套书不仅仅是用眼睛来看的旅行记,更是可以用心灵来阅读的外国人真实生活札记。我只是个讲故事的人,不做任何评论。我只是为读者提供了一些生动,广泛的资料,而其余的就要靠读者自己去感受和判断了”。

《漫画世界系列11:漫画日本人》读后感(三):一本有深度的漫画

在看这本《漫画日本人》之前,我对“漫画世界系列”没有太大的概念,觉得既然是漫画,也就无非画一画人情地貌,尤其又是韩国人画的,肯定在漫画里调侃更多些,而且读漫画书肯定也会很快,但是读到四分之一的时候,我确定这一个系列的漫画书“不仅仅是漫画”而已。事实上,这种漫画书小孩子肯定也看不懂,如果你对日本文化和日本历史没有很浓厚的兴趣,也不一定对这本漫画感兴趣,这不过是作者用漫画的形式来写作的,但是究其内里,还是一本文化书籍。

作者坦言,没有在日本生活过,但是很感兴趣,因为韩国和日本历史和地理的接近性以及各种矛盾,为什么同样亚洲的两个差不多的国家就差距那么远呢?而我认为,虽然作者没有在日本生活过,但是他的观察和思考已经很深入了,远远超过了一些我看过的国内的讨论日本文化的专门书籍。我虽然不喜欢棒子,但是真的觉得他们做事也是蛮认真的,一旦想要去做,就要去搞清楚,这一点,似乎又和日本人有点像。两个国家都成为了亚洲四小龙中的两小龙,不是没有原因的。

几年前,因为做跨文化传播研究的关系,我大量的阅读了当时图书馆里关于中日文化差异的书籍。了解日本文化,一本鼻祖般的书籍就不得不提,那是一本美国人写的书,基本对日本文化感一点兴趣的人都知道,本尼迪克特的《菊与刀》,那之后我阅读了很多书籍,其实都没有李元馥先生的这本漫画简单明了清晰可读。提到日本文化,日本人为什么这样,日本凭什么,他们的东西怎么就那么好,他们的动漫怎么就无可匹敌,这些关键问题的时候,很多书籍都语焉不详或者顾左右而言他,很多打着借鉴学习口号的研究大部头,最终也不过将结论归到N年前本尼迪克特女士所说的那些原因上去。的确,原因太复杂,很难研究的清楚。但是李元馥先生起码将线路整理的比较清楚,让那些想要了解这些问题的人知道,该怎么去了解这个问题。

日本人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讲,是和日本人对于韩国人一样,是很复杂很纠结的存在。对于中国更甚,作为曾经的天朝上都,作为曾经日本的老上级,却有天被这个弹丸小国欺负的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最沉痛的历史伤痕。如今,日本军国主义不衰,道歉无望,我们恨他们,然而却戒不掉日货和动漫,中国人那种恨得牙根痒痒却不得不的态度比韩国人更甚。很多的研究也是基于此,总想找到一个密码开启一个宝藏,让我们变得比他们更优秀,好彻彻底底戒掉鬼子的破玩意。虽然,我们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尤其在全球化的今天,但是中国人的这种心理是绝对不会熄灭的。

在经过系统的研究后,我对日本的态度能够颇为客观,所以也比较推崇这本漫画,因为作者的态度更加客观,他所做的研究和思考都是极其有深度并且是有时代特点的,除了看那本本尼迪克特女士在1946年出版的经典之作外,现代的,李先生的这本漫画真心不错,里面的分析可供借鉴。

《漫画世界系列11:漫画日本人》读后感(四):从和文化了知日本

印象中,日式美食、茶道、武士刀、日本文学还有日本人见面就鞠躬的姿态让人最深刻,可见,我并不是对历史感兴趣的人,我更关注表面,得承认,我就是那种懒惰的庸人。总觉着国家历史这个大问题并不妨碍于我喜欢还是不喜欢一个国家。如果日本历史之于中国历史是一种敌对的历史,那我也没法按着现在的情态去对日本产生绝对的敌意。

所以,接触一个国家的历史构成,只是出于好奇和纯粹的了解。其中了解邻国又要比遥远的其他国家更贴近。而这本书,精简有趣,简单文字的勾勒,开怀形象的漫画,要接受文字的同时,也加强了历史形象的记忆。

这本书是李元馥漫画系列之一《漫画日本人》,想当然书的主线路是依靠日本人为叙述轨道,最先就用最平常的生活文化把我带入,可能因为作者是韩国人,因此便自然从韩国的生活文化比较起日本的生活文化。就如吃饭,韩国大碗装的就怕吃不饱,而日本小碗盛起只怕吃不完;韩国大锅饭,有人情味,日本一人一份,各司其职;待人处事方面,韩国兄弟情深不自觉就揽住人的肩膀大声说话,日本却惊讶,隔着距离鞠躬道您好;韩国人冒的脏字稀疏平常,日本人的字典里,竟压根没有脏字…其实一比,我不禁感概,中国和韩国相像的地方何止一点两点,作者有说,韩国和日本大不同,而中国和日本也是大不同,但是国与国之间有差异不稀奇,稀奇的是,这差异的形成,和自身民族特征的那种能持之以恒发展的顽固意识。

日本人的顽固意识之一便是“和”。“和”, 决定了日本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度。这是因为日本四面环海,战争打响也无处可逃,只有和睦相处,安分守己才能维系社会正常的生存模式,于是以攸关生存的“和”为开端,逐渐延伸到了各个层面。从吃穿住行到国家经济建设,可以说“和文化”,起到了极为深沉的历史影响。而石田梅岩的“石门心学”,倡导劳动最光荣从而让日本民众自某段时期的消极无望中,灌输了积极生产不计报酬的任劳任怨精神,这又是促使日本经济持续发展的原始推动力。

但是日本人的性格矛盾也体现在“和”之间。外看日本人一团和气,内探日本人,就有些表里不一。虽然他们的目的源于“体谅”,日本人隐藏在心中的真正想法,称为“本音”,表现在外的原则规范,则是“立前”。据说日本人爱颜如命,一句“对不起”都要斟酌和规避,如此保护他人的颜面,更多却是维护自己的颜面,于是一定程度的“和”,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宽宏大度,它是带着压迫,带着私心形成的。

而日本人的双重性格不止心口不一这一点,我认为,国民意识构造的组成即是国家发展的前奏,人的性格矛盾能够同样体现在整个国家进程的历史中。诸如“石门心学”在让日本人追求精益求精而没回报要求的精神引导后,也让日本一度因为太过精致造成成本过高;而日本人节约、严谨的消费理念,一边令日本发展成储蓄最多的国家,一边又令日本陷入社会经济难以周转困顿的处境;譬如在“借用”别国技术知识的时候,又极力不想让人看出是他国的原创,加倍改良的后果就是致使产品功能太多,故弄玄虚做无用之功。

不可否认,这一切改变的关键节点,是全球化经济改革的大环境,这场全球化经济浪潮中,日本遭受重创却也重新整合。因此日本人性格中的矛盾并非单一的意识形态,绝大部分因着环境造就,环境一旦能激发国民的某一层内在意识,国家发展轨迹就按国民意识构造而行进。看日本社会从日本人的“和”的根本,就能够看出。

李元馥绘画了日本民众,讲诉了日本这个小小岛国,为何从无名之辈短时间内就行进到了世界强国?为何国家经济三起三落?为何民族特性矛盾而模糊?他多方面入手,显示了日本历史方面的真实史料,但在刻板的历史中,除开饶有趣味的漫画绘图,围绕“和文化”的国民生活气息,更像小局中连结大局,令本书读来富有生机。

不管怎么说,历史不断向前,潮流不停更新,旧日的规范不代表今时的法则。今日的日本,已不像从前,思想上的解放和更新潮的意识,会把日本推向另一种面貌。相信只有一路前行,时刻突破,国家才不致淘汰,而新的历史,总在新的觉醒中,再次被创造。

但是无法避免,历史总是利弊交织的一个过程。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