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睡美人经典读后感有感

睡美人经典读后感有感

《睡美人》是一本由[日本] 川端康成著作,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元,页数:35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睡美人》读后感(一):黑夜掩映下的关于衰老和死亡的真相!

童话故事《睡美人》,相信大家一点也不陌生,因为苹果噎住而陷入沉睡的公主等来了她的王子,于是从沉睡中醒来,收获了一段完美的爱情。

如果说童话《睡美人》代表的是爱和美好,那么川端康成笔下的“睡美人”则是完全相反的一个极端,代表了丑陋和黑暗。

日本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川端康成的小说《睡美人》讲述的则是一个短暂的但又充满了丑陋人性的故事。

年值六十七岁的老人江口经朋友介绍,第一次来到了这座小楼,一个专门而隐秘地为一些年老的男人提供的服务,和一些年轻但是昏睡的少女,共度一个夜晚。

江口刚开始是怀揣着好奇来到了这个“睡美人之屋”,年老的江口和正值妙龄的少女,正是衰老和青春的极佳对照。这个年纪的老人就应该服老,坦然面对岁月的流逝。但是显然“睡美人之屋”的存在证实了有一些人的不服老。

江口在进去之前,想到的是这样一首歌“黑夜给我准备的,是蟾蜍、黑犬和溺死者”。黑夜的掩映下,一切都有了遮挡,内心的黑暗可以肆无忌惮的释放。

但是当江口看到了昏睡着的少女时,他的心态就开始发生了变化。从一开始的自认为丑陋,到青春和衰老对比下的凄怆,再到感到生机勃勃的隐秘。

江口的内心就在这个夜晚里发生了起起伏伏的变化,也因此而滋生了更多的欲望。

江口比自己想象的更快的来到了“睡美人之屋”第二次,这一次昏睡着的少女不再是第一次的那个,这一次的江口内心充满了蠢蠢欲动的破坏欲,想要打破这种沉睡着的安宁,但是当他发现女孩还是含苞未放时,他的内心充满了矛盾最终遵循了原则,没有打破。

这个冬天,江口老人多次来到“睡美人之屋”,每一次都是不同的少女,在这期间福良老人的暴毙更是加深了江口的悲哀,但是直到最后一次面临沉睡的“黑少女”的死亡,老板娘轻描淡写的处理,才唤醒江口的人性。

“睡美人之屋”的存在彰显着人性的阴暗和恶,如江口老人一般的存在彰显着权利和金钱催生的欲望,老板娘的存在显示着夜幕下的丑陋,“睡美人们”是否全然无辜,也不见得。

江口的不服老驱使着他的多次到来,每一次的心境都有不同的变化。在黑夜里,他回想起年轻时的自己,想起自己年幼的女儿,想到日渐衰老的自己,不甘于衰老和死亡。

但也正是福良老人和黑美人的死亡,敲醒了江口。

在川端康成的笔下,对江口老人的内心变化描写的非常细腻,对每一次到达“睡美人之屋”的环境描写也突出了黑夜下的独特氛围。相互呼应的环境,用细腻的文字揭露了老人对于生机的渴望,对于衰老的恐惧和无助,同时也揭露了黑夜下人性的一些黑暗和丑陋。

尽管我能读懂川端康成想要表达的对于衰老的恐惧和对死亡的追求,但是发生在黑夜里的故事也把人性的丑陋变现的深刻。

衰老和死亡是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的,如何正确的面对衰老,正是文字带给我们的思考。

《睡美人》读后感(二):睡美人,在罪恶与善念之间,窥探人性

有人说,川端康成早期多以下层女性作为小说的主人公,写她们的纯洁和不幸。后期一些作品写了近亲之间、甚至老人的变态情爱心理,手法纯熟,浑然天成。

川端康成是日本文学界“泰斗级”人物,是全世界著名的小说家,也是新感觉派作家。

生于大阪。1968年以 “敏锐的感受,高超的叙事技巧,表现日本人的精神实质,获得“诺贝尔文学课”。

代表作有《伊豆的舞女》、《雪国》、《古都》、《千只鹤》、《山音》、《睡美人》等。

《睡美人》(1961)毫无疑问,是川端康成的晚期作品。川端康成善于发现自然界的美,也善于发现人性中的美。

小说通过主人公的人性自我完善,表现了人性升华的美;小说以丑为题材,但能化丑为美,它提供给我们的是从丑恶堆中复活出来的人性之花。

小说《睡美人》的发生地是一个充满了罪恶的客栈。

在这个客栈当中经营着一些让人不齿的行为。“睡美人”一些身体玲珑的美少女。为了生活,为了生存而供一些老男人“享用”。

这些老男人可以说是一些丧失了性功能的,被主流社会所遗弃的一帮有社会地位和经济能力的老人。

在垂暮之年,他们不得不寻找一个让自己活得心安和忏悔的场所。

吴青花,浅析川端康成《睡美人》的美学意义,中说:“从小说里可以看到,这样的睡美人旅馆并不是普通人可以消费的,他们主要针对的是经济能力比较强的老年人。他们的成功的当初免不了罪孽和作恶,现在面对没有知觉的睡美人,他们可以尽情的忏悔和沉思,而不会被人发现感到惭愧或者不好意思。”

在这里,一群年华逝去的老年男子,为了相似的原因去一家名为睡美人的客栈,和一群被下药的无知无觉的妙龄女子,共度一宵。

主人公江口已经67岁,在别人的介绍下慕名来到了这里。他既想享受那种诱惑,又想追回自己逝去的时光。

但是与其他老人不同的是,江口并没有完全丧失性能力。

这个时候矛盾就出现了,但是他控住住了自己蠢蠢欲动的内心,想到了自己小女儿。

看到了这些“睡美人”,虽然内心会不安,但也没有做出破坏规矩的事情。

他前后经历了“六个睡美人”,直到最后的黑少女死亡后,才让他彻底醒悟。

这些少女们被药昏、身体严重受到损害,福良老人在妓院暴毙。

而无辜的黑少女,也最后惨死,可以说罪恶令人发指。

让人心寒的是,黑少女死后,老板娘只是秘密地处置,犹如处置一条狗,若无其事地对江口老人说:“好好休息吧,还有一位姑娘呢”。这就是人性的阴暗面。

有人说,这世界上有两种东西不能直视,一是太阳,二是人心。

因而在《睡美人》中看到的江口老人,是从丑恶堆中复活出来的人性之花。

有人说,文学经典的力量,还在于它提炼了人性的本质,攫住了人的灵魂。

就像《高老头》中所说的:“在这个互相吞噬的社会里,清白老实一无用处,如果不像炮弹一样轰进去,就得像瘟疫一般钻进去,清白诚实是一无用处的。”这是被金钱蒙蔽双眼的时代,而在任何时代都会有这样良知被腐蚀的现场。

读懂名著,往往就读懂了人性。世界千变万化,而人性却难以改变。

通过《睡美人》等书籍,让我们透过文学,看透人性,洞悉一切,穿越历史,与这些伟大的灵魂会晤。

《睡美人》读后感(三):川端康成的这部小说,就是一支生的变奏曲

当青春逐渐消逝,你会怎样去祭奠过往的岁月?当你垂垂老矣,会不会陷入对生的迷茫和困惑中,无法释怀?

有一个67岁的老人,经过别人介绍,多次去往一间叫“睡美人之家”的密室。他到这个密室做什么呢?原来是爱抚服用了安眠药后熟睡的年轻女子,以此来追忆和慰藉自己逝去的年轻岁月。

这个老人,就是川端康成的小说《睡美人》中的江口老人。

江口老人经人介绍,多次来到这间密室,以注视和抚摸熟睡中的年轻女子这样的方式,和这些“睡美人”进行情绪交流,在交流中,他追忆了自己过去人生中的喜悦和遗憾,心里得到慰藉。

服用了安眠药后熟睡的年轻女子们,其实只是一具没有灵魂的躯壳,就像植物人一样,江口老人在她们身边,她们并不知道,她们和老人之间甚至没有任何关系。

可正是通过这样的方式,老人回忆着自己的青春、过往的爱恋,也在忏悔自己过去的罪孽和不道德行为。对于老人来说,这种方式不仅是一种对生的诱惑,更是他自己生命存在的证明。

川端康成通过描写这样一个故事,表达了对性无能者的悲哀和纯粹的理解与宽容,通过从老人对生的愿望的复苏到失望,表现了情感与理智、禁律与欲求的心理矛盾,展现了人的本能和天性。

有人说,生活的残忍,不是因为它的蛮横霸道,而是它总会来挑战你的那些旧有的理解。

年少的你一直以为青春可以任意挥霍,时光的车轮永远不会从自己身上碾过,甚至年轻时犯下的错都会被岁月一笔带过。

可是慢慢却发现自己身心已经衰老,也开始有了毫无自信的困扰,对过往也开始有无限的妄想和狂乱的追忆,就像小说中的江口老人,对生的贪恋,和对年轻的渴望。

某些罪行是因为极度的渴望,有一些是出于对突破禁忌的渴望,就像《睡美人》中的江口老人,他怀着一种对临近死期的恐怖感和对丧失了青春的哀怨感,甚至对于过往的不道德行为的悔恨感,无处宣泄,没有出口,他需要一个来寄托自己全部复杂的感情的人,即便只是一具年轻的躯体。

仿佛年老会让一切变得温情,纵容的愚蠢让所有的脆弱、不堪和扭曲浮出水面。

亚里士多德说:濯足急流,抽足再入,已非前水。无论我们再怎样回忆前尘往事,怀着怎样的心情与情感,当我们再次踏入回忆的河流,也无法阻挡流逝的河水。

这部小说,有关记忆,有关逃离,有关生和死,有关年轻和衰老。作者以一种同情又理解的感情,以及与有着复杂矛盾心理甚至有些病态的江口老人保持距离的态度,试图呈现和追问生命的意义。

青春不只是一个闪光的词汇,它还是一种看不见的厮杀,与时光厮杀,与流逝的岁月厮杀。

青春也是一种态度,当激情不再,当岁月流逝,当我们垂垂欲老行将白发,或在某个黄昏坠入往事的回忆,悄然想起我们曾经有过的青春,以及我们那时的所作所为,我们每个人都会不由自主地沉陷乃至沉迷其中。

人生的路上,我们缓缓而行,无需急促,因为每个人都会老去,敌不过岁月的刀锋,也奈何不了青丝染上白霜,每个人终有一死,但并不代表每个人都曾真正活过。

生命是一份特殊的礼物,最初,我们高估了这份礼物,以为获得了永生后;渐渐的,我们又低估了它,因为我们发觉生命会腐败,而且它很短暂,于是,想把它抛弃。

可到最后,我们才明白,生命不是礼物而是借款,我们得试着配得上生命。

我们还发现生活中有太多未曾言明的东西,以至于我们不得不自己去发现这些秘密:生、贫穷、痛苦、爱和死亡。

散尽浮云落尽花,到头明月是天涯,无论身在何处,无论年龄几何,唯有一颗安详自在的心,才是永远的依归。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