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用心教养读后感精选

用心教养读后感精选

《用心教养》是一本由孙云晓 等著作,浙江人民出版社 湛庐文化策划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90,页数:21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用心教养》读后感(一):用心教养

知道孙云晓老师,源自湛庐文化,源自他们的这本新本《用心教养》。作为中国儿童教育界的风云人物,这本书中收录了他和一些全球顶级相关领域的专家的访谈内容,比如积极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全脑教养,运动医学等领域,其中他们对儿童的教育问题和科学实践方面深入浅出的讨论,给予读者在儿童教育方面以智慧的指引,其中很多新颖的观念值得深思。书中收入的三个“启示录”分别引入“美丽世界”“美丽中国”的创始人,现今教育界炙手可热的先锋人物—温迪科普的事迹;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的对于儿童教育的启示录;美国婚姻关系研究领域的顶级专家的家庭教育观,开阔读者在儿童教育方面的知识和精神眼界。书中最后一章“温故知新”,是作者曾经采访两位逝去的大师—文学泰斗冰心和社会学家费孝通的温馨记录,更是为此书增彩不少。我个人尤其喜欢孙老师拜访冰心老人的那一篇,我想是因为我对冰心老师的偏爱,我曾经很爱读她的诗集,一直觉得她是个非常温暖有爱的人,对于孩子,她更是如此,爱但不偏溺,给孩子自由,她说的那句“让孩子像野花一样成长”说的真好。

《用心教养》读后感(二):用心教养

知道孙云晓老师,源自湛庐文化,源自他们的这本新本《用心教养》。作为中国儿童教育界的风云人物,这本书中收录了他和一些全球顶级相关领域的专家的访谈内容,比如积极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全脑教养,运动医学等领域,其中他们对儿童的教育问题和科学实践方面深入浅出的讨论,给予读者在儿童教育方面以智慧的指引,其中很多新颖的观念值得深思。书中收入的三个“启示录”分别引入“美丽世界”“美丽中国”的创始人,现今教育界炙手可热的先锋人物—温迪科普的事迹;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的对于儿童教育的启示录;美国婚姻关系研究领域的顶级专家的家庭教育观,开阔读者在儿童教育方面的知识和精神眼界。书中最后一章“温故知新”,是作者曾经采访两位逝去的大师—文学泰斗冰心和社会学家费孝通的温馨记录,更是为此书增彩不少。我个人尤其喜欢孙老师拜访冰心老人的那一篇,我想是因为我对冰心老师的偏爱,我曾经很爱读她的诗集,一直觉得她是个非常温暖有爱的人,对于孩子,她更是如此,爱但不偏溺,给孩子自由,她说的那句“让孩子像野花一样成长”说的真好。

《用心教养》读后感(三):《用心教养》干货整理

第一部分 新观念

01 让孩子的大脑自由

对话脑科学家约翰·梅迪纳(《让孩子的大脑自由》《让大脑自由》作者)

☆ 对学业成就的最佳预测指标就是家庭情绪的稳定性,而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关系。

☆ 孩子与父母的依恋关系,早期经历是相当重要的。

☆ 胎教就是浪费时间,父母应在怀孕晚期帮助其未出生的孩子认识彼此。

☆ 一岁以内的孩子最需要和环境互动。

☆ 冲动控制是执行功能乃至智力的重要部分,可以通过集中在一个难题上并完成它来锻炼孩子的冲动控制。

☆ 向孩子解释规则和结果,即规则为什么会存在,能让孩子听得进劝告。

☆ 当孩子过早习惯了看电视和玩电脑,就会越来越难以专心学习,甚至越来越难以与伙伴相处。

☆ 禁止孩子看电视,即使是二手接触也是有害的。

☆ 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书是成本最低、回报最高的教育设备,可以促进孩子的头脑发育。

☆ 习惯可以通过两种途径学习:一是主动、直接的指导;二是通过榜样,这更被动,但更有力量。

☆ 开放性活动对儿童智力发育的方方面面都有极大的益处。

☆ 一个人要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更重要的是,还有一个人了解、支持自己。

☆ 最看重的5个习惯:保持好奇心;坚持不懈;失败很平常,要享受失败,从错误中学习才能远离失败;别害怕丢脸,特别是想得到一个有价值的东西时;爱这个世界的思想,而不是爱世界的诉求和目的。

02 学习其实是一种创造

对话积极心理学家埃伦·兰格(《专念》《专念学习力》《专念创造力》作者)

☆ 专念,是创造各种可能,积极留意新事物,随时能敏锐地发现环境中细微的变化,随时调整自己的反应。

☆ 专念,是不断创造新的类别,对新信息保持开放,确信视角不止一个。

☆ 学习的方式会决定如何、为何,以及何时运用所学。

☆ 质疑和讨论能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孩子的专注程度。

☆ 去质疑以前认定的事实。最简单的方式是关注3~5个已经了解的新话题,并用发散的观点去思考它们。

☆ 打开幸福之门的钥匙是专念,而不是金钱和地位。

☆ 给孩子自由,恰恰是让他们更守规矩的一个好方式。

☆ 如果孩子能更专注地学习,他就能更享受学习的过程,并且记忆所学知识的效率更高。

☆ 专念的特征:不断创造新类别;对新信息持开放的态度;确信视角不止一个。

☆ 潜念的特征:局限于旧有的类别;妨碍人们注意新迹象的自动化的行为;透过单一视角采取行动。

☆ 让孩子找出所学知识与他们的生活有何关系,可以帮助他们更专注于学习并对学习产生兴趣。

☆ 只要改变心态,任何工作都可以变得令人愉快。

03 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两颗种子”

对话儿童发展心理学家陈会昌(《道德发展心理学》作者)

☆ 孩子身上的两颗种子:主动性和自控力。孩子成长最理想的状态是“两颗种子”达到和谐平衡的发展。

☆ 培养孩子自控力应坚持的8条原则:不要轻易对孩子作出整体性评价,如“你真笨”或“你真聪明”;父母和教室不要说“你看看你,再看看人家”这类横向比较的话;对孩子的失控行为要有惩罚、批评、说理、引导、冷落、暂停、取消权利等多方面措施,放任自流是不正确的;培养好品质,必然要在孩子做错事后激发他的悲伤、内疚、自责、羞愧等消极情感;要保持家庭成员间教育的一致性;教育艺术的秘诀体现在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情感关系中;在具备基本的自控能力后,就要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父母具有较好的情绪和行为控制力是正确实施教育的前提。

☆ 培养孩子自控力的10种方法:父母做到关爱、敏感、尊重。平等,这是让孩子顺从和合作的前提;令行禁止,让孩子做到规则内化;强化,可采用三种方式:物质奖励、活动奖励、精神奖励;认知训练,在训练过程中,孩子的亲身体验比父母的说教更能让孩子明白遵守规则的重要性;暂时冷落,这比打骂孩子更有教育效果;引导,让孩子学会共情和站在别人的角度反思;暂停,让孩子自己在房间待一会儿,进行反思;取消权利,孩子犯错后将取消游戏等权利作为惩罚;忽视,这对孩子为引起大人注意而故意做的错误行为最有效果;回报的惩罚,让孩子明白惩罚是对自己过失的回报。

☆ 遗传基因对人的行为的确存在某些决定性的影响,在训练和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也要考虑孩子的遗传基础。

☆ 蒙台梭利的教育理念强调要尊重孩子本身的特点和吸收力。

☆ 10个月左右的婴儿,就需要对其某些危险或破坏性的行为做一些限制了。

☆ 1岁半左右,可以进行延迟满足训练,但要循序渐进。

☆ 父母引导孩子发问,并积极回答孩子的困惑,是对孩子学习主动性的激发和保护。

☆ 习惯培养的过程应该是“两颗种子”结合的过程,是孩子主动性和自控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 父母和教师需要把认知、情感和行为习惯这三方面相互融合,才能构成培养儿童良好道德的充要条件,三者缺一不可。

☆ 习惯的养成的三个关键环节:暗示,惯常行为,奖赏。

☆ 在幼儿时期,孩子更富于想象力、主动性和创造性。

☆ 父母可以通过激趣、启思、导疑等措施激发和保护孩子的主动性,并尊重孩子的天性,顺其自然。

第二部分 新趋势

04 运动改造大脑

对话心理学家约翰·瑞迪(《运动改造大脑》作者)

☆ 越强壮的人在学校的表现越好。

☆ 运动是儿童社会化最有效的途径。

☆ 运动是最理想的情绪调节方式,它能激励人们建立新的神经连接。

☆ 锻炼者更容易被唤起(更活跃、更积极、精神更饱满),也更容易平静下来,因此较少体验到焦虑、压力和恐惧。

☆ 玩耍很重要,尤其是对低年级的孩子。

☆ 与其他人一起锻炼比独自锻炼更容易,而且带给神经系统的益处也更多。

☆ 最看重的5个习惯:追随你看到的以及你所相信的,确保你做了必要的研究并熟悉了背景;选择工作环境,让自己的周围都是杰出的同事;培养复原力;最重要的是追随你的热情;听取其他人的批评,检验你的方向,并随时准备好调整方向。

05 开启孩子的多元智能

对话“多元智能理论之父”霍华德·加德纳(《智能的结构》《多元智能新视野》《重塑真善美》等作者)

☆ 给孩子丰富多彩的体验机会,特别是与同伴一起不拘一格地玩耍,去博物馆、科技馆等场所尝试各类操作,等等,并观察孩子对什么最感兴趣,在哪些方面具有优势。

☆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项,父母们应该挖掘他们的长项并加以鼓励和培养。

☆ 人们可以先学习特定的技能再开发创造力,也可以先练习激发创造力,再学习特定的技能。

☆ 现在的教育应该专注于如何达到深度理解、如何提出有意义的问题,以及怎样取得进步。

☆ 最看重的5个习惯:合理分配时间,并善加利用;做事情时要学会自我监控,哪里做得好,哪里有问题;善于倾听,如果你不明白别人在说什么,请求对方解释;努力说清楚你的期待,鼓励他人说说他们对此的理解;对每个人都要公平,如若不能,则要道歉并尝试弥补错误。

06 创造力需要从小培养

对话发展心理学泰斗林崇德(《发展心理学》作者)

☆ 从小培养三种东西:创造性的志向和意识,创造性的活动,形成创造性的才干。

☆ 创造性教育的三个要素:学校环境要有创造性,主要包括校长的指导思想、学校管理方式,其中民主气氛是关键因素;要有创造型教师;要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的习惯。

☆ 在创造性人才的成长中,有三个要素是缺一不可的:创造性思维(智力因素)、创造性人格(非智力因素)、创造性社会背景(环境因素)。

☆ 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是学会学习,最有效的知识是自我控制知识。

启示录 乐观的孩子才会充满希望

“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真实的幸福》《持续的幸福》《教出乐观的孩子》等作者)

☆ 塞利格曼的教育启示1:乐观是可以习得的。

☆ 父母包办越多,孩子越无能,自然会产生依赖,并且可能在依赖中焦虑。真正的教育应该是唤醒孩子心中沉睡的巨人,让孩子用于面对失败。

☆ 塞利格曼的教育启示2:积极的解释风格。

☆ 解释的第一原则是准确,第二原则是尽可能以乐观的解释引导孩子。

☆ 塞利格曼的教育启示3:让孩子学会反驳。

☆ 有效的反驳建立在四大基石之上:搜集证据、做出选择、化解灾难、发展反攻策略。

☆ 要支持孩子说“不”,敢于和不公正抗争。

☆ 塞利格曼的教育启示4:鼓励孩子“表现满意”。

☆ 不是鼓励孩子“感觉满意”,而要教导他们“表现满意”。做到“表现满意”的方法:从悲观转变为乐观;从无助转变为征服。

第三部分 新知识

07 养育男孩与你想的不一样

对话男孩问题专家安东尼·饶(《如何养育男孩》作者)

☆ 2~8岁对于一个男孩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会影响他们的认知能力、社交能力以及情绪的发展。在男孩取得重大飞跃之前,他们的表现很可能会退步,甚至出现崩溃。

☆ 每一个男孩都有自己特殊的才能和特有的艰难和挣扎,这两者通常是联系在一起的。

☆ 父母最好让孩子六七岁再上学。

☆ 让孩子按照自己的天性自由地活动。

☆ 男孩在五六岁时开始对异性的身体好奇,此时对男孩进行性教育,应该简洁,只涉及功能和解剖上的差异。

☆ 离婚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不要让孩子感到他被置于争吵不休、怒气冲冲的父母之间。

☆ 玩耍是学习与发展的催化剂。

☆ 不要强迫男孩称为我们想要他们成为的样子,否则是非常有害的。我们必须配合、支持他们内在的倾向性。每个人都有自己非常热爱的事情。

☆ 要让男孩养成先做功课再玩电子产品的习惯。他们需要联系不拖延,还要联系有条理。

☆ 不要溺爱男孩。

☆ 培养孩子的好习惯,要做到多激励、长期坚持和及时奖励,但内在的成功体验才是最高的奖赏。

☆ 真正才成功包括分析性、创造性和实践性三方面的智力及其平衡。分析性用来解决问题,创造性决定了主体去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实践性保证问题解决的顺利进行。学习成绩只是分析智力的一部分,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成功智力。

☆ 没有父母的干预,孩子们会发展得更好。

☆ 父母应该做他们擅长的时,而不应该用男人或女人的角色来限定自己。这对孩子也是最有益的。

☆ 最看重的5个习惯:先做比较困难的事情,后做比较容易的事情;尽量站着;不会总是给自己施加很大的压力;把自己定位为学习者;努力保持平衡。

08 由内而外的教养

对话心理学家丹尼尔·西格尔(《全脑教养法》《由内而外的教养》《第七感》作者)

☆ 自己童年被教养的经历会对你教育子女的方式产生深远影响。

☆ 我们不能改变童年时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但可以改变自己看待这些事情的方式。

☆ 家庭教育的实质是改变自己。

☆ 我们应该出于孩子是谁而爱他,而不是他做了什么。

☆ 只要我们从认识自我做起,就能一步步地改善我们与他人的关系。朝着安全性依恋不断努力,能让你和孩子的生活更加充实丰富。

☆ 接纳表示我们理解他人的感受,对他是什么样的人感兴趣,而不仅仅是我们认为他应该是怎样的。即使孩子犯错了,作为父母,我们仍要理解孩子。

☆ PART:首先要参与(presence),然后要接纳(acceptance)孩子,与其产生共鸣(resonance),感受他们的感受,最后才能建立信任(trust)。

☆ 带着正确的动机和爱心去关心、照料孩子,是可靠的教养方法。如果我们失控了,就要做出修复。父母失控的时候很容易产生自我憎恨,然后这种憎恨会转嫁到孩子身上,这是有害的互动方式。作为父母,应该明白自己可以从失控中恢复,进而才能对关系进行修复。

☆ 理解大脑的发育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儿童期和青少年期孩子的心理改变。在25岁之前,人的大脑都不能算是发育成熟的。大脑成熟的速度主要受基因的影响,但是可以通过日常的教育来影响孩子的大脑整合程度。

☆ 根据大脑可分为上层和下层,发脾气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上层怒火”,是一个孩子决定发脾气。尽管他的表现很夸张,也在很诚恳地请求,但他可以随时停止发火。对识别出“上层怒火”的父母来说,只有一种回应方式:不跟“恐怖分子”谈判。父母需要设置稳固的界限,明确地讨论什么行为恰当、什么行为不恰当。如果孩子仍不收敛,父母要说到做到。通过设置严格的界限,让孩子看到他的不恰当行为导致的后果,并学着去控制自己的冲动。“上层怒火”是蓄意的,当孩子知道这样做不仅没什么效果,而且还很可能导致负面结果时,他就会停止使用这种策略。第二种是“下层怒火”,孩子会变得心烦意乱,以至于根本无法使用上层大脑。这时,父母需要更多的耐心和安慰,与孩子建立联结,用爱抚和舒缓的语调帮助他们冷静下来。

☆ 参加运动会让儿童认可自己的身体,不再被批评或外界的评价所困扰。当我们改变了身体状态(比如通过运动或者放松)的时候,就改变了情绪状态。

☆ 大脑需要接受刺激以增长社交、情感神经回路,让自我与他人达成共识,面对面的交流是最主要的方式。

☆ 表达情绪是非常重要的,但注意要用建设性的话语而非破坏性的话语去表达。这要求孩子不仅要学会如何更好地表达自己,还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

☆ 在制订规则和纪律时,要尽量跟孩子探讨各种选择,与他谈判。尊重孩子,让他多想办法。通过请他参与决定、提出解决方案,促进孩子高级思维能力的发展。

☆ 对青少年的教育最需要规则,要与孩子一起制订规则并严格遵守。

☆ 对一名要上小学的孩子来说,离开身边熟悉的人且能够感觉舒适是非常重要的。

☆ 独生子女的家庭可以扩大家庭规模,或与值得信任的社区成员建立亲密关系,让孩子成为更大群体的一部分。在允许其他人成为集体养育的一部分后,孩子就会形成与他人分享的意识,孩子就能有更多形式的依恋对象。所有的依恋对象都能对其人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健康心智圆盘”的7个习惯:专注、游戏、交际、健身、反思、休闲、睡眠。

09 让孩子远离焦虑

对话心理医生塔玛·琼斯基(《让孩子远离焦虑》作者)

☆ 多种因素交互作用引发儿童焦虑,包括:基因及大脑生理机能;气质;家庭教养方式;环境因素,包括创伤性事件。

☆ 恐惧是成长过程中情绪体验的基本组成部分,源于儿童对一件事情的经历和理解之间的误差。

☆ 离婚本身不一定给孩子的调节能力和身心健康带来负面影响。父母应该明白家庭生活对孩子的重要性,让孩子远离父母的冲突和争吵非常重要。

☆ 科技和焦虑之间为恶心循环关系。科技本身会导致焦虑,电子游戏带来的立即满足感是无益的,也是焦虑的来源之一。电子游戏中的操控感和预见性相较于人与人之间的付出、得到关系是一个坏榜样。

☆ 父母应当鼓励孩子适应环境,了解情况,而不是回避和惧怕。经历是对抗恐惧的最佳方法,而父母在帮助孩子之前,首先自己应该学会处理焦虑和恐惧。

☆ 坚持不懈的习惯最为重要,可以让孩子摆脱不适感,知道这一切都是暂时的。

☆ 接受并强化孩子的兴趣和需求才是关键点。在夫妻双方都较忙碌的家庭里,做好分工非常必要,并且在支持孩子的兴趣和行动方面,父母应该意见一致。

☆ 儿童需要了解学习的过程:起初非常痛苦,然后是突飞猛进的进步,最终是稳步向前。

☆ 儿童需要学会从全局观察,明白成功的人也经常失败、犯错,区别是他们从中学习,得到教训,将这一切看作暂时的,是进步的阶梯,不是不能胜任的暗示。

☆ 对孩子“过度保护”会制造更大的焦虑,父母将社会是可怕和危险的感受传递给孩子,会导致孩子不敢去冒险、去获得自己对社会的感受。

☆ 父母如果想让孩子学会放松,正视恐惧,那么他们自己首先要做到。

☆ 父母焦虑,特别是通过干涉本该由孩子自己做的事情来表达这种情绪,把孩子当“小孩子”对待,侵犯他们的隐私时,会引起孩子更大的焦虑。

启示录 培养高情商的孩子

“婚姻教皇”约翰·戈特曼(《培养高情商的孩子》《人的七张眠空》《幸福的婚姻》作者)

☆ 4种父母类型:忽视型、压抑型、放任型和情绪管理训练型。

☆ 忽视型父母:只问成绩,不问情绪。

☆ 压抑型父母:这也不许,那也不许。

☆ 放任型父母:无原则地接受和认同。

☆ 决定家庭教育成败的,是父母的教育素质,即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和教育能力。

☆ 情绪管理培训型父母担当起孩子情绪世界导师的角色。他们不只接纳孩子的情绪,更对不当行为划清界限,教孩子如何调整情绪,找到合适的表达方式,指导他们解决问题。

☆ 接纳孩子的情绪不等于接纳孩子的行为,而只有接纳孩子的情绪才可能指导孩子的行为。

☆ 孩子与家人在情绪上的互动能成为培养良好价值观的基础,进而帮助培养有道德观念的人。

☆ 人的发展有两个方向,一是亲密性,二是独立性。母亲在培养孩子亲密性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父亲则在培养孩子独立性方面不可取代。发展亲密性和独立性都与情商密切相关。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