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没有个性的人》读后感1000字

《没有个性的人》读后感1000字

《没有个性的人》是一本由[奥] 罗伯特·穆齐尔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40,页数:975,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没有个性的人》读后感(一):读了几十页

读了几十页,谈点感受。

应该和翻译无关,德语作家的杰出和恶劣交织在这部书里。句子长得需要增加大脑内存的容量,无关乎情节的讨论整页整页出现……牢骚满腹,却不止牢骚,情感与逻辑交织在一起……有点读莱辛和康德的感觉……今夏读完接着写。

《没有个性的人》读后感(二):英文资源

当发现对应中译本贯穿全书的关键词“个性”的对应英译是quality时,我感到很绝望。翻译一个哲学出身的作家所写的作品,译者应该有一定哲学功底。中文版凑合着看吧……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EkhypXn1Q0uxZAi8s0MSeg 密码:5ckr

正文不能少于140字的规定也太奇葩了吧?!

《没有个性的人》读后感(三):伟大的没有个性的人

玛格丽特杜拉斯说:我喜欢普鲁斯特,但我更喜欢穆齐尔。

米兰昆德拉说:尼采使哲学和小说接近,穆齐尔使小说和哲学接近。

赵乙说:知道穆齐尔的存在,阅读穆齐尔的作品,是我阅读的新阶段,是我人生的新阶段。使我感到自己不仅是个去过北京的人了,不仅是个去过上海的人了,不仅是个去过香港的人了,不仅是个去过东京的人了,不仅是个去过首尔的人了,不仅是个去过巴黎的人了,不仅是个去过伦敦的人了,不仅是个去过罗马的人了,还是个登过珠穆朗玛峰的人。著名国际大都市,谁特别想去,都能去,没什么特别值得骄傲和炫耀。但是攀登珠穆朗玛峰可不一样,是绝对的骄傲和自豪。或者,比喻得更通俗一点,人生,能够知道穆齐尔的存在,人生,能够阅读穆齐尔的作品,就像买彩票中了大奖一样,是极少见的幸运和幸福。

《没有个性的人》读后感(四):一边读一边说

读到11页,有些话憋不住。

拿到书,先翻开了译后记,留下的印象是“这本书好,但不是很好读”。

果然,正文才读一段,就觉得吃力,不知是不是翻译的问题,句子前前后后看得似懂非懂。但读到段尾,莫名地读出一股浓浓的我深爱的喜感…我想,也许作者就是这风格吧。再往下看,到11页,我已经完全适应了译文,没看过原文,也许我的猜想有偏见,但我认为这译文一定如外语教科书里的译文参考般严格忠实于原文。

是的,一定是忠实的,这样的译文对于读者的语言功底要求甚高,它不仅要求我们能顺畅地识别汉字,还要求我们能以德语的章法结构特征来重组每个汉字的含义,从而深透地理解作者所言。简言之,悟性要高。

我说的不是玩笑话,对于外语水平有限,无法直接阅读原著必须借助译作的读者来说,以外语的思维方式来理解译文是接近作者最简单最有效的办法。正儿八经把它当中文来看,你就会给这本书“差评”,但这实在是不应该的。我给五星好评。

《没有个性的人》读后感(五):没有个性,或许是你最大的个性

说乌尔里希没有个性,我不认同,作者穆齐尔应该也不会认同,命名为“没有个性的人”,或许是穆齐尔的一个小伎俩,用这个“小伎俩”,引出一个细微处落笔的宏大思维世界。

在穆齐尔笔下,连乌尔里西在内,男性人物的个性都是比较模糊的,如中国宋元的笔墨山水,有脉络轮廓,但山的身形却氤氲在烟岚雾霭之中。与此对应,女性人物则个性十足,狄奥蒂玛、阿加特 、克拉丽瑟、博娜黛婀、拉喜儿,如同杂伴儿糖,个个味道十足,个个与众不同。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