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把世界搞好啊,少年读后感精选

把世界搞好啊,少年读后感精选

《把世界搞好啊,少年》是一本由巩高峰 著 六弌 插画著作,九州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28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把世界搞好啊,少年》读后感(一):多看多思考

味是自己嚼出来的?喜欢喜欢还是喜欢。喜欢喜欢还是喜欢。

-----------------------------------------------------------------------------------

这个算是无耻的分割线吗?

《把世界搞好啊,少年》读后感(二):要的就是这个调调,反正,我很喜欢。

以为是绘本,买来看看,发现除了很多的原创手绘之外,还有近40个少年片段呢。回忆非常勾人,刚翻了几篇,感觉完全停不下来。看武侠小说、追星、追姑娘、上树斗架、游泳耍武的,各种梦、各种人、各种事儿……恍如昨日,尽在眼前。

原创的手绘风格,很喜欢。非常细腻贴切,一点也不幼稚。很治愈。

没有那么多无病呻吟的矫情,故事和情绪都很朴素、逗趣、真实、动人。少年确实是人生中一段难以忘怀的时光。作者通过自己的回忆和少年趣事,勾起了更多的回忆和故事。要的就是这个调调,反正,我很喜欢。

《把世界搞好啊,少年》读后感(三):我的童年

今年夏天,外婆去世。得知消息,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泣不成声。也不知道哪里来的悲伤,豆粒大的眼泪串成珠帘。

每个人的童年都不尽相同。这本书好像不是写给90后看的,但却是写给我看的。

我的童年也有一只铁皮青蛙。我总是拾一些哥哥姐姐们的衣物。童年的玩具大都是泥巴,卡皮,弹珠,钓鱼,捉虾,爬树……用塘里的芦苇编风筝,用作业本画画贴在上面,却怎么也飞不起来。

初中那会也流行交笔友,领班一女生想和我做笔友被我拒绝了。原因是一点神秘感都没有。后来手机开始在同学中流行起来。我在某作文刊物看到一个作者的地址。我开始写信。有点像卓之豹。

每个少年心中都曾住过一个武侠梦。不过我不看金庸也不看琼瑶,就我所知没人看,在整个初中时光里。因为一有空余时间,就在看电视……

我妈也很迷信,在我小的时候。各种鬼故事。很长一段时间走夜路不敢回头。

长大了,就特别想回到童年,躲在时光的某个角落,不想长大。却忘记了那时的自己最大的愿望就是快快长大呀!

可能有一天,记忆年久失修,至少在《一觉睡到小时候》,《把世界搞好啊,少年》里找回弥足珍贵的曾经。

《把世界搞好啊,少年》读后感(四):都是经历过的故事

罗曼·罗兰曾经说过:从来没有人为了读书而读书,只是在书中读自己,只是在书中发现自己,检查自己。读这本书,感觉尤其强烈,书里是一个个的小故事,很多我都经历过,甚至内心活动都跟作者差不多。我想如果作者混豆瓣,拿这些故事发帖,估计会有很多人看完之后也写出自己经历过的类似事情吧!

读这些故事,很有益能让我反思自己,通过这些故事发现自己,提高自己。举个例子,书里有个章节《小梦想》写了作者的姑姑问作者想当厨师还是相当司机,她想让作者选司机,可是作者选了厨师。作者的姑姑不停的嘲笑他,作者描写了这一系列的事和自己的心理活动,思考。

我当年有类似的事,我小时候老师让写长大了的梦想,有人想当科学家、有人想当医生、有人想当老师。我想当售票员,能到处去还能免费坐车。老师也像作者的姑姑一样,嘲笑我,我也跟作者的心理活动一样,很巧,我也像作者一样有“快点长大,之后就可以出去,去看看这个世界,跟我想象的有多不一样。”

还有《小上树》这篇,作者背课文在树上背的很流利,但是站在老师面前就结巴。我遇到这种情况是拼音,我在家背的很熟练,但是面对班主任就不行,那个时候拼音书和认字书是分开的,要背下全部拼音书才能领认字书,谁背下来就可以在讲台拿一本认字书。直到全班同学都领了认字书,我还是没当着班主任的面背下拼音。可是讲台上已经没有认字书了,后来班主任就反复的说我背不下来。一次她说她说她给我认字书,我也不可能背下来拼音。我当时就跟作者一样,突然就当着她的面背下来了,她也像书里的吴文化一样嘴巴张的大大的,满脸惊异。然后跟我说最后一本认字书丢了,没法给我认字书,让我和同学共用一本。

感触有点多,书评写跑题了,读这本书的时候几乎每个故事,我都能找到自己类似的经历,每个故事都有触动。

《把世界搞好啊,少年》读后感(五):一杯茶,一本好书,一段时光,一些感悟。

新近读了巩高峰君的《把世界搞好啊,少年!》,是近年来读的回忆性文字中比较惊艳的一本。书中的插图亦是惊艳,绘者署名是六弌,之前我竟未曾听过这个名字,真是孤陋寡闻了。

且说巩君的文字,朗朗上口,余韵悠长。一方面是讲小时候在村里的风土人情,另外一方面则是一波三折,妙趣横生,将这一群乡下小娃子写活了。至于在乡下,难免不涉及神神鬼鬼的,但是经他一说,却是去了神秘的成分,多了一些乐趣和通达。

我读到里面印象最深的是一篇关于他们家养猫的经历。家里养小动物,无疑是每个小孩的梦幻,尤其是城里的孩子。然而,家中小动物的寿命必然比人类短,既然开始养着,随着孩子的长大,这些动物因为天灾人祸亦不断从家庭中消失。而人非草木,感情是可以培养着的,最后必然就要有生离死别,但这又是不可避免的。而孩提时一些并非故意的恶作剧,造成了伤害,却是久久不能愈合的心伤,随着岁月的流逝,渐渐成为骨肉里的印痕,皮肤上已然看不见了,记忆却锁在心里。

巩君的文字,有点小忧郁,有点小幽默,下笔看似平淡,其中波澜起伏。通过《少年》,我们可以看到一幕幕鲜活的农家少年儿童的生活画面,让我想起小时候读过的《浩然儿童文学选》,只是,第一人称的表现,感觉越发真实,越发亲切。这里会有真实的,我想,也会有更多的艺术加工。但是,作者将情感寄托在文字里,读了令人感慨,不忍释卷。直到全部读完。

有时候说,文人相轻,自古亦然。然而,那只是文字套路或心境相差甚远的文人之间的笔墨官司。虽然我不认识巩君,但是,透过这文字,我想我和他之间是没有相轻的理由的。

最后,不得不提一下绘者六弌。我没有找到关于他的资料,但是,我觉得他对这本书吃得很透,所有才能画出那么多有感染力的插图。后来,我一打听,才知道,原来他很早就是巩君的文字粉丝。

——原来如此。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