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黑白梦华录读后感100字

黑白梦华录读后感100字

《黑白梦华录》是一本由王勤伯著作,作家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25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黑白梦华录》读后感(一):你也是我的精神故乡。

优美得像诗一样的一本书。

我一向讨厌类似散文的书,原本以为会看久,或者不一定能看下去,就当做支持一下我最喜欢的足球记者。

但不是这样的,我一看到书就一口气看掉半本,意犹未尽。

幽默的叙事,穿插着对各国文化的介绍,作者的文化功底显露无疑。

王勤伯说,巴西是我的精神故乡。我却觉得,王勤伯和他笔下的这本书,是我的精神故乡。

书中穿插提及的足球记忆,文化记忆,让我想起了很多。我从1999年开始买体坛周报,每到发行日的放学后都要赶去邮局。书中提及的每一段时间发生的故事,不管是足球人物的还是属于小人物我们自己的,都唤起了我曾经的记忆,曾经的梦想。

就像是回到了故乡。

就像是看到了我的梦想。

那些足球和欧洲文化伴随我成长的日子。

在商业足球还没有席卷全球时,我看球的日子。

因为足球我背下了欧洲地图,我去看名著我去听音乐我开始看电影我在图书馆查欧洲史。没有互联网的时代办到这些花费了我整个青春的力气。和钱。

没有足球今天的我完全不是这个样子。可惜我没有坚持,变得像王勤伯一样。

先这样吧,等我多看几遍时,再继续来写。

ps蛋炒饭梗看来是永恒的笑料啊

达利的安全套真不愧的豪放的拉丁人,比起哪吒断臂剖腹剜肠剔骨方便多了。

《黑白梦华录》读后感(二):快樂足球——陳寧

把足球運動提升到哲學層次的卡繆,是真的了解足球的,不然一堆男人追著一個球體,為的是甚麼,難道只是虛無。好看的球評都必須有點幽默感,文章才會飛躍起來。今夏兩位寫足球寫到出神入化的評論人都出了書,張曉舟的《生於午夜》得到普通讀者梁文道重點推介,在讀書的球迷之間成了賽外調劑身心最佳讀物,另一本《黑白夢華錄》作者王勤伯似乎沒甚麼人提及,我就來介紹一下這顆遺珠。

王勤伯的文章我是一邊看一邊笑出來的,會心那種笑。此人長駐意大利寫球評,據說通七門歐洲語言,應該不是假的,看他筆下順手拈來各國語言、文化,完全是打通了任督二脈的國際球,去到哪裡都係圓的。內功如此深厚,寫足球又怎捨得只寫足球,他的策略是把足球以外的一大堆人事、花邊拉進來,瑣瑣碎碎、不斷離題來說明足球的世界是如何博大精深,情深款款。他也熱衷提出大膽推論,例如阿根廷人踢球的風格與他們不吃辣有關,不管是否一廂情願,他的敘述委實有趣。

他是巴西球迷,愛巴西愛到每逢別人問他國籍他都答巴西,看他寫巴西隊就不會再把巴西隊的勝負看得太重。他曾追蹤巴西國家隊的訓練,發現他們從來不訓練,集合在一起只是玩球,一大圈、一小圈,玩得不夠好的就會被隊友恥笑戲弄。後來他越發覺得,巴西隊的訓練比比賽更好看,因為在訓練時更認真,一刻不鬆懈。在比賽時反而不是那回事。「你更容易看到德國、荷蘭這樣的球隊打對手8:0、9:0,而不是巴西。」「好像傷害對手更多意味著犯下罪過。」這就是他眼中的巴西隊,足球不是武器,而始終是玩具。

《明報》副刊

刊出日期:2014-7-13

《黑白梦华录》读后感(三):黑白梦露

1.

中国某城乡结合部,被誉为世界最美丽的梦露雕塑栽倒在地。历史上最性感的女人,用她最性感的嘴唇亲吻文明古国的草地。

我想像这张照片背后的故事:前任领导X励精图治,招商引资成绩喜人,意气风发的X决定建一座世界名人公园,彰显他任内四海来朝,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公园中央,奥巴马、布莱尔……一众雄性领袖围簇的,是我们的女神、满足全世界男人一切幻想的梦露。公园开张最初,慕名前来向女神致敬的踩烂了公园了89.%的草皮。再后来,开发商捐款潜逃,X也灰溜溜地调走。公园一片萧条,梦露也成了今天的模样……

此前,我脑海里的梦露,一直停留在一张黑白海报里:白色的连衣裙飞舞,不知道是被女神的翘臀还是地下吹来的风鼓涨起来的,女神半眯着眼,仿佛陶醉在男信众的目光里。

2.

世界杯半决赛,荷兰和阿根廷正斗得不可开交,场边的刘建宏老师,却语重心长地谈论起中国足球什么时候能像中国GDP一样腾飞的宏大论题。作为央视目前经验最丰富的解说,刘老师问出了许多中国球迷潜意识里一直萦绕,嘴里却未必说得出的问题:热热闹闹一个多月的世界杯,和我究竟有什么关系?

显然,刘老师的潜台词,是否定的。没有国足的世界杯,是没有认同感的世界杯。

3.

中国足球暂时没有冲出亚洲的迹象,但中国球迷俨然已是足球世界最强势崛起的新势力:梅西、内马尔得用蹩脚的中文招徕顾客;欧陆豪门(豪门)争相用中文微博与球迷互动;世界杯上的中外赞助商,在场边挂满让外国球迷眼晕的方块字。

这些充满(或毫无)诚意的举动,能打动许多普通中国球迷,却无法影响刘老师(申老师,张老师……)等一批掌握着话语权同影响力的意见领袖。比起梅西的一次单骑闯关或皮尔洛一脚中圈弧后的助攻,他们打心底里更愿意讨论马拉多纳为阿根廷报的马岛之仇或是内马尔们为国流下的幸福泪水,因为后两者才更符合我们中国人的价值观。

4.

与艺术、文学等等带给人享受的事务一样,足球之美一定是超越国界、种族的。可大部分中国记者描述足球时,往往将他的美框束在一个国家或者一个俱乐部之内,更有甚者甚至要为之染上一层共和国的红色。

在王勤伯笔下,足球之美可以毫无拘束地在乌克兰城乡结合部、阿根廷荒野、四川沿江公路……跳舞,超越了时间、空间的束缚,更别说国籍、种族……

作为一系列旨在传播足球普世价值的文字,封面上的“华”字有一点点不应景。

当然,本书带给读者的观感,大致可以类比梦露的黑白海报:简单,纯粹,却充满荷尔蒙和浮想联翩。

《黑白梦华录》读后感(四):《在足球的世界里》——朱晓剑

说起足球,中国球迷就提不起劲,看着球员在足球场上叱咤风云,那真是爽,可中国球赛,似乎难得一见这样的风景。有时就给自己安慰,不看中国足球也罢。但遇到欧洲杯、世界杯还是去看几场,在乎的是足球的奔放与激情。体育记者王勤伯的《黑白梦华录》则给我们提供了另外一种参照。

在足球的世界里,存在着多种可能性,所以才能激情四射,如同生活,可以过得很舒适随意,又有想象空间。这一种风格也许是足球给人的启示。而《黑白梦华录》是一本关于足球的小书,但又超越了足球。更多地,它是关于成长、语言、爱情和世界观。它并不按照时间顺序,讲述一个热爱足球的男孩,成长在贫穷的小县城、成年后成为驻外记者,在欧洲对中国大陆报道世界足球的经历。

这样的经历在我看来,犹如当年的中国足球的风采再现,兴起与衰落固然各有命运,但作为一个足球记者,其所思考的仅仅是足球本身,倘若忽略掉足球文化以及由此延伸出来的足球世界,这样的记者只是一个记录者而已,无法达到足球世界观的高度。足坛风云上的种种,这些年见证得多了,有时回想起来,能长期笑傲江湖的,绝少。

王勤伯在书中试图在怀旧和激情的交织中,提出作者自己的足球观和世界观,寻找一个只属于个人的世界。通过对其所见闻的人事的记录,将足球的意义从累加于其上的各种事物剥离出来,从而试图将足球还原到爱与自由的轻盈本质。

由此,不免让人想到同样从四川走出的足球评论人李承鹏,他当年的足球评论也是风靡一时,后来转型成为公共知识分子,对足球的关注度似乎有所下降。但就对足球的理解而言,王勤伯所关注的足球世界与李承鹏的麻辣风味有着天然的差异。两人虽同处于足球世界里,却绝少交锋,这或许可归结为个性使然,但从中可区分出两者在足球观上的差异。

有时,因对中国足球的失望,连带着对足球记者也有几分偏见。但在王勤伯的眼里,足球文化可谓丰富多彩,所以在他的笔下,足球世界所呈现出来的是纵横交错,好像是自由散漫的,但其逻辑却显现出了故事的张力:足球的可能性正如同文字带来的清爽感。

王勤伯说:“我曾想写的就是这样一本书,从自由的角度考察欧洲近现代历史。就像从二战后的欧洲挑出德国知识分子集体忏悔和足球传播这两件事,去挑选出文艺复兴以后欧洲值得世界留存的精神遗产——在我看来,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之后,欧洲文明出现了巨大的断裂,工业社会的形成和消费主义的盛行,导致人类对自由的追求被一种强大的机械力量缩减到政治经济范畴,这种思路不仅影响了欧洲人,也波及到全世界。”

这本书当然没有问世,但由此我们可以观察到他对足球的思考绝不是人云亦云的简单感悟,而是深入到足球世界里去,洞察那些不为人知的细节——其所呈现的不管是沉默,还是大话,都代表了足球语言。但由此我们可以反思,在林林总总的足球书写中,可能我们更在意的是故事是激情,却忽略掉了足球文化对一个普通人的影响有多大,或如德鲁蒙德所言:“足球在球场里踢?足球在海滩上踢,足球在街道上踢,足球在灵魂里踢。”

坦率地说,《黑白梦华录》让我们看到了足球世界里的丰富(俗套一点的说法是有国际视角)。王勤伯对足球的思考,无疑是稀缺的,他不用激烈的语言给以批判,而是以轻松的笔调去书写自己所观察到的景象。这一点,有点像哲学家的经验之谈,深刻中透露出真诚。那么,以此来关照足球与人生,也就赋予了更多的意义。

《黑白梦华录》读后感(五):《反经验》- 郭江涛

作者:郭江涛,发表于2014年7月《城市画报》

《黑白梦华录》、《瓜迪奥拉:胜利的另一种道路》、《生于午夜》是三本和足球有关的书,但不仅仅是足球。

1

“我是悲观主义者,我带着改变世界的愿望而来,而今,我只希望这世界不要改变我。”假如,乔布斯这么说,或许有成千上万的苹果信徒,会不由自主地,像他们的偶像那样,舔一口自己的苹果产品,让舌尖在那素色大简的流水线产品上,一尝他们的忠贞。

不是商业奇才,不是政治旗手,不是科学宗师,不是哲人先贤。上面那话,只不过是一个足球教练的肺腑之言。

足球,一部快乐制造机,被渲染地如此伤感。彷如午夜,从一扇虚掩窗户里传来的躁动,令人沮丧得想捡起一块石头。

同样让人沮丧的,还有一种诗化的足球写作腔调,由一些专事收集名人名言的作者制造。他们殚精竭虑,自以为是,忙于将华丽的辞藻嵌入一场他们臆想的球赛里,在贩卖个人文化造诣之余,还试图通过文艺化的抒情方式,为足球注射文化。适得其反,正是他们的过度文化(迂腐),将球场上的莽汉掰成了言语模糊的傻瓜。也令球场上的怒狮变得比绵羊还乖巧。

足球是狂欢。

球场里铺天盖地,力比多遮云蔽日,无趣才是禁忌。球迷用歌声为自己的队伍供氧,用骂声让对手失魂。没错,他们更热爱在这里求爱和说些真话。然而时间一到,终场哨响,他们卷入人流,就当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足球是聚会。

一间无名无望的餐馆,老板是主队死忠,每逢球赛,必然用现场直播为食客添一盘没有防腐剂的大菜,爱吃不吃。在吆喝、粗话和歇斯底里地叫唤中,菜色暗淡,残汤荡漾,酒精发酵,面红耳赤的莽汉,哭得像个小妞。

足球是孤独。

孤身在客厅,关掉神经病解说,制造无声的紧张感。在最激动的那刻,用右手挥出有力的拳头,又及时地用左手紧紧捂住嘴巴,完成一个人的搏击。

2

审美是个人的,写作也是,即便写的足球——集体的狂欢,也不例外。

《黑白梦华录》一书,布满让足球从假模假式的文化诠释中,重回大地的屁话。王勤伯,这个长居于意大利的中国人,用足球串起他个人的生活、工作乃至写作的碎片。这很像那个长居于广州大道289号路边的河南省烧烤艺人,用竹签串起鸡杂、鱿鱼、香菇、豆角等物,任其在炙热的炭火上翻烤,成为美食。《黑白梦华录》也是美物。

王勤伯,长在四川边远山区,以驻外体育记者身份旅居在外,长期奔走在欧洲大陆。他用标致的中文,将四川乡音,欧洲各语种,统统压榨成个人酷爱的屁话,那些与足球相关的故事,那些看似不正经的文字,除了不反智,差不多反对一切的约定俗成和道貌岸然。

幽默的王勤伯,经常谎称自己是巴西人。他一个劲地汲取拉美文化的养分,却没丢失漂亮的汉语,这只能证明,在写作上,无界往往让思想疾驰,即便他调侃式地竭力维护自己对屁话的热爱,但这并不妨碍其在文化果园里,收割香喷喷的果子。

与中国缺乏好球员一样,好的足球记者更少见。驻扎欧洲的王勤伯,自称写不出乏味的官样报道(不妨脑补一下忧国忧民的刘建宏),决绝地走上通往球场的另一条道路,他沿途打捞足球巨轮离岸后的弃物,像个捡火柴的老男孩,用他的屁话,在别人屁股后点了一把火——那些漂亮的句子,只会出自爱惜羽毛的手艺人。即便他拥有敏锐的社会洞察力,独特的观察,这位长期在欧洲移动的体育记者,也坚信自己写不出畅销旅行书——“旅行书作家不仅要原谅自己的肤浅,还要热爱自己的肤浅。”为什么,他有答案——“夜火车上没有衣着整齐的生意人,也没有拖着巨大行李箱的美国游客,只有来自世界各国的移民、底层意大利人……走廊里走过神色紧张、随时担心因为无票被赶下车的黑人——这是畅销旅行作家必须摒弃的故事,这是阿尔巴尼亚人的故事。”

他不是写足球吗?怎么闪到第三世界底层列车。没错,混杂正是这本书的特色之一,主角之外,尽是插曲,所有的故事都在足球外自然延展,看似散漫,却讲究章法。王勤伯直言,他是瓜迪奥拉治下那支巴塞罗那队的粉丝——一支执着于让足球贴着草皮快速运行,视控球为乐趣的球队。他写过极为耐看的足球报道《伊涅斯塔•巴萨•足球现代主义》,将球队灵魂之一伊涅斯塔的足球技艺,视为艺术和哲学。

3

瓜迪奥拉是谁?

这位在执教简历上堪称一片空白的加泰罗尼亚人,只用了短短4年时间,不仅创造出一种被称作“Tiki-taka”的足球阵法,更一口气赢下14座冠军奖杯,制造出一支鲜有败绩的宇宙队。世界名教头中,大牌如意大利人里皮,也毫不犹豫地将其视为足球史上最佳球队。记得2010年的欧冠决战,弗格森眼看着自己执教的曼联在与巴萨的争斗中毫无机会——摄像机录下这样一幕,老爵爷面色凝重,放在腿上的左手不停发抖——赛后的爵爷颇具风度,坦言自己输给了史诗。

瓜迪奥拉的人生远不如其执教成绩般神奇,走上神坛前,也大起大落过。这个在巴塞罗那诺坎普球场长大的球童,瘦弱、单薄,只凭着极高的球商,成为巴塞罗那一线队队员,球队队长,中场的统治者,被球迷称为国王。然而,在30岁这个还不算老的年纪,被清洗出球队。不了解巴塞罗那俱乐部的人,会想当然地以为这是个冷血的球会(确实,比起终老AC米兰的马尔蒂尼,在国际米兰光荣引退的萨内蒂,很难有哪位大牌球员能够在此结束职业生涯),那位负责赶走国王的人,叫范加尔,他回忆道:“说起来是我把瓜迪奥拉边缘化,让哈维取代了他。我觉得佩普如今可以理解了,球员必须明白有些时候你做出改变不是因为你的能力,更是因为我们需要为未来考虑。”但别以为范加尔冷血,也正是他,在多年以前,将队长袖标绑在年轻的瓜迪奥拉手臂上,打破了只有老队员才是队长的队内传统,“不要拒绝,你是唯一一个可以和我在同一层面交流的人,你就是我的队长。”那时,范加尔这样说。

成王败寇,没有不残酷的竞技体育。但西班牙体育记者,吉拉姆巴拉格的书《瓜迪奥拉:胜利的另一种道路》,写得一点都不跌宕起伏,其白描手法令这本300多页的书看起来略显沉闷,像那种只有粉丝才会如获至宝的圣经,而对局外人,则可有可无。不过这样的平淡,也匹配瓜迪奥拉的低调,确实,他是那个喜欢站在阴影里的人。曾经在他手下呆过的大牌球员伊布这样抨击他:“作为一个教练,他是梦幻级别的。但在做人方面,他就是个没卵蛋的家伙。他根本不是男人。为了梅西,他牺牲了我,他还没胆跟我说。梅西才是他的星星。”

谁说瓜迪奥拉没卵蛋,当年闻名一时的“禁药”事件中,作为受害者,他可是以其不容质疑的强硬,对抗意大利足坛,最终讨回公道,真相大白的时候,他正带领巴萨,称霸欧洲。

至今,也很难找到瓜迪奥拉对伊布的回应,但如果你读一遍《瓜迪奥拉:胜利的另一种道路》,你大概会明白为什么——这个个性倔强的加泰罗尼亚男人,这个带着改变足球世界梦想的男人,为什么如此低调,宁愿把自己装在套子里。沉默往往是改革者的专利,他不需要知会一颗弃子——杰出的个体,也许是团队的负担——他曾经就是。

正如王勤伯在他的书中所写,足球世界里,鲜有不戴套者,这也是为什么穆里尼奥、巴洛特利是这个世界少有充满趣味的人物——有趣的是,严肃的瓜迪奥拉创造了完美写意的足球,而个性十足的妙人穆里尼奥却让足球变得功利和乏味——这样说也许片面,但足以说明足球的乐趣,就在于它的不可测和随机性。

想想塔勒布那本著名的《黑天鹅》,当你凭借经验,自以为人生万无一失的时候,却不小心遇上了一架从天而降的飞机。

也许从商业决策的角度,重新审视瓜迪奥拉的成功,我们会得另一种感受。但无论从何种角度审视,都得承认,只有创造者才可以改变这个顽固的世界,让它变得与众不同,妙趣横生。

此时,可以揭开开篇的谜底了,那个足球教练就是瓜迪奥拉。王勤伯把那段话,抄在他书里,第七章的开头。

4

合上砖头一样的《瓜迪奥拉:胜利的另一种道路》,重新回到球迷的世界,阅读张晓舟的《生于午夜》,就是从浓重的大饭馆,走进私房菜馆。

作为忠心耿耿的巴塞罗那球迷,张晓舟沉浸在其“衔枚疾进”的风格中——这个几乎已经被时髦汉语抛弃的旧词,依旧在他对艺术足球的偏执里不可取代——尽管他也知道,他深爱的另一支球队,巴西,已经很久都踢不出那种古典浪漫的艺术足球了。他从不掩饰自己的爱,这本书,仍是个人的、主观的——一副老子就是这样吃饭的不羁感。不同于王勤伯将足球剪裁成碎布玩拼贴的杂技,张晓舟擅长于用足球取乐,或者借助足球,释放个人的爱与恨。

张晓舟这本足球杂记,年代混杂,跨度超过10年,旧文章打乱重组,读起来,跟在电视上看世界最佳进球100这样的集锦一样。不过由于作者的个人偏好,巴西与巴萨以及但凡与这两支球队相关的球员和典故都被一再重播。但有一个标准不变,无论国籍、年代,他偏爱刺头和领袖,坎通纳、基恩、或者他写过几十遍的马拉多纳等,而对于那些面瓜型偶像,如贝克汉姆,则毫不手软,尽情挖苦。

足球是少数怀而不旧的事物,究其原因,得归功于这项运动的无穷趣味。正是那些令人意想不到的技术,以及不可复制的进球,得以让我们在多年以后,都在为人体功能学上的奇迹暂赞不绝口。也正是这些过去的事物,让那些大规模生产的陈词滥调般的怀旧变得滑稽和可笑——当你视足球为游戏,你从中所获得的趣味要远胜过许多虚无缥缈的意义,或者说,事关足球的文化,首先是在街头,然后才来到书桌前。也因为街头,才让作者挥笔如枪,虚拟出真实的冲撞感。而那些没有被荷尔蒙浸泡过的足球文字,只能视其没卵蛋了。

因为街头,张晓舟写了他少年时的足球往事,这个始于露天,成名于街头的运动,吸干了我们原始而质朴的情感——从这个玩意上开始体验进攻和防守,乃至深入血管,投影在人生经验中。经验从来都源自有参与感的游戏——加缪说:“足球是生活最好的比喻。”

有个写《忧郁解剖》的怪人伯顿,他宣称写书的动机是:“我论述忧郁,是为了保持忙碌,来避免忧郁。”我没看过这本写于1651年的老古董,但十分佩服老先生治愈的方式。我同样以为,像张晓舟这样论述反复论述“双巴”足球,是为了保持激情,避免痴呆。

在《生于午夜》中,有关足球的妙语,就像刚刚炸完鞭炮的大地,满地碎纸,触目皆是。以致于我都懒得摘出某句,向读者讨喜。与王勤伯执念于屁话相似,张晓舟疯话连篇,将其喜爱的球队换了无数的戏服,组成不辞辛苦的走穴艺人团,放浪形骸,奔走流荡。

凭着他对那些球事、球星的赞美与嘲笑,一个不争的事实扑面而来。足球越来越现代,个人的魅力越发稀缺。好球员不断涌现,可妙人却新不如旧。为什么?只好再借王勤伯的屁话一用,不戴套的人太少。

《黑白梦华录》与《生于午夜》,都因浓烈的个人色彩,卓尔不群。前者重体验,后者亮观点,书写方式从来没有高下之分,摆在一起读,有点像把桑塔纳1982年的巴西翻出来和2010的巴萨,踢场友谊赛。两位作者,都偏爱拉美足球、音乐、电影和书籍,任由拉美文化切开血管,注入基因。不过说起足球,除了像白痴意淫一番足球是由宋人高俅发明的,我们对现代足球的爱,都是舶来的——不过,天使,不一向要飞很久才来吗?

进一步说,全球化下,最普遍的流行货色是金钱和通俗文化。当我们举起手中的大棒,想一展我们人性深处的反抗,锤锤这可恨的世界时,总不经意地瞥见足球,它就像个一脸无辜的幼童(或者喵星人、旺星人),我们总该收起那根偏执的打棒,先抚摸一下那些可爱的星人们——朋友,当我们像个怨妇一样抱怨不可挡的全球化时,不妨想想足球化、屁话和疯话。当我们无法改变某些事物的时候,不妨想想,足球教会了我们什么是“属于身体的言论自由”。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