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大唐英雄传读后感摘抄

大唐英雄传读后感摘抄

《大唐英雄传》是一本由于赓哲著作,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26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大唐英雄传》读后感(一):值得力荐

不仅有百家讲坛栏目的讲说,还有纸质书籍同步出版,可以对这段历史深入了解,感受英雄人物的高大形象,了解他们的做事方法。书中还有对于相关历史事件的介绍。第三讲的人物是:尉迟敬德,他武艺高超,自有骄傲自大的一面,也有识大体的一面。以时间为顺序来介绍他的生平。

《大唐英雄传》读后感(二):绝对正能量!

喜欢这本书的典雅大气,读起来宛若穿越时空,重回大唐,感受大气恢弘、无与伦比的大唐气象。

书中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不落俗套、基于史实的真实爆料,令人忍俊不禁、惊叹连连。大唐凌烟阁英雄们的战场官场谋略、为人处事智慧扣人心弦。

书中故事背景贯穿了大唐三百年历史,感概所有的荣辱、兴衰成败不过弹指一挥间。合起书,多了些许大丈夫驰骋疆场、建功立业的荡气回肠;多了些许坐看云起、闲庭信步的从容心境。绝对正能量!

《大唐英雄传》读后感(三):唐风锦绣啊

本书从凌烟阁说起,从初唐到晚唐,从唐盛到唐衰,道尽沧桑往事,还原英雄原貌,看了之后真的是对唐王朝又有了一番重新的认识,也不禁感叹百家讲坛真是个有益的公开课平台。

说到太宗凌烟阁绘图的原因有三:

第一个原因,表彰功臣,奖掖后进。

第二个原因,英雄迟暮,纪念已逝年华。

第三个原因,加强宣传攻势,宣扬自己政权的合法性。

总觉得第三个原因带有明显的政治目的性,但是看到后来有一句话,“评价历史人物不能只看其心机,更要看其行为的客观效果。”这句话让我感触颇深,千古明帝是人,一代暴君也是人,英雄是人,奸佞也是人,是人就会有优点、有缺点,现代人有,历史人物也有。唐太宗的优点就是善于用人,虚怀纳谏,他的心病就是始终不敢正视自己政权的合法性。可以说太宗虚怀纳谏和绘图凌烟阁也是一方医治心病的良药,这样多少会显得动机不纯,可就是这不纯的动机造就了贞观之治的盛世景象。如果说玄武门事变是秦王的过错,那么贞观之治的文治武功怎么也大于这夺嫡之过了吧。

读着读着我便想借着这股唐风回溯到唐朝,去看一下这金戈铁马,去品一下这儿女豪情。初唐的文臣武将豪杰辈出,一方军阀领袖也有真英雄,虽然各路军阀最后都被大唐吞灭,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是不义之师,一些军阀还是有着超越派系斗争之上的道德准则,这个道德准则是当时凝聚人心的重要力量,那就是忠义。李勣的忠义让各路反王敬佩感慨,柴绍的忠义让地方豪杰簇拥在唐军周围。话说我真的不知道唐朝的平阳公主才是真正的女中豪杰,原来宋朝以前对女性的束缚和压迫并没有那么残酷。回想一下自己对古代女性的认识,似乎女性一直都被枷锁牢牢禁锢着,但唐王朝是一个开放的国际化的王朝,是一个与国际接轨沟通的王朝,想必这样的国家会比历史上所有封建自闭的国家要开明的多吧。

书里也提到了唐王朝强大开明的原因,开放包容有自信,虚心向强敌学习,连细节都可以按照强大敌人的文化学习,并且有着最终战胜强敌的决心。拥有如此气量的大唐王朝怎能不立于世界?怎能不强于地球?

《大唐英雄传》读后感(四):一座凌烟阁,半部唐代史

一座凌烟阁,半部唐代史啊。看了于赓哲教授的这本小书,百家讲坛上的讲义稿。寥寥几万字就介绍清了一位凌烟阁上的历史人物,三十万字为我们勾勒出来一幅唐代时代变幻的图景。

看前半部分时真的是荡气回肠,风起云涌的乱世,一位位英雄却恪守着忠义。虽说良禽择木而栖,可能转战多方势力,但一旦遇一明主就情愿肝脑涂地,义薄云天的精神也难怪这群人物成为了后世所歌颂的隋唐英雄。虽然凌云阁的建立有很大的政治意义,为了赋予秦王一派更大的合法性,但也不可否认太宗所表彰的英雄们的确名副其实,一位位驰骋沙场开疆扩土的将领,一位位纵横捭阖运筹帷幄的谋士,所建下的功业的确令男儿们心驰神往。

后期的英雄们虽然也可堪称一代英豪,不过时代背景却不尽人意。安史之乱后整个社会的信用体系被破坏,忠君爱国不再是一个必须的命题,各方势力勾心斗角,宦官乱政,令人慨叹那盛世的大唐风光不再。

很欣赏作者对人物性格的分析,一个人成才、成功与否真的与性格息息相关。再有才华的人也与需要团队合作、与别人更好的沟通,一个随和、仁义、诚信、大方的性格便显得至关重要了吧。正例反例在历史上比比皆是,或许这便是读史的意义,学会怎样更好的做人做事。

读书笔记: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李贺《南园十三首》

对一个历史人物的评价,我觉得盖棺都不能定论,非得等到与他有利益瓜葛的整整一代人甚至是两代人故去才能有个冷静评价的氛围,这个要多久呢?以我的看法可能至少要一百年。

假故事虽然假,但是仍然有其价值,什么价值呢?编故事的人的心态值得研究。

评价历史人物不能只看其心理动机,更要看其行为的客观效果。

记人之功,忘人之过。

所谓智慧,应该是我们达到人生目标的手段办法,是我们的道德体现,是正能量,而不是阴谋诡计的代名词,人生在世难免有明哲保身的时候,但是更多的时候,坚持正义,坚持做人的底线,这是立于不败之地的大智慧。一切智慧都超不过这个大智慧。

OOOOOOp�z���

《大唐英雄传》读后感(五):剑气箫心

或许是唐代的诗人们和红粉们的传奇太过惊艳,那些文臣武将的故事反而没那么引人注目。他们在他们的职位上谋其政,或许他们也写诗,虽不如某些贬谪官员在文坛上大放异彩,我相信在自己的战场上,他们可称得上剑气箫心。

记得有人说过,人生比传奇故事荒谬多了。就是这样,真实的人生总会有种不真实感。以凌烟阁为线索,自建国伊始到王气式微,还原那些凌烟阁英雄的本来样子,在战场上挥洒泪水与汗水,血刃敌手,或是在朝堂上以一当十,兵不血刃,又抑或是时无英雄,竖子成名。

文中说:“说到太宗凌烟阁绘图的原因有三: 表彰功臣,奖掖后进;英雄迟暮,纪念已逝年华;加强宣传攻势,宣扬自己政权的合法性。” 而后又有几代皇帝扩充凌烟阁,而原因也大致如此。凌烟阁的功勋在唐代代表着无上的荣耀和声望。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背景下,“一身才与艺,卖与帝王家”方为正道。想来那些入榖的士子们,都曾会有入阁的期待吧。从建立凌烟阁的目的出发,作者还特别讲述了太宗即位那段不光彩的历史,已经不会问为什么明君也会那么做之类的小孩子的问题了,只会感叹人性的复杂。所以说,读书也是可以看出自己的成长的。

“评价历史人物不能只看其心机,更要看其行为的客观效果。”作者在讲述中透着客观与学术,以人物作为章节的讲述方式又很引人入胜,在讲述一个人物的时候也能把他的经历和优势分条列出,很有条理。只是个人不大喜欢将历史中的一些吸人眼球的事作为噱头的感觉,比如长孙无忌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贵族,独孤信是最牛岳父等等。一直会相信,史实,就是那种不动声色依然会吸引一部分人的事物。

另外也会感叹古代帝制的深刻,虽然是讲大臣的,可他们的伯乐——帝王的气息还是在本书中有所体现,贤能大臣的出现在侧面上也恰恰印证了帝王的英明啊。如此多的贤臣,无怪太宗博得后世的英名。

这本书总得来说引证史实详实,思路清晰,读完之后会对那个时代有一个清晰的印象。在引用古文的段落,有白话解释,作为唐史读物一读也是不错的。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