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内蒙古晋语凉城话及其变异研究》读后感摘抄

《内蒙古晋语凉城话及其变异研究》读后感摘抄

《内蒙古晋语凉城话及其变异研究》是一本由王雪梅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2.00元,页数:267,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内蒙古晋语凉城话及其变异研究》读后感(一):资料汇编?佳句集锦?

只读了试读。如果试读是作者和编辑挑出来的精华的话,绝不会浪费时间读整书。关于作者,本人感觉写得没有长得善良。因为过于急迫得展示自己的阅卷无数的才华和广阔的比较视野,所以写得逻辑很混乱,没有前后连贯一以贯之的观点,刘自己的观点很模糊。在中国,中西平行文化比较兴起于八十年代。但二十年来的实践告诉我们,比较文化有自身不可忽视的缺陷,容易陷入行文空洞而细节错漏的的结论。刘的书大概不逃不出这种桎梏。

《内蒙古晋语凉城话及其变异研究》读后感(二):碎片重组的另一堆碎片:华夏到中国难道能这样轻松评价吗?

他的论说很具有跳跃性,迷惑性和模糊性。因为很多观点都建立在中西比较的基础上,而这种跨时空比喻,首先忽视了各种政治现象的各种不可调和的相异点,而且无视具体的历史情境,其学理价值很容易被更为细致的比较消解掉。而且他还利用了很多学生对前现代欧洲历史的信息不对称故作宏大叙事,来建立自身学术的权威性。因为其语言的类比性和概括性,刘高度浓缩了描述性史实与批评性语汇,致使自身观点在一篇文章中缺乏明确的连贯性。具体例子请见最近看到的刘文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5MjM2NDcwMg==&mid=201720615&idx=1&sn=a989fa2a74c75a15618b9a68f6ba01a3

看来远邪之流建立了对刘的崇拜感,大概是得到了我未曾领会的真谛。故而请教:何为刘的清醒剂?刘的学术信仰具体为何?六经注的是哪个刘?

《内蒙古晋语凉城话及其变异研究》读后感(三):淑娟阴hé的自白书

本行学医、半路出家没什么,毕竟学识跟过往经历无关。说他民科,也并非是谩骂之词,只是一个客观陈述:当今学界已经不同于一百年前,研究方法与学科的划分已经相当完备,大家无论持什么观点,都会站在同一平台上,用同样的一套学术话语进行交流。二十世纪初的大多数社会科学著作拿到今天都要拆掉重新表述,就是为了符合现代学术的规范和语境。这却是刘一直欠缺、也一直故意回避的。刘相当于是自创了一套话语体系,而且它是不可辩的,因为使用这套话语本身就指向了他想要让你说出的答案——这也是我最讨厌他的地方。

淑娟女士并非一个学者 虽然她一直在谈论各种知识 本质上 他是一个教主 只不过教义比较晦涩而已

阿姨的书里会谈封建的丰饶、教会的根基和宪政法统的力量以及儒教为了保卫古代中国社会资源所做的努力,但他其实也赞许了G党的组织动员力。但这都是审美式的评价而不构成什么担当:阿姨恭维了所有人,这种恭维却并不真诚。任何人都可以在阿姨身上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并且把这些东西误会成阿姨,但其实这都不重要。

他是生逢其时,或者说他在正确的时间为自己找到了正确的形态。很难想象在一个成熟现代国家一个成熟现代学术共同体里会有属于他的空间。他是一个知道戏里都是假的的倡优名伶,但是他依然会去卖力演出自己的角色,为观众,为舞台,为时代,而戏剧与他,止一技耳。这就构成了一种不是反讽的反讽。

仅此纪念伟大的淑娟女士 思密达~

《内蒙古晋语凉城话及其变异研究》读后感(四):同心圆理论

今天刚买这本书,读到关于威尔逊世界、霍布斯世界和达尔文世界这个同心圆理论,觉得太牛逼了,这是阿姨的独创么,是的话我预计这本书将来会很有学术地位,不是的话说明我孤陋寡闻,请鄙视我。

我觉得这个理论可以把用词再简化一下,威尔逊世界等于成人世界,霍布斯世界等于少年世界,达尔文世界就是精子的世界。我观察到中国很多人的生存状态是精子式的,因为还不具备独立生存的实力,其价值观是只求抓住机会不求别的,平时的工作是抱大腿,只有从众心理没有自尊心。有了固定的产业和一定的暴力保障的人,才谈得上实力,其价值观是独立自主,平时的工作是在自己地盘上经营自己的实力,实力强到一定程度才能讲道理讲公平。这个顺序如果倒过来就会很荒诞,比如某些独裁者在一群精子里面散布平等和理性的幻觉,好像大家都讲道理谈公平这个社会就好了,结果这些晕头转向的精子都找不到卵子从而死掉了。还有来自威尔逊世界(成人世界)的人跑到我国来主持公道、扶助弱小,本来在霍布斯世界(少年世界)才有扶助弱小的可能,他们没意识到我们这边根本就是一个精子组成的达尔文世界,一切外来的营养输入只能造就一批黏着在这些营养上的废物,它们同样会因此而丧失找到卵子的能力。比如大量伪造证据去申请zz避难的中国人,我还认识一个,这哥们当了十几年中介,总算自己成功拿到了绿卡,去米帝洗盘子了。还有很多吃NGO闲饭或者教会闲饭的大妈,也是这类人。

咱们这个国家有没有霍布斯世界,我感觉满洲地区还是有的,南方大部分地区基本上没有,两广我没去过,不知道。

《内蒙古晋语凉城话及其变异研究》读后感(五):《从华夏到中国》:骰子尚未落地

从某种意义上说,治史需要勇气,而以不同常人的方式来做这件事情,显然更加体现了超乎常人的信心。我们总要肯定这样的尝试,尽管这尝试本身之于读者,并不能算是太出色的阅读体验。

这本书光是从体例结构上便已彰显独特。前三篇属引言,尤以《美国主导的世界秩序及中国成长》这篇长文,较为系统地展现了现今的世界局势及其源流。对“达尔文世界”、“霍布斯世界”和“威尔逊世界”的阐释也算是精彩。由此架构,作者自然引出对中国在当今世界中的地位,并给出了一个不算新颖的有关发展的“权宜之计”。而在谈过了“中国”之后,作者开启了正文有关华夏——它的发展,衰落及“成为中国”历程的叙述。

有的书写者生来就会引起争议,其中一类人,他们或许并不属于某个时代,如本雅明,短暂如焰火,耀眼也如焰火,总要隔开些时光才看得真切。而有的人,所叙述的道理或许并不惊人,但却采取了“不合时宜”的方法——不合时宜的方法往往会产生“两端的遗憾”——在作者方面,特殊的书写方式会让作品显得流于形式,反而掩盖了自己的思考;而在读者端,这样的操作所造成的效果,其实是在接受上的“失真”,也使作者所尝试表达的内容,很难真正表达出来。

尽管从题目到引言,作者尝试对自己的核心论题进行了大量的铺垫,大致上,读者也可以察觉文本所要表达的,是从华夏到中国,在这片土地上所发生的“国家性质”上的转变。但在正文中,作者采用了带有文言色彩的表达,这样虽显示了作者在文字上的造诣,但却使表达因流于形式而变得含糊。再加上剪影式的历史叙事,这种方式强调的是概括性——散、简而不乱,但作者显然还有所欠缺。

值得肯定的是作者通过作品所展现出的宏观视野。在当下,人人强调“复兴”,但作者却在阐释我们作为“中国”的年轻。太阳底下无新事,中国目前所处的状况,在世界历史上也不难寻找模板。事实上,在东西历史发展脉络的相互参照上,作者所作的,也算是极为出色了。“天不变,道亦不变”,你要看到,其实在冥冥中,有的规律,似乎绝无改变的可能。

但是时间的骰子尚未落地,而我们,似乎还有足够的时间去思索和下注。只不过,“寻找公正,但不必妄想公正。对于凡夫俗子而言,这已经足够了。”(作者语)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