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创作者的一天世界读后感锦集

创作者的一天世界读后感锦集

《创作者的一天世界》是一本由【美】梅森·柯里著作,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9.00,页数:37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创作者的一天世界》读后感(一):生命在于按时睡觉

总结来说,成就只来源于不断坚持的持续产出。至于生活习惯,并不重要。

有早晨5点起床的,有7点迎接朝阳的,有10点太阳晒屁股才起床的,有混过中午起来喝一杯的,甚至有不定时睡觉起床的。如果不知道这些人的成就,都可视为凡人。

越读越偏,每个作家我都算了一下寿命,然后看他/她的生活节奏如何。安兰德吃了三十年的安非他明,埃德蒙威尔逊早上喝酒到晚上,保罗厄多斯安非他明加咖啡因片。反正都活过了70。凡是熬夜工作的,大都命运堪忧。

我小小的统计了一下,无论酗酒、嗨药、好色只要保证能按时睡觉,活过70,80,90的基本有戏。熬夜的,不少就40,50,60结束了生命。

《创作者的一天世界》读后感(二):休闲读物

《创作者的一天世界》, 作者是来自美国的Mason Currey (梅瑞·柯里)。其实这本书的题目第一时间让我想起李如一的专栏“一天世界”。不过两者完全不一样。

在这一本《创作者的一天世界》(英文名叫做Daily Rituals , 副标题是 How Artists Work)当中,作者收集了大约180位知名创作者的日常作息习惯。其实本书是来自作者的一个无心插柳的博客更新:一开始作者只是在上网好奇地搜寻一些作家的工作习惯,后来她觉得应该要有人把这些轶事汇总起来,于是便开了一个博客, 而这一本书可以理解为这个博客的详细版汇编。

毫无疑问,这本书里面描写了如此之多的创作者的生活作息习惯 , 足够满足读者的八卦与好奇心了。比如说奥登、培根、波伏娃、沃尔夫、莫扎特、贝多芬、古尔德、克尔凯郭尔、马蒂斯、村上春树等等。这里真的只是小部分,这本书涉及的作家、音乐家、艺术家以及其它的创作者,真的是非常之多。你一定能够在这本书的目录上,找到许多熟悉的名字。

当然, 这本书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满足大家的好奇心。作者更加希望通过展示这些优秀创作者的日常作息习惯, 获得某些启示:在赚钱谋生和自我创作两者中找到平衡、舒适的生活条件是否是创造力先觉条件...... 也许这些都没有答案, 不过这本书的确能带来某些启示。

这本书读起来非常轻松, 因为每一篇文章都是完整而独立的,所以你可以随意翻开一页开始阅读。

《创作者的一天世界》读后感(三):欢迎来到创作者的世界

全书洋洋洒洒记录了161位创作者的日常生活。数量多,范围广,包括作家,作曲家,建筑家,舞蹈家,画家等。其实我比较喜欢早就在台湾出版的名字《创作者的日常生活》,当时已经淘宝买了。不过没记得作者名字,大陆版变了书名,以为是新书,又买了一本。

由于本书涉及过百人物,看的时候发现有不少是第一次听到。但不管是知道不知道,清一色都是孜孜不倦,埋头苦干的创作者。书中的天才们都有自己独特的,有些称得上古怪的创作习惯,因为是天才嘛,看的时候不会太讶异,反倒更符合读者的想象了。

天才创作者也会有拖延,克服不了的懒散。例如可爱的约翰逊博士会在日记中写道。

他也会立flag。

或许立的flag就是用来倒的,天才也有不例外的时候。

天才的拖延毛病我很好继承了,遗憾的是天才的才能却无法复制。看到他们凡人属性的一面倒是满足了读者的”八卦之心“。

像普利策作家威廉·斯泰伦也会很丧。

但不管多么困难,他们最终还是坐下来写,直至完成。

这是天才的自勉,同样适合普通人。

《创作者的一天世界》读后感(四):万千光芒也只有自己迈步

看过一个时尚大师的纪录片,作品与舞台璀璨耀眼,在万千光芒中一次次谢幕。成名的大师在整个创作的过程中,会有庞大的团队支持,资源、拥趸、盛名,整个片子非常热闹的同时平行的是创作者的孤独,众人散去之后的夜晚,他说,他只有自己。

差不多的一句话,在这本书里也出现过。

创作过程很多时候是独自走入黑暗,并且需要在其中尽一切努力捕捉猎物,这个过程即使是举世闻名的天才也必须亲力亲为。

走进去需要勇气,所以开始很难;遇到更大的困难想到此为止常常发生;年纪慢慢大起来或者旅程越来越远会需要中途休息,再站起来能不能延续也是个问题。

天才的灵感是冲进黑暗的勇气和捕捉猎物的直觉,已有的创作历程会带来经验的同时也增加了体验过后的恐惧,因此克服困难的坚持必须不断熟练才能击退恐惧,并且也需要靠量变达到质变去打开新的地图保持新鲜的刺激,以酝酿再产生同等量的灵感。

绘画的同学应该有同样体验,每次画不下去就预示着进步,但前提是不要磨,向更恐惧更困难的地方去,那是我们之前未抵达的地方,但这次已经摸到门口,必须冲过去,只能是自己。这个阶段的到来需要创作时间的积累,和更深入的独自行走,因此不论是多么伟大的创作者,面临的困难程度都相似

年轻的时候充满了新鲜的体验和勇气化作一鼓作气的灵感,可以仅凭一口气捕捉到困难的猎物,但慢慢地,猎物越来越少,目标越来越困难,必须进行长期的规划,人类的灵感不可捉摸但人的生理构造都是客观运行的,因此找到创作节奏感很关键,酒精烟草药物、稳定作息、克制的娱乐和放松都是这本书搜集给我们保持节奏的方法。

有一段时间,给自己规定的时间是夜晚九点到一点,并且每天的工作留一点点轻松的尾巴给第二天是一个减轻开始恐惧的鼓励,巴黎评论里海明威?好像用的也是这个延续创作的方法;还有一阵子是吃完早餐作为信号,并且以中午的酒满足奖励,书里面也有创作者谈到黄昏的光是信号。

不仅个体孤独,同样也不存在用外物制造意识混沌等待或触发灵感降临,一切只是安慰剂,用以刺激启动但不产生实质内容。最终迈上那条路的亲历者,一步步印下痕迹的人,徒手搏斗的全过程,只有自己。

《创作者的一天世界》读后感(五):艺术家们的烟火味

安心日记本第146篇

最近我在看一本挺有意思的书——《创作者的一天世界》。

讲的是近400年来世界各类杰出的艺术家们,他们是如何生活,如何创作的,有哪些生活作息习惯,包括一些逸闻轶事等等。

这些天才的创作者们包括作家、哲学家、画家、音乐家、作曲家、剧作家、建筑师、数学家、发明家等等。

里面讲了161位艺术家们,每位艺术家的介绍篇幅都不长,一页两页三页不等。

但是内容非常接地气,也有烟火味,看着看着就忍俊不禁。

彷佛看到大师们就在你跟前边抠脚趾边创作,彷佛离他们很近很近。

他们是天才,同时,放到具体的时空里,放到具体的生活中,他们也是一个普通人。

他们也要吃喝拉撒,他们也要谈恋爱结婚甚至生娃,他们也要处理各种让人烦到抽筋的破事。

18世纪,欧洲最伟大的古典主义音乐作曲家莫扎特,在追求他未来的妻子康丝坦茨时,遭尽了他未来岳母的冷言冷语、尖酸刻薄,每次欢喜约会,都会被破坏殆尽……

可见,他也会被丈母娘诟病要何年日才能大红大紫发大达。

他们当中,也有同性恋者,也有多伴侣者,也有独身主义者。

20世纪的法国作家、女权运动创始人西蒙娜·德 ·波伏瓦,她的主要伴侣是萨特,从1929年到1980年萨特去世为止,他们在一起51年,不过他们有过约定,双方都能拥有其他的爱人,但必须把一切坦白告知对方。

在这期间,西蒙娜·德·波伏瓦也曾经和法国制片人克劳德·朗兹曼谈过几年的恋爱,有时他们也会三个人一起共进午餐。

看到这里时,我有那么一点震惊,虽然我知道这个世界上有着各种形式的情侣关系,我们当然也不能低估这个世界的多元性。

这些艺术家们,在他们的创作日常里,也会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大部分的都喜欢散步,散很长很长的步,在散步的过程中,还要边走边记录,以防灵感溜走。

他们当中大部分是晨型人,喜欢早早起来,开启一天的创作。

他们大部分人,都喜欢喝咖啡,喝很多很多的咖啡,还有酒,还有茶。

他们大部分人,都很勤奋,大部分时间会沉迷在自己的创作中。

他们大部分人,对创作环境要求都非常高,不能听到噪声,甚至不能看到人影。

他们有时文思泉涌,有时也会为没有灵感而挠头抓脑。

而且每个人刺激灵感出现的方式都不一样,甚至会让你匪夷所思。

关键是,他们很多人,还很有钱,家里都有仆人打理各种琐碎之事,拉个铃就有人送餐来的那种~

总之,这个世界是很丰富多彩的,艺术家们的世界更是多元有趣。

好了,里面还有很多有意思的桥段,喜欢的,可以自己买本书慢慢看了。

(完)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