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如何养育男孩》读后感精选

《如何养育男孩》读后感精选

《如何养育男孩》是一本由安东尼 • 饶 / 米歇尔 • 西顿著作,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6.90,页数:21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如何养育男孩》读后感(一):一点点启发

本书以“问题”男孩在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一些困难时期为例,进行分析,指导。对于大部分的家长,实践指导意义不大。如果此刻你看到这段话,建议可以看看《P.E.T父母效能训练》这本书。

下面是近期阅读的摘抄和一点理解。

养育男孩的三个基本原则:清晰的规则和界限、说教前先给出后果、对于好的行为及时进行肯定。觉得对于女孩也同样适用。

男孩子是通过经验学习的。沉浸于故事角色扮演,或专注于拼搭游戏,或调皮捣蛋,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放宽心(扬长但不总是要“避短”),放开手(在恰当的时机,独立做事),信任。

《如何养育男孩》读后感(二):英文科普书,适合家有小霸王的家长

和很多翻译书一样,英文原题更贴合内容,The way of boys,其实是告诉你,男孩们有他们固有的生理、心理发展路径,家长,尤其是妈妈们,不要预期过高,尤其不要和其他孩子做比较,觉得别的孩子能做到,自己的孩子没做到,就焦虑了。

书比较适合“问题”男孩的家长,环顾四周还真没有这种类型的孩子。所以一般家长就不必读了。

书中有教育好男孩的三个基本原则,大家可以借鉴:清楚的规则和界限、说教之前先给后果、对每一个转折点给予奖励。

另外,还有一点儿超出我之前的知识。男孩们在进步之前,可能会有小段时间看上去倒退。有意思。

《如何养育男孩》读后感(三):这是一本让父母增加信心的手册

自从当了妈以后,就时不时要焦虑:为什么别的小孩这么爱说话,为什么我家的孩子见到生人就要哭?为什么别的孩子离开妈妈完全不受影响,为什么我的孩子这么黏我?作为一名新手妈妈,在育儿的路上就是磕磕绊绊靠摸索着前进的,再加上旁人还时不时“好心”问:你家小孩是不是有点怕生?是不是胆小?是不是太内向?WORD天哪,当妈的心马上揪得不成样子,焦虑得不行不行的……

为了解决自己的焦虑,让娃更好地成长(可能也是我一厢情愿罢了),我找来好多育儿书学习,研究。《如何养育男孩》这本书更应该定义成是一本手册或者指南。它并没有象惯例书里讲的:孩子到了哪个阶段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技能或者情感。而是举了一个个生动特殊的案例,让象我这样时不时要担心自己孩子是不是发育落后于别的孩子的家长坚定信念,增加信心:原来我的娃是再正常不过的孩子,他只是表达方式跟别人不一样。今天不一样,明天也许就跟别人一样愿意和大家一起玩,愿意跟人交流了。对妈妈(女性)来说,男孩子是来自另外一个星球的物种,你想想看:在家里跟爸爸沟通有时候也很累的,因为他们都是男性啊。

所以在养娃的路上,有时候还真是急不来,我常常看着他骑着滑板车一溜烟儿地跑远了,时时要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赶上他;在淘气堡玩得居然找不见人影,你急得大声喊他的名字,他在滑梯的顶端叫道:妈妈!看我全速前进~~每当这时候,当妈的我就索性放弃亦趋亦步地跟随了,让他自己去探索这个世界吧,妈妈要做的就是在你有危险的时候,要摔倒的时候及时地去拉一把,扶一下。(扶不住摔了也没关系哒,他会自己爬起来,哭一会儿就好啦。嘻嘻~~~)

《如何养育男孩》读后感(四):问题不是男孩,是父母的“期望”

如何养育男孩?有三个基本原则,如下:

1、清楚地规则和界限。

2、说教之前先给结果。

3、对每一个转折点给予奖励。

首先,如上原则是基于一些男孩子显著不同于女孩儿的特征而言的。例如:

男孩子普遍成熟比较晚、慢,特别是在“学习”方面,当然这种学习是指知识型的正规学习

,例如识字、数学之类的。

女孩子注重交流与人际关系,这让她们看起来很乖巧、很讨人喜欢,因此很多怪蜀黍对他们

爱不释手,所谓的“萝莉”。

男孩子的大脑里则充斥着运动、空间等刺激性的内容,因此很容易就别人说真闹腾、多动症

之类的。

这些不同的发育造就了男孩与女孩不同的看待世界的方式。

所以,有些心理学家、儿童行为研究者们就试图从男孩、女孩的不同养育方法去研究,这也

符合专业精进、客户细分、商业包装的需要。例如《the way of boys》就是这么一本书。

我上面提到的一些原则之类的,也是此书的内容。

这本书的英文原版全名是《The Way of Boys: Promoting the Social and Emotional Development of Young Boys》,中文版(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年4月)的标题是《如何养育男孩:男孩应该具备的8个关键能力》。

对比了一下中文与原作的目录,基本上类似,只是原作的书名和目录实在是没有强调那个所谓的“8力”,是中文版硬给总结出了这个所谓的8项关键能力,分别是:社交力、共情力、运动力、自制力、合作力、思维力、耐挫力和沟通力,而且还强调是“帮助男孩顺利度过童年危机”,但我感觉吧,其实吧,这书应该是帮助父母顺利度过被男孩们闹腾的无所适从、无地自容、无可奈何的岁月吧?

不得不说,这中文版确实在商业上更胜一筹,封面的吸睛力大增。但这书的主题其实只是想说明男孩子们闹腾点儿、不正常点儿其实很正常的,关键是父母们要回归自然,尊重男孩子的成长方式,适度干涉,就像原作封底上的一句话:The problem isn't with boys, it's with our expectations of them.

《如何养育男孩》读后感(五):懂他, 才能教育好他

这本书的实用性很强,但是我不知道为什么,很少有人推荐它。

不管是方法论、实例、还是应用场景,我觉得写的都很鲜明实用。本来是觉得家里的孩子淘气才买的这本书看看有没有可能受到什么启发。但是书中的案例让我震惊了,调皮程度是我家男孩的5倍以上,说实话,这些案例着实缓解了我不少焦虑,让我意识到我家孩子其实还不够熊。但是作者并没有用偏激或者过于断定性的语言来定义这些孩子,他像研究者淡定地研究者孩子的行为,也像一个父亲一样给予这些孩子必要的尊重和爱护,再通过一些好用的手段,比如说“行为中断法”,去帮助孩子们度过成长过程中必须要经历的阶段。

作者在整本书展示出来的态度就是:淡定和信任。不管这些孩子的父母和老师都已经焦虑成何样,他就是那样淡定而信任地实施他的帮助手段。

其实,在育儿的过程中,首先是不是父母过于焦虑,是不是我们经常容易像要求一个成人行为一样去要求一个孩子,比如说,你要乐观、要懂礼貌、要知进退、要安静等等,就算是一个成年人,都没办法时时刻刻表现出受人喜欢的样子,就更别要求一个孩子了。孩子的成长是一个过程,他需要大人的帮助,才能更好地做到情绪自控、良好社交,孩子的关键能力——社交力、共情力、运动能力、自控力、面对失败的能力、奇幻思维、耐挫力、与老师相处的能力需要家长良好的引导。

对书中的内容进行一下总结:

1、男孩和女孩确实不一样,从心理到生理,所以男孩和女孩在成长过程中的特点和心理需求也会有差异,需要父母针对性地区别对待;

2、行为中断法很好用,当你的孩子处于一种你认为的“放肆”状态的时候,把他拉离人群,让他“隔离冷静”下来,这个过程中没有指责和大道理,等他平静了再跟他讲你对他的行为期望。对于男孩,永远是先给结果,再讲道理。纯讲道理对于男孩是无效的。

3、你孩子现在在你或者别人眼中所有的“疯狂”行为,都没什么(99%的情况下都没什么),你只需要淡定地爱他,配合一些方法给予他一些帮助,他就会健健康康地成长。懂得辨别情绪和学习必要的处理手段,是父母应该做到的自我成长。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