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简·奥斯丁(企鹅人生)》的读后感大全

《简·奥斯丁(企鹅人生)》的读后感大全

《简·奥斯丁(企鹅人生)》是一本由【加】卡罗尔·希尔兹著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页数:227,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简·奥斯丁(企鹅人生)》读后感(一):写了那么多经典 其实她自己就是经典

写了那么多经典,其实她自己就是经典。

现下,看快餐故事的人越来越多,看人物传记大部分也是读各种企业家、明星的心路历程,浮华的书太多了,是时候沉淀下来,看看他的人生,再想想自己当年读书的样子。。。

《简·奥斯丁(企鹅人生)》读后感(二):”成百颗心、成百双眼睛、成百双手“的解读

“她留给我们的,不是一份关于过去某个时代的社会报告,而是对人性睿智而令人信服的解读。她笔下的男男女女,诉说着自己的渴望,也阐述着那些妨碍自己活得平静和满足的障碍。今天,他们的渴望,如同两百年前她第一次赋予他们生命时一样,依旧旺盛如初。”

奥斯丁是我最喜爱的作家,没有之一。很早就看过《傲慢与偏见》,以及无数的改编电影电视,至今还能回想起其中有趣的情节。人的本性也许就是如此,忍不住想要了解更多。这本身就是个伪命题,且不说奥斯丁生活的时代距今200多年,连一副像样的画像也没有留下,来往书信也大多被毁,读者真的只能从奥斯丁笔下的作品中想象简,这给传记作者们留下了不小的难题,卡罗尔完成得不错。

作者对待历史的态度还是很严谨的,很多奥斯丁的传记或纪录片中都讲到”奥斯丁在听到父母决定搬到巴斯时,当即昏倒在地“,但作者很明确地讲这只是传闻,缺乏可靠的证实。

颇有意思的是,作者统计了奥斯丁在书中描述肉体部位的次数:”从来没有脚趾的踪影,更不要说臀部、大腿、小腿、肾脏、肠子、子宫或者肚脐了!“这的确是个有趣的角度,奥斯丁的小说是爱情小说,毋庸置疑,一般此类肉体的描述却毫无影踪,完全用”成百颗心、成百双眼睛、成百双手“来体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与情感,描述人性”睿智而令人信服的解读“,我想,这就是奥斯丁历经百年,仍被人们热爱并追捧的原因吧!

《简·奥斯丁(企鹅人生)》读后感(三):我们在想看下蛋的母鸡的时候,既关注她长的漂不漂亮,也关注她怎样从鸡蛋变成母鸡

我在学校图书馆找到《傲慢与偏见》的时候,它掉页、泛黄,还有破损和污渍。是的,这本小说年头久远,版本多样,但是我能找到的只有这一版,在人大的图书馆里。你不能指望在这样一所女生众多的文科学校里,它能带着无人问津的傲骄的簇新。翻看这本讲简•奥斯丁自己的《简•奥斯丁》,我对封底的评语十分赞同:希尔兹非常欣赏19世纪女作家简•奥斯丁,而她自己的作品也明显带有奥斯丁式的风格,文字简洁、从容,笔下的人物没有大喜大悲的戏剧性命运,但……。“但”的以后我没兴趣。

简•奥斯丁深知她的女士没有别的途径,她用婚姻和获取婚姻给了她们通向独立和幸福的保证。但是她自己呢?呵呵,她在获取婚姻的努力之后拥有了事业。女传记人用了一个小章节讨论“简•奥斯丁”到底应该怎么简称(或者叫昵称),结论是:这个女士只有在称其为简•奥斯丁的时候更为妥贴。——真是增加了写读后感的麻烦程度。

关于读后感,书中有很多大段大段的语句我想抄写,换句话说,就是我很难找出一两句短小的漂亮话。我欣赏女传记人这种浑然一体的风格,看见一件漂亮风衣的时候,你会觉得自己只爱它袖子上的那条花边吗?

传记人评价简•奥斯丁处理女士们对待婚姻的态度——通过取悦并依赖于男性以获取并维持聪明骄傲的独立,真是叫人着迷的内在张力。传记人参悟简•奥斯丁有多透,被标签的“黄金剩女”们参悟社会与婚姻就有多深。从来穿不错星人小姐演《成为简•奥斯丁》的时候,简•奥斯丁的一生被截取了恋爱-to-be的一段放大,撑满了整部电影。《简•奥斯丁》里,两页交待了这个浪漫。

叫我想,宁愿把简洁、从容的文字,换成简洁、从容的一生——好坏不辨。

(我在书评上极力模仿作者风格,但是在标题上……呵呵。也许把标题改成《致:《简·奥斯丁》》可不可以把水准提升为五十步笑百步~)

《简·奥斯丁(企鹅人生)》读后感(四):终生未婚的简·奥斯丁,如何成为英国最好的爱情小说家?

简·奥斯丁,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优秀的小说家之一,在短短42年的生命中,她创作出了6部经典的爱情小说:《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曼斯菲尔德庄园》《诺桑觉寺》《艾玛》《劝导》。这些作品被多次改编成影视剧,时隔数百年,仍然有强大的影响力和广泛的受众群。 在简·奥斯丁的笔下,爱情、婚姻、家庭是最为核心的主题,但这位作家却一直保持单身,即使在人生的最后几年,她都是和母亲、姐姐卡桑德拉生活在一起。

简·奥斯丁

8.1

【加】卡罗尔·希尔兹 / 2014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为什么简·奥斯丁终生未嫁,生活圈子狭窄,感情经历也不丰富,却能够写出经久不衰的爱情经典呢?我们可以从她的成长经历中,梳理出三条线索。

01宽松自由的家庭环境,为她的写作生涯提供了沃土 简·奥斯丁出生于英国汉普顿郡乡下一个叫做史蒂文顿的地方,父亲是一位乡村牧师,母亲出身于绅士阶层的家庭。夫妻两个都受过良好的教育,言谈举止间很有礼貌,所以虽然家中经济条件一般,但在周围邻居中颇受尊敬和欢迎。 在简出生之前,家里已经有6个孩子,简出生之后几个月,就被母亲送到了其他人家寄养,直到能独立活动之后,才重新回到奥斯丁家。在11岁之前,简和姐姐卡桑德拉曾经几次被送到寄宿学校,但她们不大适应学校的生活,反而更喜欢家里热闹自由的氛围。事实上,在成年之前的大部分时间里,简都生活在一个温暖的大家庭之中。 简共有8个兄弟姐妹(简之后还有一个弟弟),父亲还在家中办了一个寄宿学校,邻居们也常常来拜访,所以家中常常热闹非凡,年纪相仿的孩子们在一起踢球、阅读、排演家庭剧,叽叽喳喳的童年生活充满了乐趣。

简了解少年们的青春活力,也看着他们一步步成长为成熟、有魅力的绅士。这为她日后小说创作中的人物形象奠定了基础。

在子女教育方面,简的父母非常尊重子女的爱好和选择,奥斯丁先生喜欢阅读,家中有数百册藏书,父亲的书架是完全向简开放的,不需要经过他事先的筛选和过滤。因此,简在年幼时就有机会接触到各种类型的作品。 当时小说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学体裁,刚刚在普通民众中普及,简一家人都是小说爱好者,他们可以一起进行家庭阅读、讨论其中的情节和人物。简可以从父亲的书架上,找到当时最流行的小说,她对塞缪尔·理查逊的作品尤为偏爱。 简在十二三岁时,就尝试着进行小说创作,还使用化名给哥哥詹姆斯办的《消磨时光》杂志写信,其诙谐幽默、略带嘲讽的文风已初见端倪。 对于小女儿的写作爱好,父亲也采取了默许和鼓励的态度,父亲曾经在送给简的笔记本上写下这样一行字:“一位非常年轻的女士脑海中迸发出的、以全新风格讲述的奇思妙想。”当简完成作品之后,也会第一时间朗读给家人、邻居们听,他们是她作品最忠实的读者。 自由自在的家庭氛围、恬静优美的自然环境、有爱温暖的家人朋友,都为简开启文学创作之路,提供了最初的土壤。 简的成长经历不禁让人联想到已故武侠小说泰斗金庸先生,他出生于书香世家,家中藏书甚丰,12岁时听母亲讲《红楼梦》,和家里的同好们一起阅读最新出版的武侠小说,和哥哥讨论巴金的《家》,16岁时就已开始在文学上崭露头角。 02爱情与婚姻,是她的伤口,却在文学中找到了庇护所 21岁时,简的第一部小说《傲慢与偏见》创作完成。在小说中,伊丽莎白和达西先生虽然有过误会,但最终两个人有了一个美好的happy ending。但简的感情生活,留给她的大多是痛苦的回忆。 在18世纪的英国,女孩子在16、17岁时就面临着人生中最重要的选择。她们经常参加各种舞会,以寻觅心中的佳偶,简也不例外,她很快成了舞会上的调情高手,那位能真正走进她心灵的人,在她20岁时出现了。 来自爱尔兰的汤姆·勒弗罗伊,是一位外形俊美、风度翩翩的年轻人,他来到史蒂文顿探望亲戚,两人初次见面就给彼此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有着相似的爱好,两人一起在起居室里畅谈《汤姆·琼斯》等小说作品。

简满怀期待汤姆在舞会上向她求婚,最后却扑了个空。因为汤姆被家人安排了一桩更有利的婚姻,他离开了史蒂文顿,娶了一位富有的女继承人,后来更是一步步做到了爱尔兰首席大法官的位置。而简,却停留在原地,孑然一身。 这个故事后来被改编成电影《成为简·奥斯丁》,电影给这段故事写了一个忧伤的结尾:两人多年后相见,是在简的签售会上,汤姆的女儿是简的粉丝,而她的名字也叫简。 简和汤姆这段无疾而终的恋情,给简造成了不小的冲击。但她并没有彻底放弃希望,还是会不时参加舞会,以期有更合适的人出现,但始终没能如愿。与此同时,简的姐姐卡桑德拉,由于未婚夫在西印度群岛感染黄热病而死,成了寡妇。从此,姐妹二人成为彼此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27岁时,在德文郡,简被一位小自己6岁的年轻人哈里斯求婚了。哈里斯是比格-威瑟家的的次子,两家多年交好,因为长兄去世,所以哈里斯继承了家庭的产业--曼尼唐庄园。当时简答应了,但这个冲动的决定并没有持续多久,简冷静下来之后,认为他们并不合适,而自己也不愿为生活而妥协,所以第二天就向哈里斯提出取消婚约,并仓促离开了德文郡。 感情上屡屡受挫的简,并没有变得愤世嫉俗,相反,她用文字构建出一个不同的世界:爱情会冲突世俗的阻碍,真心相爱的人会成为幸福的眷侣,而简也在其中找到了灵魂的庇护所。 03 “宅居作家”:在稳定的生活中不断寻找灵感 在简去世之后,她的侄子在回忆简的传记中,将简的作品称为“宅居的产物”。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简的生活圈子是狭窄的,除了偶尔外出旅行,或者到富有的兄长爱德华家中做客之外(爱德华被奈特利家收养,成为有钱的富贵一族),接触到的都是家人、邻居、亲戚。 一直到1800年,父母决定搬家到巴斯之前,她都生活在安静的史蒂文顿,在宽敞但简陋的乡间房舍中生活。她和卡桑德拉分享一个卧室,每天要帮助家人做一些家务,参加舞会或者和友人们小聚一下,就是最大的消遣。 在很多人看来,这样的生活有些平淡到乏味。但简需要的正是这样稳定的环境,这些平常的事物是她最重要的灵感来源。她早已适应了大家庭中的生活规则和习惯,一旦发生变化,就会有诸多的不适应,文学创作也会随之受到影响。 在她和父亲、姐姐迁居巴斯之后,她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之后父亲去世,母亲身体状况不佳、脾气暴躁,又迁居南安普敦等,种种压力汇集在一起,简的创作也开始进入一个相对沉寂的阶段。

到了1808年,哥哥爱德华为母女三人提供了一处住所,她们的生活又重新回归到了安稳的状态。《曼斯菲尔德庄园》《艾玛》两部作品就在这一时期诞生。 在对创作环境的稳定性要求方面,简和另一位英国作家伍尔夫非常相似,伍尔夫同样认为:写作需要有规律性,能够有自由支配的时间,只要呆在原来的房间就好了。 这一点或许美国作家海明威不大认同,他是一个时刻需要新鲜事物刺激灵感的人,他结过4次婚,做过记者,参加了一战,到非洲狩猎,活跃于安大略、巴黎、古巴等地,最终用一把猎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她仁慈的心地、温柔的性情、出众的才华,赢得了所有认识她的人的尊敬和至亲们最深切的热爱。” 这是写在简·奥斯丁墓碑上的文字。她的人生故事远算不上波澜起伏,但她能够在平淡的生活中汲取养分,同时也关注着外部世界的风云变幻。 简·奥斯丁写年轻男女们在爱情与婚姻中的苦恼,也在其中倾注了自己对于幸福的睿智见解,并记录下了有关人性的深刻洞察。她写的大都是日常小事,却总能巧妙地击中读者的心,带来无穷的乐趣。因此她的作品具有了旺盛的生命力,成为永恒的经典。 参考资料: 1、《简·奥斯丁》,卡罗尔·希尔兹 2、《金庸传》,傅国涌 3、《普通读者》,伍尔夫

注:本文配图来自电影《成为简·奥斯丁》。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