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其实,你所知道的世界很陌生读后感摘抄

其实,你所知道的世界很陌生读后感摘抄

《其实,你所知道的世界很陌生》是一本由王路著作,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28.00,页数:203,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其实,你所知道的世界很陌生》读后感(一):去追寻那独立思考的欲望

时光荏苒,已经没有在学校学习的机会了,那时的我,还会一个苦苦钻研仔细喜欢的东西,有问题一般还独立解决,因为那会还不习惯时常百度,

毕业了,再也找不到在学校的那种感觉,但却养成了一种习惯,有问题就直接百度了,很少在自己独立的思考去解决问题,渐渐地不喜欢思考,也不会去思考了,已然在堕落的边缘了,好怀念那种在学校的感觉,那种味道,那种心境,却再也回不去了,回不到那个纯真的年代了。。

《其实,你所知道的世界很陌生》读后感(二):看看看封面不好看

特意写一个书评,是想跟路路说,这个封面太难看了。

难看到我在亚马逊搜出来的时候,都不敢相信这是一本新书的封面;难看到配不上里面扎实的文字和主题;难看到我都不好意思把它揣包里等人的时候在外面看。

希望下一本的封面,可以换一个美编。

《其实,你所知道的世界很陌生》读后感(三):坐而论道,古风盎然

豆瓣唯一篇篇追看的文只有王路的,发现他也出书了,顿感自己眼光不赖,与有荣焉,迅速买下。王路的文,形式洒脱。洒脱的人,肌肉放松,款款而来;洒脱的精神,是跳脱的,寻不着套路。那么王路的文呢,有时忽而来一个大题目,比如易经康有为坛经孔子,却是往生活的隙缝里写,竟然看出感动来。若是从小里写起的文章,比如他爸妈打的生活电话,或回忆看武侠的少年时光,落日熔金,百无聊赖,可是信笔由缰下去,开始小溪缱绻,继而跌宕起伏,字词之间,句段之间,文意转换处,都有一股极强的气势贯穿。内力若深厚,那么文字是闲适的,脚步轻柔,在路面的灰土上划下细腻的步迹,忽而迎头浇雨,怎一爽字了得。

王路似乎年纪正轻(二十来岁?),天人之际的通感却已很成熟了。通了天地,就能究古今之变,就知人情好恶,至于诗书宗教,更可以直取内核,这是我信服他文章内容的原因。写作需勤奋,可上好的文章却需要天赋,我有时在这书的随意一句里看得会心一笑,深感幸福。

王路的文章,基本属于指点江山,臧否人物的套路,按说难免膨胀,难得的是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真诚,一种深挚的情谊。他智力上的优越感浮于字面,骨子里把读者当做好友。人不说话,气质可见。文章虽静默,自有清气洋溢,围炉坐而论道的环境浮现,古风盎然。

这本书,看得到天,望得到地,读得出生活,读得出人心,逼你反躬过去,促你直视未来。于寂静无声处听惊雷,于千年悬崖处猛回头。如果你也足够真诚,取得了匕首,要得了性命!

最后我不说但是这书有什么什么欠缺的废话来衬托自己的逼格,我要说这书很好,我看书不多,这是今年看过最好的书,希望王路拓宽视野(否则你的主要资源素材就停留在杜甫韩愈欧阳修禅宗孔子孟子易经上了),拓宽视野不是希望你文章更有层次,而是你的文章会更有趣,有更多的酒杯,浇读者的块垒。

还希望你用更宽的视野,尽快出新书。世界已不陌生,练习场已然疲惫。我觉得世上读书最美好的事,就是读者的三观与作者投缘,而作者的气格始终高于读者一个层次:)

《其实,你所知道的世界很陌生》读后感(四):读完这本书,才发现原来还有这么多道理自己并不懂——评《其实,你所知道的世界很陌生》

总以为自己已懂得很多道理,之所以过不好这一生主要是因为行动不足。

读完王路的这本《其实,你所知道的世界很陌生》,才发现原来还有很多道理自己并不懂,或者说那些问题自己从来没有想过。而王路把从生活、书中观察出来的这些道理一一道来,有理有据,让我暗自叹服。

之前在豆瓣上看他的文章,感觉非常老练,总是那种不温不火的气性,再加上他那个胖胖的看不分明的豆瓣头像,再加上他的头衔——凤凰新闻客户端主笔,就一直以为他是七零后,起码也是接近七零后。

前一阵在当当看到他为新书《沉住气,吃硬饭》录的一段视频,才惊觉竟然是个看起来与自己同龄的年轻小伙儿。

不八卦他了,回到正题:我从《其实,你所知道的世界很陌生》中学到的最深刻的一个道理:

“功夫在诗外”,要会招数,更要有内功。

王路在《你看到的都是招数,不是内功》中写道:“你在一个行当里面学到的都是招数,是行业规矩,它保证你有资格进入这个领域。但是,在这个领域你能达到多深的造诣,靠的是内功,而内功的修炼,可能往往要超出这个领域之外。”

早知道陆游的“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但其实并没有真正理解这句话,读到上述王路那段话,才恍然大悟。

学的英语专业,几年之后发现自己的中文似乎在退步。后来读到李笑来老师的书,看到他说一个人学外语的极致也就是学到跟母语一样好。也就是说,一个人的母语不好,基本上他的外语也好不了,因此,在学英语的同时,不能放松对母语的学习。

要成为一个好的翻译,英语好自然是必需的,掌握足够多的翻译技巧也是必需的。但是,到了高级阶段,翻译就不仅仅是技巧的问题,而更多的是一个人在翻译之外的内功,比如母语水平、历史文化、背景知识等。

曾经非常喜欢毕淑敏老师的小说,现在想来,她的小说写得那么出色,绝不单单是文笔好,而与她之前从医、后来的心理咨询背景有很大关系。她对人性刻画的细腻、精准,在我看过的作者中,能与之匹敌的大概只有严歌苓。

就像有人说,马云之所以成功,主要有两点,一是他英语好;二是他的太极拳打得好。深以为然,因为这两点真正体现出马云的内功。

他们不是胜在炫酷的招数,而胜在深厚的内功。王路说:“有了内功,比画一些招数又有何难。”

想起郭靖最初学武功,非常卖力,可进步不大,后来在高人的指点下练内功,武功才开始突飞猛进。

不过,虽然内功很重要,招数也得会才行。王路后面便有一篇文章《内功固然重要,但出来混饭吃还得靠招数》。

总而言之,深厚的内功+娴熟的招数,才是真正的高人。

《其实,你所知道的世界很陌生》读后感(五):一星, 真的很烂, 在我眼中, 这都不算是本书

既然这篇评论因为《篡位者在忌惮什么?》而有那么多人看, 那我还是在此回复Still Water对我的问题吧。

我说我对王路老师《篡位者在忌惮什么?》是真心的, Still Water觉得我动机不纯, 恐怕是去故意黑王老师的。 引述Still Water对我的回复如下:

朋友,我有个问题,本来我也觉得作者这篇文章春秋笔法其实有所意指,看了下面的回复讨论,尤其是你的,觉得很有收获,然后又看到你说觉得作者的书写的不错,但我点进你的主页,看到你写的他的书评,怎么完全看不出来你有觉得王路写得好呢?

http://book.douban.com/review/6711227/

是不是因为这次是在他底下回复,所以谦虚过头反而让人觉得虚伪了?

我没有恶意,只是权作提醒,请不要误会。

以下是我给Still Water的回复:

作者靠历史吃饭, 我之所以这么说, 不过是想给作者留足面子, 不想让作者在众网友面前下不来台。 我说的很清楚, 我是做it的, 历史是爱好, 不过是长久以来的爱好, 自己对于一些历史事件有自己的拙见。 我读过作者的文集, 并且给了一星的评价, 还写了短文说作者的逻辑如何不通。 这些都是发自我的内心, 是我的真实想法, 我就是不认同作者的观点, 有错吗?我作为读者, 不能表达自己的看法吗, 表达了, 有错吗?再说了, 我的这段话, 牵绊部分是给作者撑面子的, 就算你认为是拍作者马屁的, 也未尝不可。 可后半部分呢, 你看到后半部分了吗? 我直接指出了作者的很多缺点, 劝诫作者如何如何, 这些还是在拍作者的马屁吗? 说王老师的文章好, 是真心的, 文辞华丽, 有章有法, 这恐怕是很多研究历史的人所不具备的, 单从文辞方面说, 说作者有“大师之风”, 我是认可的。但是从内容方面讲, 我不敢苟同。再者, 你已经知道, 我曾经给作者的文集搭过一星, 还曾写文论述。恰巧我的网名就叫“曹操”。 而作者在文中把曹操写的如此不堪, 你觉得这仅仅是巧合吗, 这难道就是你说的“春秋笔法”吗?

**************************************************************************************

以下是我对本书的正式评论。

首先声明, 我不是易中天的粉。

这本书看了一半多, 实在看不下去了。

这个作者让我感觉很恶心。 作者应该和易中天有很大的过节, 如果没有过节, 如此在书中黑易中天, 那我就只能认为作者想借易中天来捧红自己, 哗众取宠了。

作者在一篇文章中明确提出了易中天喜欢给别人打标签的毛病。作者因为易中天说过“尊孔不如崇孟”的话, 就反复在各篇文中引用孔子的话, 并且作者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孔子的内功有多深》来说明孔子的牛叉, 还又写了另一篇文章《高调到熠熠生辉的“穷矮矬”》来说明孟子多么的苦逼。以此来说明易中天是多么的没品, 竟然喜欢崇尚孟子这样的“穷矮矬”, 不让我们尊崇孔子这样的“内功高深”的人。

实际上在这本书的多篇文章中, 我都能找出作者给文中的人物“打标签”的毛病, 并且作者的很多文章里面, 强词夺理, 为黑别人而黑别人, 写的词句根本没有逻辑性而言, 仅仅是为了体现自己的高大上和别人的没品。我不知道豆瓣上的人为什么会给这本书大这么高的分, 有可能那些所谓的“文青”看到文章里面引用了很多古诗句就觉得作者说的多么有道理了。问题是, 现实并不是说你引用一下金庸的武侠小说, 引用一下古人的词句就说明你说的是对的。 作者还在书中黑了“公知”和李白, 挺了杜甫, 我不知道易中天先生是不是挺公知的, 也不知道易中天先生是不是喜不喜欢李白, 不喜欢杜甫。 这种书不仅称不上文学, 还称不上一本好的集子, 不要以为引用几句古诗句, 引用金庸想说的几个故事, 作者的歪理就能变成正理。

在文末再次重申:我不是易中天的粉,我只是对历史有自己的看法。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