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故宫的风花雪月》读后感摘抄

《故宫的风花雪月》读后感摘抄

《故宫的风花雪月》是一本由祝勇著作,东方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元,页数:30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故宫的风花雪月》读后感(一):永和九年的沉醉

有趣的书,讲述了故宫书画背后的故事,尤其喜欢永和九年的沉醉这章,兰亭序已经不再是兰亭序,它变成文化之河,无数后来者临摹拓写,创造出一个又一个新的兰亭序,承载着文人的执念,生存死亡的追问,和暮春三月的温暖阳光。最大的彩蛋是最后的雍正自画像,居然还有带卷发套,穿西方服装的自画像。

《故宫的风花雪月》读后感(二):倪瓒的香厕

说倪瓒有洁癖,厕所都很讲究,而且雅号”香厕“

一次说张士诚的弟弟张士信向倪瓒求画不成,心生不满。一次泛舟太湖,遇到太湖有一小舟,舟内散发这香气,以为遇到异人,命人探看,原来是倪瓒,于是生气,由此借口要杀倪瓒,人劝说,于是改为鞭刑,打的倪瓒皮开肉绽,倪瓒也是一声不吭,后来人问倪瓒,为何不吭声,倪瓒说"出声便俗”

雅士的思维我无法理解,他们自有一翻天地。倒是书中说张士信闻到舟内香气,而对倪瓒处以鞭刑,未免说不过去。难道倪瓒在上厕所不成?

《故宫的风花雪月》读后感(三):评分虚高

似乎因为我在故宫修文物开始,故宫也成为了一个大热点,各种人和出版物似乎都想去蹭这个热点。这本书给我的也是这感觉,当然我也是因为作者在故宫博物馆工作的身份对这本书感觉的到好奇,才开始看。结果却大失所望,干货不多,对故宫博物馆的藏品也没有介绍,甚至连好奇的点,对于在故宫内的工作也基本没有着墨。所以,若是出于这个目的就可以放弃这本书了。

作者更多的是在说了六个故事而已,甚至对于文物的本身,也没有太多的严谨考究,却是对原本大众就所熟知的几个故事演绎而已。清明上河图也好,兰亭贴也好,夜宴图,还是宋徽宗的瘦金体,几乎是妇孺皆知,背后的故事也室无人不知, 作者不过是夹带了一些私货,用上了那种酸文人的抒情煽情文笔,真的是传说中的余秋雨文风哎。最近看的几本都是喜欢用这种浮夸的风格,明明写的是很严肃很有内涵的议题,为何最后全变成那种浮华的东西。

现在真的是什么人都可以出书哎,而且评分居然还这么高。

《故宫的风花雪月》读后感(四):一本虎头蛇尾但还不错的故事书

标题无能星人真替自己捏把汗,不过这本书读完给人最大的感受的确是虎头蛇尾以及祝勇真是一个不错的讲故事的人。

《永和九年的那场醉》写的非常棒,能激发出愉悦的共鸣和美的体验,我做了好多摘抄笔记。《韩熙载,最后的晚餐》标题起的令人拍手称赞,文章也不错。后面就每况愈下,尤其是最后两篇简直拉低了整本书的水准。引用安意如和安妮宝贝的话也充满了违和感。

总体说来是一本不错的书,语言也充满了柔情和美感。读前两篇时有时竟会隐约感到自己在看纪录片,后来看到介绍说祝勇是很多纪录片的总撰稿人才恍然大悟。一边讲故事一边将艺术品背后的渊源和历史娓娓道来,还顺便夹杂几个有趣的典故,真是不能要求更多。只不过后面几篇作者对文化观点的解读以及艺术品衍生意义的论述就有些过于牵强了,也失去了前面的美感。

序也写的很好,作者对本书有很准确的定位和描述,要是明天起的早,我就来打下来,O(∩_∩)O哈哈~

《故宫的风花雪月》读后感(五):Zhuangbility

这书看上去不薄,其实只两百来页,纸张厚。

刚看时,觉得文笔不常,但多看几页,就觉得似曾相识,没错,象余秋雨的感觉,獭祭似地罗列语言素材,引经据点多,等看到书中连引用《老子》的话,也把引用的书名出版社与出版年月都标出来,似乎学术价值高得不行的样子,就受不了。自序中说这本书“它只是一场游戏”,既然只是一场游戏,又何必胶柱鼓瑟,逢引必注?这种zhuangbility真是让人受够了。让我想起朱大可把客家人故作高深地称作“哈卡人”一样,装得一手好B。

每篇后都特仔细地注明哪年月日在什么地方第几次修改过,看似写得特别慎重似的,但就有些不伦不类的引用,不知怎么几次修改都没看出引用得不当?比如:(东方出版社版第198页)引用的什么,“邂逅一首好词,如同在春之暮野,邂逅一个人,眼波流转,微笑蔓延,黯然心动”,什么玩意儿嘛,这篇文章还修改了三次,三次都没发现黯然二字用得莫名其妙吗?书看到后来,干脆变成找碴了。

这就是本没什么真情实感的散文,别当真就好。

不过,对我而言,有难度的书看着费劲,没难度的书又看着鄙夷,阅读完一本书,有这样的体验,也是够了。

我只想对这类作者说:好好说话,读者不都是那么好糊弄的。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