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政治情感》读后感1000字

《政治情感》读后感1000字

《政治情感》是一本由[美]玛莎·C.努斯鲍姆著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2022-11图书,本书定价:118.00元,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政治情感》读后感(一):在剧场,我们用情感突破围墙

上一次接触努斯鲍姆的书还是读《俄狄浦斯王》时配合阅读的《善的脆弱性》。当时就很喜欢作者清晰、严谨、旁征博引又中心明确的写作风格。这本《政治情感》可以说是延续了她一贯的优点,所以挺厚一本书读起来不累(因为清楚)而且很有收获(因为有深度)。

恰如译者在序言中指出的那样,在政治学、伦理学领域,情感问题的重要性很早就获得了一些思想家们的承认,但是长期以来就这一问题缺乏系统的主题化的研究。不仅仅是在学术领域这一论题可能长久没有得到它应该获得的关注,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时候当我们提到政治生活中的情感问题,我们往往首先想到比如政治宣教;我们在心理上抗拒在政治与情感之间建立关联——似乎在一个民主的政治氛围中,公民就应该是理性的,应该远离各种情感煽动。而在这本书中,努斯鲍姆首先就启示我们,这种将理性与情感对立起来的情感观本身就是需要被讨论的;想要达成公共目标,创建良善的政治制度,合适的政治情感激发必不可少。就情感激发如何能在政治建设中发挥它的积极功能,努斯鲍姆给出了一个周密的、有趣的回答。

我个人尤其受惠于她第九章中的论述。在第九章中,努斯鲍姆揭示了悲剧、喜剧如何通过调动观众情感在民主政治中扮演不可替代的角色。然而,她的论证没有局限在古代爱琴海世界:从古希腊悲剧到古印度史诗,从日本电影到美国政治演讲,本书作者信手拈来,为我们展开了一个开阔的、妙趣横生的问题域。努斯鲍姆指出,在政治生活中,相比于说理,将一些理想原则、伦理学讨论融入公共性的艺术作品中,更能唤起公民的政治热情,更易于引导公民针对具体现实问题的有效思考。例如欧里庇德斯的悲剧《特洛亚妇女》便尤其生动地向观众展示了殖民地人民的生活困境。悲剧情节敦促观众反思与之相关的政治行动的合理性。因为某行动对他人命运的影响有时不能通过逻辑推理有效得出。悲剧则提升了一种情感的洞悉,使得人们能更好地突破自己关注圈的狭隘性,从而真正与现实相联系。作者深刻地揭示出了戏剧与公共情感之间的关联。悲剧不再只是服务于个人情感的“疏泄”,或是作为城邦教育的手段之一;悲剧、喜剧成为帮助观众克服社会生活中情感隔离的有效工具。现代生活中,悲剧似乎已经走远了;但是相同的任务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由电影、音乐、装置、公共建筑承担。努斯鲍姆对古希腊戏剧的讨论同样可以启示我们思考当下公共艺术、流行文化与集体情感、政治建设的关系,为我们对当下切近于我们个人生活的种种大众艺术形式的思考提供一个政治学的维度。

位于雅典的狄奥尼索斯剧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剧场之一

《政治情感》读后感(二):爱何以维持政治原则和政治制度的稳定?——以林璎的越战老兵纪念碑为例

这一天,充满痛苦、疯狂和愚蠢——只有爱才能使之终结于幸福与欢欣。——《费加罗的婚姻》

一、何为政治情感?

政治情感,是在一组关于政治制度和政治原则的规范性承诺的假设下,能够维持政治制度和政治原则的稳定性的情感。作者在论说中,预设了好的制度实现的可能性,并且强调自己的半理论性,即,在高度情境化的历史语境下讨论政治情感何以能够承担上述功能。

本书分为三大部分:历史;目标、资源和问题;公共情感。

在第一部分,作者置入历史背景中介绍政治情感问题。在法国大革命时期,人们对社会团结和“博爱”的价值表现出强烈质疑,博马舍的戏剧《费加罗的婚姻》被视为反封建专制的典范。但作者则通过赞赏莫扎特和达·彭特的歌剧来证明,博马舍戏剧的所谓自由实际上是对等级体系的颠倒,而歌剧才表达出来了一个呈现出平等尊重的政治自由社会应该有的博爱和平等。

在第二部分,作者提出了培养政治情感的问题。在19世纪,关于政治情感的争论是全球性的,核心是奥古斯特·孔德及其“人文宗教”观念,这种观念可以激发利他主义并为苛刻的政治原则提供稳定性。作者反对孔德和密尔的公开反宗教的人文主义,在“政治自由主义”的框架下提出对于值得向往和维护的合宜社会的规范性陈述,然后提出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做以便培养能支持并维系这些原则与制度的情感?在这一点上,作者从讨论人类婴儿期的情感的早期根源出发,考察关怀他人的能力的发展及其与富于想象的娱乐能力之间的关系。

在第三部分,作者转向当代现实与近期历史来辨识出现代社会解决相关问题的策略。历史事例表明,公共情感可以在促进自由主义的自由的同时,为追求正义发挥作用。问题在于,如何塑造公民对其国家的情感?这一问题指向的是:当今政治可能到哪里去。无论是爱国主义的论说,还是公共艺术空间的设置,都在阐释现代民主制度在多大程度上可能以及实际上做出的尝试。

二、政治情感的典例:林璎的越战老兵纪念碑——哀悼与质疑

San Jose Vietnam War Memorial / source: https://www.sanjose.org/listings/san-jose-vietnam-war-memorial

在第三部分的论述中,作者考察了大量实例来看待公民的国家情感塑造问题。其中,越战老兵纪念碑作为特殊的艺术空间被作为塑造同情、超越厌恶的方式。它由美籍华裔建筑师林璎于耶鲁念书时创造,是城市空间的一部分,与华盛顿纪念碑、林肯纪念堂比邻。与这两个作品不同,越战老兵纪念碑没有国家的最高理想,有的仅仅是个人的名字,在这里,只有个人是真实的,你可以与其互动,通过改变它来表达自己的哀悼。

与此同时,纪念碑还兼具沉思性,林璎挑选了高度反射的碑石材质,在看墓碑的名字时,自己的脸会映照在上面。在这个区域内,人与人之间由意义的普遍性和死亡的私密性聚集在一起,民众在悲伤体验中反思自身:“纪念碑以这种方式对你自己与这次战争的关系提出了疑问:你也参战了吗?你在战争中失去了挚爱的人吗?你怎么看待这些损失?战争的结果值得吗?”(287)这是艺术作品能够起到的培养政治情感的作用,在作者看来,也是当代艺术家的创作应该具备的功能。

《政治情感》读后感(三):规范性与情感何以共存?以何共存?

最初读玛莎.努斯鲍姆,还是本科上《伦理学导论》的时候接触到的《善的脆弱性》,这也是她影响非常大的一本书。作为“全球在世的50位最有影响的哲学家”中少数的女性哲学家之一,努斯鲍姆的学术成果真的是让人惊掉下巴:20多部专著,20多部主编的著作,500多篇论文,64个荣誉学位……真的是我辈楷模,并且望尘莫及。

这本《政治情感:爱对于正义为何重要?》是努斯鲍姆2013年多重要出版作品,现在有了中文版,相信对伦理学和政治哲学感兴趣的朋友来说是一件非常激动人心的事了!确实希望越来越多的重量级的哲学作品被翻译过来,把大家带到国际前沿的哲学讨论和对话中。

正如其副标题发问的“爱对于正义为何重要”,这本《政治情感》的核心问题就是讨论规范性和情感的关系问题。这两个概念乍一看似乎并没有直接关系,因为我们通常理解的规范性一般都是理性的、普遍的、约束性的规则、法则等等,而情感似乎更加个体化、私人化,而且往往被理解为和理性向冲突,因此,很多理论在讨论社会规范和正义的时候反而会把情感要素直接踢出去。

那么,情感这个要素要如何才能参与到规范性的讨论中来呢?其实,“情理二分”的预设本身就存在问题,情感并不必然和理性对立,也不仅仅只是私人的情绪。所以努斯鲍姆指出,情感应该要在实践哲学中被考量,她把情感视为“对价值感知的理智反应”,即情感和我们的感知对象的价值相关,情感判断也是一种价值判断,是可以辩护其普遍性意义的。

另一方面,努斯鲍姆也认为,培养公民的积极的政治情感——比如“扩展性同情(extended sympathy)”和“相互之爱”(mutual love),不仅有利于公民个体的美好生活,而且在公共秩序上也是意义深远。尤其是在当下的网络世界中,网民的情感会出现集体爆发现象,当然这里面有积极正义的愤怒,也有很多网络暴力的消极情感,会带来很多不良影响,从这个角度来看,培育正面的道德情感十分必要。

而努斯鲍姆的独特的女性哲学家的视角对于这个问题的思考也大有裨益,因为这种视角使她能够揭示出,公共政治情感的培养应该给予女性的情感逻辑,而不是男性——因为一般来说,女性在面对冲突时突显的是一种相互性,更容易去理解对方和寻求包容和共情。

《政治情感》这本书读起来并不会很枯燥,努斯鲍姆虽然是一位哲学家,但是她在历史、音乐、文学、歌剧、心理学领域都有研究,喜欢哲学的朋友可以看到对罗尔斯、卢梭、康德等哲学家的政治哲学的讨论,喜欢文学艺术的朋友也可以看到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对惠特曼和泰戈尔的研究,不得不说,努斯鲍姆的书虽然很厚,但是她的文风我很喜欢。即使对于非伦理学专业的读者也十分友好,这也体现了当代伦理讨论的某种公共精神:让每个人都参与到规范性的讨论中来!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