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倾听内心的声音读后感摘抄

倾听内心的声音读后感摘抄

《倾听内心的声音》是一本由[印度] 克里希那穆提著作,九州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33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倾听内心的声音》读后感(一):Ⅵ.践行G(定量)

不确定性 在安全感和收益面前 要尽量避免 舒适区须牢牢掌控 《思考,快与慢》 所说的损失厌恶 在《活出生命的意义》中 不堪一击 你的价值意义取决于那些不确定性 你和别人不一样的1%

风雨后见彩虹

你从彩虹那边走过来的那一刻

才是真正的狂喜

人生99%的时间

都是为那1%的安宁做铺垫的

死得其所

《倾听内心的声音》读后感(二):倾听我们内心的声音

《倾听内心的声音》这本书的名字深深吸引了我。每个人内心都有属于自己的声音,多少次我扪心自问,我的声音是什么?我的内心里渴望什么,需要什么?作者克里希那穆提的内心声音又是什么?于是带着探寻答案的目的,翻开了这本书。

说实话,我读不下去。作者在反复强调追去真理的意义,我能感受到作者内心里对真善美的渴望,他希望这个世界都是美好的,希望这个美好是永恒的。到世界各地巡回演讲,他把演讲稿整理出来了。一个人只要有追求,而且执着地去做,我们便会懂得,他内心的声音是纯美的。

关于信仰,作者所在的国度,他们的信仰可以说是无比虔诚的,于是作者内心里的声音也是虔诚的。他用几乎没有瑕疵的心来面对这个世界,来希望这个世界也如他的心那般纯净。每一次演讲,都会影响到一些人,这些人再去影响另外一些人,永恒的美在许多美好的人之间定格。这不仅是作者的希望,也是我内心里的希望。

一本书,语言的表述是重要的,流畅自然,读者读起来顺畅,一旦语法绕口,理解起来就比较困难。也许是翻译的问题,也许是作者的语言习惯,或者理论上的论述多于生动的事例。所以我不太喜欢读,但作者能进行这么多次的演讲,足以说明有很多人喜欢他,原因接受他的恩赐,并愿意与之一起行动,让真理,让永恒永驻。

每一个人都有一个美好的愿望,有的可以福泽天下,有的单单为自己,作者的愿望便是福泽天下,把祝福送给他,送给所有的人。

《倾听内心的声音》读后感(三):那些信仰

书名《倾听内心的声音》十分吸引我。每个人内心的声音都不一样,如何倾听才是最好的方式?我们内心的声音是什么?什么是真相?如何传达真相?于是,我怀着寻找内心的答案,阅读了此书。

我佩服这位老者的行为。文中收集了克里希那穆提1933-1934年在意大利、荷兰、挪威和印度各地所做的演讲和讨论。他广泛地探讨了真理、行动、选择、欲望、宗教等多种话题。

虽然话题十分深奥,对我很有吸引力,但就易读性而言,我觉得这不简单。特别是当我把同一篇文章反复读了三遍,还读不明白的时候……他反复强调真理的意义,以上提到的词汇,就词汇本身展开了很多讨论。他想告诉人们:真理之路,不在他人或组织的指导中国,而在个人身上,因为没有人能描述真相。真理之行,始于弄清个人真实的想法,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老者的演讲,是带着信仰的。在他所在的国度,我相信,人们总是很虔诚。而他希望通过演讲,将自己的观点传播给一些人听,也希望听着的人们,继续传播下去。作者希望如此,我也希望如此。

但由于读起来十分绕口,让我有些难堪。我希望阅读,可每每拿起,又要放下。不知是翻译的原因,还是作者本身的表述习惯?我更愿意听他的原声录音或是视频。

我还是喜欢作者的文章,愿我能再好好读一遍。

《倾听内心的声音》读后感(四):拥有属于自己的思想

不得不说这是一本并不好读的书,甚至有点费解,这是作者克里希那穆提在各地巡回演讲的讲稿和回答现场提问的汇总,而这位知名的人士也是以其独特性著称,他的理论在我读来比较难以理解,但是还是能读懂一部分的,其使用的词汇基本上都是“空中的词汇”,用现在网络流行语来说就是“不接地气”,然而正是因为他的演讲和坚持,引导了一批人看清自己,包括自己的欲求、愿望等待,认识真理的,从自身做起,唤醒探索的真正欲望,寻求自身的圆满,就是真正的“真理”了。

他在意大利、荷兰、挪威、印度做过多场演讲,而演讲的内容几乎都不同,但从本质上是相通的。他摒弃所有的精神和心理权威,几乎完全倾听内心的声音,强调用心灵直接洞察的作用,而非借助其他的外力或者想当然的先验经验。在作者眼里,这些东西都会成为清晰洞察世界的障碍,唯有摒弃这些才能打开通往认知的正确途径。

“真理是无路之国,无论通过任何道路,借助任何宗教,任何派别,你都不可能接近真理。真理是无限的、无条件的,通过任何一条道路都无法趋近,它不能被组织;我们也不应该建立任何组织,来带领或强迫人们走哪一条特定的道路。我只关心使人类绝对地、无条件地自由。”这是作者在解散自己的组织时候说过的一段话,也可以成为他演讲内容的核心概括。虽然作者如此决绝,把真理奉若至高无上,不让人加入组织,要追求无条件的自由,但运用现在辩证法的观点来看,作者的一些观点还是有待商榷的,无条件的自由是否存在?还有就是是否每个人都想他那样拥有绝对的思想来思考认知周围的事物和世界?他不是也在早先经过了领路人的指引才找到了方向吗?这些必要的经历阶段也并不是靠他的演讲就能直接迈过去的,只不过会减少人们少走弯路而已。

“世界导师”或许只是个理想而已,而真正需要修炼的,是自己的内心,是自己独立思想的能力,我们在广泛吸纳知识的时候才能学会辨别,然后形成自己的思想,也从而在各种纷繁的信息中不会迷失方向,听从自己内心的召唤,走上寻求“真理”的道路。

《倾听内心的声音》读后感(五):蕴藏在行动中的安宁

人们使用语言和文字,目的是为了交流,然而,正如人类创造出的任何产物往往会出人意料一样,语言文字也其实也可以反过来,改变人类自身的行为。

就拿这本书的书名来说,“倾听内心的声音”这句话说的是什么?“内心的声音”是什么样的?“内心”如何发出声音,这声音是大还是小?“倾听”如何听到内心的声音?这些问题,无需回答,因为从语言文字所反映的客观事物和事实上是无法得出合理的解释的。但这句话却能让我们觉得这句话成立,并且有深度。

我们的大脑被语言文字改变了,变得对语言文字有所依赖,以至于我们总是在期望语言文字背后的神秘力量。这种神秘的力量,为我们的行为带来了便利,为我们带来了希望,但同时也给我们带了困惑和空想。从积极地角度上讲,语言是人类的家园;从消极角度讲,人生糊涂识字始——正可谓,成也“语言”,败也“文字”。也就是说,我们似乎陷入了语言文字所构建的两难困境之中,但这个困境是其实是可以化解的,而解决的方法则是克里希那穆提在书中一直强调的“行动”。

语言文字为我们塑造了真理、塑造了完满、塑造了希望,塑造了欲求,塑造了权威,塑造了庇护所……而唯一能突破这种束缚的则是非关文字的行动!我们应在行动中去追寻生命的意义——这就是“倾听”这一行为的价值所在。这里的“倾听”其实和耳朵的功能无关,和客观存在声音无关,它是一种“自省”,是一种“修炼”,是一种“洞察”。当我们因外物的困扰而迷失自我的时候,当我们感到自身欲求痛苦的时候,当我们茫然无措的时候,“倾听内心的声音”就尤为重要了。“内心的声音”到底是什么?在克里希那穆提看来,放弃模仿、放弃权威、放弃真理、放弃欲求,在行动中过程所获得的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内心的平静,就是“内心的声音”,因为“大音希声”。

在这本书中的克里希那穆提,是演讲者,不是赐福者;是交流者,不是教诲者,但最重要的是他是一个内心平静的行动者。面对这样的一本书,其实每个人都应该读一读,因为每个人都可以从中获得不同的启示。但每个人未必都需要读完这本书,因为有的书,是“言有尽而意无穷”的人生之书,这样的书是常翻常新、永远读不完的——而这本书就是这样的一面人生之镜。面对这样的一面镜子,每个人都知道这样一个事实:改变要从自身做起。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