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Lending Club 简史读后感精选

Lending Club 简史读后感精选

《Lending Club 简史》是一本由[美] Peter Renton著作,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4,页数:16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Lending Club 简史》读后感(一):这是一本水书

我看过最水的一本书:大号字体,超宽行距,极短章节,内容基本相当于Lending Club的网站推介说明书,(国人写的)附录都比正文有价值…我上当过一次,你们就别看了,虽然也只是浪费个把小时的时间[发怒]

《Lending Club 简史》读后感(二):这个模式·好在哪里

1 起点低:

根据书里所言,投资起点仅为25美刀,投资最低额度还有税收上的优惠。那么,即使坏账率上升,损失数个25刀也不是问题;

2 二级市场:

2.1 当出现延迟支付时,投资者可以选择折价出售避免损失;

2.2法律问题导致不能投资P2P的可以通过二级市场投资;

3 机构投资者:

由于风险偏好不同,机构投资者填补了个人投资者对低风险市场的空白。

《Lending Club 简史》读后感(三):了解一下美国第一大P2P借贷平台的历史,看看中国是否有出路

Lending Club美国第一大P2P借贷平台公司

能简单了解创业过程

比较同意如下观点

1、平台能解决借款人和贷款人信息不对称,提高资本利用率。

2、借贷同理心,更容易在周围相似的人中产生借贷。

3、应该能推动银行改变

4、美国监管走在前面,需要审批,设定门槛。其实尽管设定门槛与否,最后也只剩一两家。一个前面跑,一个后面追。

在中国民间P2P乱象丛生的今天,有借鉴意义。

1. 最后也会1-2家独大,其他结束

2. 中国信用中心没有建立,P2P的信用机制和美国将会不同。美国信用联网,但是中国没有做到。可能现阶段,只要靠P2P公司的自身财力来解决违约问题,这个无法长久。

3,P2P本身倒闭引起的权益保证:该书中的设立其他基金来解决p2p破产后的权益保证是个想法

4. P2P公司,自身也要约束机构投资,来保证个人散户的投资能进行。Lending Club: 50% 机构投资; 50% 个人投资

《Lending Club 简史》读后感(四):读《Lending Club简史》

《Lending Club简史》是的美国第一大P2P借贷平台Lending Club公司的创业过程和借贷平台简介,作者本身作为Lending Club公司的一个资深用户写的更有质感,内容简短,但管中窥豹,对中国当下百花齐放的P2P借贷平台、如火如荼的互联网金融很有借鉴意义。

1、互联网借贷平台有效解决了借款人和贷款人信息不对称,降低借贷双方机会成本,加速借贷过程,有效提高资本利用率。

2、借款人和贷款人的同质性,同一个人借和贷有很多机率的角色互换。借过钱的人,更容易成为贷款人;反之,贷过钱的人,更容易向别人借钱。同时,由于借贷同理心,更容易在周围相似的人中产生借贷。

3、金融脱媒:银行本身是个大媒人,大中介。Lending Club去中心化、民主化借贷,有效推动银行改变,否则本世纪最后的恐龙终将灭绝

4、金融监管:风险控制是金融的核心,风险预测、风控能力是金融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美国在监管层面上对待P2P有两点做得不错,一是保障贷款投资的机会公平;二是保障借款人的隐私信息。在中国民间个人资本爆发、又乱象丛生的今天,很有借鉴意义。

原文来自:http://www.ashnotes.com/read-lending-club/

《Lending Club 简史》读后感(五):昨天读毕的小结

昨晚看过后几点体会:

1、迅速发展。Lending Club 2007年5月在Facebook试水,4个月后对公众放开得以快速发展,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跟prosper一起收到SEC监管而要求收益权证进行注册而经历1年静默期,期间Lending Club凭自有资金支持借款人交易,结束后交易超过prosper,2012年15月促成交易达到5亿美金,11月爆发增长投资规模达到10亿美金,2012年为机构投资者留出平台20%的贷款。

2、交易结构:2008SEC认为P2P贷款属于权证需注册,从借款人与投资人直接联系,演变成webbank做贷款分包,将收益权权证打包卖给lending club,再由lending club在将权证卖给投资人。监管部门将其纳入监管范围,设立较高门槛。

3、交易体验。作为投资人能够按照预定制、个人定制方式选择投资组合,而且能用辅助工具进行分析,给我印象深刻的是其投资能极其分散,以每份25美元买多达几百份权证以规避风险,而且其投资收益清晰;做为借款人注册及借款并不复杂,前提是符合借款人条件,固定期限和基准利率,加上借款人评级确定风险点,相比原来反式竞拍更加直观简便。

本书最后转载第一财经网之美国P2P借贷之简史可资研究:http://www.yicai.com/news/2013/05/2691611-0_3.html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