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曼德拉传读后感100字

曼德拉传读后感100字

《曼德拉传》是一本由安东尼•桑普森著作,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页数:2013-7,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曼德拉传》读后感(一):伟大的非洲领袖

精装书,拿在手中质感很好,正统的排版,很符合这本“唯一曼德拉授权的官方传记”的身份,个人觉得,插图太过集中了,如果能按照传记中的历史事件的时间逻辑分散开来,效果会更好一些。个人十分喜欢这种叙事方式,从童年开始以年份的连贯性串起这位“非洲斗士”的传奇一生。当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这位南非前总统、反种族隔离斗士曼德拉正在和病魔作抗争,虽然病情严重,但是状况稳定,我们在这里祝福曼德拉能早日康复,重新站在世界的前沿。在这里罗列几个对曼德拉有重大影响的大事记。以表达我对曼德拉的尊敬。1952年曼德拉成功地组织并领导了“蔑视不公正法令运动”,赢得了全体黑人的尊敬。为此,南非当局曾两次发出不准他参加公众集会的禁令。1962年8月,在美国中情局的帮助之下,曼德拉被南非种族隔离政权逮捕入狱,当时政府以“煽动”罪和“非法越境”罪判处曼德拉5年监禁,自此,曼德拉开始了他长达27年的“监狱生涯”。1964年6月,南非政府以“企图以暴力推翻政府”罪判处正在服刑的曼德拉终生监禁,当年他被转移到罗本岛上。罗本岛是那段时间内南非最大的秘密监狱,岛上曾关押过大批黑人政治犯。曼德拉在罗本岛的狱室只有4.5平方米,在这里他受到了非人的待遇。1990年南非当局在国内外舆论压力下,被迫宣布无条件释放曼德拉。2月11日,在监狱中度过了27年的曼德拉终于重获自由。当日,他在索韦托足球场向12万人发表了他着名的“出狱演说”。 3月,他被非国大全国执委任命为副主席、代行主席职务。自种族隔离制度终结以来,曼德拉受到了来自各界的赞许,包括从前的反对者。1993年10月,诺贝尔和平委员会授予曼德拉诺贝尔和平奖,以表彰他为废除南非种族歧视政策所作出的贡献。1994年5月9日,曼德拉成为南非历史上首位黑人总统。在国内外享有崇高的声誉,被誉为“全球总统”。1999年6月,曼德拉正式去职,并仍然致力于世界和平。2004年曼德拉被选为最伟大的南非人。观其一生,虽然最富生命活力的期间是在监狱中度过的,但是监狱的栏杆阻拦不在他的贡献,曼德拉曾任非国大青年联盟全国书记、主席,是首位黑人总统,被尊称为南非国父。在任职总统前,曼德拉是积极的反种族隔离人士,同时也是非洲国民大会的武装组织民族之矛的领袖。感谢作者安东尼•桑普森对传记的面世所做的大量工作,内容充实全面,是一部里程碑式的巨著。

《曼德拉传》读后感(二):曼德拉的语录

尽管我是一个喜欢社交的人,但是我更喜欢孤独,我希望自己左右自己的机会,自己做计划、自己思考、自己谋划。

自由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我的人民任何一个人身上戴着枷锁就等于所有人身上都戴着枷锁,而我的人民身上都戴着枷锁也就等于我的身上也戴着枷锁。

有许多黑暗的时刻,人道主义信仰一时经受了痛苦的考验,但是,我将不会也不可能会向悲观低头。向悲观低头就意味着失败和死亡。

我反复提醒大家,解放斗争并不是一种反对任何一个团体或种族的战斗,而是反对一种压迫制度的斗争。

人类的错误总是离不开战争,而且其代价通常是昂贵的。正是由于我们知道要发生这样的悲剧,我们作出武装斗争的决定时才显得那么慎重和无奈。

当一个人曼德拉与孩子

曼德拉与孩子

被拒绝相信他所相信的生活权利的时候,他就没有了别的选择,只能成为一个违法者。

希望似乎是无限的,此时的我就像是经过长长的跋涉到达了终点。但事实上,这只是在更长更长的旅途中迈出的第一步,它将以我当时没有想象到的方式继续考验我。

我已经发现了一个秘密,那就是,在登上一座大山之后,你会发现还有更多的山要去攀登。

如果你用他人听得懂的语言与之交谈,那么你的话只能说到他的脑子里;但是如果你用他人的本族语言与之交谈,那么你的话就能说到他的心坎里。

精明的头脑和善良的心灵往往是个不可思议的组合。

教育是最强有力的武器,你能用它来改变世界。

“当我走出囚室迈向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痛苦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其实我仍在狱中”

“让黑人和白人成为兄弟,南非才能繁荣发展。”

“在那漫长而孤独的岁月中,我对自己的人民获得自由的渴望变成了一种对所有人,包括白人和黑人,都获得自由的渴望。”——曼德拉对战争与和平拥有独特的认识。

“压迫者和被压迫者一样需要获得解放。夺走别人自由的人是仇恨的囚徒,他被偏见和短视的铁栅囚禁着。”

“我已经把我的一生奉献给了非洲人民的斗争,我为反对白人种族统治进行斗争,我也为反对黑人专制而斗争。我怀有一个建立民主和自由社会的美好理想,在这样的社会里,所有人都和睦相处,有着平等的机会。我希望为这一理想而活着,并去实现它。但如果需要的话,我也准备为它献出生命。”——1964年被判终身监禁时,曼德拉将审讯法庭变成了揭露种族隔离制度罪恶和唤醒广大民众的讲坛。他那长达4个小时的声明是这样结束的。

曼德拉

曼德拉

“在这次伊拉克战争中,我们看见了美国和布什的一举一动,到底谁是世界的威胁?!”——曼德拉谴责美国总统布什肆意践踏伊拉克主权。

“你(克林顿)如果不高兴就跳进游泳池去吧!”——曼德拉最不喜欢别人对南非指手画脚,1998年3月克林顿访问南非,在联合记者招待会上,曼德拉公开表示南非将与古巴、伊朗、利比亚保持密切关系,并宣布不久将出访伊朗,令与其并肩站在一起的克林顿大为尴尬。

“我已经演完了我的角色,现在只求默默无闻地生活。我想回到故乡的村寨,在童年时嬉戏玩耍的山坡上漫步。”——退休后的曼德拉甘愿做一个平民。

“我想用乐观的色彩来画下那个岛,这也是我想与全世界人民分享的。我想告诉大家,只要我们能接受生命中的挑战,连最奇异的梦想都可实现!”曼德拉84岁时曾在南非举办了个人画展,作品主题是监狱生活。在27年的铁窗生活中,曼德拉用木炭和蜡笔绘画来打发时间,渐渐形成了独特画风:线条简单、色彩丰富。他最喜欢用画笔讲述自己的铁窗故事,但并不选用“黑暗、阴沉”的颜色,而是明亮轻快的色彩,以此来表现自己乐观积极的心态。

“别担心,放轻松,要快乐!”——85岁的曼德拉依然精神矍铄,性格开朗。在这位尝过近30年牢狱之苦的老人心中,自由就是幸福。·“从今往后,我的生活添加了两个重要内容,第一个是格拉萨,第二个是到莫桑比克吃大虾。”——曼德拉与莫桑比克前总统遗孀相伴晚年。

如果天空是黑暗的,那就摸黑生存;如果发出声音是危险的,那就保持沉默;如果自觉无力发光的,那就蜷伏于墙角。但不要习惯了黑暗就为黑暗辩护;不要为自己的苟且而得意;不要嘲讽那些比自己更勇敢热情的人们。我们可以卑微如尘土,不可扭曲如蛆虫。——曼德拉

《曼德拉传》读后感(三):一代伟人曼德拉

8月27日,央视新闻中有条短消息,称因肺部感染已入院两个多月的曼德拉病情稳定。可见已95岁高龄的曼德拉健康状况牵动着世界人民的神经。多年来,虽然对曼德拉有所了解,但流于支离破碎,不系统,只是一些感性的认知。通过本次阅读桑普森的《曼德拉传》,才使我对曼德拉有了一个较为前面、深入的了解。

1918年出生的曼德拉,经过了自给自足、乐趣无穷的童年。这段乡村成长经历在他政治信心的树立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即使做了总统,他也坚称自己为乡下小孩。

9岁丧父的曼德拉由于摄政王的收养得以继续完成教会学校的学业,直至进入南非唯一的一所黑人大学——福特海尔的南非本土大学。这是南非黑人精英分子聚集的地方。但是,这时的曼德拉还没有政治觉悟,他的愿望是当一名法庭译员,在乡村地区,这是非常体面的职业。由于学校的伙食太差,激起了他的叛逆情绪,虽然入选——但拒不进入学代会。于是,22岁的曼德拉被学校开除,放弃了学业。

为了追求自己的自由、逃避包办婚姻,曼德拉来到约翰内斯堡。由朋友帮助,在律师事务所找到工作,读大学,成家。曼德拉在拥挤不堪的城市找到了安身立命的方法,在残酷的竞争环境中站住了脚。

作为一个生活在白人城市的黑人,他遇到了各种各样的挫折和屈辱,作为种族隔离的受害者,曼德拉还是被卷入了政治。他很快成为一名有抱负的非洲民族主义者,并参与成立了非国大青年团,组织抵制活动和全国性的反抗运动。

非国大奉行的是非暴力抵抗的合法运动。1961年,面对掌握国家机器的白人反动政府,非暴力抵抗政策到了穷途末路。当时政界普遍主张采取暴力行动,并且各个反对派团体已纷纷组织起暴力组织,用自己的方式展开了暴力斗争。曼德拉向非国大提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建议,要求非国大停止使用非暴力手段并组建自己的军事组织。“赤手空拳如何抵挡野兽袭击?”“不管是否有我们发动,暴力斗争不可避免。”曼德拉意识到如果不加快速度赶上大众的步伐,就不能占据先机,就只能亦步亦趋地追随他人之后,暴力斗争的发展就会脱离自己的控制,从而无法掌控全局。

但是非国大的一些领导者认为斗争可能引发大屠杀,并且会危及非国大的合法地位。于是最终同意曼德拉负责组建新的军事组织,命名为“民族之矛”,独立于非国大之外,由曼德拉自行招募成员。于是,担任民族之矛总司令的曼德拉全身心投入武装斗争,开始了流亡并成为职业革命者。这标志着他与非国大传统的彻底决裂,成为非洲民族抵抗运动的分水岭。曼德拉的转型开启了地下工作的全新途径,并为与和平主义或合作主义的彻底决裂奠定了基础。

6月26日,在一份新闻公告中,曼德拉发出了“我们要让政府没有立足之地”的宣言。这一天,成为后来的“独立日”。自此,曼德拉开始了在政府通缉之下东躲西藏的地下革命斗争生涯。

众所周知,很快,曼德拉开始了漫长的27年的牢狱生涯。与世隔绝、僧侣似的牢狱生活为曼德拉及狱友们提供了一个学习、思考、辩论的适宜环境,在不停地切磋砥砺中,监狱成了他们提高素质的“简朴严肃的大学”。而这所大学的毕业生,成了改写南非历史的中坚力量。正如约翰﹒贝特斯比所言:“从最根本上说,曼德拉最伟大的成就便是通过监狱生涯彻底改变了自己,进而改变了南非,整个世界也从此因他而变得不同了。”

直到1990年,迫于国内的形势和国际的压力,曼德拉获释。与政府经过4年的艰苦谈判,1994年的大选中,曼德拉担任了实现民族和解的联邦政府的总统,并创造了政权和平过渡的奇迹。 届满至1999年卸任。作为南非历史上首位黑人总统,曼德拉美被誉为南非民主之父。

1993年因废除南非种族歧视政策所作出的贡献,他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

2009年11月,联合国大会为表彰其对和平文化与自由的贡献,宣告其生日7月18日为“纳尔逊•曼德拉国际日”。

曼德拉之所以受到世人的追捧和崇敬,享有崇高的国际声誉,源于其伟大的人格魅力。而其人格魅力和崇高声望同其一贯关心广大黑人群众的疾苦是分不开的,其道德权威及其对真理的追求是世界上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另外,书中文字也许有些舛误之处,现开列如下,以利于修订完善。

1.第12页,第三段第一行和本页倒数第二行有“卫理工会”,而其他地方皆为“卫理公会”,当以此为是;

2.第14页,倒数第三行之“卫理工会”亦同上;

3.第23页,倒数第二段中有一个“希德尔斯基”,两个“西尔德斯基”,疑为同一人;

4.第30页,第二段末行“俄国”、“俄英”的说法欠妥,因为1941年没有俄国,只有苏联;

5.第35页,第三段第三、四行“非洲民洲”不知何意;

6.第41页,第二段第四行“他把这们运动看作……”中,“们”当为“门”;

7.第45页,第二段末“当时的他32岁”,1951年12月的曼德拉当为33岁;

8.第79页,第四段第四行中“另曼德拉折服”中的“另”当为“令”;

9.第90页,倒数第二行首空两格应删除;

10.第99页,首行“知道他开口说‘坐下吧同志们’是,众人才恍然大悟”中,“知道”当为“直到”;

11.第115页,第三段第五行“不听地进出”中“听”当为“停”;

12.第130页,第二行“他们都只和自己种族的人6待在一起”中,“6”衍文,当删;

13.第149页,第五行“泰姆比在一次车祸丧生”,“车祸”后疑脱一“中”字;

14.第197页,第三行“俄国人”在1977年当为“苏联人”;

15.第255页,倒数第六行“巴拉斯坦”,一般写作“巴勒斯坦”;

16.第383页,第二段首行“在姆贝基与祖玛权力之争最为焦灼之时”中,“焦灼”当为“胶着”。

《曼德拉传》读后感(四):伟大背后是渺小的伟大

伟大地背后是渺小的伟大 曼德拉 -- 这三个字可能就是写在南非这片土地上的“伟大”、“道德”,然而他本人却在这场伟大的诞生中度过了26年“渺小”的生活。

1964年6月12日下午1 点,46岁的曼德拉被警车载着,后又搭乘军用飞机被带到了 “罗本岛” ,拉开了他漫长劳狱生活的序幕,至此这个多彩的万象变得遥不可及在他的作息生活里。

“黑色” 惹的祸

从其身份来讲,他是一位儿子、一位律师,一个有着家庭、有着孩子的一家之主,一位成员在南非非国大的组织里,一个拥有着黑肤色的人。这是他入狱之前的状况,普通的不能再普通了,可是这一切却描画在一个不普通的年代里 - - “种族隔离” ,注定了这个拥有着黑色皮肤的律师不普通的道路。

想起第一次听说迈克尔·杰克逊把皮肤漂白的事情,我怎么都不能够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就是为了一张漂亮的“白皮肤”吗?“黑“怎么啦,你那么有钱了,又有那么多人喜欢你的歌曲,为什么要讨好”白皮肤“吗?在曼德拉的故事中,我逐渐地理解了迈克尔,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曼德拉,不是他的错,都是”黑色“惹的祸。

“渺小” 的生活

枯燥、单调、重负的劳狱生活是真正地塑造了曼德拉伟大的源泉。也是整本书我最喜欢的一部份。”喜欢孤独的人不是野兽便是神灵“,即然是人就成为不了野兽,神灵的存在在这个世界没有被证明。所以没有人是喜欢孤独的,然而这座小岛,却强行地孤立了,制造了生活的”孤独“。 曼德拉的伟大正是他在孤独中生活,学会了如何与狱友的相处,与狱卒的相处以及与外界的联系。

这样非人待遇的小岛生活也许一过就是一辈子,四周是空荡荡地牢笼,远处是茫茫的大海,没有一点熬出头的希望。如此隔绝的生活,人的意志被摧残到极点,焦虑和郁闷是这里的生活氛围,有的狱友就变得相当的爆燥,具有攻击性,或者变得绝望,也有变得害怕,再或者由于所持观点的不一致,而被其他狱友边缘化、更加孤立,更多的还是对未来一片迷茫,还有最后76年被押送的青年成员更加的怀着叛逆情绪。然而曼德拉用劝导、坚忍感化着他们,用他的实际行动关爱、拥抱身边的狱友从绝望中“充满力量”,用他谦虚、温和的手段与这些更加抵触的青年交往从暴力中回归理性和团结。

曼德拉有句回忆说:你就不知道人与人之间的斗争到底又多残酷 ,如果你没见过南非监狱的白人看守和黑人囚犯。这好像永远是两股不可能调和的力量,因为他们就是正反各一面的代表,看守与囚犯上演着千篇一律的冲突,辱骂、殴打、抗议,挑衅,真的就能说得清谁对谁错吗?在曼德拉眼里,囚犯是他的朋友,看守也并不一定就是他的敌人,他对他的朋友说:如果我们占据了道德的制高点,就有可能让一批看守回心转意。曼德拉会像尊重其他人那样尊重他们,但是他从不会卑微屈膝,他遵守这里的制度,但从不会应监狱看守的要求称他们为“主人” 。热情、真诚的态度使双方放下偏执与质疑,和善、友好的交谈,从而使双方命运联系在一起,建立着深厚的友谊。

当生活被局限的时候,就更加地渴望与外界的交流,人是一种群体动物,渴望被接纳、憧憬美好。曼德拉说:理想不灭,这是最重要的…如果你带着消极的情绪入狱,那么狱中的每一刻都是地狱。他始终让自己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的决心,积极主动地外界保持着通信,写信感谢给予他关怀、帮助的每一个朋友,不懈余力地探询外面的动态,然后写信祝贺他们或是表达他的哀伤。与他的朋友互相勉励,共渡难关。他敦促自己的孩子要努力学习,他写信给自己的妻子表达他的相思、愧疚、担忧和感激。这一封封诚挚的信传送着他的寄托、存在,也传送着他的进步与理想。 有些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而曼德拉做到了,他保持了自己的尊严,广泛地学习,接纳任何与自己一致的意见,熏陶自己广阔的胸禁,从白人、牧师和学生那里得到一切他所应该弥补的,同时认真专注地了解白人的历史,他更加地宽容,坚韧,与日俱增地对这个国家、人民的爱。他自我反醒与深思,探索自己的人生理想的出路,锤炼自已的理念,寻求希望的生机。

沉淀辉煌

正是有了这以上的洗炼,目标、方法就像一丝弱光在1990年的3月14日的下午四点多,照射在了这位71岁的老人身上。至此,星星点光汇聚成浩翰的宇宙,点亮了曼德拉灿烂的生命。他携手妻子(尽管最后他们还是分道扬彪)重归阔别已久的人间社会,结束了囚禁的生活之旅。 “我只不过是一个不断探索生命奥秘的普通人。” 他如是地说,抛开其他的不讲,就个人来讲更愿意相信他自己这样的总结,一个经历了这么大苦痛与折磨的人,没有仇恨与报复,没有积怨与愁苦。更多的是温和,时间的打磨让他变得冷静、自信、不卑不亢,悲苦他让心中充满了怜悯,足以证明内心深处的强大与坦荡,毅志力的坚定与持久。

---------

从个人的修为来讲(始终都 认人的漫长的一生就是一个自我修行的过程),他的这段经历是备受推崇的,非常具有借鉴意义,突然想到一个词“记忆的毁灭者”,在描写罗本岛学习的氛围时由柯勒律治提出来的,指城市生活中广告、杂志和噪音的干扰,影响了人们的学习状态。放到今天,可能还要再加上网络,社交软件等其他元素。非常的喜欢这个词,周围的生活环境真的就是被这些所弥漫着,所有人说出来的话都如出一辙,没有个性的见解,因为这些都来自于网络。你传我诵的。顺便提一下我个人订阅的几个栏目,看了一个栏目以后,其它剩下都不用看,文章都是转来转去的,顶多了换个标题。一直以来喜欢看《读者》,可是现在发现这里的文章也不在新颖,和其他的公众号没有什么两样,沦为了一个广告商的奴隶,一个天天推荐小号的微商。所以多数时间还是宁愿捧着一本纸质书,可能读的慢点,尤其是在周末,带上一本书,抛开所有包包、手机,就拿上几块坐车吃饭的钱,然后去一个舒服的喧闹中的僻静之处,静静地享受这种读书的愉悦。多少能在那一时刻忘记了电脑、忘记了手机,只有我自己。不过, 读完这本书后,还真的想看几本马克思的著作。

在这本书,除了曼德拉其他都是配角,不过,站在曼德拉对立面的德 ·克勒克同样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个处在低位、困难中不放弃、屡战屡败的人值得尊敬,像曼德拉和他的朋友们。然而一个身在高位、却也能洞察历史走向的人,放弃已拥有的,不能不说也有珍贵的品质。正后他后来承认:拱手交出统治权,这对任何一个领袖人物来说都是痛苦的抉择……我们必须面对现实,必须放弃从小以来就秉承的理想了。坦然地放弃一直以来遵从的意识形态,这比追求一种意识形态更需要勇气。中国有句话说:你不想干,兄弟们还想干呢。在那样的风浪尖上,他的决定注定了不是没有价值的。他出场很晚,正是他的放弃加速地成就了曼德拉。书中引用他的几段话,都特别时喜欢。此人最后弃政从商,这一点是这个制度中特别值得称道的,也就是说他的身份的是可以自由的转换的,这样人的寄托就更加灵活。

最后,稍微提下书中有意无意地总是提下曼德拉的皇室身份,贵族气质,我觉得这可能是作者想宣传曼德拉这个人物的一种书写意图:一方面想用这个身份来衬托曼德拉的平易近人,亲和力;另一面方或许又想利用这个身份来说明生来的曼德拉就是不平凡的。其实我本人来讲,不喜欢这种描写方式,而且就其作用来讲,可能还起到了一种反作用,不知道曼德拉本人是不是多少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具备了这些想法(我猜测的书写意图),作为一个真正在思想上自由和追求平等的人,这些本身就是必须要摆脱的,伟大不是来源于身份,而是经历与硾炼中得来的思想,曼德拉之所以能够成就他的伟大,更多地在于自省与深思,但是这里恰恰又变作了他的陪衬物,不觉得有自己打自己耳光的感觉吗?因此,曼德拉是一位政治家,而不是一位思想家,更不是一位修行者。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