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滴水观音》读后感锦集

《滴水观音》读后感锦集

《滴水观音》是一本由陈汗著作,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页数:2013-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滴水观音》读后感(一):其实可以更精彩

其实可以更精彩《滴水观音》

其实我已经过了看小说的年龄,二十年前,长江文艺的跨世纪文丛,池莉方方的文集,贾平凹梁晓声马原洪峰余华张炜他们的小说都没少读,现在读的少了,不过每年也会读十几本小说,不过基本上都是长篇。很少读短篇,短篇和长篇比,写得好的并不多。

看这本书的介绍的时候,看到这样一句“陈汗的十一篇短篇小说其实就是一部长篇小说。”没细想,就以为这写短篇其实里面有内在的联系,总体上构成了一部长篇,就好像《人间喜剧》的意思,每部小说中的人物互有穿插,这样的小说能挺有趣的。于是就看了这本《滴水观音》,可是看了几篇也没发现内在的联系,于是就期望也许是最后一篇里面会有一个结果,可是看到最后也只是十一个短篇,后面就是作者的诗了,怎么回事呢?于是又看看介绍,这才发现,是自己没细看,领会错了。人家只是说其实是一部长篇小说,一个自恋的浪子——他在大学时期已经是备受宠爱的才子。的确如此,十一篇小说里面的男主角都差不多,有点才气,但是玩世不恭,这里面能够看到作者的影子。小说中描写的主角,和几位女性之间的情爱纠缠,不禁让我想起了郁达夫的小说,多数也都是短篇,也总是在性和爱之间痴迷和沉沦。不过虽然主题和风格挺像,但是毕竟时代相差太大。时代在变化,人们对待性的观念也在发生变化,一夜情网恋现在已经普遍得算不上新闻了,所以作者的描写给我们的感觉还是挺真实的,如果郁达夫活到今天,写出来也许就是这个样子了吧。不过郁达夫很幸运,那个年代文学是聚光灯下的宠儿,而今天文学已经变成了舞台外面的编剧,彻底边缘化了。

作者陈汗陈汗,原名陈锦昌,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毕业,然后到英国伦敦国际电影学院学习。诗人,也是电影和电视编剧。所以他的小说中总是出现拍电影的内容。作者是一位编剧,是《孔子》、《赤壁》等著名电影的编剧,还曾担任过好几部电影的导演,这本书是他的短篇小说合集,还获得过香港文学双年奖。不过这几年看过几本在香港备受推崇,炒作得很厉害的小说,得过什么什么大奖,不过看了以后就发现,也不过如此,从此对香港的作品就少了一份信心。

香港虽然文化产业异常发达,但是香港太商业化,不太适合文学生长,香港的主流是商业文化,是流行文化,香港的小说也是如此。其实作者的文笔不错,完全可以写得更好,如果把这十一篇小说真的连缀起来,应该是一个好的创意。

《滴水观音》读后感(二):《滴水观音》看破红尘论情欲

近日我读了一本被称之为是极具争议和颠覆性的道德忏情录《滴水观音》。作为被莫言鼎力推荐 的作品,我着实认认真真地细细从头到位读完了全本小说。作为一名言情小说爱好者,我觉得这部作品相当地有别于以往我所读到过的任何言情小说。与其说以前的言情擅长煽动撩拨读者的心弦和感叹,倒更不如说《滴水观音》更进一步跨越了一个层次在谈论红尘之中的情感。

“一个情色边缘游走的孤寂灵魂,一部关于生死爱欲的惊艳杰作。”一如本书编辑所推荐的,这个小说着实让我这个看过不少言情小说的读者瞠目结舌了一把。每个人都有感情,但是每个人的感情都有着各自不同的表达方式。然而,此时此刻透过《滴水观音》带给我们的视觉效应或许更超出了以往情感的界定,更进一步地有着特殊的递升。那种看破红尘论情欲,放荡不羁的爱沉沦颇为另类地表现出了另一个特殊的情感视觉角度。

借用着一个原本植物滴水莲(滴水观音)的名字作为小说的题目,着实有着不一般的深意。这种植物尽管有药用价值,却处处有毒。如此设计的书名自然可见作者别有深意的小说寓意了。这个世间男女都少不了情感和爱欲,但是却并不见得人人都能自得其乐地自始至终地畅游其中。此时可能乐在其中不可自拔,彼时可能早已泥足深陷,救赎无门。虽然早知有如此,但是有如罂粟般的情色终究是那样璀璨夺目地吸引着众多的男女迷失其中。虽然当局众人或许也知道所谓的情色尽管有毒,却始终无法让自己脱离其中。不能自拔的灵魂,罪恶和同感的沉沦,矛盾和彷徨的迷失汇聚成了众多短篇情色故事的集锦《滴水观音》。最初读这部小说的时候,我很是抱着有将书中的几个小故事串联的冲动。但是随着一个个故事的深入之中,我觉得这些个小故事其实各成一派也并非不妥。看似有着雷同的蛛丝马迹,却时时有着全然一新的情节设置。围绕着的是欲罢不能,欲止还休的情感罪与赎,爱与恨,人与鬼的诡异,却又时时推陈出新地创作出生死爱欲之间的矛盾是是非非!那种看破红尘论情欲的撩拨,那种置身事外却又说不出味道的人世间情感审问,那种透过貌似无稽之谈的情欲纠葛却时时直指人心,人性的爱之审判,让全书的内容在逐步地突破现有,达到超脱的递升!

尽管作为一个浅薄的读者,我并没有真正意义上地领悟作者众多伏笔背后的深意。但是透过我现有的了解和认知,我恰似解读到了很多原本人世间隐藏着的关于人间情爱的定义解读。什么是爱,什么是情,真的很难三言两语去道明。然而,尽管难懂并不意味着我们红尘中的男女去放弃真正的思索和认识。于《滴水观音》之中,我恰似看到了一个架空于世,却又于异常扑朔迷离背景中的关于人间情欲的探讨和深思。

《滴水观音》读后感(三):走异路

看到书封面上“一部极具争议和颠覆性的道德忏情录”,我就知道这本书或许不是写得很好的书,但一定是我爱看的书。说来惭愧,虽然极喜爱作者的故事,可此书看完已经多日,想写些什么却一直下不了笔。

此书文字太沉重、太阴郁,所以我才在挣扎好久之后选定了鲁迅先生的“走异路”作为题目。在此之前,我曾考虑过“色即是空”,因为此书的每一个故事都是关于主人公和一个女子的情缘。也斟酌过“妄想症”是不是契合本书,因为我觉得这所谓的人鬼情缘其实是主人公的臆想。后来我都自己否定了,这些题目都不能全面的体现本书的的意图。最后选定“走异路”,是因为作者无论是从写作手法还是写作内容上,都算是走了一条颠覆传统型的道路。

本书由十一篇看似各自独立的小故事串联而成,带些灵异色彩,按照故事发生的时间顺序来叙述。这些故事都是从大学开始便颇具才华的主人公和不同女子的情缠,但是男主性格沉郁且偏执,所以在处世方面处处受挫,生活不尽如人意,如他自己所说,他是不适合结婚的吧。

读此书有一种强烈的感觉:作者全凭自己的意识来写,有点儿像无意识的回忆一些片段,想到哪儿写哪儿,想到什么写什么的碎碎念,似乎毫无章法可言。就像我前面提到那样,我觉得男主是一个有妄想症的人,因为偏执沉郁有些自闭的性格,加之才华得不到施展的苦闷,于是臆想出了一段有一段的故事,且最后将一切的根源推向很早之前痴缠上自己的女鬼身上。

而且,作者的写作风格视角多变到根本就会怀疑他是人格分裂吧?在一个故事的叙述中,甚至常常突然变换男女视角。一会儿是男人在回忆,突然就变成女的在伤怀,再时不时来个倒叙、插叙。一如在《反手琵琶》中男主自己说的那样“我现在已无药可救,我已经分裂成好几个我,有些很陌生很复杂又荒唐,心里最幽暗的角落甚至连自己也觉得恐怖”、“你说得对,我也有点儿精神病,可能比正式病人还严重。我拒绝接受现实,我要现实接受我”。

男女主角之间转换视角的写作手法确实新颖、独树一帜,有种别人能否读懂与我何干的高冷姿态。我很喜欢。不过作为一般人我不大跟得上作者的跳跃思维,于是看起来颇为吃力,需耗费颇多心神。

在这篇文中,男主对女儿的偏执喜爱也是极让人动容的,我想他是把自己所有的爱豆寄托在了女儿身上。先是在西安加班苦撑时,要是有女儿来电话说“爸爸,我想你”便什么也不管就回家。后来又是关于两个在地下的女儿,他一直在问三姐女儿有没有恨她,需不需要给女儿安排些什么。最后的那个《一人战争》的故事里,关于民族主义,关于爱国情怀的表露,最后因为女儿的电话而放弃原有的炸掉靖国神社的计划。可见,女儿真的是男主所有的寄托。

或许,其实我不得不承认并没有看懂这书。

《滴水观音》读后感(四):《孤寂的灵魂及其他》——读陈汗的《滴水观音》

《孤寂的灵魂及其他》

——读陈汗的《滴水观音》

文/张无极

近年来,人们对于陈汗的熟知,是因为其写出了颇受市场欢迎的电影《赤壁》和《孔子》,当然这些电影赢得了票房,也招来了极大的争议。人们争议的焦点是陈汗(甚或导演)对中国历史知识纵深的挖掘和掌握,尚欠火候,更多地被市场绑架,仓促上阵。争议归争议,但终究已经形成的事实是,这两部带来毁誉参半的电影作品,使得这位从事多年写作的多栖文化工作者(诗人、作家、导演及制片人)彰显了自己不可小觑的实力。毫无疑问,这些也不足以阻碍他向往内地之心,他毅然决然的来到北京,并且由此结缘扎根此地。

他甚至有一个略带夸张的论调,那就是“祖国救了我”。事实上此前他有着传奇的经历,由香港,到伦敦,再到云南,北京,堪称颠沛流离,就像所有写作者一样甘愿自我放逐,仅为自己生命中一以贯之的梦想。定居北京后,陈汗深切的感知到首善之地的文化气息,他爱上了北京。他可以算是来京淘金梦的第一批港台客之一。

作为一名香港人,陈汗深切的感知到香港商业文化对文学写作的侵蚀,但又由于生计,不得不和现实流行文化媾和,他的妥协常常使自己处于一个自省、自判、自溺、自虐的酷烈境地。或许正由于这样的状态,他在友人的激励下,写出了这样的一篇又一篇中短篇小说,极具特色,打上了鲜明的个人烙印,是典型的陈汗式叙事,通读他的小说你可以感知其充满狂放不羁的奇想,文中的气氛更是诡异、热烈甚至极尽荒诞。

毋庸置疑,这是一个荒诞的社会,而陈汗的小说更多抒发自我的孤寂灵魂在情感世界的荒谬性,与其说这是一部颠覆性的道德忏情录,还不如说是一部孤寂灵魂之书。这部小说自一诞生,就曾获得过诸多殊荣,不仅摘得香港文学双年奖小说冠军,还被《亚洲周刊》评委年度十大小说之一,2012年度的诺贝尔文学获得者莫言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这部作品也被称为这个奖项中的冠军之冠的作品,作为小说家的陈汗,理应引起更多的关注。

每个人都在情劫之中分分合合,流离不定,但将每个人共性的情感体验诉至文字,并且让你真切的感受到情爱的痛感,这部小说并没有如常规平庸之作那样,而是深度挖掘人物内心和肉欲深处,剖析出荒谬环境下的个人,字里行间充满着情色罪感,既让你惊愕不已,又让你深陷且沉迷。

《滴水观音》小说结构比较奇特,由十一篇小说组成,俨然是一部令你欲罢不能的长篇小说。这也是作为小说家的陈汗数年精研的一部不可忽视的力作,文本自始自终讲述了一个充满自恋却不乏才情的浪子所遭际的爱恋痴缠,叙述多元角度关照和切入,行文受到西方现代派文学的深刻影响,譬如其中的奇想成分,将阴阳两界巧妙勾连,可以看出拉丁美洲大师胡安鲁尔福的影子,当然,在技巧上他又更多注重渗透中国《聊斋志异》的话本特色。

在每篇故事的讲述所涉及地点,不拘一地一时,使人想起在都柏林流连的乔伊斯,当你手捧这本小说一定会拥有一个别样的阅读体验,它时而惊颤、亢奋、感动,时而又令人抑郁、迷茫和不适。从某种程度上讲,这是一部CULT版《都柏林人》。

2013年6月29日星期六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