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打铁还需自身硬》读后感100字

《打铁还需自身硬》读后感100字

《打铁还需自身硬》是一本由金灿荣 米兰著作,现代出版社出版的240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2013-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打铁还需自身硬》读后感(一):打铁还需自身硬

很久没有看过关于国际关系和国际战略类的书籍了,其实骨子里是对这类主题很感兴趣的,却始终觉得国内没有真正能把这些问题分析透彻并具备高瞻远瞩能力的学者。

《打铁还需自身硬》本来只是当作一本“娱乐”书籍来看,权当看累了法学书籍,拿这本书作为消遣和“缓冲”。很快就读完了,内容虽无大的惊喜,但总体而言还是值得一看,尤其是对中美关系很感兴趣的读者。

这本书即是以中国两国为核心,阐述两国的政治、经济、外交等基本形势,指出两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因应之道。当然,作者也对中美的国际竞争作了一番分析和展望,提出了作者自己的看法。

书的内容还是通俗易懂的,甚至可以说是停留在比较“肤浅”的层次,作为一本通俗读物刚刚好,也许这也是作者对这本书的定位。

作者精辟地指出,中国人观察美国是以中国问题为基准的,对中国问题的兴趣点会转移到对美国的分析上。讽刺的是,恐怕作者也没有挣脱这个桎梏。

《打铁还需自身硬》读后感(二):简单笔记

近期读了金灿荣的《打铁还需自身硬》,作者对现代化的看法很全面,虽然有些细节之处缺乏实证与逻辑验证,但瑕不掩瑜。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谈到文艺复兴的意义,文一在《伟大的中国工业革命》中论证强政府/有为政府在实现现代化中的重要性,而金灿荣则描述一个大而全的观点:一个大国的现代化完整三部曲,分别是意识的启蒙与推广,打破旧的意识垄断,对社会结构进行重构,实现人的思想的解放;其次是强政府的有为,主动去启动工业革命,培育本土市场,积攒本土轻工业,由轻工业的产品参与到全球贸易,进而发展市场并带动向重工业的发展。

金灿荣提到的第三步参与全球化,在当前的全球规则体系下找到自己的适应空间,又与李录《谈现代化》不谋而合,规则成为现代工业文明的新的竞争手段,是人类摆脱对土地、人口的竞争之后的新的竞争领域。

金灿荣的书中有不少地方是缺乏调研与论证的结论性看法,但并不影响对他书本的赞赏。主要是因为金教授本身是研究外交、国际关系出身,而非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学出身,我首先理解他的局限性,才更能理解他的贡献;

其次是强政府、有为政府的观念遍布在其书中,这也是我一致赞同的,再得天独厚的条件,没有有为的政府也无法实现复兴(当然,有为政府也是在有限的时间跨度内,如果将人类历史拉长看,最后的落脚点又回到了《钢铁、枪炮与病菌》上,即一切的偶然与必然,都将被发现其必然性)。

《打铁还需自身硬》读后感(三):罡风再起时,何处是前程

如果留心近阶段的新闻,兴许会洞见一股博弈:一边是统计局官方口径公布中国GDP增速放缓,二季度增幅降至7.5%。此时,国内一些经济学家便会大声鼓与呼:中国在常年的高增速之后,确实到了降增速、调结构的时候。

另一边,摩根大通、高盛、瑞银,乃至IMF都纷纷下调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唱空之声见诸报端。

纷争之中,阴谋论又开始野蛮生长。有业内人士直指黄金暴跌是一场美国操纵的货币战争,欧盟对中国光伏产业的双反也如火如荼。作为回应,中国加紧对欧盟葡萄酒的调查。至于沸反盈天的阿桑奇和斯诺登,关于幕后黑手究竟是谁的争议之甚,已经无需赘言。

乍看之下,世界局势总体平静无波,战火仅在局部地区蔓延,科技的进展也在塑造“大数据”、“云”的新神话。但这些乐观情绪就仿佛福山宣扬“历史的终结”那样看似恢廓无匹,却一击即溃。清醒者仍会发现,世界虽然步入了乌尔里希•贝克所谓的“第二现代性”阶段,但地缘政治、国际博弈仍具有广泛的解释力。

由此,如何审视当代国际关系,就成为亟待厘清的难题。《打铁还需自身硬》虽然未能包罗万象,但至少提出了一重路径:在美国高调重返亚太的当口,作为结构矛盾重重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仍需走好自己的道路。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曾经令世界惊叹的金砖奇迹,纷纷步入了低谷。今年上半年,巴西IBOVESPA指数和俄罗斯RTS指数跌幅均超过15%,以股灾论之恐怕也不为过。印度股指虽有微弱上升,但经济走势不容乐观。至于中国,也行走在一派唱空的下行线上。

但若是就此悲观,又显得过于草率。说回中国,7.5%的GDP增速固然稍显滞涩,但放在全球任何一个国家,恐怕“连做梦都会笑醒”。加之庞大的经济体量,前进态势仍难阻碍。

关键在于,在巨大的前进惯性中,如何不断调适发展方式,摆脱粗放增长、过度开发的迷思,避免结构崩坏,进而引发社会问题。说到底,软着陆才是正经事,要加以实现,除了政治智慧,还需理国的明断。

“打铁还需自身硬”,用在如今的中国身上,是一句妥帖的寄语。而全书罗列的条分缕析,在清晰晓畅之余,也是为了告诉读者:中国的车轮,已驶到日益关键的路口。不必有什么假借于人的美梦,一切还得靠自己前行。

拉丁谚语说:如果没有风,那就划桨吧。对当今中国,全球罡风劲吹,更当自谋前程。

《打铁还需自身硬》读后感(四):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关键

中国人讲求人际关系是毋庸置疑的,做事是否成功,总是自然而然的归结于自己的人脉关系是否强大,换句话说,中国人总是很重视外因对自己的影响,却很少从自身本原出发,去阐释失败的原因。学过矛盾论的都知道,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如果总是将全部的原因归结于外因,那本体是得不到任何发展的,这正如一个国家一样,要想在国际格局中占有一席之位就必须靠自身的强大,否则再多的人脉也是不行的,这就好比“扶不起的阿斗”是一个道理!

书中,作者用条理清晰、简洁的语言向我们阐释了美国成功的奥秘、 中国崛起之路、后危机时代的大国关系等问题,指出成熟的大国是理性的,会坚持自己的原则,不会随波逐流,懂得知己才能更好地知彼。作为一个原本对国际格局基本没有了解的人来说,这本书算是一本国际格局启蒙书及理论升华书吧,至少就我本人而言,从中获益匪浅!

刘吉吾说“无志者常立志”,就个人而言是这样的,就国家而言依然是这样。在前行的道路的必须立常志,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美国之所以是世界强国,那是因为这两百多年来,一直是坚定不移地走有美国特色的资本主义道路,从来不盲目模范别人。反观中国,虽然在国际格局中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他的发展历史却并不是一路直行,复杂社会制度的演变,终于建立了比较先进的社会模式,却又进行了无数次的对社会模式的探讨,其历程曲折而耗尽国家人力财力,在发展的道路上自然不能处于第一的位置,但是如果坚持自己的道路,从内身好好塑造,一切皆将有可能!

长期的儒家思想影响,中国注定不可能如美国那样采取强硬的态度处理国际关系,但是如果“人若犯我”自然也是不能答应的!这从中国前阶段的一系列政策可窥一二!所谓吃柿子专拣软的捏,就是这个道理!

通过书中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到,尽管我们国力强盛、国际地位不可小觑,但是在自身内部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中国的大学问题。中国的大学现在没有效率,即便是有效率,创新度也不高,因为要大规模的创新本身是需要积累的,但是在积累中也存在的诸多问题,如同行评价,中国以发核心文章的多少作为对教师的奖励,然而在特别讲究人脉关系的中国,这个评价似乎也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至于它的辅助教授治学和大学独立就更是无法鞭挞了,因为无处下手!所以我们的教育制度亟需改革,不能再仅仅喊口号了事!

一个国家的运转,离不开这个国家的任何一个那么是尘粒的存在,打铁还需自身硬,打的不仅仅是表面,还有其组成的一丝一毫都需要强硬,唯有如此我们才有美好的未来!

《打铁还需自身硬》读后感(五):专注自己才能在国际上与其他国家竞争

本文是中美研究资深专家金灿荣就美国崛起的奥秘和当前国内外形势进行简明分析,并从外交角度给出中肯的建议。现代国际关系是个战争的过程。战争非常惨烈,结果是新教(有别于原先的天主教)获得生存空间。新教虽然派系非常多,但有共同性,特别强调世俗工作的成功化。在世俗的工作中要获得成功,才能获得上帝的选择,把工作能力抬到很高的地位,对发财致富给予肯定,这一套新教伦理催生了现代的资本主义思想。现代化的两种模式:英美模式(个人效率)和德国模式(组织效率),中国是一种新模式。经济增长方式按其动力可以分为三个层次:资源投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美国地理资源太优越了,偏安于北美一隅,南北无强邻,东西有两洋,不会卷入老欧洲地缘政治博弈。人文资源也很优越(印第安文化比较弱,欧洲移民遇到抵抗较弱)。美国一些一流高手其实看中美国建构新制度、建构新产业、创造新财富的能力和相关机制,而不是表面上获得的地位、已有的财富、已有的机制。后冷战时代美国的国内政策失误体现为‘三大失衡’:意识形态失衡、阶级结构失衡以及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失衡。‘历史终结论’已成为天下笑柄,‘华盛顿共识’走向彻底失败。现在问题是美国最近十几年来知识断流。对于他们而言,要保持只是增量,要求有巨大的原创力,经济才能不断发展。但美国现在已经是顶端了,没有原创,知识断流,没有知识增量,这就是当今世界的问题,贸易不平衡的根源。随着当今‘两超多强’格局浮现的可能,中国成为国际问题的焦点。未来十年的中美关系重点之一在于亚太地区领导权的竞争(金融危机后,美国急于为本国经济寻找增长空间,利用亚洲的经济增长和活力是最好选择)。实际上美国现在深陷危机中,债务问题、失业问题,以及内政困扰和外部牵制等。美国的利益在于通过转移责任降低霸权成本,从而更长久地维持霸权周期。未来在于中美两国模式的竞争。心态决定认识,认识影响行动。近代外交史可以看出老二很难当,因为老大防范你,老三老四嫉妒你。从初始意义上的政治地理条件说,中国面临的客观条件并不乐观(周边国家有些领土纠纷或历史恩怨);国家分裂问题(台湾);由国家发展带来的(将起未起);‘中国崛起’的长远图景给东亚地缘政治地图带来变化。针对周边对中国发展抱有较深嫉妒或恐惧的国家,中国应该报以一种相对宽容的心态,不卑不亢,尤其不能为国内的民粹主义情绪所诱导,在切实带动周边国家经济发展的同时展现出实实在在的大国姿态。历史上中国吃过亏,把外界形势看的很严峻的时候,通常国内是比较‘左’的,会误判做出错误决策。中国要自信,重点还是要搞好国内事务,把经济建设、社会建设做好,转型要稳健,防止失控。在海洋领土主权问题上,中国一方面应继续坚定维护国家主权的决心;另一方面应进一步加强对于领海及其岛屿的法理和历史研究,同时更好地开展对外交流,以争取更好的外部理解。中国的主要责任在于发展,强壮自身实力的国内责任大于分担体系运行成本的国际责任。如果陶醉于美国送给中国的‘责任大国’的荣誉光环,过早过多地承担目前实力所不济的责任,势必影响发展,从而最终影响中国的责任追求。国家确定了一些基本方针,比如和平发展、韬光养晦等外交方针,就应该坚定不移地坚持这个方针,不能因为国内外的议论,不能因为某些国际争端,就改变甚至放弃。书中还提到了日本‘宅人’现象产生原因复杂多样:既包括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的扩张、网络的普及、日本经济的长期低迷,又有社会各系统从西方过度输入所谓‘现代个人主义价值’的问题。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