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幸好,他们死在书里读后感锦集

幸好,他们死在书里读后感锦集

《幸好,他们死在书里》是一本由王小山著作,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0.00元,页数:23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幸好,他们死在书里》读后感(一):很不错的书

在这本书里,纵横九万里上下五千年,关公战秦琼,宝玉爱貂蝉,打破的就是写作的‘法度’及普通人对传统文化、对古典名著的敬畏之心——儒以文乱法,恰恰是写作的本质。本书借四大古典名著及金庸武侠小说的人物和基本情节,填充以日常生活的场景、细节、俏皮话、故事、街头笑话,古今熔为一炉,想象和现实交相辉映,既熟悉又陌生,既怪诞又贴切,既可以捧书大笑,又可以品出字里行间的酸甜。

《幸好,他们死在书里》读后感(二):幸好他们死在书里

很好 ,挺有趣的 ,我喜欢。。。。。。。。。。。。。。。。。。。。。。。。。。。。。。。。。。。。。。。。。。。。。。。。。。。。。。。。。。。。。。。。。。。。。。。。。。。。。。。。。。。。。。。。。。。。。。。。。。。。。。。。。。。。。。。。。。。。。。。。。。。。。。。。。。。。。。。。。。。。。。。。。。。。。。。。。。。。。。。。。。。。。。。。。。。。。。。。。。。。。。。。。。。。。。。。。。。。。。。。。。。。。。。。。。。。。。。。。。。。。。。。。。。。。。。。。。。。。。。。。。。。。。。。。。。。。。。。。。。。。。。。。

《幸好,他们死在书里》读后感(三):幸好,他们死在书里

死亡的悲壮,带来了生存的绚烂。我在很多年以前做过一个梦,梦中去了通往地府的道路,一路上看到的情景,是收割后的稻田,有紫云英,田里有嬉戏的女人和孩子。沿着一条窄窄的山路,我慢慢地走着,山路一边是深渊,一边是峭壁,有时候累了,坐下休息,还会意外地发现前面的人留下的东西,比如收音机之类的。像是在旅游,不过是自己一个人,没有同伴。这个梦是什么意思,我一直不明白。当然,这个梦没有结束,可能我累了,就睡着了?这是在我怀着孩子的时候做的梦,因为看到了花,所以生了个女孩子,因为看到了紫云英,我就喜欢上了那美丽的紫色。

是不是因为我们对美好人生的向往,就产生了对美丽死亡的想象?

《幸好,他们死在书里》读后感(四):死在书里,活在每个人的心里

喜欢沉浸在书里的感觉,像是一种全世界只有我的感觉,更似一场美梦。梦里纸张分解成能量,墨水发酵成营养,催促着成长。

喜欢催人泪下的小说,比如《红楼梦》;更喜欢充满激情与刺激的小说,像《福尔摩斯》。看一本小说,就像是在经历着另一种人生。小说领着你跟着主人公经历一段情感的波折,它们带你去那些从未去过的地方,看那些你从未见过的东西,经历那些从未经历的事,然后体会出与众不同的感受。

有很多人,死在里书里,但是在活在了每个人的心里,像鲁迅、曹雪芹、司马迁等等,每一个响亮的名字,我们都只能在书里才能看到,或许说他们死去了,不如说他们永垂不朽!

《幸好,他们死在书里》读后感(五):为了爽而写作

如今网络写手人才辈出,处江湖之远亦可红遍大江南北。而成为知名网络写手之前是要经过一个很痛苦的过程,初入网络文坛的大都是凭借着一时热血投奔而来,时间久了面对每天数千字的要求,当初的激情便已不再,反而成了负担,于是一篇篇开头尚可的网文,往往越来越不成样子,最终被“太监”了。另外很多已成名成家的写手,由于各方面的压力很难再次续写曾经的辉煌,因为写作,是需要灵感的,固然现在有模式化的写作编剧方式,但这种生产线下来的产品,不会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而此书作者所说的“无意义写作”,只放下了一切包袱,把写作当成一种甚至更高于激情的娱乐和消遣,只为自我乐趣,并且深入自乐于其中。

作者在序中颇有些王朔式的自负:写作就是为了自己高兴,别人怎么看并不在乎,也谢绝“思想教育”。这种自负,仿佛在当代已成为文艺界新生代的共性,我斗胆归纳为“创作型的自闭”,受众对此类型的作品反映喜欢者如痴如醉,反感者不屑一顾,极少有中间派。此书也是,作者以奇思妙想和调侃甚至恶搞的语言把四大名著和金庸的小说人物一通“乱炖”。这明显是一本剑走偏锋的书,我着实敬佩作者的博闻强记和奇思妙想,但这一本怪味的菜,读者要想尝试也是需要一定勇气的,可以想象的结果:喜爱者无不为作者的活跃思维叫绝,厌恶者肯定会怒斥为“满纸荒唐言”。

如今对于言论、出版越来越开放,这也就给了各种形式的文学创作创造了生长发展的空间,有些太过跳跃性新式样可能让习惯于传统方式的读者难以接受。此书作者所实行的“无意义写作”,更像是对以往“书必有其意”的一种逆反,像是一幅超现实主义的抽象画,不论你是否能够接受,他总是在那里存在。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