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书里乾坤读后感100字

书里乾坤读后感100字

《书里乾坤》是一本由范用著作,45.00元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2013-2,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书里乾坤》读后感(一):身边人,身边事

这套丛书的作者,恕我孤陋寡闻,以前没有注意过,所以不能说大名如雷贯耳的客气话。从书中知晓作者职位不低,好像还是没什么感觉,不过出版社的生活还是挺让人向往的,尤其对于爱书的人来说。

还是回到书的内容上,也无所谓剧透了,散文随笔也透不出什么,写一写只供大家参考。

这本书基本可以当成作者范用身边人、身边事的纪念。鉴于作者丰富的经历,许多细节还是值得一看的。这些细节反应出一点历史的真实,不过很多还是藏在各种“宏大叙事”的角落里,读者需要忍着读下去,尤其是年纪较轻的读者,不要一看一些词句就心生反感,完全无视内容。虽然这种反感我很赞成。

本书名为书里乾坤,具体谈到书的很少,关注的是与书有关的人和事,尤其是出版界的事。隔行如隔山,不好多说,只能说中国还是有人愿意认真做事的,愿意做一些与文化有关,爱护文化的事的。

只有一点小疑问:书里提到,作者还是出版社被要求编辑蒋介石言论集的时候,作者感叹说:这怎么可能!蒋介石言论有上千卷!关于这个数字,我很疑惑。说实话,除了永乐大典、四库全书等一些大型图书集成外,我还真没见过几千卷的书,更何况只是言论集!我才疏学浅,真没见过,也借此向方家请教,让我长长见识。拜谢!

《书里乾坤》读后感(二):过去的时光里,我们究竟错过了多少美好

每次看大家的文章,我都不太愿意管自己写的东西叫书评,总觉得自己离“评价”这两个字需要的水平相去甚远。但是不写,总是没过几天就忘记了看过的铅字。文字留给人的好处之一,是以后再读时还能想起那一刻的所思所想,就像范用先生用笔记下的文字,让人多少感受下过去几十年中国的变化,出版业的变化,甚至是给人思考——生命过去,留给自己的痕迹是什么。

范用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出版家,《随想录》、《牛棚日记》、《傅雷家书》等等著名文学作品都是他一手策划出版,《读书》、《新华文摘》等杂志也是经由他手才得以出现在读者眼前。教育是一个国家的基本,那么一生都致力于把好书送到读者手里,就是一件值得敬佩的事儿。《书里乾坤》的内容不是范先生一辈子丰功伟绩的大书特书,相反,我倒认为这本书是试图通过一个老人几十年的生活经历,带给年轻人一些感悟。甚至我们不求洗心革面的大彻大悟,哪怕只是一点点的触动,都是范老留下的新的色彩。

书出版的时候2013年,那个时候的范老已经去世三年。但是他的文字留下的,却不是时光可以轻易抹煞的东西。《书里乾坤》收录的文章,基本上是范老这么多年经历的事、认识的人,其中不乏给毛主席买书的回忆,对巴金、聂耳等大家的念想,但也有儿时读书的种种和对街坊邻里的小人物的描写。年轻人其实没法体会到那种国破家亡的痛苦,也很少有人可以真正的做到轰轰烈烈度过一生,去参与国家建设。但是他们至少能从这些文字中得到一点思考:人生过半时,回忆这几十年自己究竟做了什么。这种时光的印记,既可以是像范老一样几乎参与了新中国建设的全程,也可以是读过了几本书,做了哪些小的成绩,但总不能是碌碌无为的最甚,甚至自己都说不出这么多年究竟做了什么。

关于人生回放的理解,我认为可以有几个含义:有成就的人说成就,没成就的人说自己一辈子坚持了什么。中国现在有超过14亿人口,真正能够记入历史的寥寥无几。范老的文章很多都是记录的生活的琐碎:出版,办杂志,读书,看漫画,唱歌,喝酒,交朋友等等,前两个普通人做不到,但是剩下的其实是他坚持了一辈子的事,就是我们说的普通人的事。人到暮年,算算自己这么多年坚持的事情,总不能只有活着这一件吧?意义这两个字不在大小,只要是能给人留下积极价值的事情,点滴都值得尊敬。人出生的时候是一张白纸,谁也不希望自己暮年躺在病床上时,发现这么多年仍旧是一片空白。

说点实用性的吧,我对范先生说的书籍装帧问题深有感触。我喜欢简洁的的书籍装帧,这点认识我的人的朋友都知道,一本书内容再好,看到他花里胡哨的书皮,我就自动把他归到“low”的一类了。喜欢的书有多个版本的,我也一定会选择最沉雅的那一版。时代的发展让出书这件事变得易如反掌,看看书店和图书馆拥挤的书架就知道,人分三六九等,书也要论个高低。从某种层面上将,文字传达的是思想、精神层面的东西,怎么能随随便便就应付来了事?读书又叫看书,他也是需要审美的。现今时代轻易读到一些书是件很幸福的事,但是同样的,一些东西得到的太容易,往往让人失了慎重的心。

总之,我希望读书这件事,可以随我一生。以我现在的年纪还看不懂这书里的乾坤到底是什么,但是最起码不能失了读书这件事。也希望等我暮年之时,也可以像范先生一样,有着关于法学、关于文字的一些值得书写的回忆。

自己文字拙劣,也受字符限制。打算重读一遍这本书,把过程中的没点感悟都写下来,防止自己多年过去,对于这本书的思考什么都没留下。

《书里乾坤》读后感(三):匆匆过客,一生为书

我实在喜欢范用这个老家伙。太可爱了。

他是一个吃货,美食家一样的。写花生米,就写全国各地的花生米。小的时候买一包花生米放在口袋里,吃一颗掏一颗。写宁波、重庆和北京人怎么吃。写豆腐,就写豆腐的各种吃法,豆腐脑、冻豆腐、锅塌豆腐、豆腐干、酱豆腐……写蚕豆,“愿今夜做个好梦,跟邻家的孩子到地里偷吃生蚕豆”,那是他童年的回忆。写茶,也说自己幸而生在有了茶之后的世界。就连恋旧,也是儿童的各种吃食:烂蚕豆,凉粉,糖粥,回炉干,菱角,弹子糖,炒米……这个吃货!

他恋旧,不只是童年的吃食,还有玩伴,一遍又一遍地写着他们。有叫牙宝的小姑娘,有个他老了也十分想念的小五子,还有他父亲每个月请去吃一回早茶的塾师,还有他的童本喜大哥哥。当然了,最重要的还是他称为“弟弟”在我看明明是初恋的小女朋友。他用柔柔的笔调写着他的“弟弟”让我觉得可爱极了。“你睡在正酣的梦里,做美丽的梦,比世上任何的梦都美丽。”这种句子只有为心爱的人才能写出来吧。

范用,1923-2010,中国著名出版家。他只念过小学,十五岁就进入读书出版社做练习生,他说“为了读书才选择了出版这一行”。最初的梦发芽于小小印刷铺里印刷机的“kelanglanglang”声,三伏天里也听不厌那声音。五六年级的他,开始办自己的刊物《大家看》和《我们的漫画》,自得其乐,其乐无穷。

范用有三多:书多酒多朋友多。书多,说他在期间被抄走了三车书,结束后到现在又收藏了三万余册。酒多,喝酒是他的嗜好,然而绝不猛喝,酒是用来品的。他的外孙女年少时这样写他: 他做什么事情都快,看书快,写字快,走路快,吃饭快,就是喝起酒来,慢慢的。他自己写:“喝醉了酒,不仅失态,还伤身体。”还有偶像包袱咧!想象着叶雨先生眯着眼睛慢慢喝酒的样子,真是有范呢。

出自范用之手的书有巴金的《随想录》,陈白尘的《牛棚日记》,杨绛的《干校六记》以及《傅雷家书》等等,这些书与“”都有扯不开的关系。对于,季羡林先生说:“可以原谅,但不应当忘记”。范用为“不忘记”尽了自己的力。经历过的作家或出版家,对那个时期都会有说不出的苦楚,赵家璧先生能说出来的可能就是诸多作家的几百封来信不知下落,范用能说的更大声,他说:“在我心目中,‘右派’都是好人。”可是,不能说出来的呢?时期对人尊严的践踏,让这些只能拿笔杆的人能做的只有一贯的认错,不断地认错。范用一九八五年共产党员登记表上写:入党四十五年,最痛苦的回忆,最深刻的教训,莫过于“肃反”、“三反”、“反右”、“反右倾”一系列政治运动中盲目跟随“左”倾路线,虽无害人之心,却有保护自身的私念,唯恐组织上说我右倾,宁“左”毋右,“”中挨斗,胡乱认罪,“活学活用”又作违心之论,是我最大的弱点,也是我一生的污点。可是那个荒唐的世道,不认罪又能做什么呢?真是心疼这个重视生活情趣的人!

范用是个漫画迷,小时候就自己创办了一个漫画刊物《我们的漫画》。1990年廖冰送一幅字给他:“热爱漫画数十年,地覆天翻情不变,范用兄亦漫画之大情人也。”这股对漫画的欢喜延伸到书上来就是讲究书籍装帧,重视宣传广告,这一点和赵家璧有相似之处。赵家璧在《编辑生涯忆茅盾》里写:我认为范用是一位了不起的真正的出版家,在社会主义事业方面,我最钦佩的就是他,他懂得出版工作应重视宣传广告的重要性。他还曾把三十年代生活书店所设计刊登的许多幅广告汇编成册,前附几篇有关广告宣传重要意义的文章。这一小册子他曾赠我一册,可见他是一个有心人。赵家璧先生的《编辑忆旧》便是范用编辑的,封面也是他设计的。以一幅“播种者”的线描画,画的线条用粉色,书名和作者书名用白色,不印出版社名称和标记。这样一幅画,家璧先生整个人的气质都显出来了,还与老良友出版物的标志结合了起来。

“”期间,范用和陈翰伯、陈原被打成“陈范集团”。1970年前后,在干校期间,范用和陈翰伯谈起当时除了毛主席著作之外几无可读之物,便设想一 旦有了条件,要办读书杂志。1979年,《读书》杂志创刊,创刊号上刊登了李洪林的《读书无禁区》,文章的标题原为《打破读书禁区》,发稿时,范用改为 《读书无禁区》。日后范用回忆:“《读书》每期清样我看了才签字付印,直到退休,至今未听说《读书》有什么问题。”同年还创办了《新华文摘》,直到今天已经成了我国最重要的一份文摘。

俄国出版家绥青的自传《为书籍的人生》也是经由范用出版的。而这六个字,恰恰也是范先生一生最真实的写照。这俩人冥冥中有着某种缘分,一样只念了小学,十五六进入出版业,靠自己的勤奋与努力创造出一片天地,热爱书。

“匆匆过客,终成归人”,这是他曾经为自己写的告别词。如今,范先生已经去找他的老朋友了,可我们会永远记得这位可爱的老先生,见过几面的人会在心里记一辈子,永远会记着最美好的东西,爱吃零嘴,爱茶,爱酒,爱书。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