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我的叔叔于勒的读后感大全

我的叔叔于勒的读后感大全

《我的叔叔于勒》是一本由莫泊桑著作,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233图书,本书定价:19.00元,页数:2013-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的叔叔于勒》读后感(一):无

有钱和没钱,干同样的事结果大概率不同。

钱可以把叔叔从一个全家期待的大人物变成了避之不及的怪物…

钱是大多数人能变得高尚的前提。不常听到哪个穷人干了什么好事,所以那些物质条件不够优渥,但能为了别人付出的人更显得难能可贵啊,这也是每年评出模范先锋的意义吧,告诉我们有人能做到如此高尚…

《我的叔叔于勒》读后感(二):我的叔叔于勒

“贫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文中的菲利普夫妇就是这样的人。他们身上的资本主义社会小人物的悲哀、无奈、挣扎和企盼被莫泊桑描写的淋漓尽致。他们从不试图去改变命运,而是把希望都寄托在一个虚无缥缈的于勒身上,这也是他们最大的悲哀。在发现贫穷的于勒跟他们的期待相去甚远的时候,毫不犹豫的选择了离弃自己的亲弟弟,人性的丑陋跃然纸上,故事不长,却很耐人寻味

《我的叔叔于勒》读后感(三):人之长情

不仅仅是于勒,

廉颇得势时,门客聚集,失势后树倒猢狲散,又得势人又聚集起来,他觉得门客嫌贫爱富,门客说他们本来就是混碗饭吃啊。 还有合纵连横的苏秦。落魄时,妻不下纴嫂不为炊。这很人性啊。

就如今,也是各个父母儿子说别家好啊。

反正我没钱时,家里人对我是没个好脸色的,读书考的差要挨批评挨揍是一个道理。努力吧

《我的叔叔于勒》读后感(四):和于勒相比,谁比谁更可怜呢?

“在行驶的海船上吃牡蛎,何其高尚文雅,多么风光有派。”

初中课本收录了莫泊桑的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那时不知牡蛎为何物。长大了,实在也没觉得多好吃,吃个牡蛎能有多优雅。其实是小时候不明白,小说里的父亲眼中,不是吃牡蛎有多优雅,而是有钱人身份的象征。

小说里约瑟夫的叔叔于勒,曾经不务正业,生在贫困的人家,还吃喝玩乐,耗尽了父母留下的遗产,还有自己兄弟的一部分财产。因此人们把他送上从勒哈佛尔到纽约的商船,打发他到美洲去。

后来这位于勒叔叔写信回来说,他已经赚了些钱,并希望补偿自己的兄弟。这封信令约瑟夫全家激动万分。过去一文不值的于勒,一下子又成为了正直的、有良心的人。

然而十年之内,于勒叔叔再也没有来信。但约瑟夫父亲期盼于勒回来的心情与日俱增,母亲也时常念叨着:“等我们的好于勒回来了,家里就会富裕的。”

有一天,全家人乘轮船去岛上游玩。于勒叔叔恰好就在这条船上卖牡蛎。

约瑟夫的父亲得知后,吓呆了,说到:真是飞来横祸。母亲愤怒地说:我早就知道这个骗子干不成任何正经事,早晚会来拖累我们……

就让约瑟夫去付清吃牡蛎的钱。约瑟芬心里嘀咕着于勒是自己的亲叔叔,是父亲的亲弟弟。并另外给了于勒10个铜板的小费1,回来却受到了母亲的责怪。

从岛上回来的时候,为了避免遇到于勒叔叔,约瑟夫一家改乘了另一条船。

记得九年级读这篇小说的时候,几乎没有什么心理波动。长大重读后不禁唏嘘感叹,莫非我们都活成了自己的讨厌的模样,还是自己也混成了于勒叔叔,即使不明说,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答案。

前段时间忽然在想,约瑟夫的父母,姐姐,还有他自己,和于勒相比,谁比谁更可怜呢?

小说里的于勒在美洲发财了,想着回来补偿自己的兄弟,后来经历了什么不得而知,落魄了也没有回来拖累家人。倒是自己的兄嫂呢,十年未见,船上近在咫尺,却仿佛隔着天涯未能与兄弟欢聚一堂。还让全家人躲着于勒,面目如此善变。

再去想,如果从原生家庭的角度来说,父母的言行是最好的教科书,目睹了父母前后判若两人的嘴脸,也亲眼看见了贫苦落魄的叔叔于勒,最可怜的是小约瑟夫吧?他将如何面对以后的人生……没法再想下去了,不由得赞叹莫泊桑犀利讽刺的文笔。

台湾作家三毛说过一句话:世上的喜剧不需要金钱就能产生,世上的悲剧大多和金钱脱不了关系。

可是当我们长大后看清这个世界,明白了人性就怎么样了呢?

有的时候还真挺喜欢罗曼罗兰的那句话: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我的叔叔于勒》读后感(五):5分钟看莫泊桑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当金钱凌驾于亲情之上

5分钟看莫泊桑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当金钱凌驾于亲情之上

曾经有一句话,有书君印象深刻,那就是“我们最终,或许都会变成自己曾经讨厌的人”,是呀,儿时的我们没有各种来自生活的压力,没有那么唯利是图,总是心存着最简单的善良,这不禁让有书君想起了中学时课本里的一个故事,十几岁看的时候不知所谓,等到三十岁再看,已经泪流满面,那就是莫泊桑的短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

主人公若瑟夫小的时候,家里不是很有钱,只是勉强能够维持生活,有的时候,母亲就连买一个15铜板的日常用品,也要和老板砍上半天的价,有人请吃饭,家里也从来不敢答应,拮据的生活让一家人感到有些痛苦。

不过,没到周日的时候,这一家人就会穿的很整齐,到海边去散步,每次看到有大船进口来,主人公的父亲就总会感慨道:“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

父亲口中的于勒,其实就是主人公的叔叔,在过去,全家可没有那么喜欢他,因为于勒曾经是一个花花公子,在生活困难的人家,还乱糟蹋钱,吃光了父母的老本,包括父亲的那部分,人们按照当时的惯例,把他送上从哈佛尔到纽约的商船,打发他到美洲去。

不过,这位于勒叔叔也不知道是发了什么财,还写信回来说,他要赔偿父亲的全部损失,等几年赚了大钱回来,还会让全家都过上快活的日子,就是这么一封信,让于勒一下子又成为了正直、有良心的人。

而且,有一位船长说,于勒已经租了一所大店铺,做着一桩很大的买卖。虽然过了10年之久,于勒叔叔因为忙碌再没写过来信,但父亲的希望却与日俱增。母亲也常常说:"只要这个好心的于勒一回来,我们的境况就不同了。他可真算得一个有办法的人。”家人甚至还计划要用叔叔的钱置一所别墅。

主人公的大姐那时28岁,二姐26岁。老是找不着对象,全家跟着愁的呦。终于有一个看中二姐的人上门来了。他是公务员,没有什么钱,但是诚实可靠。不过,主人公总认为这个青年之所以毫不迟疑地下决心求婚,是因为有一天晚上我们给他看了于勒叔叔的信。家人赶忙答应了他的请求,并且决定在举行婚礼之后全家到哲尔赛岛去游玩一次。

在前去游玩的轮船上,父亲看见两位先生在请两位打扮得漂亮的太太吃牡蛎。一个衣服褴褛的年老水手拿小刀一下撬开牡蛎,递给两位先生,再由他们递给两位太太。她们的吃法很文雅,用一方小巧的手帕托着牡蛎,头稍向前伸,免得弄脏长袍;然后嘴很快地微微一动,就把汁水吸进去,蛎壳扔到海里。

父亲被这种高贵的吃法打动了,他走到母亲和两个姐姐身边问:"你们要不要我请你们吃牡蛎?"母亲有点迟疑不决,因为怕花钱;但是两个姐姐赞成。只见父亲郑重其事地带着两个女儿和女婿向那个衣服褴褛的年老水手走去。

不过,没多久,父亲就突然变得紧张起来,拉着母亲低声说:

"真奇怪!这个卖牡蛎的怎么这样像于勒?"

"哪个于勒?" "就......就是我的弟弟呀。......如果我不知道他现在是在美洲,有很好的地位,我真会以为就是他哩。" 母亲也变得紧张起来,为了确定真相,她又前去偷偷端详了一番。只见她哆哆嗦嗦地回来说到"我想就是他。去跟船长打听一下吧。可要多加小心,别叫这个小子又回来吃咱们!"

父亲赶紧找到了船长,客客气气说了一堆有的没的,什么当地人口啊,风俗习惯啊,最后才终于说:“您船上有一个卖牡蛎船的船员。那个人倒很有趣。您知道点儿这个家伙的底细吗?"

船长本已不耐烦我父亲那番谈话,就冷冷地回答说:"他是个法国老流氓,去年我在美洲碰到他,就把他带回祖国。据说他在哈佛尔还有亲属,不过他不愿回到他们身边,因为他欠了他们的钱。他叫于勒......姓达尔芒司,--也不知还是达尔汪司,总之是跟这差不多的那么一个姓。听说他在那边阔绰过一个时期,可是您看他今天已经落到什么田地!"

主人公的父亲脸色早已煞白,哑着嗓子说:"啊!啊!原来如此........谢谢您,船长。"

回来后的父亲突然变得很狼狈,低声嘟哝着:"出大乱子了!"又怕被自己女婿听到。为了远离于勒,夫妻俩派主人公若瑟夫前去付清牡蛎钱。并给了他5法郎的银币。

"应该付您多少钱,先生?" "2法郎50生丁。" 若瑟夫把5法郎的银币给了于勒,并找了钱。可当他看到于勒满是皱痕的水手的手。又看了看那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便在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于是,主人公又给了于勒10个铜子作为小费。当他的母亲得知此事时,差点暴跳如雷,:“你简直是疯了!拿10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但她没有再说下去,因为因为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

在旅游回程的时候,一家人改乘了另一艘船,以免再次遇到于勒。

短短几分钟的故事,作者莫泊桑塑造了好几个鲜明的人物,将人性的爱慕虚荣表现得淋漓尽致,文章强烈地讽刺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小资产阶级日益贫闲的境遇、海外发财的幻想以及拜金主义的思想下,人和人的关系逐渐的疏远,而其中的故事,放在我们当下,也不失讽刺的意味。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