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唯有书籍》读后感锦集

《唯有书籍》读后感锦集

《唯有书籍》是一本由(英)汤姆·摩尔著作,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8,页数:24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唯有书籍》读后感(一):那些只有书才能做到的事情

阅读这本书的时候刚好是每年的世界读书日4.23,纪念了一位金牛座的大文豪莎士比亚,或许读书这件事本身就是属于金牛属性的一件事:固执又长情,并且愿意为之抛洒重金。这本书叫《唯有书籍》,在什么情况下,我们的回答是“只有书才做的到”,从答案倒推问题的答案,这让我也知悉了书对于我来说的不可替代性究竟是什么样的存在。

作者用八个面向向我们展示了书和这个世界的联结,书的诞生,书的物件属性,书和我们建立的羁绊,对自我,对自我与他人,在我们一生中扮演的角色,书对塑造世界做出的贡献,书随着时间面对科技挑战的变化,最后对书这一形态在未来的展望。可以说是书这一物品的意义剖析大集合。

作为阅读爱好者,我与书为伴,书是我日常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从未集中思考过书在各种层面上和我产生的复杂关系,我阅读的书构建了我的性格分支,还在不断令我更新。作者是一位深情又理性的爱书研究者,他为我们细细梳理历史,敏锐的从细节总结观点,又旁征博引,带我们博古论今。我们跟随作者在一个书无处不在的时间和空间里遨游,看到书这一载体巨大的影响力,并判断它不会消亡,会被赋予更多新的意义和价值,继续在人类群星中璀璨夺目,熠熠生辉。

书里的细节令人无数次想和作者握爪,感慨就是如此。比如去参加签售会,这一本现场签名的书,对于读者的意义就与众不同,这本书就成为了独一无二属于我的私密的纪念品。像作者说的那样,是“一份礼物”。而书的收集癖也如作者所述“丢掉一些书就像丢掉一部分自我”,开篇读到这里就觉得作者是一位真正的阅读者,爱书人,收藏家。

作者有很多准确的描述,当沉浸式阅读时,作者说“书会隐身”。在我们生活中也有需要“放下书”的时候,“塑造我们的不仅是阅读过的书,还有那些我们为了别的事而抛诸脑后的书”,读到这里或多或少可以消解我的某种执念和阅读焦虑症,书有的时候也是被放弃的那一方,而这或许是为了幸福的生活。

这位英国学者自然又提到了敬爱的女王华丽高贵的阅读室,尽管书架上的书位置四十年来好像也没变动过。哈哈囤

《唯有书籍》读后感(二):恒久流长

“书架上的书是堆叠的沙袋,用以抵御遗忘的洪流。” —— 书籍对你意味着什么?是每日摄取的精神所需,是协助工作顺利完成的工具,还是可有可无的存在? 对于作者汤姆·摩尔来说,书籍是他不可或缺的精神伙伴。《唯有书籍》正如他献给书籍的情书,给读者娓娓道来他对书籍及相关一切的无尽钟情。 ⭐ 作者在本书开篇提到他目睹教授的惊人藏书。书形成复杂的生态系统。教授置身其中(淹没在书海里)。书籍不是妨碍教授工作的障碍物,而是协助他工作出色轻松的好帮手。 书籍代表着藏书人的自我。选择怎样的书,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拥有者的自我。书籍既是文字的载体,也是自身充满意义的存在。断舍离对藏书人来说极其不易。 “丢掉一些书就像丢掉一部分自我。” ⭐ 书籍往往在使用时“隐身”。 使用者关注到的部分仅是里面的文字内容。然而,书籍是隐秘自我和内心世界外化的明显标志。不少人不愿意过分展示自己的藏书。它们透露出藏书者的阅读偏好和隐秘内心。书籍能带读者抵达无垠的彼岸。不过,并非朋友之间涉猎触及的领域达到极致相似。 ⭐ 备忘和记录是书籍和写作最初的用途。 本书提到了挑起事端者对波黑图书馆的破坏。这让我想到了《廷巴克图》。为何有那么些人愿意为珍贵手稿奔波拼命,因为记录不能被简单抹去。文字、图像乃至手稿书籍本身就是在记录历史。摧毁图书馆也预示着当地的过去被恶意抹去。那些曾经的灿烂文化的记载将不复存在。 ⭐ 书籍促使人际关系的塑造。 如今,越来越多人选择约定共读一本书。对大部头的畏难情绪,享受阅读过程中的分享乐趣,都让人选择共读。书籍本身有它的社交性。 《根西岛文学与土豆皮馅饼俱乐部》里面正是讲到主人公们的共读。原本只是为了躲过宵禁的搜查,后来却让参与共读的他们真正喜欢上阅读这件事。《查令十字街84号》更是凸显书的社交性的完美体现。跨越大洋两岸的书信往来,让接收书信的双方虽未曾见面却彼此心意相通,成为知己。 ⭐ 书是最源远流长的遗产。 前面提到,备忘和记录是书籍和写作最初的用途。雷蒙德·卡佛在《需要我时打给我》里也写到,作家根据自己的规则重塑世界,不需要花招、把戏和矫饰的写作。他还说,用尽全力的满足感和辛勤劳作的成果,才是唯一能带进坟墓的东西。他不去想影响写作的客观因素,也不想为了写不好找理由。写作就是他的使命,他的第二生命。 西蒙娜·波伏瓦在《一个规矩女孩的回忆》里也提到,书籍墨守成规,但它们扩大了视野。她也是在认识到这点后开始把自己头脑里的想法移印在纸上,讲述故事。 人类的生物性生命有限,但是记录和流传后世的书籍不会消亡。它们给了作品无限的生命,给予作者另一个时空维度的生命永续。 “每一次写作和出版行为都是在试图抵御死亡,试图从遗忘手中救回一点自己的东西。” ⭐ 纸书会被数字化电子书所取代吗? 作者坦言,纸书和电子书都有其优劣。纸书一目了然,但不算太利于携带。它们不能像电子书那样能够快速检索到需要的段落字句。电子更易获取、便宜、更环保。然而,大多数人通过纸质书学会阅读的。言情小说和类型小说的读者倾向于使用电子书(这像极了我会选择的方式。小说类大概属于读过一遍就短期内不会重读的类别)。 对于需要重温书籍内容、陈列书架和收藏精装书的读者与藏书家来说,纸书是无可取代的。电子书的便捷不会体现在陈列与展示之上。那种触摸的体验感是电子书难以提供的。 总的说来,纸质书和电子书不是全然对立,非此即彼的关系。纸质书永远有它们的忠实受众。电子书只是知识承载的另一种形式而已。 —— 书籍对你意味着什么? 我的回答是每日摄取的精神所需。即便一天再苦再累,抛下暂时的生活烦恼,潜入文字当中,总能让人感到内心的沉静。那些我们肉身无法立刻抵达的地方,总有文字替我们实现梦想。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读者能越过时空的限制,触及作者及作品文字背后的创作真心。 《唯有书籍》何尝不是作者汤姆·摩尔写给书籍的情书,此情恒久绵长。唯有书籍,穿越历史时空,恒常存在。

《唯有书籍》读后感(三):你买的每本书,都只用来读吗?

当你想到一本书时,想到的是什么?

或许是内容,你一口气读完,久久回味;

或许是一本书的封面,在书店一眼就能看到;

或许是一本书独属于你的印记,书角磕皱了,扉页上有作者的签名;

又或许是一本书留下的记忆——它是来自某个人的礼物,对你来说有特别的纪念意义。

二手书、私人藏书、特装书、被遗弃的书;书签、藏书票、书籍装帧;图书馆、书店、书展、读书俱乐部……

书作为一件物品出现时,远不仅是承载内容这么简单。我们与书相遇,衍生出一系列故事。

很多人说纸质书会消亡,但今天,我们仍在读书,我们仍然离不开书。

爱书之人不可错过的真正宝藏

以全新视角讲述书籍的历史与未来

很多时候,我们认为重要的是书的内容,但在《唯有书籍》的作者汤姆·摩尔看来,书首先是一件物品。

围绕书延展出的一切是书作为一件物品的真正生命力。

书向我们传递了信息。厚重的精装书是要我们郑重相待,小开本的平装书更像日常消遣。古老的莎草纸、如今的电子阅读器,书的形式、装帧、纸张、气味、触感,无一不表现了书作为物的一面。

书可以成为身份的标志,我们因为某一本书联结在一起,那些盛大庆典的社交属性甚至超过阅读本身的意义——《哈利·波特》系列的午夜首发活动吸引了大批身穿巫师长袍的读者排队,等候新书的发售。

2011年出现在苏格兰诗歌图书馆里的神秘书雕

书也可以成为表达态度的工具。

2011年,爱丁堡市某个图书馆里的神秘书雕成为一个巨大的谜团。旧书被剪碎后重新粘合起来,变成一个大树模样的立体模型。

没有人知道是谁做的。但偷偷留下这件作品的人,说这是“支持图书馆、书籍、文字和思想”的礼物。

不同于中规中矩的书籍史,《唯有书籍》并没有按照时间线索排列,它采用漫谈的形式,从书籍诞生之初聊到今天人们的阅读,书与人、书与科技、书与世界的种种关系。

英国著名科幻作家乔恩·科特纳·格里姆伍德说:《唯有书籍》这本小书,改变了自己看待一本书的方式。

古往今来作家、藏书家及普通读者的故事

讲述人与书的相遇

1820年,诗人约翰·济慈在临终前用一本带有铅笔批注的书作为传达他爱意的信物。那时他已时日无多,在埃德蒙·斯宾塞的一本诗集中画下了一些“最美的段落”,作为礼物寄给了自己的爱人。这种做法并不鲜见。19世纪许多谈情说爱的情侣——也包括今天的很多人——都会让书成为爱情的纽带。

书也会成为共同爱好者的联结,甚至是秘密的联结。

18世纪初,苏格兰出现了一个秘密的读书俱乐部,俱乐部成员是十五到二十岁之间的九名年轻女性。

她们制订阅读清单,然后聚在一起讨论,通过这种方式脱离男性的监管,将受教育的权利掌握在自己手中。尽管学者尽了最大努力,这些爱读书的少女的身份至今仍是个谜。

不管是作为礼物的书、作为秘密暗号的书,还是摆放在二手书店、藏书家书架上的书,每本书都有自己的故事。

哪怕只是看看夹在书里被当作书签的东西——明信片、价签、火车票、登机牌、外卖菜单,也能知道每一本书独特的生命历程。

它们就像装着过去阅读记忆的时间胶囊,很多年后,依然讲着自己的故事。

资深书虫、学霸教授闲聊专业

密集知识点+播客式轻松阅读

《唯有书籍》的作者汤姆·摩尔是一位真正的爱书人,也是读书的专业人士。他是英国杜伦大学文学及图书历史专业的教授,英国皇家历史学会会员,曾任教于多所世界名校,还曾经担任爱丁堡大学图书历史研究中心的负责人。

在这本书里,他充分展现了自己作为专业人士的深厚学识,旁征博引,如数家珍。

比如他谈到刷边、赠品、特装书并不是当下出版人越来越卷的选择——

18世纪的童书就已经大量使用折页、转盘、立体图片和可移动机关了。有些书还附赠免费礼物或周边产品,好比约翰·纽伯里于1770年出版的《美丽小书》就附赠“一个球和一个针插,这两样东西一定能让汤米成为一个好男孩,让波莉成为一个好女孩”。

偶尔他又是犀利、毒舌的脱口秀人,比如聊到电子阅读器的“婚姻”——

在纸质书的世界里,形式与内容的“婚姻”并非总是十全十美的。但在电子阅读器的世界里,根本不存在婚嫁。你的电子阅读器虽维持着只有单一配偶的状态,却不断更换伴侣,一旦你觉得腻了,它就抛弃现在的文本换下一个。

你的电子书到处寻欢作乐,不断和一台又一台设备交往。书的形式与内容不再束缚在一起。

不管是出版行业的业内人士还是普通读者,都会在阅读过程中收获惊喜,更重要的是,汤姆·摩尔说出了每一位爱书之人都想说的话——

我们想拥有这些书,不只是为了有时间读完它们,更是觉得自己将来还会重温……就算读过的内容我们大多都想不起来了,这些书的存在也犹如一种备忘,一种令人安心的信号,表明我们读过的东西并非荡然无存。

书架上的书是堆叠的沙袋,用以抵御遗忘的洪流。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