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巧克力之战读后感1000字

巧克力之战读后感1000字

《巧克力之战》是一本由劳伦斯·艾伦著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90元,页数:22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巧克力之战》读后感(一):我的书评只是记录我读过了这本书

前一阵子读的,很多营销和跨国管理的内容,其实并不十分关心,每天如饥似渴的读着,应该源于对巧克力品牌的虚荣心。我想知道巧克力是可可豆分离成可可脂和可可粉,在重新加水复原,加牛奶蔗糖什么的。我想知道哪个牌子比较古老比较经典比较有历史,哪个牌子的那种产品比较受欢迎,我最爱的小东西又是哪家公司旗下的,以及他是怎么在中国市场兴衰沉浮的。

其实,我读的是巧克力中国史。

虽然SWOT学过也照猫画虎的用过,但是看人家分析的图也总是看不明白,索性囫囵吞枣甚至跳过。实在是暴殄天物。

看的出作者是很敬仰邓小平,改革开放长挂嘴边。嗯,的确,邓小平和改革开放对于中国的经济和中国的市场有不可磨灭的影响。

总的来说,我觉得这本书还是很不错的,做市场、营销、品牌管理,尤其涉及跨国的,都应该看看。

最后一点感触,人多就是力量大。中国市场几乎成为所有商家的伊甸园,中国公众也成为众产品迎合的主要对象。

人多,就是力量大。

《巧克力之战》读后感(二):巧克力的中国之路

2011年元旦我去南昌和景德镇作短途旅行,到达南昌后我就跑去一家小超市买巧克力,但整个货架都没找到德芙黑巧,于是就换了一间大超市碰运气,店员带我走向一个单独放置的玻璃柜前,柜子是上锁的,我觉得自己是在购买本店一款“奢侈品”。

那一刻我没思考过德芙是什么时候,是怎样抢占了我的味蕾,但我执意觉得德芙黑巧是唯一选择。我自己就是巧克力巨头们争夺中国市场时培养出来的一代黑巧爱好者。

读完这本书,更加肯定了这个结论。书中的故事有趣,几乎是所有行业进军中国市场的缩影,费列罗,吉百利,好时,雀巢和玛氏,他们采用不同的方式进入中国,面对这个特殊市场诸多挑战,竞争对手的地方山寨,噩梦般的物流管理,文化差异导致的销售挫败,这为所有考虑进入中国市场的企业提供了借鉴的普遍经验。

如今,进入中国的外国企业已逐渐适应复杂多变的中国市场,培养自己一代一代品牌忠实的消费者,而中国的消费者也在观看世界巨头们之间以及与本土企业竞争碰撞出的创意火花。从巧克力战争一隅,我们学到商场上想要赢得战争,并不是看你投资规模的大小,而是你对市场和消费者投入用心的程度。

《巧克力之战》读后感(三):有意思的巧克力跨国公司发展史

说起对这本书的兴趣,多半是因为它的名字。在各种财经书籍堆起来的财经大学图书馆里,这本书无疑让人眼前一亮。作为一个什么都不懂得freshman,饶有兴趣地捡起了这本书看了看,翻开一看,仍然是想象中的有点区别,不过也凑合,满足我这颗好奇的心。

说起巧克力,从小到大我对巧克力的印象几乎只有德芙丝滑牛奶巧克力,再到后来,爱上了费列罗的金莎和拉斐尔,翻开来看又想起了好时kisses和玛氏的巧克力豆。这些,仅仅是在几十年间就占据了超市便利店收银台旁边的黄金货架,五大巧克力公司的疯狂扩张之路值得人借鉴。

在这场长达几十年的巧克力之战中,最大的赢家无疑是玛氏。玛氏令人印象深刻的产品太多太多,德芙的排块,士力架,巧丝,脆香米,M&M巧克力豆……作为玛氏最先出名的巧克力产品——德芙丝滑牛奶巧克力,在与吉百利牛奶巧克力的正面交锋中取得了胜利。长达十多年的持久战见证了玛氏集团的韧性。玛氏的成功将吉百利开始进军中国市场的雄心壮志打得支离破碎,但好在吉百利开拓了新的市场,怡口莲现在也是一个成功的产品。

从这几个公司的兴衰来看,想吃下中国市场这块肥肉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毅力的。从内部原因来看,一个外资企业想要在中国扎根,就必须拥有一个坚定的高级领导层。玛氏作为一个家族企业,对于人员的要求格外严格,其领导层的核心凝聚力对比其他公司来说有很大的优势。在这几十年间,一个方案能被长久地执行,这就是成功。从外部原因来看,一个成功的公司就需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具有异域风情的巧克力更需要融合中国的口味,才能被广大的中国消费者所接受。

说到优缺点,SWOT的分析让人眼前一亮,但是整本书可能因为篇幅的缘故过于浅显,不过这也不算缺点吧,书中对玛氏集团的描述也是还是带有一些个人色彩的。

见证了这么多家巧克力公司的发展历程之后,还是希望中国能有一家巧克力公司的崛起,仅满足一个心愿。

《巧克力之战》读后感(四):在华外企的竞争

这是一位曾在华外企就任主管级别的劳伦斯艾伦针对外企巨头(费列罗、吉百利、好时、雀巢、玛氏)在中国巧克力市场经营情况(到2009年)的竞争分析。

可可种子由西班牙从南美洲带到欧洲,发展到今天成了常见食物。

直到改革开放,巧克力的味道对中国人而言还是相当陌生的,也就有了‘异域风情’的天然优势。20世纪90年代,五大巧克力公司在制定中国战略时,一个主要的问题是配备空调的供应链(存储和运输的温度在零度以上16摄氏度以下)。

在中国在这里,是场景不断变换的游击战,检验的是领导人的管理技巧、适应能力和耐力。

(意)费列罗(榛果威化巧克力)是由香港分销商巧运到内地,虽是因监管和辨别而贴上进口标签,但所要求依法黏贴的全息标签和信息标签却成了重要的营销手段。2005年费列罗公司上诉侵权产家(金莎)。费列罗主要销售在华南,本身拒绝过度扩张,到现在仍坚持进口贸易,全国分销。

(英)吉百利(荷氏润喉糖、怡口莲)在设计工厂时候,拘泥于复制以往的成功经验而不是迎接中国的现实挑战。依靠本地已存在的鲜牛奶生产设备供应商,而中国当地缺乏巧克力制造机器和缺少维护供应商,结果痛失良机。加上频繁更换管理层,内耗严重,吉百利的巧克力业务只能连受重挫。

(美)好时(Kisses)管理层经过观察,认为不建厂,办事处设在上海,直到2001年才独资建厂。并且,其管理能因时制定战略,竞争中保持向上发展态势,但公司中国区管理不稳定甚至崩溃,以致于2004年全面撤出。后来好时也只得重新开始。

(瑞士)雀巢(奶粉、速溶咖啡、纯净水、奇巧巧克力、雀巢威化)产品种类繁多,进入中国20多年只有三个总裁,领导层稳定且持续时间长,但包装相似,无单品突出成绩,其营销方式多变,总体业绩能逐步增长。

(美)玛氏(士力架、德芙巧克力、M&M巧克力)属于家族企业,有稳定的领导层和财政投入,坚持自己的品牌策略,发展到今天,成为巧克力市场领袖。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本土企业也开始有了和外企较量的实力(例如金帝)。很多时候,没有简单的答案,只有无穷无尽的问题。

作者总结在中国市场需要有信守对市场长期承诺的意志,坚持到底的韧性,以及持之以恒的关注如何满足中国新兴消费者的期待。决定成功的不是公司在生产投资上的规模,而是公司对市场及消费者投入的程度。

《巧克力之战》读后感(五):note --成功的方法千万种,理念必须唯一就是顾客至上

1、当你知道如何开展工作时,自然容易始终如一的贯彻政策;但是如果你还在黑暗中摸索成功的正确模式,那时必然是举步维艰。

2、过度扩张,对很多在中国开展业务员的跨国公司而言,是个诱人的陷阱,主要体现在缺乏足够的市场支持及分销管理,就盲目的将某个商品推向一个城市或者地区。总公司下达的指令、不充分的市场营销活动、利润缩减,甚至是对名声的过分追求都会给公司造成压力,迫使公司超出承受限制向外扩张业务。

3、费列罗:推行分销和营销驱动的商业模式,走高端市场战略。

4、吉百利:

(1)优势:世界上最早的跨国巧克力企业,巧克力世界的“日不落”;丰富的国际贸易经验;在国外市场口碑好,广告家喻户晓。

(2)劣势:中国本地鲜奶奶源质量达不到要求;技术难题;对中国市场盲目乐观;领导层不稳定,内耗严重。

(3)潜在机遇: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消费者对新鲜事物的渴求;人口众多,潜在巧克力消费者群体可观。

(4)技术问题:生产环境和设施不佳;中国发展日新月异,市场容量和消费者需求难以评估;冷藏分销渠道不完善;来自玛氏的威胁。

5、好时

(1)优势:不落窠臼的洞察力,没有国际业务教条;低风险高回报的进入策略;领导亚洲区的负责人拥有广泛的工作经历。

(2)劣势:业务重心放在北美,常错失国际市场机会,经验缺乏;欧洲市场对美国巧克力有偏见,收购进展不顺;国际运营记录不佳;胜利之时领导层发生地震。

(3)机会:亚洲巧克力消费者没有欧洲消费者的偏见壁垒;玛氏和吉百利的建厂,推高了巧克力的整体价格;从北美工厂出口巧克力成本较低。

(4)技术问题:分销设施落后,物流欠缺;中国市场难以把握,参考数据难获得;无个人消费巧克力的传统;其他品牌瓜分市场份额;山寨威胁。

6、雀巢

(1)优势:家喻户晓的国外品牌,以质量可靠取胜;在投资规模、运营范围以及零售贸易上的但是超群;有成规模的职业外派人员,高层稳固;业务范围广,奶粉、咖啡、汤料等已经建厂。

(2)劣势:雀巢威化生产力有限;奇巧包装过于相似;雀巢公司规模更大的食品业务蚕食巧克力业务;在设备上投资过大,开支高昂。

(3)机会: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消费者对新鲜事物的渴求;人口众多,潜在巧克力消费者群里可观。

(4)技术问题:中国发展日新月异,市场容量和消费者需求难以评估;随着时间发展,市场拉动力渐退;供应链不佳。

7、玛氏

德芙巧克力的成功归功于三个主要因素:保持了良好的性价比、让巧克力消费者产生极大共鸣、通过产品的广泛扩散在中国巧克力市场上推动产品的影响。

(1)优势:历来对全球有规划,扩张经验丰富;具备高价格,高享受的产品形象;善于挖掘培养本土人才;资金雄厚。

(2)劣势:家族企业;价格偏高;金牌产品M&M和士力架受欢迎程度不如预期。

(3)机会: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消费者对新鲜事物的渴求;人口众多,潜在巧克力消费群体可观;吉百利出现口味缺陷和分销失误,好时也一度推出市场。

(4)技术问题:生产环境和设施不佳;中国发展日新月异,市场容量和消费者需求难以评估;冷藏分销渠道不完善;来自其他巧克力巨头的威胁。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