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中国神话传说词典》读后感锦集

《中国神话传说词典》读后感锦集

《中国神话传说词典》是一本由袁珂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页数:449,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中国神话传说词典》读后感(一):(礻末)与(礻未)

后浪《中国神话传说词典》P245右边倒数第三个词条写的是:(礻末)即魅也。 华夏《中国神话大词典》P248左边第二个词条写的是:(礻末),即魅也。 后浪《山海经全译》P219第29个注释写的是:(礻未)即魅也。 浙古《山海经》P143写的是:(礻未): 通 “魅”。

孰是?

《中国神话传说词典》读后感(二):丁酉年七月廿八日读后

九页,“谓背为九,谓坐为隆”,观此可证哀牢国。

二十八页,“钧沈”,钧当作钩。

二十六页,“神遭设教”,遭当作道。

五十六页,“三星之一”,星当作皇。

一百一十一页,“白板王”,板当作饭。

一百一十六页,“为善之珍”,善当作兽。

一百一十七页,玄股国“以鱼皮为衣“,赫哲族其裔也,“两鸟夹之”,或是使鱼鹰之象。

一百二十五页,“文马郎吉良”,郎当作即。

《中国神话传说词典》读后感(三):一份弥足珍贵的手稿,见证神话学大师对神话学事业的执着!

2011年底,我们推出了袁珂先生的《中国神话传说》,随即便受到读者的热切关注。不少读者还提出重版袁珂先生另一部神话学著作《中国神话传说词典》的愿景。为满足广大读者对神话学的兴趣,时隔半年,我们隆重推出袁珂先生的这一著作。

袁珂先生“填海追日五十年”,提出了广义神话论的看法,拓宽了中国神话的研究视野,并将之运用于其多部作品中。而广义神话论正是在《中国神话传说词典》的编写过程中形成的,也足见这一著作的奠基意义。本书编写前后费时十年,1985年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首印50万册,一经出版便在读者中引起极大反响,荣获1985年四川省社科院科研成果特别奖。

本书资料丰富详尽,将同一传说的不同版本收罗齐全,体例索引整齐且严谨可靠。这样一部全面而专业的词典,既有益于神话研究的进行,又在重要的参考价值外具有珍贵的学术价值。随文配有400余幅插图,更为读者打开了一扇贴近神话传说原貌的大门。

这部词典主要反映了袁珂先生的研究状况及学术观点。正如很多学术问题往往有不同见解,对于袁先生的有些观点,学术界可能有不同看法。考虑到这种情况,袁珂先生将一部分内容附于正文后面,作为“参考词目”,供读者查阅或探讨。

这部词典主要采用书证作释文内容。正如袁珂先生生前所说,这是一部“变体”词典。出版这样的词典,是一种尝试;我们期望,这种尝试对中国神话研究会有积极的作用。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袁珂先生逝世十余年后,其后人为我们提供了一份弥足珍贵的手稿。在这份手稿中,袁珂先生生前亲自对1985年版中的诸多条目进行了重写和补充,使这一修订版更加完善。这对热衷中国神话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份难得的收获。

2012年12月

《中国神话传说词典》读后感(四):拼贴最绮丽的中国式浪漫

《中国神话传说》(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2012)与《中国神话传说词典》是神话学大师袁珂先生的集大成之作,代表了中国神话学研究的最高水平。

这个版本的《中国神话传说词典》的最大特点在于,根据袁珂先生生前对1985年版《词典》进行修订的未刊手稿整理而成,价值相较旧版更大。

以下是袁先生的修订手稿照片:

http://www.douban.com/photos/photo/1797750790/

http://www.douban.com/photos/photo/1797750644/

http://www.douban.com/photos/photo/1797750564/

http://www.douban.com/photos/photo/1797750488/

http://www.douban.com/photos/photo/1797750412/

《中国神话传说词典》读后感(五):序言

序言

我从事神话研究工作已经有三十多年。虽说是这样,其实这中间也是断断续续的,并非全部用来研究神话。而且一开始也并没有专门研究神话,而是“十八般武艺,件件都能”,换句话说,也就是件件都无能。它虽然为我以后专研神话提供了一些方便的条件,使我能够博观泛览,了解广阔一些,但毕竟由于专研的时间少,基础不深厚。

好心的同志常常这样对我说,你研究神话,就该用马列主义的观点,辩证唯物论的方法,观察探讨中国古代神话的问题,写出几篇广博深厚的、具有学术价值的论文来。我感谢同志们的好意,也尝试着这么做了,却始终感觉自己的认识还停留在一般的阶段,不能有更高的水平。在我看来,这里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我们还没有充分掌握一个内容既丰富又可靠的研究对象。我认为,我们的神话研究,尚须有坚实的基础,从这个基础上才能去攀登理论的高峰。

中国神话材料散碎的特点,这是只要初涉神话研究领域的人都知道并且承认的。它散碎的情况,照旧的图书分类法,简直可说是在经、史、子、集四部里都有。而且有些资料,还须求之于书注,或类书征引的佚亡古书,或古书的佚文。而资料本身,又有文字的脱、误、倒、衍、正文入注、注入正文……需要加以校勘、订正;又还有文字的涵义,旧来注家注释错误或注释含混,需要加以确切的新诂。有了这些复杂的情况,就给我们提出一个研究对象的问题。连研究对象都未能够充分掌握,或虽掌握而认识浅近,不甚了然,还说什么用马列主义的观点去分析探察呢?

多年以来,我积累了相当一部分神话资料,有的是书籍杂志,有的是资料卡片。曾经打算编纂一部《神话资料汇编》,以神话人物为中心,而将有关他们的资料尽可能地搜集起来,不加删减,依次列在某个神话人物的专题下面,以备研究者参考。这是一个奠定基础、觅致研究对象的办法。这个办法有它的好处,但也有它不足的地方。最大的不足,就是有些过于琐碎的神话资料,仍无法搜集在这个《汇编》里;还有些不见古书记载而仅流传于民间尚未有正式文字记录的,也不便作为资料收入。除此而外,还有些资料,如“灶神”、“天梯”等,因其在原始材料里既琐碎而又讲得比较隐晦,仍需加以初步的研究说明,让读者看得明白。因此《汇编》这项工作一直迁延未作。

1972年起,我就想干脆编写一部《中国神话词典》,以容纳所收集的资料,同时,在编写的过程中做些初步研究。于人于己,都有好处。

如果说,要建造一座中国神话的殿堂,需要许许多多适合这座殿堂要求的特定的砖瓦,那么,《中国神话词典》所选择编写的若干词目,就是建造这座殿堂所用的特定的砖瓦。自然,要使殿堂建造成功,建造者还得花费许多心血和劳力。作为词典的一个词目,这些“砖瓦”是经过编写者初步加工的,包含编写者的认识和见解,也可说是编写者对中国神话的初步研究。但却无碍于研究者利用它们作进一步探讨,因为每一个词目里所包含的仍多是原始的神话材料。

开始编写这部专科性质的词典,确也感到“前无古人”,无所参考和依傍。遇到一些困难,走了一些弯路。起初曾打算用语体文作概括性的简明扼要的叙述,尽量减少直接引用原文。试编写了两三条,看来却总觉得浮浅空泛,很不像样,编写不下去。由于中国神话材料散碎,问题多端,实在不是用几句简单的话语就可以把某一词目解说得清楚的,还是必须引用原文,而且往往还须采自各书的不同原文资料。这样也试编写了两三条,就觉得果然内容比较充实,根据确凿,看来不是在编谎。于是决定以直接引用原文为主。在引文之间,有时则用一些浅近的文言作陈述语或解说语。

下一步是搜集并选择词目的问题。我手边有一部1936年出版的《辞海》,里面有一些属于神话性质的词目。顺手一翻核,就在三画的“大”部里翻检到了这么两条:一条是“大人”,另一条是“夸父”。一看它的解释,却远不能满足《神话词典》的要求。例如“大人”,它的解释共有六种:首先是“有德者之称”,然后是“有位者之称”、“地方长老之称”、“尊长之称”、“占梦之官”,等等。第五种是“巨大之人”,这才是符合《神话词典》要求的神话性质的解释,然而列在第五。所引解释的根据也很简单,仅举《山海经•大荒东经》“有波谷之山者,有大人之国”一条,自然是很不够的。又如“夸父”,旧《辞海》先引《吕氏春秋•求人》高诱注,将它释为“兽名”,再引《山海经•海外北经》郭璞注,释为“神人之名”。其实“夸父”本来就是“神人之名”,《吕氏春秋•求人》里所说的“犬戎之国,夸父之野”的“夸父”,也当是“神人之名”,不是“兽名”,高诱注是注释错了的。固然“夸父”一词在别的地方也算是“兽名”,但却是特定的某种“兽”的“名”,而不是笼统一般的“兽名”。此兽为何?即猿猴是也。这些都是旧《辞海》的编写者在神话释义方面没有弄清楚的,所以不能满足《神话词典》的要求。但属于神话性质的词目,里面究竟也还有一些,这些词目以及它们的解释,也还大略可供参考。而大部分的词目,却是旧《辞海》里所没有的,必须新选新写。于是,我就先从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的《山海经》里选取词目,先择其简单易释的,次及比较复杂须引资料加以解说的,一遍又一遍地选取编写了几遍,《山海经》所有的词目差不多便选取编写尽净了。然后再选《楚辞》,尤其是屈原所作的《离骚》、《天问》、《九歌》、《招魂》、《远游》篇里的词目,差不多也都列入了《神话词典》的范围。这里面有许多词目是和《山海经》重复的,重复的自然并为一条作解释。其次乃及于《庄子》、《吕氏春秋》、《淮南子》、《诗经》、《左传》、《国语》、《搜神记》、《拾遗记》等,用的大体上也是这种办法。在编写词目的时候,我早年积存的几匣子资料卡给我的帮助很多。

起初,我目光所及,大都偏于古代神话。以后,经过几次对词目的修订增补,才逐渐感到,中国历史既然是这么悠久,在悠久的历史发展演变过程中,必然会有许多新的神话、新的富于神话意味的民间传说繁衍滋生。事实确也正是这样。难道“沉香救母”的“沉香”、“白娘子水漫金山寺”的“白娘子”,以及相关的一些词目,如“法海”、“华岳神女”等,不应该作为《神话词典》的词目而列于其中吗?难道仅仅因为它们产生的时代比较晚近就应当遭到摒弃?若真是这样,那么《神话词典》就太狭隘,也太不完备了。在编写中,我对神话的认识起了变化,逐渐从狭义领域走向广义领域。自然,词目选编的视野和范围就随之而扩大了。既然有着这样丰富的内容,原来的书名显然已不能概括,故又改名为《中国神话传说词典》。

现所选词目的性质大概可分为以下六类:

一、人——神、神性英雄、历史或传说人物、仙人、精灵鬼怪、国族等;

二、物——具有神话性质的动物、植物、矿物、药物、武器、乐器等;

三、天地——神话传说中的天界星河风云和地上山川城池庙观等;

四、书——研究神话的参考书,旧时分隶于经、史、子、集四部下的有关书籍,以及类书、丛书、辑存的佚亡古书等;

五、事——神话传说中不以人为主而以事为主的,如“绝地天通”、“八仙过海”、“担山赶太阳”等;

六、其他——实在无法归入以上五类中的词目,便通通归入此类。

中国神话,由于其资料散碎的特点以及神话本身具有的多学科性质,举凡天文、地理、历史、动物、植物、矿物、医药、宗教、哲学、风俗、文学、艺术、语言文字学等,一句话,整个文化领域,莫不有它的踪影。要将这些都作为词目解释的内容,比较正确而少有错误地包罗在这部词典里,以一手一足之列而浮浅如我者来做这样的工作,确实是相当困难的。但是,从1972年起,我还是勉为其难,按照预定的目标。零星点滴地搜集材料,排比综合,孜孜矻矻,一个劲地编写下去。直至1982年初,编写工作基本完成,幸又得到上海辞书出版社大力支持,为之出版。现在,全书除有三千多条正文词目外,尚附有二百六十多条“参考词目”。

我衷心希望,本词典出版后,能得到学术界同行和广大读者的宝贵意见。

袁珂

1983年12月于成都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