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参透生死读后感100字

参透生死读后感100字

《参透生死》是一本由雪漠著作,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367,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参透生死》读后感(一):比西藏生死书更适合,生和死,尽在其中

雪漠是一位修行大手印二十余年的证悟者,同时也是一位获得无数奖项的知名作家,他以文学的笔法解释和传播佛家文化的大智慧,并结合当代人的阅读兴趣而写作了这部生死学巨著。

《参透生死》首次公布了香巴噶举的中阴成就法,以文化随笔的写法,生动、智慧地讲述了人应当如何“生”、如何“死”的终极问题。全书分为“让生命成为修行的道场”、“让世界成为调心的道具”、“让死亡成为解脱的良机”、“让放下成为往生的助缘”四章,具体讲授了如何让精神修炼升华个体生命、如何面对疾病等生命低谷、如何面对死亡进行临终关怀、如何让死亡成为生命解脱的良机等“生死大问题”。

书中的香巴噶举中阴成就法是传统的“奶格玛六大成就法”之一,是流传了千年、纯如千足金的香巴噶举密法对生死的独特表述,由代代成就大德印证、传承至今,本书首次公布于世。香巴噶举中阴成就法直趋心性,容易实证,可操作性极强,没有目前流行的中阴救度法那么复杂,堪称“中阴解脱指南”。雪漠在本书序言中特别指出,本书不能当成时下流行的那类中阴救度书,时下流行的是救度法,而不是成就法。此外,本书还对佛教的解脱原理做出了如理如法、与时俱进的解读。

《参透生死》读后感(二):完全改变了我看待生死的态度的一本书

当我第一次接触死亡时,看到了《西藏生死书》,它引起了我的一些思考,当时就觉得它是一本好书,但是当我看到《光明大手印:参透生死》时,我整个当场就被震撼了。反反复复读着这本书时,我觉得自己面对死亡的态度也被一点点改变了。

不过,我的第一观感,其实是被吓出了一身冷汗的。因为,我一直不知道原来在佛教的角度来看,面对死亡时有着这么多的讲究。更可怕的是,对死亡没有任何了解的人,往往会用一种非常错误的态度对待死者,无意中,甚至是在一种好意中,抹杀了新死的亲人拥有一个更好归宿的可能性。可惜,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我的亲人已经死去了两年多,我已后悔莫及了。所以,我一直希望,能有更多人在还来得及善待亲人时,都能看看这本书,起码知道一些东西,有另一种选择,那么就不会在一种懵懂的状态中,做出让自己非常后悔的事情。

当然,不信仰佛教的人,可能感受会跟我不太一样。但是,即使撇开一些东西,单纯看这本书中讲述的对待死亡的态度,以及注意事项背后透露出的真理,就会发现,一个人在活着时,到底是被什么东西阻碍了他的幸福。所以,我深深地感到,一个人如果明白了死,也就明白了生,明白了如何在拥有生命时,真正地实现一种心灵的自由解脱。从某种程度上说,它甚至是跟宗教没有关系的,是一种非常质朴的真理。如果能超越概念去思考它,去参透其中的奥秘,我们就肯定会发现一种真正的安心之法、解脱之法。

在跟着一些人去拜祭亲人时,我目睹了一些很令人寒心的场面。我发现,大家在一种概念化的爱下面,把美好的爱变成了一种作秀。大家在坟墓前哭上几分钟,摆上几碟吃的,就觉得自己好像完成了任务,自己仍然是爱着死者的,然后聊开一些毫无关系、毫无意义的闲话,甚至急着要走。痛哭,急着走,前后不过十分钟不到的时间。这真的是爱吗?死者若真的有灵,他会是一种怎样的感受?当时,我的心很疼痛。我很希望真正为死者做些什么。即便再也做不了什么,至少我可以为自己的心做点什么,不仅仅是表演一种爱给别人看,或者在一种情绪的鼓荡下,做一些只对自己有利的事情。

我很高兴,看了《光明大手印:参透生死》之后,我知道了自己能做什么,做什么才对死者真正有益,至少它让我的心能够坦然,让我能心安理得地去爱,而不是表演爱。我知道,如果有一天我发现了自己有着这样的行为,我会非常痛苦的,因为自己曾经是那么无知,以至于伤害了一直想善待的人,自己却懵然不觉。发现时,也晚了,来不及补救了。就像给最爱的人喝下了一杯掺着毒药的美酒,抱着他哭泣,泪干,才发现落毒者其实是自己。这有多么可怕?我多么希望,我的朋友们不用体会这样的一种感觉。不过,不是遮住耳朵、戳瞎眼睛般的不用体会,而是真正明白了,未雨绸缪了,真正善待了后的心安、满愿。

在这种心情下,我真诚地推荐《光明大手印:参透生死》,希望大家都能看看这本书,尝试从另一个角度反思自己对待生命、人生的态度。

《参透生死》读后感(三):《参透生死》:教人看破生死、活得幸福明白

一部媲美《西藏生死书》的伟大生死学巨著

一部教人看破生死、活得幸福明白的经典书

雪漠谈生死

关于死

本书将会告诉你,如何在死亡来临的时候,让你证得的智慧或者拥有的知识真正地发生作用,令你得到解脱,或者实现往生;如何在智慧的观照下,渡过你人生中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关口。

关于生

生命是一个巨大的幻觉,生也罢,死也罢,都是一种过去就不复存在的记忆。可生、死仍然是非常重要的两件事。我说过,死亡是解脱的良机。那么生呢?如何在这辈子当中,升华自己的生命价值,让幻觉般的人生变得更有意义?这是一件跟死亡同样重要的事情。

本书卖点

首次公布的“中阴成就法”

本书主要内容是香巴噶举“中阴成就法”,它是传统的“奶格玛六大成就法”之一。它来源于作者雪漠传承的汉藏两地的香巴噶举法脉,本书首次公布于世。

殊胜的“中阴解脱指南”

香巴噶举“中阴成就法”非常殊胜,它直趋心性,直趋解脱之门,堪称“中阴解脱指南”。传教祖师琼波浪觉的十八万弟子中,证得幻身成就者有七千二百多位;有六十四位不舍肉身,飞往空行净土,其余弟子均中阴成就。而按流传于教内的说法,得此法者,即使不曾修行,只要能生信,也往往有大效。

代代成就大德的印证、传承

香巴噶举“中阴成就法”由香巴噶举一代代的实修成就大德印证、传承至今,纯净如千足金念珠,智慧如传递的火炬,不曾熄灭过。

佛教解脱原理的清晰表述

本书除“中阴成就法”外,还对佛教的解脱原理作了与时俱进的清晰表述。读过此书便能知晓,佛教所说的解脱是什么,它是如何达成的,我们应该注意什么,以及如何在临终生起妙用。

关于“光明大手印”精语

光明大手印能让你发现自己的宝藏,你会从贫穷的“乞丐”,一跃而成为富有的“国王”。

在真正的大光明中,其实是没有阴影的。当我们感觉自己待在阴影中的时候,说明我们背离了光明。让自己远离黑暗最好的方式,就是让自己化为光明。那时候,烦恼的黑暗就消失了。无需对治,本无烦恼。

出世间法的精神,必须由世间法的行为来体现。以“无我”的出世间之心,为人民服务,实现世间法意义上的利众。

我自知,也知他,故自信。

不知”道“的快乐是愚昧之乐。知”道“后的快乐才是大快乐。读好书,就是先要叫我们知”道“。知”道“后,便能离苦得乐。

大善是自己的修为,跟施舍对象无关。

大手印追求一种不二智慧。不二智慧就是消除分别心后的一种空性光明。

光明大手印是一种境界,任何人都可能达到的。

大手印,直指人心的智慧也。大手印瑜伽是心灵瑜伽的一种,它超越了宗教名相。它代表了人类文化中最优秀的部分,它是救心之方,是安心之法,是铸心之术。

大手印是超越名相的,它告诉我,无论是宗教的教派名相,还是诸多的二元对立,都是应该从心里扫除的东西。

我的大手印书中,少谈密法而多谈慧理。慧理为体,教法为用。没有体,是不可能有用的。

大手印是超越宗教的。大手印是人本有的智慧。即使没有宗教,其俱生智也是本来存在的。

大手印的“印”是印心之意,用以“印”真心。

大印者,佛之明空智慧也。跟上师相应之后,便能契入。

大手印是解脱道,无关乎名相。

注重人生关怀和人间关怀,强调出世与入世并重、心性与行为双修。这才是大手印的本意。没有善的行为,便没有大手印。

一切烦恼,源于分别心。见地高超时,便是大解脱。所以,大手印强调“见即解脱”

大手印不是别人传的,大手印是本具的智慧。

大手印本自俱足,不加外求,只要俱缘即可。

大手印是众生与生俱来的智慧,不是哪个神或是哪个人赐的,你只要能认知心性,便能契入大手印。

大手印是人类本具的智慧,不是哪个派的私产。

大手印的智慧,便是实相智慧,但又不是世俗所说的智慧。

光明大手印对上师和弟子要求都极高。信心仅仅是必须的资粮。有时,只有信心还远远不够。信心如数据线,上师如电脑,弟子如硬盘。三者合格,才能传递数据,缺一不可。

真正的大手印是靠上师相应法契入的。没有上师,便没有大手印。

大手印行者不是发现问题,再去解决问题,而是根本就没有问题。因为无论有多少疑惑的霜花,一到太阳下,总是会融化的。

无秽无净无境界,无修无整无散乱,无你无我无轮回,便是光明大手印。

大手印不在于喧泄,而在于破执。

上师如电脑,具缘弟子如U盘,那信心如数据线,三者俱备,才能相应;相应之后,能会契入真正的大手印。

“印”是明空智慧,但如果没有“大”胸怀和“大”境界,那“印”是没有意义的,这便是那些教徒们非常狭隘的原因。

那些只空谈而没有行为的人,是没资格修大手印的。没有行为,便没有智慧!智慧的体现,便是行为!所有所谓证得了智慧的人,要是没有利众行为支撑其人生,那他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

上师如电脑,具缘弟子如U盘,那信心如数据线,三者俱备,才能相应;相应之后,能会契入真正的大手印。

香巴噶举文化是一种文化活化石,承载着一种跟汉文化全然不同的文化全息,对于当代中国文化来说,是一种全新的滋养来源。

用行为去印证你的智慧

上海大学学生问:您讲到的大手印文化、凉州贤孝。它们在您的整个写作生涯中、研究中、素材的积累中都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您觉得怎样去挖掘这些文化?怎样去借鉴,比如儒家文化、道家文化。怎样去把这些文化吸收、借鉴、运用?怎样把中国文化、西部文化向世界展现出来?

雪漠:我告诉大家,所有的文化在没有变成你的营养之前,都是知识,不是智慧。如果要把它们变成智慧必须得让它们消化到你的生命中,变成你的行为。没有这个行为构不成智慧。换一句话说,把那块牛肉吃到肚子里化成你的营养的时候,才成为智慧。含到嘴里时不时地吐出来让你的朋友看看你的牛肉,这不是智慧。好多人实质上就是含了一块牛肉,时不时拿出来再含到嘴里。卖弄知识的人都是这样的。实际上你把知识变成口头的东西,卖弄、卖弄,它们永远不会变成你的营养。没有变成营养的时候,那个东西跟你没有关系,只是一块肉而已。哪怕你含到嘴里跟你也没有关系。不是你经常在口头上卖弄就是你的东西了,不是这样。这需要体验,我们叫悟,悟进去,把这种智慧悟透,并用这种智慧观照自己的行为,让它成为你行为的一种力量。没有行为就没有智慧,所有的智慧都体现在你的行为上。不能说一个非常有智慧的人会愚蠢地和身边的人斗来斗去,真正有智慧的人是不会斗的。跟身边的人叫劲的人肯定没有智慧,因为斗的这种行为就代表了他没有智慧。有智慧的人必须有他智慧的行为。

所以佛教文化的精髓,不是让你去理解而是让你去做、行。陶行知,就是行而后知。他原来叫陶知行,知道了再去做。后来,他觉得应该反过来,才改了名。你必须学会走路,把这种智慧变成你走路的动力和能量。现在你所有学的东西还没有进入你的行为的时候,它不是你的东西,你很快就忘了。要把中国文化、西部文化、佛家文化、道家文化等所有的文化变成自己的光明,这个东西才属于你自己。所以,重要的是去做、行动,而不是说。

当然,那行为还有一个标准:善。无论科学真理也罢,宗教神学真理也罢,各种真理也罢。我觉得我们要超越这些名相。不管它是什么真理,要有一个标准。什么标准?大善。什么叫大善?只要它对人类以及人类之外的动物、生物有好处的时候,这个真理我们就信仰它、向往它、弘扬它。哪怕它是一种神学真理。当所谓的“神学真理”烧死了布鲁诺、囚禁了伽利略的时候,这种“神学真理”就是罪恶。当人们用“科学真理”造出原子弹,想毁灭人类的时候,这种真理也是罪恶。所以,没有什么绝对的真理,没有什么宗教神学这些乱七八糟名相的分别的真理。真正的真理只有一个——善,就是对所有的人类和动物、生物有好处。

——选自雪漠在上海大学讲座

《参透生死》读后感(四):精彩书摘

第一章 让生命成为修行的道场

一、生命与修行

生命是一个巨大的幻觉,生也罢,死也罢,都是一种过去就不复存在的记忆。可生、死仍然是非常重要的两件事。我说过,死亡是解脱的良机。那么生呢?如何在这辈子当中,升华自己的生命价值,让幻觉般的人生变得更有意义?这是一件跟死亡同样重要的事情。

1、迎接生命的升华

你的所有准备,就是一颗不愿堕落、想要向上的心灵,一颗有所向往、懂得自省的心灵。其他的一切,都没有你想象中那样重要。

生命是一个巨大的幻觉,生也罢,死也罢,都是一种过去就不复存在的记忆。可生、死仍然是非常重要的两件事。我说过,死亡是解脱的良机。那么生呢?如何在这辈子当中,升华自己的生命价值,让幻觉般的人生变得更有意义?这是一件跟死亡同样重要的事情。

那么,如何升华自己的生命?我在《西夏咒》中描写了一位叫做雪羽儿的西部女孩,她一辈子只做了三件事:第一,孝敬母亲,做个好女儿;第二,跟成就者久爷爷学习绝世武功,仗义救人;第三,跟修行人琼一起,通过一种很像世俗中男欢女爱的修炼方式,共同实现了生命的超越,超凡入圣。做好第一件事的时候,她仍是个凡人;做好第二件事的时候,她变成了凡人中比较伟大的一类人;做好第三件事的时候,她整个生命的价值才真正发生了改变。为什么呢?因为在第三个阶段,她成了圣者,成了一种伟大精神的图腾,她的慈悲也罢,智慧也罢,在她生命状态发生了质的改变时,才真正变成了能够点亮无数人心灵的火炬。而此前,她只是一个善良、坚忍但势单力薄的女子,在命运中身不由己地浮沉。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要以雪羽儿的方式实现超越,也不是所有人都能以雪羽儿的方式实现超越。每个人的路,都不太一样,其中的影响因素很多,或许有某种说不清的东西,但更多的,一定是每个人每分每秒中做出的选择。

我总是说,一个人的心决定了他的选择,他的选择决定了他的行为,而他的行为最终构成了他的命运。明白这句话的时候,你一定会明白,命运其实很简单,它就是你每个选择的组合。你当然不知道自己的选择什么时候能够让你到达彼岸,你甚至不会知道你这辈子能不能到达彼岸,或者,能不能走得更远一些。但你一定知道,每分每秒的选择,一定会影响你的生命质量,让你在这幻觉般的人生当中,活得更有意义,拥有更高的生命质量。这意味着,你首先要为自己设定一个参照系——你这辈子要做什么,你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然后,生命时空中的每一分每一秒,你都牢牢记住这个参照系,以它作为你选择的坐标。坚持你必须坚持的,舍去会对其产生负面影响、或者是与之无关的东西。

当你做到这一点的时候,就会发现,世界和人生好像变得比预想中更简单了。它只是一道又一道的选择题,或者说,它是一场巨大的游戏:点击A,你会去到这个地方;点击B,你会去到那个地方;点击C,你又会去到一个截然不同的地方。你会发现,自己似乎具备了一种在一定程度上掌控命运的能力,因为世界的脉络突然变得清晰起来了,你需要去完成的,仅仅是擦亮自己的眼睛,平静自己起伏不定的情绪,就是这么简单。

但是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很多人终其一生,都是情绪的奴隶。他们总是画蛇添足,将事情变得越来越复杂,但因此遭遇失败和某种伤害的时候,他们却又不愿意承认这只是自己的选择出了错,而宁愿把所有的罪状都推到别人的身上。是什么驱使我们总是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上演这样的故事?是欲望,是无知。好多人总是不明白,不管他怪责自己也罢,怪责别人也罢,所有的结果都只能由他自己承担。所以,我们不妨把所有的埋怨、恼怒、不甘与受伤都放下,像看一出电影那样,忘记当时的好多情绪,简单回顾到此为止的这段人生。你会看到,人生中的好多选择,都明摆着会导致后面的一些结果,为什么自己当初会做出那些莫名其妙的决定呢?为什么自己总是不断把自己扔进各种各样的困境当中呢?因为欲望总是蒙住你的眼睛,看似真实的幻境、你的记忆、记忆所导致的好多情绪,也总是让你看不见事情真相,看不见一组又一组的选择与结果当中那简单明了的联系,也看不清世界的真相。

最有趣的是,虽然你现在看这本书,或者反思你的人生时,总是能够轻易发现其中的谬误,可一旦再次面对相同的事情,面对相同的诱惑,你又会做出与往常一模一样的决定。这又是为了什么?因为你明白的好多道理,根本不足以改变你的身体对事物作出的本能反应。这就像一个人饿了自然想要吃东西,一个人看到美丽的东西自然想要多看两眼一样。你身体的反应总是比你的逻辑更加迅猛,所以你无法完全控制自己的心灵,你的心并不属于你,它是欲望的奴隶。

那么,难道人只能对巨大的现实缴械吗?当然不是。我在所有小说中,都描绘过许许多多美丽的女子,她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不愿屈服于命运。她们或以一己之力与命运抗衡,或改变自己的心,然后随顺因缘。改变心灵之后的随顺因缘跟随波逐流是大不相同,前者是一种智慧,后者则是一种软弱。想要体会到这一点,想要实践这一点,你只能把生命化为一个巨大的道场,然后用一种清醒的眼光来观照你的生命,在生命时空的每一分每一秒当中,验证你心灵的状态,挑战你的无知、欲望、傲慢、愤怒、嫉妒,挑战一切把你扔进不能自主的命运当中的那些东西。渐渐的,你的心就会改变,你的命运也会改变。

在此之前,你的所有准备,就是一颗不愿堕落、想要向上的心灵,一颗有所向往、懂得自省的心灵。其他的一切,都没有你想象中那样重要。

2、谈谈我的童年

一个人一生中能飞多高、看多远,不是命运加诸他的,也不是社会加诸他的,而是完完全全取决于他做出的选择。他选择了一条什么样的路,他就会走上一条什么样的路。如果他明明想要另外一种东西,却又不肯走上一条能够将他引向那个东西的路,那么他就永远都走不到终点,就是这么简单。

《大漠祭》出版之后,好多媒体报道了我儿时的事情,人们看了之后,就觉得我的童年过得非常艰苦。但这都是他们的感觉,我自己并没有感到怎么的苦,我感到的反而是一种巨大的幸福。因为,当一个孩子看不到另外一种生活的时候,他的心中不会形成苦难的概念。

世人眼中的苦难,是欲望得不到满足之后的失落,或者别的一种东西,它们都是因为对比而形成的。比如,当一个孩子看到别的孩子可以吃冰淇淋,但自己吃不上的时候,他就感到了一种“苦难”;当他看到别的孩子可以玩变形金刚玩具,但自己玩不上的时候,他也可能会感到一种“苦难”。当你心里不存在一种落差的时候,“苦难”的感觉是不存在的,那么生活中实际上就不存在什么“苦难”。好多东西都是这样,你觉得有,实际上它只是一种感觉,是一种幻象似的东西。你被它蒙骗之后,就觉得自己确实是那样的。事实却并不一定如此。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苦难这个概念是不存在的,他心里只有一种快乐,而且是一种大快乐,因为他没有任何欲望,他仅仅是在享受生活中的好多东西。比如,得到一个很小的玩具、骑着马奔驰、捕捉到蝴蝶、和村里的大姐姐一起偷偷把土豆烧熟了吃,这些时候我都是非常快乐的,这样的快乐回忆还有很多。所以,童年在我的印象中没有什么苦难,也没有他们说的什么艰难、艰辛的东西。我的童年里,充满了非常快乐、非常赋有诗意的记忆。

这种快乐,现在城市里的好多孩子可能都体会不到,因为他们的身上承载着家长们太多的期待。这些期待,大多是家长自己无法满足的欲望,而这些欲望,最终都会转嫁到孩子身上,变成孩子自己的欲望。当一个孩子的心中有了欲求的东西时,他本有的赤子之心就受到污染了。他就再也不可能拥有一种快乐、诗意的童年了。

什么叫赤子之心呢?它很像佛教所说的“平常心”。一个孩子在非常天真的时候,是没有任何分别心的,从这一点上来说,它很像一个人通过修行消除所有二元对立之后,所达到的一种平常心状态。不过,当你消除所有二元对立的时候,是不会被世界上的好多东西动摇的,但是赤子之心却会受到污染。所谓的受到污染,就是一个人开始有了分别心。分别心是痛苦的一个主要原因。当一个孩子心里没有这些东西的时候,他是非常浪漫的。他面对这个世界,就像面对母亲一样,始终在灿烂地微笑着。他不觉得自己有什么精神或者物质的东西,他也不管充实还是不充实,他没有这些概念。我们心里的好多概念,其实是一种人为的、理性的东西,并非源于自然。当你消除所有二元对立的时候,就会变得像孩子般天真,但这种天真不是一种无知,相反,它是一种直观智慧的产物,这种智慧里面没有概念的痕迹。现在的好多人,心里都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欲望。一旦一个人的心中产生欲望的时候,他就会感到空虚、失落、痛苦,形成诸多苦难、厄运、逆境之类的概念。天真的孩子之所以活得非常快乐,非常自在,非常任运,就是因为他的心里没有这些东西。他面对这个世界的时候,是非常淳朴的,他的心灵是一颗没有任何污染的童心。

但我的童年确实不像城市里的孩子那样,拥有好多东西。我的父母不识字,也无法为我创造很好的学习环境。很小的时候,我就去当牧童,每天牵着村里的枣红马,到湖湾里放牧。因为家穷,我在最该读书的年龄,却读不到该读的书,因此而欠下了太多的文学营养。直到十五六岁时,我到城里读书,才能找到一些书,然后拼命地补充一个文学青年成长为作家所必需的营养。那个时候,我的衣袋里老装着背诵用的卡片,上面写着好多古诗古文。我利用走路的时间,背会了几百首唐诗。十九岁参加工作的时候,工作环境依然很偏僻,十分闭塞,我整天就浸泡在庸碌里,身边都是一些混混一样的人。那时候,我最怕的事情,就是自己会像“狼孩”那样,被环境熏染成一个混混,庸庸碌碌、毫无意义地走完我的一生。我身边有好多自命不凡的文友,但他们都在不知不觉中失去了自我,变成庸碌的细胞,满足于蝇营狗苟。所以,为了避免被环境同化,我留下胡须,以示警戒。同时,我从吃、穿上面挤出钱来,用以购书。我明白,只有大量读书,才能使我超越闭塞的环境,不被同化。幸好有了那些书,能经常跟书中的大师们“交流”,我才拥有了学问和智慧,超越了生存环境,写出了一些值得叫人去读的书。

我走过的路,证明了一个人即使没有很优越的生活环境,没有很好的学习环境,他仍然可以有大出息,重要的是他选择以哪种方式来度过他的人生。假如他满足于安逸、享受和许多世俗的消遣,让这些东西填满他的生命,那么他就很难超越自己,很难让自己达到一个很高的境界,成为一个能够令人有所向往的人。

当然,我所说的很高的境界,是指一种智慧的境界,而不是拥有好多物质的东西。有一些富翁,他们拥有如山的财富,但他们没有智慧,也缺乏慈悲,他们睡着高床软枕,吃着山珍海味,心里却充满了欲望、恐惧和痛苦。假如有一天,财富忽然离开了他们,生活中的一切突然分崩离析,或者说他们再也承受不了那种无形的压力,他们就可能会跳楼自杀。

所以说,一个人一生中能飞多高、看多远,不是命运加诸于他的,也不是社会加诸于他的,而是完完全全取决于他做出的选择。他选择了一条什么样的路,他就会走上一条什么样的路。如果他明明想要另外一种东西,却又不肯走上一条能够将他引向那个东西的路,那么他就永远都走不到终点,就是这么简单。

好多时候,人的生命,就是一场修炼。不管你能不能意识到这一点,它都不会改变。当你非常积极、非常精进地面对这场修炼时,你心灵的升华,就会使你的命运发生改变;当你非常消极,满足于一点点小小的成绩,或者总是妥协于内心的许多欲望、懒惰、愤怒等令你向下的东西时,你就会像那拉磨的驴一样,沿着命运的磨道兜圈,怎么走,都走不出一种魔咒般的、欲望所构成的轮回。

3、死亡将是人生的定格

每个人的价值都将定格在他停止呼吸的那个瞬间:如果他临死前是个小人,那么他就会以一个小人的身份死去,他再也没有机会做一些让人更尊重他、缅怀他的事情;如果他临死前庸庸碌碌,从来没有为别人做过一些什么,也没有活出什么不一样的东西,那么他就会无足轻重地死去,很快被世人遗忘……每个人都是这样。

我跟别人不一样的是,我一直知道这辈子该做什么。我在一部书里专门谈到过一些东西。什么东西呢?我在很小的时候就发现了死亡。

乡下人的死和城市人的死不太一样,乡下人的死是生命中的一件大事,跟结婚一样。在乡下,亲人们会为死者举行一种很隆重的仪式,我们叫发丧。发丧现场,常常会有很多花圈,有各种纸糊的物件,有很多非常隆重的仪式,比如道爷的超度等等,全村人都在欢送死者,陪他走完人生中最后的一段路。

在西部,这种发丧的仪式也是一种庆典。因为,在西部人眼中,人活一辈子就那样走了,是值得庆贺的事情,因此西部人把死亡当成“白喜事”――结婚是“红喜事”。这种似乎有悖于常理的观点,跟西部的传统文化密切相关。西部文化认为,人这辈子仅仅是走过了一段桥,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经历无数的桥。这就是佛教里所谓的轮回。西部人认为,人死后会以另外一种生命状态存在。

很小的时候,我看见人家发丧,就开始思考“死亡”的问题。我发现,人一旦死去,好多东西就不再属于自己,财产也罢、房子也罢、老婆也罢,都是这样。一辈子积累下来的财富归别人了,房子归别人了,老婆改嫁了,孩子也会随着改嫁者走掉,他存在过的证据便随着这些改变蒸发得一干二净。好多人的生命,都如苍蝇飞过虚空一样,留不下任何东西。发现这一点的时候,我就开始追问活着的意义:既然死亡不可避免,那么我们如何在生命的过程中,留下一些死亡带不走的东西,留下一些死亡毁不了的东西?后来,我就发现,只有文字,只有著书立说,也就是所谓“三不朽”中的立功、立德、立言,才可能实现相对的不朽。我不能立功,但我可以立德和立言,于是我就想修行和写作。

当然,写作也是我的梦想。很小的时候我就想当作家,这仿佛是与生俱来的。所以,我很早就开始收集素材,有意识地进行一些文学训练。其实,孩提时代的梦想,就是上帝给你的使命。但是好多人步入社会之后,就忘记了自己的梦想。因为,诸多世俗的东西把梦想给掩盖了、冲淡了,他没有去坚守自己内心的一种东西。如果一个人能用整个生命去实现童年时代的梦想,他就肯定会成为大家。这是很少有例外的。

在实现这个梦想的过程中,我放弃了许多人们趋之若鹜的东西。比如,我在教委工作的时候,曾经非常穷,穷得都快吃不上饭了,所以教委的领导就想给我一些帮助,让我去开一个教学用品公司,赚一些钱,但是我断然拒绝了。因为我觉得自己这辈子不是赚钱来的,我不想把宝贵的生命时光用在做生意上面;后来为了生活的需要,我还是开了一间书店,那间书店很赚钱,可一旦收入足够一家人的生活所需时,我又断然把它转让给别人了,这仍然是因为我不希望自己宝贵的生命时光被浪费在赚钱上面。《大漠祭》出版之后,我在家乡的影响已经超越文学圈子,进入了民间,老百姓都知道我。即使一些人会在背后说我的坏话,在他们心中,我也还是一种抹不去的存在。在这种情况下,挣钱是比较容易的,比如说我可以招生、办班。老百姓很愿意把自己的孩子交给我,因为他们也知道,孩子们从我身上学到的东西,绝不是书本可以教给他们的。我带给一个孩子的,可能是一生的影响。但是我尽可能地不去做这些事,仍然尽量将全部的生命都用于创作。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写作是我为众生服务的一种方式,我写出来的那些书,或许可以让更多的人得到一种灵魂的清凉、快乐,得到一种智慧的东西,这种东西,可能会改变他们的一生。这是我更愿意去做的事情。

不过,我舍去的,还不仅仅是金钱,还包括一些常人眼中必需的享受。在四十岁之前,不闭关的时候,我每天早上3点钟起床,四十岁之后5点钟起床。一般起床后的2-3个小时全部用于坐禅,然后开始坐禅或写作,一直到中午12点。以前,我在外面单独住,没住在家里,中午的时候,我才回家吃饭,下午修改作品,或者搞一些采访、处理一些事务,晚上读书,雷打不动。闭关的时候,是完全封闭了。一天坐禅四座,每座三小时,雷打不动,禅修中间再写点东西。好多亲戚朋友都骂我不近人情。有些不理解的人,也会在我的背后说一些坏话。但我不在乎。生命对于我来说,太宝贵了,因为它只有一次,我不能为了别人的几句好话而浪费它。所以,别人不理解也没关系,反正我也顾不上在乎。

在武威的家中,我的房间里放了一个死人头骨,它是我的警枕。每当我看到它,就仿佛听到它叫:“死亡!死亡!”它总是在提醒我,死亡随时随地,都会降临到我的头上。所以,我每天给自己打的考勤,是以小时来计算的。那头骨老是提醒我,要珍惜生命。

生命是一根绳子,就那么一点长度,浪费一截,就少一截。闲事上用多了,正事上就不够用了。我的好多朋友和亲戚都说我不近人情,原因就是我不愿意在交际应酬上多花时间。有的人不理解,他们认为,人生非常短暂,为什么非要把自己弄得那么累呢,为什么不能趁活着多享受一下呢?我告诉你,就是因为人生短暂,生命无常,你才更要抓紧活着时的每一分每一秒。因为你永远都不知道,自己下一秒钟是不是还活着;你永远都不知道,自己有没有足够的时间做完那些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你永远都不知道,生命的长度是不是足以让你实现梦想。

每个人的价值都将定格在他停止呼吸的那个瞬间:如果他临死前是个小人,那么他就会以一个小人的身份死去,他再也没有机会做一些让人更尊重他、缅怀他的事情;如果他临死前庸庸碌碌,从来没有为别人做过一些什么,也没有活出什么不一样的东西,那么他就会无足轻重地死去,很快被世人遗忘……每个人都是这样。当你不甘心自己就这样死去的时候,你就应该在健康地活着时,多做一些你该做的事。或者升华心灵,从一个小人,变成一个君子;或者追求梦想,留下一些能为他人所称道的东西;或者为他人服务,成为一种善的符号。能在健康时明白这些东西的人,是幸运的,因为他的人生无疑会更有质量。人生中的好多悲剧,就是因为不珍惜生命才会发生的。如果一个人临终时才发现这一点,但他已经失去了所有的时间和机会,那么这将是他一辈子都无法弥补的遗憾,这遗憾,也许会深深地嵌入他的灵魂深处,伴随他进入下一种生命状态——假如你相信真的有另外一种生命状态。

4、细心品味你生命中的营养

生命是个巨大的道场,只要用正确的心态面对这个世界,用智慧的眼光观照你的人生,你接触的一切,你经历的一切,就都会变成令你成长的营养。所以佛教说,浊世即净土,烦恼即菩提。

在我的成长经历中,母亲对我影响很大。她是一个十分要强的人,从来不屈服于生活。我很小的时候,她就一边教我们干农活,一边给我们讲故事。我永不屈服的性格就来自母亲。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我也没有失去过信心,我从来没有放弃过追求。我最喜欢的一句话就是:“没有失败,只有放弃。”这是除了生命之外,母亲送给我最好的礼物。

我很小的时候,就被丢到一个巨大的麦田里割麦子,毒太阳晒着我,过一阵我就会流鼻血,遍身流汗,觉得自己马上就要死去。我那时候就想,我不能这样活着。我的爷爷这样活着,我的父母这样活着,我的弟弟这样活着,我却不想再这样活了。所以,我必须闯出一条路来。在闯这条路的时候,我是决不妥协的。我可以不穿很好的衣服,可以不吃很好的食物,但我必须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再穷的时候,我也不在乎钱。我始终认为,你可以不给我涨工资,你可以侮辱我,你怎么样都行,但你不能剥夺我自由写作的权利。当你想把我变成一个机器时,我决不同意,而且会抗争。比如,我在武威东关小学教书时,实在没有时间写作,就和学校订了协议,我给他们返还工资,以保证我有时间写作。但当时的凉州教委主任不同意,硬要我坐班,那时候我就面临一种选择:要么,当小学老师,叫小学课程占据我全部的生命;要么,抗争,继续朝我的人生目标前进。于是,我用我的方式抗争了。后来,那教委主任再也不敢干涉我的创作。或许你可以用另外一种方式抗争,但无论方式如何,你都要明白一点,当一种外力和邪恶对你的人生追求形成干扰时,你必须反抗,不能妥协,否则,你可能会一事无成。我的这种要强,就是来自于母亲的影响。

此外,对我影响最大的是凉州贤孝。小时候我读不到什么书,听凉州贤孝是我最早的艺术熏陶,它直接影响了我的一生。我曾经在某次访谈中说过,如果没有贤孝的熏陶,也许就没有《大漠祭》的问世。它在我动笔之初,就决定了我的未来。

贤孝是一种曲艺,自春秋战国,到解放大西北,对这几千年的历史,贤孝都有相应的反映。它由盲艺人“瞎仙”抱着三弦子,边弹边唱,或散文叙述,或韵文抒情,其音乐,古拙质朴,如泣如诉。离开家乡的日子里,最令我激动的,就是“瞎仙”为我录制的贤孝音乐。我常常能从嘣嘣的弦音中听出黄土地的呻吟和父老乡亲的挣扎,一种浓浓的情绪常使我泪流满面。写《大漠祭》的十余年里,贤孝的旋律,常萦绕在我的心头。在苍凉、悠远、沉重、深邃、睿智的贤孝声中,我走出了小村,走上了文坛。那弦音里苍凉的枯黄色,已渗入我的血液,成为我小说的基调之一。

贤孝的叙事方式和托尔斯泰很相似。它直接进入主人公的心灵,以描写生活画面为主。它的风格很古朴,也很优秀,是典型的现实主义叙事方式。它非常形象地描写了主人公看到什么,想到什么,里面还有许多民俗性和文化性的东西。它不仅仅是在讲故事,里面还包含了一种中国古代的智慧,而且这种智慧打上了典型的凉州烙印,从而影响了凉州的民俗风情和民众心态。它艺术价值的丰富程度可以与敦煌学媲美,但直到今天它的价值仍没有被世人发现。敦煌变文中的一些内容就和凉州贤孝很相似,但凉州贤孝更完整。我是贤孝艺人的弟子,我也会唱一些贤孝。其中有些片段,小时候听到时我就感到很惊奇,比如邻居之间、亲戚之间互相捣弄是非等等,老百姓居然关注这些东西。后来它启发我写出了《大漠祭》中的一些片段。贤孝艺术中甚至有许多和《红楼梦》很相似的内容,比如对吃喝玩乐的描写很是细腻,这一点在西部文化中间显得很独特。西部以粗线条的东西为多,但贤孝艺术却很细腻,很具艺术观赏性,包括一些诸如做衣服或是男女之间“维朋友”之类的日常琐事。而且,凉州贤孝中间,有许多内容和敦煌宝卷很相似,比如吕祖买药。其中具有许多佛道文化的东西,但它不是传统的那种佛道文化,而是一种被凉州人用凉州式思维解释的佛道文化。或许正是因为这种文化的熏陶,武威一直相对和平。从古至今,为文字所记载的几千年来,武威从来没有爆发过农民起义,这样的现象在世界上都很罕见,它很值得关注与研究。

非常遗憾的是,随着一批批民间老艺人的去世,凉州贤孝最终会被岁月淹没。每一个老艺人带走的,可以说是一部活的历史,因为贤孝是以口传为主,没有文字记载。所以,我一直把握各种机会,写了大量的研究文章,尽量向外界介绍贤孝。2006年,凉州贤孝被列入第一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同年10月,美国KTSF26电视台采访我的时候,我特意组织了一场大型贤孝演唱会,使老艺人们的演出通过媒体走向了海外。当然,这些努力能不能改变贤孝的命运,并不是我可以控制的,但我仍会做我能做的事情,那就是尽力去做我该做的事。

为什么我要说这些话呢?因为我想告诉你,要懂得发现和珍惜生命中一切有益的营养,包括一些世人眼中的磨难,一些世人认为难以面对、难以接受的东西,把它们都看成财富,看成心灵的滋养。要做生活的有心人,要懂得珍惜和感恩,不要对一些哪怕很细微的东西视而不见,但也不要让它们成为枷锁和镣铐,限制你心灵的自由。要明白,生命是个巨大的道场,只要用正确的心态面对这个世界,用智慧的眼光观照你的人生,你接触的一切,你经历的一切,就都会变成令你成长的营养。所以佛教说,浊世即净土,烦恼即菩提。明白这一点之后,就放下埋怨,放下愤怒,放下顾影自怜,细心品味、欣赏你的人生,汲取人生中有益的营养,让心灵之树茁壮成长,总有一天,它会参天的,而你的生命舞台,也将因此而变得非常精彩。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