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Life of Pi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读后感大全

Life of Pi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读后感大全

《Life of Pi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一本由Martell, Yann著作,Walker Books出版的323图书,本书定价:109.00元,页数:2010-7,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Life of Pi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读后感(一):相信神即相信考验

读来好几次想放弃,觉得挺无聊的,电影比书精彩,但我也还是不置可否,我想把书坚持看完的原因是我想它能不能改变中国人没信仰的情况,但我仍然没有收获。反倒是结合李安导演的一句话:神一直在考验我们。让我觉得神终究仍然不会显现,但你若相信,那你就是相信这些考验,这才能孕育希望,这也是信仰的力量。

《Life of Pi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读后感(二):“人对老天爷是要有敬畏的”

李安著名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在拍摄时,他阅读了大量的印度书籍,其中一些与印度哲学及薄伽梵哥相关的解读:

1,少年派即 π代表人生。π本身是无限不循环无理数,无常/不可知/难以控制,但是又如此基本/重要,很多人都觉得里面有神性。就像充满未知的人生一样 你永远不会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但是π解决的是圆的问题,就像是一个个体从生到死,从来到去就是一个轮回的圆形(通常所说的回到原点)

2,派短暂的爱情段落,同样被寄寓了深意,少女所言“森林中的莲花”:毗湿奴躺在大蛇阿南塔盘绕如床的身上沉睡,在宇宙之海上漂浮。每当宇宙循环的周期一“劫”(相当于人间43亿2千万年)之始,毗湿奴一觉醒来,从他的肚脐里长出的一朵莲花中诞生的梵天就开始创造世界,而一劫之末湿婆又毁灭世界。毗湿奴反复沉睡、苏醒,宇宙不断循环、更新

3,片中派在捕鱼之后说“感谢毗湿奴化身成鱼来拯救他”,恰恰与《薄伽梵歌》中记叙的毗湿奴下凡救世时化身为鱼拯救摩奴是契合的

4,李安说“信仰与宗教是两码事”。他还说“人对老天爷是要有敬畏的”,他不相信“人定胜天”

《Life of Pi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读后感(三):吐吐槽

因为电影的原因,回去特意找了原著来看。给我自己在电影中有疑惑的地方查漏补缺。李安的解读真心给原著增色不少。

1. 首先就是原来主人公pi是个大学霸啊,在多伦多大学(世界前二十的大学)拿了神学和动物学两个major,动物学拿到了所有学生奖,神学没设奖学金因为奖学金是给“俗人”的,还差一点拿到总督学术奖章了(“这是多伦多大学颁给本科生的最高奖,很多杰出的加拿大人都得过这个奖。 ”)这简直激励了我能好好学习干正事。

2. 看电影的时候奇怪pi既然已经“放下”,怎么会把第二个故事,再亲口讲一遍。原著中,第二个故事是作者找到了当时负责调查的日本科员,从当时的录音中了解到的。也就是pi只讲过一次第二个故事,就是在当时日本官员的调查中。后来pi跟自己身边的人,跟作者,讲的有且仅有第一个故事,选择了他喜欢的记忆。算是觉得改动最大的一点吧。

3. 原著中也对pi这个名字给了个小解释,作者压根没提这是个“无理数”循环,豆瓣上有位大神除了循环之外,还对pi选择了“无理数”作为名字给了解释,所以我觉得作者其实有不少地方是没有写的让人满意的。

“我讨厌自己外号的原因之一就是,那个数字会一直循环下去。事物应当恰当地结束,这在生活中很重要。这有在这时你才能放手。”

“I’ll tell you, that’s one thing I hate about my nickname, the way that number runs on forever. It’s important in life to conclude things properly. Only then can you let go. Otherwise you are left with words you should have said but never did, and heart is heavy with remorse. ” - 第94章

4. 对 Martell, Yann的写作水平不敢恭维,大概是我自己不是很喜欢这样有些拖沓,并且想写写不透的风格,以及偶尔出现的“玛丽苏小短句”。看的时候我就在心里想这句话他居然是用这个词,这么说的。多浪费我这么喜欢的一个故事。

中文版原著翻译的好多了。推荐想看的同学奔着中文的去吧。。。

以上

《Life of Pi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读后感(四):《少年Pi的奇幻漂流》 里的生活欲望

扬•马特尔创作的《少年Pi的奇幻漂流》 描述了一个来自印度的少年“Pi”和一个叫理查德•帕克的孟加拉虎在一望无际的太平洋上227天的冒险。Pi十七岁时父母决定远航移民加拿大,然而在夜里面碰上了可怕的海上风暴,空前巨大的风暴把货船撞碎淹没。Pi神奇般地活下来了,同时还有一只鬣狗,一匹斑马,一只母猩猩和一只成年的孟加拉虎。在漂流的最初三天里,鬣狗,斑马和母猩猩都互相残杀而死去,就剩下Pi和理查德•帕克了。Pi早就知道理查德•帕克是一个危险的孟加拉老虎,但还是选择和他一起生存而开始了他们的历经艰险的漂流。

理查德•帕克和Pi的相依为命代表了强烈的生存欲望。在第61章,海上飘满了白云,而Pi“爬到救生艇上,从锁柜里拿了一套钓鱼工具和刀,还拿了一只桶,用来装钓到的鱼。理查德·帕克侧身躺着。”Pi每天都很辛苦地收集淡水并且花七到八小时扑鱼捉虾,使用一切的海上技能来喂饱老虎,要不Pi就成为了老虎的食物 。Pi不仅仅要满足理查德•帕克的食物需求,也要守护自己的生命。Pi在53章时制作了一艘筏,使他和理查德•帕克保持安全的距离:“我屏住呼吸,关上锁柜,伸手到油布下面去够舷边坐板上另外几只船桨。理查德·帕克注意到了。我能透过救生衣看见他。我每拽出一只船桨——你能想像我是多么小心翼翼——他都动一下。但他没有转过身来。我拽出来三只船桨。第四只船桨已经横放在油布上了。我拿起锁柜盖子,盖住理查德·帕克的窝上方的开口。”。扬•马特尔生动形象地描写了Pi对付理查德•帕克许多动作细节:Pi“小心翼翼”地拽出一只船桨时,一直注意着理查德•帕克的一举一动。这些行动表现出Pi的强力生存欲望。实际上,理查德•帕克给Pi带来的恐惧和乏味加固了Pi的决心,让他变得更健全。

《少年Pi的奇幻漂流》不仅仅显示了优秀的人物描写,也用了巧妙的写作手法来反映他生存的欲望。在第六章里,Pi在描述他的几只碗橱里充满的丰富食物:“在每一扇橱门后面,在每一层架子上,整整齐齐地堆着像山一样高的罐子和盒子。食物储备足够度过列宁格勒包围战。”扬•马特尔应用典故,把列宁格勒包围战联系到Pi的橱门后的“像山一样高的罐子和盒子”的食物。列宁格勒包围战是德国和俄罗斯的一场三年长久的鏖战,而这典故让了读者想象到Pi的橱门后的食物多得能维持列宁格勒包围战的整个三年,说明Pi做好了长期漂流和生存的准备。

《少年Pi的奇幻漂流》里的Pi原先是一个来自印度的15岁的男孩,而我十分佩服他。他对生物学强烈的好奇心是值得称道的,而他和老虎277天漂流强生存让我佩服了他的生存欲望。我强力推荐这本书给爱冒险小说的同学。

《Life of Pi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读后感(五):寓言与信仰

与书同名的电影是几年前上映的了吧,我当时只是无意间看到好多海报,却从没有仔细看一下简介,也没有想过要去看,因为对流行的、时尚的东西,我一向是本能地排斥,我喜欢经典的东西。这一点与我急躁的性格还真是有些不太相合。也许就长周期来看,我其实是个很有耐心的人。我的急躁只是短周期内的反应。

我现在的阅读,没有什么功利性。每次去图书馆借书,虽然事先有想好要借的书,但是图书馆的书摆放太过杂乱,经常是难以如愿。后来我就顺其自然,任脚步和手指在书架间随意游走,直到有那么一个书名拨动其中一根心弦,那就是它了。《少年P的奇幻漂流》就是如此来到我的书桌上。

每天读一点,最开始兴趣不是很大,后面几天,却时时刻刻牵挂着那个在南太平洋上漂流的少年,还有同行的孟加拉虎。昨晚终于读完了,少年P上岸后,货船公司的人来调查沉船原因时,他讲的后面那个没有动物的故事令我感到恶心而迷惑。

今天在单位,跟同事聊起这部作品,谈到到底哪个故事才是真的,没有讨论出结果,但是我心里猛然有了一个灵感:书开篇讲的关于少年p的多重宗教信仰,船沉没后他到救生艇上时,还提过诺亚方舟的事,而且水、舟是很多宗教故事里的主题。所以,我想,少年P在海上漂流这个事情本身,以及227天中他经历的种种,其实都是象征,是具有宗教意味的象征,这个故事只不过是个寓言罢了。因为对伊斯兰教和印度教不熟,对基督教也只是略知皮毛,我还不知道具体如何去解释这个寓言。但是我觉得这是个合理的视角。也许早就有人这样解释了,但我不想去查询。我希望通过自己的研究和思考,给出合理的解释。

(2015年9月2日)

今天看了电影版本,感觉更强调宗教信仰这一个要素。也许跟印度相关的作品,总是无法摆脱宗教的影子。我想起《我滴个神啊》这部电影。两部电影对宗教信仰的观点看起来似乎完全相反,但仔细一想,却又是一致的。人类的脆弱,让我们一定要看到神迹才能坚持信仰。PK对神的要求特别具体——找回遥控装置,当这一愿望得不到满足时,他就开始怀疑神,批判神,最终让那些利用神以谋私利的人原形毕露,真正的神没有出现,PK却如愿以偿找到了遥控装置,得以返回故乡。神在哪里呢?在人心里。PK曾做过一个实验,将一块石头涂上红色,然后立在某大学校园的门口,很快就有好多学生对其顶礼膜拜。学生们自然有盲目无知的一面。但信仰本就是信则有,不信则无得事情,既然信仰在心中,金碧辉煌的偶像与普通的石头又有何本质区别呢?在《少年P的奇幻漂流》中,主人公的境遇可以说比PK更要糟糕千万倍。PK的烦恼只是回不了家,但是至少可以活下来,而少年派却时时刻刻受到死亡的威胁,更不用说失去家人的苦痛了。但是他的选择是,信仰神!黑天、毗湿奴、基督、安拉,他都信。海上狂风暴雨,电闪雷鸣之时,他狂喜地呐喊:“神显灵了!”;抓到第一条鱼并将其打死后,他跪在筏子上,哭泣、道歉、忏悔,感恩“毗湿奴化作鱼,拯救了他的生命”;离开食人的海藻岛重新启航时,他想的是神庇佑他,让他在岛上补充给养,又以食人树的果实警示他离开。用他爸爸的观点来看,是科学,是他自己拯救了自己。但是,我们又何尝不能说,是神拯救了他呢?如果他没有信仰,他何来勇气面对凶险的大海?何来智慧与一只猛虎长久相处于弹丸之地?

(2015年9月4日)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