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20世纪的设计》读后感1000字

《20世纪的设计》读后感1000字

《20世纪的设计》是一本由[英] 乔纳森·M. 伍德姆著作,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89.00元,页数:36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20世纪的设计》读后感(一):20世纪的设计给未来的启示

艺术设计与人类社会的发展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远古人很早就知道用兽骨做成饰品来装饰自身及屋舍,夏商周的青铜艺术在这一时期空前繁荣,20世纪德国的包豪斯设计成为欧洲设计界的新缪斯。人们对于事物的样式、结构及形貌的创意想象和美化,随着人类审美观的不断提高而发展。

20世纪最著名的设计不是在博物馆陈列,而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1894年,瓶装可口可乐开始发售;1924年,现代主义的“法兰克福厨房”搬入各个家庭;1954年,流线型带尾鳍的老爷车在大街小巷川流不息;1955年,克罗克创立麦当劳的品牌形象;1960年,充气座椅为都市生活增添一丝惬意。这些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设计,比狭隘的定义更能说明问题。作为设计史研究重镇的英国布莱顿大学设计史教授、设计史研究中心主任乔纳森·M.伍德姆重新审视了欧洲大陆、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北美及远东的众多设计与工业文化问题,深入探讨了民族认同、意识形态与商业方法的“美国化”,涉及波普与后现代主义,以及关于怀旧和遗产的当代观念。

乔纳森·M.伍德姆是上海人民出版社最新出版的《牛津艺术史·20世纪的设计》一书的作者。他长期从事设计史研究工作,曾出版《20世纪的装饰:1900—1990年的装饰艺术》等书,亦是牛津大学出版社主办的《设计史杂志》和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主办的《设计问题》的编委。该书不仅为普通观众讲述人类审美观在20世纪这100年的变化历程,也为专业学者提供经典的资料宝库。中国首次引入此书,中译本由长期从事西方美术史、美术理论等研究的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易英担任主编。该书侧重构建20世纪西方设计艺术史的核心脉络,并收纳对当下设计史研究具有突破性启发的新选题。

“对于众多急于改变‘碎片化’地了解西方设计史的热心读者来说,《20世纪的设计》中译本的出版是令人鼓舞的好消息。本书提供了一种更广阔和更具现代感的解读西方设计史的视角;同时也留下更多关于设计史观和写作方法的思考。”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许平说。

“正如一个民族的历史不能割裂一样,设计的历史同样不能割裂。”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孙建君这样评价,“民族的文化是设计走向未来的坐标,前人的智慧和文化的多样性将会给我们当今的设计带来深刻的思考与无尽的启示。这也正是本书的价值之所在。”该书清晰地阐明了设计的本质:一种关于社会、经济、政治和技术的表达,即实用与审美的统一。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 雷亚

《20世纪的设计》读后感(二):设计史即是社会史

只有跳出设计范式、理念、流派等的学科圈囿,你才会明白《20世纪的设计》的作者乔纳森•M•伍德姆的别有用心,就像中国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一样: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这即是说,通常情况下,人们对于设计史的顾望,多半缠纠于时间坐标和门派争斗的窠臼,仅从设计本身来研究设计。然而,《20世纪的设计》虽冠以“20世纪”的时间符号,然而它却提供了“设计史书写”的又一崭新范本,既顺着时间的脉络,却又摆脱了编年史的局限,把探寻的目光触及到了社会的结构来看。“设计”既是社会大系统的衍生品,受到整个系统(如政治、经济、文化等子系统)的制约。然而,与此同时,“设计”往往又在扮演“发动机”的角色,它带来的生活方式、思考理念的演进,又在很大程度上催促着社会的变迁,也使得人类的精神和物质生活面貌焕然一新。

工艺美术运动、现代主义、消费主义、法西斯主义、波普文化、文化多元主义、后现代主义等在人类近代史上引起广泛影响的美学、甚至是社会学、政治学范畴里每一次革命性的观念更新都给当代乃至后代的设计者们推翻自我注入了新的源动力,《20世纪的设计》开创性地挖掘出若干“专题”,剖解出近百年来人们在设计领域创造的最为耀目的华章——这些精彩的段落均与社会、经济、政治抑或技术力量缔结起复杂而又相互关联的错综关系。因此,从这个层面上来看,真正可以载入史册的绝不是单个的设计品,而是那些突发奇思异想的设计者,那些令人赞不绝口、灵光一现的金点子,以及积水成河般的思想推动力。因此,乔纳森试图帮助“设计”本身逃离过分拘泥于年代和运动所具有的诸多局限,而是纳入更为宽广的社会范畴,来宏观地考察设计与其他领域的媾和。起码,20世纪风云变幻、高潮频起的一百年,便是最好的明证。

很有意思的是,在书中“设计和民族认同”章节,乔纳森认定不管是世博会上的国家馆,还是带有明显民族特色的主题设计,都是野心勃勃的,几乎是世界每一个国家都把艺术根源追溯至本国或长或短的艺术传统中,以向世人彰显其悠久的,有别于他国的历史。如果说,一场奥运会开幕式也是某种形式感十足,民族情结极深的设计,那么,2012年8月在英国伦敦上演的那场盛大演出便被编入了英吉利独有的乡村风情以及工业革命给英国人带来的盛世繁华梦。德国的汽车、意大利的时装……哪一个不是在想着法儿竭尽全力展现自己的国家软实力?因此,这也能充分说明逐渐崛起的中国为何并不满足于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的成就,而是期待在世界范围输出更为先进的文化和价值观,以此赢得更为广泛的尊重和关注。随着这一竞争方略的改变,国家层面的战略口号或许也得重新修改:文化(包括设计在内)才是第一生产力?

《20世纪的设计》读后感(三):为何中国没有“可口可乐”(转自《新京报》)

文/书评人 张维

20世纪最有名的设计在哪里?这是牛津艺术史中的《20世纪的设计》一书的勒口处提出的问题。很多人会猜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蓬皮杜艺术中心?其实并没有那么遥远,它们就在我们身边——在每家超市货架上都能见到的可口可乐瓶。

一个小小的可乐瓶为什么这么牛?乔纳森·M·伍德姆的《20世纪的设计》给了我们很多思考的角度和启发。该书虽然创作于上世纪90年代,但却是新设计史研究中的代表作。

与以往的设计史以时间轴或代表人物为线索,对一个时段的设计发展进行剖析不同,乔纳森·M·伍德姆的《20世纪的设计》从文化认同与社会变革、大众消费、政策因素以及现代企业发展等方面对20世纪设计的发展进行了分析,让我们跳出设计的范畴去看设计。

英国设计强调传统,强调往昔的历史遗传与发明创造力以及新科技相结合。德国的设计推崇与科技时代对应的现代主义美学,功能性和“技术美”。而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没有太多传统和民族认同感的保护。两次世界大战美国都是“天堂净土”,诸多欧洲各国设计师跑到美国,从而使得美国的设计风格包罗万象。从西南部的西班牙遗风,到东北部美国殖民地风格,都反映出美国文化的多样性。与多样性相对应的就是美国设计的国际化,美国设计师在消化了各种风格的影响之后,反而摆脱了浓厚的地区主义和强烈的民族主义色彩,使得美国设计更容易为全球的消费者所接受。亚历山大·萨缪尔森(Alexander Samuelson)1915年设计的Hobbleskirt——可口可乐曲线瓶就是其中的代表。其并不带任何地域风格色彩不带某种民族认同感的设计,使它易于被世界各地的消费者所接受,这恰恰就是20世纪最“美国的”设计。

国家机器的作用对于设计的发展至关重要,这同时也体现在设计文化的推广上。有时这种影响是无形的。比如艾森豪威尔(Eisenhower)的一句让每个美国士兵能在世界各地以5美分的价格喝到可口可乐的号召,致使可口可乐与美国国家意志捆绑在了一起,随着美国士兵的铁骑踏遍了全世界。这个例子虽然比较极端,但作为国家机器来说,不管德国和日本的战后重建国家政策中体现出的对设计的重视,还是面对法国设计的颓势密特朗政府对现代设计傲慢态度的转变,20世纪设计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受到国家机器所提供的强大动力,反观我国政府虽然已经提出重视提高产品的附加值,重视设计,但有力的举措还在期待之中。

20世纪设计的另一股重要推动力来自跨国公司。20世纪资本主义经济的大发展使得各行业的资源逐渐集中到了某些大型跨国公司手中。设计成了他们征服世界的一张王牌,企业为了解决地区的融合性和适应性问题,必须依赖各类设计师的出谋划策。另一方面,跨国公司惊人的行业市场占有率为这些设计成果的推广铺平了道路。如可口可乐占据了全球软饮料销售48%的市场份额。其强大的销售渠道和营销推广能力使得这些优秀的设计品能够与全球的消费者“见面”。而以我国最成功的罐装饮料品牌王老吉相比,它的全国市场占有率也仅有24.6%,且不论它的包装设计是否国际化,是否具备国际水准,但就其对设计品的推广支持上来说,与可口可乐也有相当大的距离。

《20世纪的设计》读后感(四):现代史中的设计与“反设计”

“设计”这个词在今天仿佛已经泛滥。在众多媒体、展览的推动下,我们已经了解了设计的力量,可使一个企业起死回生,可带动一座城市的经济;同时,明星设计师层出不穷,他们都有着“英雄”一般的光辉形象。而另一方面,我们又进入了“一个大众媒体能够从全球各地事无巨细地引介古今往来的图像和文化的时代“,似乎人人皆可做设计师。那么,设计到底是什么呢,是一种艺术吗?

《20世纪的设计》这本牛津艺术史丛书里的设计史书并没有给出直接的答案。书里有提到“设计就是艺术“的例子,比如1980年代,阿莱西工作室邀请包括罗伯特文丘里在内的11位国际知名建筑师来设计的一个”茶和咖啡广场“的系列茶具,每种茶具限量生产,价格卖到每套1.2万英镑,是其设计的视觉形象和文化价值为人收藏。

然而不同于多数的设计史书籍,这本书并没有深入去解释20世纪各个设计思潮和风格的内涵和作品,也没有以著名设计师个人为中心去展示设计史上的“英雄”和脉络。相反,作者乔纳森·M. 伍德姆将设计史放在了社会现实环境中去讲述,展现了设计与科技、经济、文化、政治各个要素之间的紧密连系和矛盾关系。即便相关档案和博物馆里通常都是“那些体现了(高级)文化重要性且具有决定性的材料”,作者还是有意地要去“公平地对待宽泛的各种消费和日常生活模式”,让我们看到现代主义风格的设计用了多久才被企业采用来大批量生产、才慢慢被大众的审美所接纳,也让我们看到“英雄“设计师形象背后的消费主义宣传和设计师作为一个职业面临的真实两难境地。这本简短却特别的设计史似乎在暗示我们”设计不(只)是艺术“,让我们看见了设计作为现代社会中特有的一部分,在现代主义发展的浪潮中的处境。

设计很多时候像是寻求一个“回答“,一个对当下社会中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的现实与趋势,以及对左手边的雇主企业、右手边的使用对象的需求的一种回应。早期现代主义”回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技术革新而发展起来;而现代主义简洁、抽象的国际风格在1920年代已经形成,但当时在政治和经济环境之中的民族身份认同之潮中受挫,只得到前卫的艺术家、艺术博物馆和少量文化精英的肯定;而到了二战之后,跨国企业兴起,现代主义的国际风格正好匹配了他们的国际化目标,借由消费主义,国际风格的产品迅速地进入了寻常百姓的生活里;而到了1970年代,单一的设计风格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多样的趣味和需求,设计也在寻求更加多元化的方向。“寻求”的过程中,有时候先有提问者,有时候则是“回答”等待提问。而在这问与答的对话当中,各个要素互相作用,问题与回答也都在变化和摸索。

这个“回答“有时候不一定要超越时代超越大众,而是被大众(消费者)所影响,比如融合了日常生活的符号元素和大众流行文化的波普艺术。这个“回答“有时候也不需要是个引领大众的新潮流。有些企业以”发明“出来的传统宣传自身,设计怀旧的产品包装吸引消费者,这大概为现代主义设计师所不齿,却是对消费者的怀旧情怀的回应。

设计史上不只是有那些所谓“高级”的设计风格。不同国家的政治经济环境、文化传统、民族认同诉求以及时代变迁中变化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都在阻碍或推动某些设计的发展。甚至到了嬉皮士运动,他们以废弃的汽车面板建造穹顶形式的房屋为家,来反抗消费社会的浪费和千篇一律的标准住宅设计。这是一种另类的设计观点,却也是“反设计”的观点。设计史原来也是“反设计“史。

《20世纪的设计》读后感(五):评《20世纪的设计》

「1909年组建的“意大利未来主义者”(Italian Futurists)可能是态度最明确的,他们信奉技术发明提供的各种可能性和现代城市生活推动力的感知」其中最著名的可能是阿奇米亚工作室(Studio Alchymia)和孟菲斯小组(Memphis)

「到1900年的时候,美国的广告代理,如1864年创建于纽约的智威汤逊(J. Walter Thompson)和1869年创建于费城的N. W.爱尔公司(N. W. Ayer & Son),已经为帮助刺激消费」

「金斯顿的“铁路”(Railway)字体显然致力于表达明确、易读,而且使用了现代字形。1918年之后,金斯顿还重新设计了横条加圆圈的图形,现在被广泛地认为是伦敦地铁公司形象的一个关键因素」

「包豪斯于1919年在德国魏玛成立,瓦尔特·格罗皮乌斯任校长,1925年迁至德绍,1932年迁至柏林,最终于1933年被纳粹关闭」

法兰克福厨房:一个服务于20世纪生活的设计方案「在法兰克福厨房设计中体现出来的人类环境改造学功能主义(ergonomic functionalism)反映出在大众住房中运用高标准设计的愿望。嵌入式餐具柜、储物单元和工作台等节约空间的想法使人想起船只和火车上的厨房设计,以及克里斯廷·弗雷德里克非常有影响力的《家庭科学管理》(1915)。旋转椅的使用进一步提升了法兰克福设计的实用性,通过旋转椅,家庭主妇们可以轻而易举地够到污水槽、砧板和食物存放地。」

「新泽西路边餐厅是第一间奢华的白塔商店,也是1930年代美国商业生活的典型象征,以“玛贝特”命名给人以竞争的暗示。装饰性的上釉曲面窗户、条状水平装饰带和霓虹灯束,有一种特殊的1930年代美国风情。」

「罗维在新型交通运输工具的设计上投入了很大的精力,赋予它们以风格和华丽。他从1940年起就与灰狗公司合作,当时他设计了Silverside长途汽车。」

「时装设计师维维安·威斯特伍德(Vivienne Westwood)典型地反映了这种方式,其中,设计师可以在一个相对短暂的时间跨度内毫不费力地在众多风格语汇间游走:在1970年代,她的伦敦商店“暴乱分子”(Seditionaries)推介的是朋克风格;1981年,她发布了她的“海盗”系列(Pirates Collection)和“野蛮人”系列(Savages Collection)[图125],前者是在“发掘”海盗时代用魔法诅咒的风格和图像,后者则参考了一系列的民族文化;后一年,人们又看到了她的“水牛”系列(Buffalo Collection),其灵感来自美国的土著文化;同年她又发布了她的伦 ...」

舒马赫的《小的是美好的:一个把人当回事儿的经济学研究》

「滴落城为那些从主流社会中“滴落”下来的嬉皮士们提供了一种“替代性的”生活方式。穹顶住宅常常是由汽车顶棚搭建而成的,它们购自废品堆放场,每块25美分,的确是在重新使用消费社会丢弃的垃圾材料。其形式自在松散,来自巴克敏斯特·富勒研究的穹顶结构,这是在反对城市住宅规范那种盒子一样的结构。」

「WOBO(WOrld BOttle)计划是较早的一个二次使用设计实验,是由喜力啤酒的领导阿尔弗雷德·喜力(Alfred Heineken)想出来的。如距离遥远,大量酒瓶回收起来是不划算的,在被消费之后常常会完全变成环境中的垃圾。喜力委托哈伯拉肯设计一种在酒被喝完之后可以作为砖使用的酒瓶。这导致了一种原型房屋的设计,可以卖到第三世界国家去;尽管这个项目雄心勃勃,但是,也只是此图中的哈伯拉肯花园中的凉亭把它实现了,然而多年之后,第二个WOBO项目又开始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