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梦回依旧滞年华》读后感1000字

《梦回依旧滞年华》读后感1000字

《梦回依旧滞年华》是一本由吕碧城著作,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202图书,本书定价:29.00元,页数:2012-7-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梦回依旧滞年华》读后感(一):年华似水,似水年华

每本书都有它适应的人群。这本书适应的人群就是那些热爱诗歌的人。因为这是一本诗集。

写诗是中国人的传统,虽然好诗在唐时已经写尽,但这并不影响后代的人们继续热爱这种传统。

这是一本诗集,严格的说,这是一本古诗集。书中收录着的全是作者写的古代诗词,尤其以词为甚。作者是民国时代的著名女诗人。我不了解诗歌史,所以对作者并不是非常了解。不过看了这本书,却不得不感叹,这名吕姓诗人真的是非常高产啊。吕碧城一生六十年,能够写下这么多不朽的诗作,也着实难得了。

我很喜欢古体诗,尤其是喜欢词。自己虽然也写过一两首,但那种水平实在是难以拿出来示人,简直是差到极点。不过这并不影响我爱诗,读诗,看诗。虽然我读诗的水平也不算高。

我很喜欢作者的诗。其实我对诗的要求很简单,只要是古体诗,而且又很有韵味的话,我就非常喜欢。何为韵味我说不清,但我至少能够感受到书中那股浓浓的诗意。对一个爱诗的人来讲,这就够了。

梦回依旧滞年华。这也许是民国时代人们的一种通病吧,又或者说是他们的一个共同愿望。大治之前必有大乱,汉前有秦,唐前有隋,中华盛世的前面也有民国的乱世。在那个年代,人们是朝不保夕的,他们对自己的生活是不满意的,他们心中的梦之国度是未曾出现的。在那个年代,并不是人人都有能力改变现状的,于是乎他们只能把希望寄托在梦中。但是梦醒之后呢?梦醒之后依旧如此,我们仍然是滞留在这段年华当中。当然了,这只是我理解的其中的一个意思。照我认为,这个题目还有另外的意思,那就是追忆自己的似水年华。正所谓女人是水做的,水一般的女人都有着水一般的年华。毫无疑问,那是女人一生中最美丽的时光。当美丽渐去,肌肤渐老,我们又怎么能不怀念那段似水的年华呢?虽然时间一去不复返,但是在我们的回忆中,梦里面,我们依旧滞留在那段似水年华之中。

总之,这是一部很有诗意的诗集。当我们有闲情逸致时,完全可以把这本书当作闲瑕时的消遣,拿出作者的诗来,一首一首地读下去,你会有着不同的收获。尽管作者描述的年华与我们相差一个世纪之远,但是那种诗意是完全一样的。

《梦回依旧滞年华》读后感(二):欲拟骚词赋天问,看尽苍冥意已阑

很早前,在豆瓣上看过李小丢同学的:《【纯吐槽】民初“剩女”吕碧城:只叹梁启超已婚 汪精卫太小》,原文来自凤凰资讯的一篇学者说史。身为“剩女”一族的资深代表,我饶有兴趣地满怀八卦之心仔细研读了以上两篇文章,并到处寻觅这位民国文艺女青年的各类资料,大致对其有了较为全面详细的了解。

这本《梦回依旧滞年华》是吕碧城所填词牌的合集,装帧古典秀雅,符合民国才女的精神气质。在稍前推两三年的出版市场上,想找到吕碧城所著的书籍,还是一件难事,就算今天,想找到吕氏当年的《吕碧城集》、《信芳集》、《晓珠词》、《雪绘词》、《香光小录》等传世著作的再版,依旧是一件无法办到的事情。好在有这样后人编纂的合集流行,尽管很大程度上疑似借用“民国一大剩女”的噱头迎合读者的好奇心,但只要满足了我们一睹吕氏“惊才绝艳”、“风致娟然”的敬仰之心,亦算得上功德一桩。

“欲拟骚词赋天问,看尽苍冥意已阑”,是吕碧城代表作《琼楼》中本不相连的两句,很可惜这篇佳作没有收录在本书中。浏览吕碧城的一生,少女时代诗词书画的造诣就已达到了很高的水准,其后家庭的变故和境遇的颠沛使其生活一度穷困潦倒。幸遇时任《大公报》总经理的英敛之慧眼识珠,聘请吕碧城为《大公报》实习编辑,从此她的绝世才华一发不可收拾。吟诗作赋、宣扬女权、兴办女校、投身革命、精通商贸、游学兴国、口才卓越善于演讲、涉猎广泛热心动物保护,在这么多的领域里做到卓越不凡的一届女流,放在当下,又岂是一个“白富美”可以比拟概括的万人争羡?!我可以想象到那个年代“绛帷独拥人争羡,到处咸推吕碧城”的盛景,但不单是从那些穷尽赞叹和溢美的描述中,更是从其最终皈依三宝、步出红尘的举动中。所谓高处不胜寒,只有看尽繁华才知事事成空,入得了空门的心自是没有了欲望和计较,奈何仰首长叹“欲拟骚词赋天问”,怕是穷尽此生的才华与精力,反觉周身的空荡和寂寥,回首来路,看尽苍冥才知浮生若梦,幽然自觉,此刻心意已是阑珊。

可憾吕碧城一生情无所托,看罢她再多的惊世之举,读罢她再多的精妙篇章,还是无法释怀我的怅然,因为我只是一个平凡的女子,我追求平静和美的生活,像所有平凡人一样,只有能力得到最简单的幸福。她得到了太多人得不到的,却失去了人人都能拥有的,上帝对所有人的不公平,就是最大的公平。

《梦回依旧滞年华》读后感(三):鄂君怅望舟中夜,绣被焚香独自眠

北京理工大学版的《梦回依旧滞年华》表面上看是近几年来民国热造成的吕碧城热的副产品,恰逢吉版的《香国奇才吕碧成》出版月余,后者作为传记相信在搜罗大量的文字图片史料后能够让不少读者了解这位能让鉴湖女侠秋瑾“相让名号”的女子的传奇一生。但作为文科生,我还是更为喜爱通过历史人物自己的笔去看他和他背后风云际会。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北理工版的《梦》其实与70年广文书局版的《晓珠词》在编排上没有什么区别,当然竖排繁体肯定会因不能适合如今的阅读喜好而改作横排简体。以我看来,对诗词出版物的这种“搬来为我所用”不仅不应当批评,还应当向编辑表达敬意,今人擅自为诗词作解题赏是非常倒人胃口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附庸风雅的读者(针对不懂装懂,不是真心喜爱古典文学的人而言),胡扯式的解读会让本来有一定功底的人发现基本上找不到“干净”的文本而痛苦,有志于学习的人会被带入歧途,因此北理工的这版吕碧城词在喧嚣浮躁充斥着“名人(非名人)赏析版”的图书市场里显得异常的素净优雅,令人爱不释手。

读完这本词集心中畅然,尽管对编辑将《晓珠词》中《浣溪沙 天马行空踏落霞》中的一句作为书名感到不解(不知道是不是涉及到版权之类的纠纷),原词为:

天马行空踏落霞。梦游西极看琼花。梦回依旧滞年华。

入世早知身是患。长生多事饵丹砂。五千言外意无涯。

全词透露出一种对人世喧嚣纷杂的厌倦感与落寞感,不论从情境还是酌句来看都还不能算是《晓珠词》中的上佳之作,不太清楚编辑为什么要这样选,不过个人欣赏角度不同,也许编辑正是基于乱世风卷云狂的感想而挑中了这一句吧。

作为近现代的女性词人,遥想古典世界,可能吕碧城会被比作朱淑真,前者幼时即因有男子气概而被婆家荒谬退婚,朱氏则因为丈夫不解风情郁郁而终,都是因为婚姻爱情问题造成了不幸。但从反面来说,碧城与李清照才是相隔千年的知己,同为末世才华倾城的女子,一样才华横溢冰雪聪明,却又有着不输男子的气概。当须眉名流们为慈禧去世而惶恐不安的时候,吕碧城却写就小令《百字令》:得兴亡千古恨剑样英眉…游魂地下,羞逢汉雉唐鹅。仗剑直指国士们的孱弱颟顸,还有《月华清 雕影横秋》等篇目中不亚于当年《渔家傲》中“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的磅礴之气。一样能婉约如水,一样能旷豪如山剑指流俗不让须眉,千年之后的应和——娥驭骏征,晶轮艳转,众流澎湃相随,这正是吕碧城。

作为乱世被“到处咸推”才貌具备的女子,吕碧城身边并不乏追求者,然而,她却一生未婚,早年汪家的退婚也许让她识尽了人情冷暖,但未必会是促使她选择孤独终老的充分条件,或许真如时人所说是因为拣尽寒枝不肯栖,确实少伟男的纨绔世家配不上她,但如今流传在微博上关于梁启超与汪精卫的“遗憾论”我却不能相信,这样一个孤傲的心智不俗的女子,哪罕于说这些。她多将心中的孤独化成了《谒金门 春睡起》中的慵懒,《前调 雪山长往》中的孤绝,《临江仙 沧海成尘浑见惯》中的清怨……闺中闲情也好,国士之怒也罢,她绝不是凉薄的闲适词人或无所事事的上流名媛。手中狼毫不逊丈夫铁戟,不管是哪个时代,都注定了她将是孤独的罢~

如纳兰性德《侧帽词》出自感叹《北史 独孤信传》的“信在秦州,尝因猎日暮,驰马入城,其帽微侧,诘旦而吏人有戴帽者,咸慕信而侧帽焉。其为邻境及士庶所重如此。”写就的《踏莎行》:“倚柳题笺,当花侧帽,赏心应比驱驰好。《晓珠词》的由来,应是李商隐的《碧城(三首)》:

碧城十二曲阑干,犀辟尘埃玉辟寒。阆苑有书多附鹤,女床无树不栖鸾。星沉海底当窗见,雨过河源隔座看。若是晓珠明又定,一生长对水晶盘。

晓珠与水晶盘分指日月,天色将明,情人欲去,仙子只能对月长祈昏夜常驻,使欢愉无尽。这样的怅惘,想来也是吕碧城一生的缺憾吧,可惜当世无有能让她发出“心悦君兮君不知”的王子鄂君,她也就只能绣被焚香独自眠了。

她的名号与与词章之名皆是从此而出,想来她是极爱这位风格深情绵邈,富丽精工的诗人的作品的,将幽微的春色与爱情化入对政治的慨叹当人,忧时叹己又不沦风尘的,诗当义山,词称稼轩。近世碧城,亦得余韵。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