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李立群的人生风景》读后感100字

《李立群的人生风景》读后感100字

《李立群的人生风景》是一本由李立群著作,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47,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李立群的人生风景》读后感(一):更正

经热心读者指出,发现本书存在以下错误:

1.第107页,倒数第五行“郭子干”错误,应为“郭子乾”。这个错得挺离谱也挺可乐的。。。

2.附录专访部分,第239页,倒数第五行“李立群扮演的舜天啸和冯翊纲扮演的王地宝”错误,应为“李立群扮演的王地宝和李国修扮演的舜天啸”。此错袭自《南方人物周刊》原文,我们也未发现。

错了就错了,所有善意批评都虚心接受。在此特向广大读者致歉,如重印改版我们一定更正。也谢谢指正的朋友,欢迎大家继续监督,帮助我们提高。

《李立群的人生风景》读后感(二):雪尽马蹄轻

看了多年李立群的戏,他居然出书了。

“李立群是谁?”相信一定有人会这样问。这个名字也许不为人所熟知,但他演的戏应该很少有人没看过。如果对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台湾电影有所涉猎,应该会看过《搭错车》里他一人分饰的两代角色,《我这样过了一生》中无用的赌鬼丈夫,《恐怖分子》里家庭事业遭遇双重危机的绝望中年男子;如果对台湾舞台剧感兴趣,更不会错过他参与创作并演出的相声剧系列、《台湾怪谭》,以及直到现在还在大江南北持续上演的《暗恋桃花源》;即使只看电视剧的人,想必也一定见过他在《八月桂花香》、《春去春又回》中的演出,及至近些年的《田教授家的二十八个保姆》中的田教授、《倚天屠龙记》中的朱元璋、《神雕侠侣》中的欧阳锋……在他演出的三千多集电视剧中,总有一个或多个角色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即使并不知道他的名字。

如今这本书——或者用他自谦的说法“只是一本长得很像书的东西”——《李立群的人生风景》,是他为台湾《PAR表演艺术》杂志所写的《演员的库藏记忆》专栏的文章,几年下来,便也攒成了一本书。现在引进内地出了简体版,台版内容一字未删,又新增了八篇原本没有的文章。书中有对表演生涯的回忆和总结,有关于往日琐事的种种回忆,也有对自己半生以来各种经历的记录。悉数看下来,之前对他文笔的疑虑全然打消。

如果你熟悉李立群的表演,或是当面看过他谈笑风生,再看书中那些文字,会觉得它们都活了起来。文章是“素人”的笔法,通俗且口语化,却见字如闻其声,仿佛他本人就坐在对面以独有的节奏和韵律侃侃而谈,还不知什么时候就会甩出一个小小的包袱叫人莞尔;又足够随兴,时不时岔开话题另起一笔,走不多远又马上收回来,再接着前面继续往下说。就是这种闲谈的感觉,格外亲切。

行文虽浅白,却有着很多信手拈来的典故,让人不敢小瞧他的底究竟有多深。有些书面感很强的词汇,大概只在台湾文化中才传承了下来。更有许多话带着禅意,看似平淡的文字汇集在一起便成了一道火光,叫人若有所感,却又更加望而兴叹——这些历经千帆后才得到的感悟,即便自己好像触摸得到,也仍是要在长久的人生中去慢慢体验才能逐渐懂得的,现在也只能是看似懂得而已。

谈到自己,李立群一向格外自谦,评价他人却总是快人快语,从针砭时弊到对演艺圈浮躁风气的评价都不乏辛辣之笔,但对自己景仰的演员前辈则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强烈的尊敬和惺惺相惜。无论是描写与于是之、李丁等大陆老演员的接触,还是对台湾前辈雷鸣、常枫等人的怀念,都抱着谦卑的心态对前辈们的表演态度和素养倍加称颂。而他也绝不浪费与每位前辈沟通的机会,总是以敏锐的洞察力和领悟力从他们身上得到很多启发并为己所用,不禁让人赞叹谦逊和聪慧对一个好演员来说是何等重要,身为实力派戏骨能够一直保留这些良好的品质又是何等的难能可贵。

都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李立群攀登过喜马拉雅山脉,跑船时经历过黑夜里的惊涛骇浪,自然更有一番别样的感怀。在书中可以看到航海科毕业的他对投身表演前短暂海员实习经历的记录,口语化的叙述给人以强烈的身临其境之感,让人不由得对大自然升腾出敬畏之心;关于喜马拉雅之旅中难以言说的超凡经历和在雪巴人家中目睹雪崩的描写,更让人体会到万物有灵和人类的渺小。只要有心,自会在读到他的一番体悟时恍然如有所得。

身为外省人的他对逝去的往日有着特殊的情怀,他会用笔重现出父亲当年在战场上的身影,然后问:“可是我从小到现在,没有看过一部电影或电视剧,是像他所叙述的情况。到底是谁在说谎?还是谁在改编故事?把故事变得主题过强,以至于有骨无肉,生动不起来了?”他会把因母亲听力减退而无法亲口对她说出的话写成文章,流露出对她的珍惜之情,因为“那个来自北平的年轻妈妈,回不到北平了”;他平静却含情地叙述因胃癌离世的大姐坎坷的一生,最后只淡淡说一句“天上的星星带她回家去了,她的弟弟,我,还站在旷野”。还有那些童年眷村生活的苦难记忆,如今在笔下却都由温暖相伴,化为从容的笑谈。人生回味如此,差不多可以说是“雪尽马蹄轻”了。

他们这一代人的气质,在新一代的身上已经很难看得到了,就像他怀念小时候那些老兵们属于上一个年代的眼神,如今也不复再有。时代与时代的更替,固然可以像他自我宽慰的那样,“大家都在人类的大海里,岁岁年年,潮起潮落,永远存在”,但谁又能保证真的完全没有一点感伤?我们不也正像当年和老兵聊天的还是孩子的他一样,努力想在记忆中留住这一切吗?

可又能留存多久呢?

(此文已发表于《东方壹周》2012年第32期)

《李立群的人生风景》读后感(三):戏子有情,观众有义

1

李立群是一个典型的演员,有一张可以隐没在人堆里的普通脸,但能让看过他表演的人过目难忘。他几乎不可能成为偶像,却是一个你无需记住名字就能报出几部代表作的艺人。当然也有人把他当偶像,这些“非主流观众”被他饰演过的千奇百怪角色打动,对表演这门艺术产生兴趣,继而从喜欢李立群到欣赏李立群。当观众能给予舞台上的演员以掌声,也愿意在谢幕后体会舞台下演员的人生感悟,对演员来说,这远比灿烂虚无的人气更有福气。

李立群这本为台湾《PAR表演艺术》中《演员的库藏记忆》所写的专栏集,是我等欣赏李立群者的福气。因为我们猜都能猜到,这个满脸褶子的实力派,自己的故事必定充足。

李立群在叙述自己那些故事时,每提到“表演”,总说自己是“只会干这行所以干到现在”,对自己的演技,他不敢恭维,仅是“感官记忆”鲜明,记忆力远胜于表现力。可我看到他谈到自己演戏的方法的文章时,他描述角色体验的文字,洋洋洒洒就把我带到他的心里。这里头没文笔什么事,这本书,拿李立群自己的话说,确实符合“我不是一个有文字或写作训练的人”,之所以动人,全在于故事真、记忆明。

2

不看这本书难以想象,李立群让很多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欧阳锋”,竟然是在开拍《神雕侠侣》前才下功夫去看的原著。因为《神雕》的“欧阳锋”和《倚天屠龙记》里的“朱元璋”,我本以为像李立群这样有涵养的戏骨,一定也是资深金庸迷。惊艳的是,即使是“半路出家”的金庸读者,他对金庸小说以及欧阳锋的理解,在行在理。

说金庸,他写道“当余光中、郑愁予、张爱玲、陈之藩,乃至巴金、鲁迅,不再如今天一样被广为人知、广为研究的时候,而金庸的消遣式的武侠小说,可能会存在于全世界的网络上,用十几国的语言在为人们传说着”。作为读者,他并没到崇拜金庸的程度,不过“演了金庸小说的人物之后,对金庸的创作力全然改观了”。

对“西毒欧阳锋”这个少有观众会客观看待的反派,李立群捕捉到了早年欧阳锋的“武德不够,雄而未浑”,晚年被黄蓉设计逼疯后,“常常把各种记忆‘移植’在魂牵梦萦的儿子身上,到处找儿子、认儿子,在暴力的疯狂行为中,他还没有忘了这一份情的影响力”。

《神雕侠侣》中让无数读者动容的“华山之巅北丐、西毒临死相拥一笑泯恩仇”,李立群认为那一刻是欧阳锋“把力量完成一种消融”达到“雄浑”境界的一刻。怎么演这样一个对内心戏要求极高的角色?李立群采用的是“禅门里说的‘泰然自若’,就是随时、随地都能让自己的专注力完全投入”,“不管你在演哪一种戏,全神贯注之后才能随意地拨弄。我的欧阳锋是这样去演的,只是不知道看电视的人,感觉能与我相会否?”

为什么多数金庸剧都演成了肥皂剧?对比任贤齐冲动一根筋的“杨过”、黄晓明弱智的“韦小宝”、李亚鹏低能呆滞的“郭靖”,配角李立群消化了“疯而不疯”的精髓,演绎了一个性格魅力大于性格缺陷的欧阳锋。答案很明显,不读书的演员,只能演出不靠谱的角色。

3

《黑金》中的侯部长,《那一夜,我们说相声》中的恶俗主持人,《台湾怪谭》中撑起两个多小时独角戏的“阿达”,是我不用想就能说出来的三个李立群角色。

访谈节目中低调、随和得让人难以置信的李立群,在《黑金》中演绎的“侯部长”,是我个人认为华语电影中最真实的贪官。他享受权利带来的金钱、美色时那副君临天下的表情,估计会让很多官员看到时本能地打一个冷战,他得知形势于自己不利,开始对梁家辉饰演的黑道大哥周朝先发难时那副嚣张、狠毒的嘴脸,让人直观地感受到“腐败政府就是最大的黑社会”。侯部长的小人嘴脸,暴戾本性,如果你是个感性的观众,会对“李立群”恨之入骨,忘了他只是个演员。

对“侯部长”震撼的同时,对李立群费解:为什么演一个和自己性格完全不同的角色,能演得仿佛就是自己一样?

书中李立群为我解惑,他曾经对已故老演员雷鸣在《悲情城市》中将一场枪毙戏演得让人噤若寒蝉的能力费解,“整场戏沉默而震撼,有气氛,在雷鸣的表演节奏引导下,流露出精准的情绪”。他请教雷鸣,雷老告诉他:“我看过这种人。”

良师授道,李立群从此奉为圭臬。在他进入西餐厅演秀展开演艺生涯前,他生命中每一次充满怨气的工作,每一个惊为天人的良师益友,每一次琐碎的经历,他都尽量锁进记忆。“侯部长”自然是李立群吃透鱼龙混杂的台湾政治人物后的再现,就像卓别林如克隆般演出“希特勒”一样。在这样的表演大师眼中,虚伪与邪恶等伪装都是清水中的鱼,他们的演技,是一种最有感染力的正义力量。

李立群是对表演有真感情的演员,曾经觉得只有舞台剧才值得自己付出,觉得“电视剧是方便面”的清高演员,如今佳作、烂片数量等身。通过这本书,你会觉得“戏子”这个称呼用于李立群是褒义词。而作为欣赏他的观众,我们无形中传承了“没有君子,不养艺人”的古典义气。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