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让木乃伊跳舞的读后感大全

让木乃伊跳舞的读后感大全

《让木乃伊跳舞》是一本由(美)托马斯·霍文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42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让木乃伊跳舞》读后感(一):博物馆的胜利,最终是人的胜利

《让木乃伊跳舞》,让人从对博物馆的运作好奇转移到了它身后的人,那位逐渐老去直至化作烟尘的博物馆董事雷曼最终妥协了他的骄傲与挑剔贡献出几乎全部收藏并接受了仅作25年专馆陈列的“痛苦”。60年代末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胜利,最终是作为馆长的人的胜利,“无往而不胜”的坚定信念,“让吹毛求疵者见鬼去吧”的自信,无比的实干精神和灵活的头脑。

《让木乃伊跳舞》读后感(二):那些从“木乃伊”里得到的

从图书馆里把这本书拎回家,题目起了很大的作用,让木乃伊跳舞,这么好的标题印在书上,就是最好的广告。

读完,感触挺多。

一是有秘史的味道,讲的是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变革记,一个临危受命的馆长,如何力挽狂澜,让大都会博物馆进入最现代化的时期?这里面的明争暗斗,人事认命都十分熟悉,都能让人联想到周边的环境。加上里面对那些富贵捐赠者的描述,高层秘史味道扑面而来。

二是讲了好的博物馆应该是怎么样。如何收集藏品,哪些不该收集,哪些该舍弃。

三是,有人说人最幸福的事是年富力强时找到了可以为之付出一生的事业。看这本书,作者有吹嘘成分,但也很为他庆幸。如若继续做官员,也就那样,但他选择了大都会博物馆。

《让木乃伊跳舞》读后感(三):为公众献上最好的

一会又是姓,一会又是名,看起来的确挺费尽,人名对不上号,前面说的人到后面是谁也不知道。看久了也无所谓了,索性只关注各种办展和征集藏品的曲折路程。胡安像和希腊彩陶的段落非常精彩,都可以拍成悬疑电影。还有两次想把员工踢出馆长办公室,让人看得忍俊不禁。

多次危机,众多非议,甚至名誉扫地,当顶级博物馆馆长并没有那么风光和自由,相反还要长期承受各种各样的压力。

私立,董事会制度等,与国内博物馆的体制相差太多,其实可供我们借鉴不是很多。但一些理念可以是相同的,那就是对高质量的追求,为公众献上最好的,无论藏品,展览,还是建筑等,霍文始终坚持不妥协,以战斗的姿态去开展变革,去挑战困难。即使最终他的离职以不怎么光彩的局面收场,即使他的一些做法可能存在道德上的非议,但不得不承认他一直在不忘本心,排除万难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并确实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反观现在各种参差不齐的展览泛滥成灾,各种千篇一律,自以为是的服务项目,真正让人记住的有多少,让人受益有多少?博物馆不是政绩的舞台,也不是阿yi奉承的工具,而是要明白我的对象是公众,我是否已经问心无愧地向他们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

《让木乃伊跳舞》读后感(四):离开大都会之后的霍文

看完书后,我很关心托马斯·霍文这个从上任起就发誓要“撕毁”大都会的成规陋习的人去了哪里。以下资料罗列出来以飨同好。

1970年6月,霍文离开大都会博物馆,创建了独立咨询公司——针对博物馆业。

1978-1984年,他是新闻杂志ABC的合伙人。

1981-1991年,他负责编辑《鉴赏家》杂志(Connoisseur Magazine)。

他写了不少艺术相关主题的书,如《伪造艺术》、《格兰特•伍德》、《图坦卡蒙法老》等。

在Harry Moses拍摄的纪录片《谁是杰克逊•波洛克》里,霍文出镜,对波洛克画作的真伪进行解释。

2009年12月10日,霍文因肺癌在纽约曼哈顿家中逝世。

关于霍文的出身,在书中有颇多记载,但对于曼哈顿上东区而言,霍文以此身份为人初识:

托马斯•霍文的父亲沃尔特•霍文是蒂凡尼的高层。

最后——

霍文在大都会的后半段,与《纽约时报》可谓是死对头。他去世时,纽约时报的讣闻标题是《托马斯•霍文:把大都会屋顶掀翻的人走了》。

新朋友欢迎关注我的微信订阅号“半茶”。

生活是半杯茶,我们一起来添点别的

《让木乃伊跳舞》读后感(五):一点书摘

P49

我试图把参观艺术博物馆的观众分为三类,年轻人和未受过教育者、受过教育的博物馆常客,以及专家学者。常设展览要考虑吸引上述三类人。但是,如何增强这座伟大博物馆的感染力同样重要,甚至比观众循环或博物馆的实用性更重要。

P69

资助一个伟大的博物馆会给人带来巨大满足感,因为你可以确信,你这些辛苦赚来的真金白银不会倒进排水沟。

P176

单是为了改建博物馆门前广场和大厅,华莱士夫人就拿出了750万美元,并另外捐赠了400万美元用于博物馆大厅和门面的永久维护,此外,还设立了400万美元基金,用于支付在大厅4个壁龛上,以及两侧座椅中间摆放鲜花和植物的费用。在大都会博物馆接受的所有捐赠中,这是最有品位的礼物。

P353

我的目标,是把大都会博物馆打造成人民的文化天堂,其中充满乐趣和庆典活动。博物馆应该是一座一目了然的图书馆,能给人们带来最大可能的兴奋和思辨。博物馆应该是一个最能代表公众教育的机构。我希望博物馆有效、充满活力、有决定权;最重要的是,博物馆应具有真实可信的知性,应能讲述馆藏艺术品的真相,并坚持不懈地向公众展示不同的品质——好的、更好的、最好的。我还想使大都会博物馆成为一座巨大舞台,世界各地的艺术可以在这里接受检阅,一视同仁,杜绝势利。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