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建国之惑读后感1000字

建国之惑读后感1000字

《建国之惑》是一本由任剑涛著作,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的290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2012-5,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建国之惑》读后感(一):中国没有走向宪政的原因`

我记得张鸣老师在台版《摇晃的中国》提到过,台湾民主化进程之所以如此顺利,是因为技术官僚多半有留学背景。但,我感兴趣的是,49以前无论是王铁崖、龚祥瑞等老师一辈,乃至胡适等人,为民国时学者的合力没有将中国推向“民主宪政”?任老师的这本书,兴许就有答案

《建国之惑》读后感(二):反思、批判与思想交锋~

1.反思与批判。中国对西方的借鉴与反思可以说是同时进行的,可谓此消彼长,而近期以来,对西方知识体系批判与中国本土适应的发掘,越来越多的受到读者的关注。

2.思想交锋,增强本书的关注度。本书对近代留学精英的批判,对当下很多活跃的学者思想也是一种触动,在这一点上本书有可能对引起学术界的大讨论。

《建国之惑》读后感(三):被误会的现代化

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留学生曾产生过巨大作用,但很少有人反思过,其中代价是什么。

直到今天,我们对现代化的误解可能仍然比对它的理解更多,因为我们的现代化并非内生,而是外源的,是在巨大差距和亡国灭种的风险下,急于引进的。这决定了,我们并没有从系统的高度对它进行思考,没有深刻地反省过它如何与本土文明相结合。

可以看到,虽然许多中国留学生在西方取得很好的成绩,但他们在学术领域少有颠覆性创造,很少能超越他们老师的成就。因为他们是在功利性地学习西方,是想从西方找到救治当时中国问题的良药,其结果往往是将问题简单化,结果是,他们千辛万苦找回来的药往往失灵。

是这些药本身有问题吗?其实,任何理论都是反复实践后形成的产物,如果剥离了其社会背景,那么,理论存在的前提就会被消解。以费边主义理论为例,在留英学生中影响深远,一度被认为是终极解决方案,上世纪30年代,中国绝大多数经济学家都坚信它优于市场经济的解决方案。这就忽略了英国当时之所以费边主义思潮泛起,是在工业化革命之后,社会贫富差距拉大,从而内生出对公正的迫切需求来。没有长期自由主义经济、城市化等背景,贸然选择这条路,很可能窒息后发国家的活力。

遗憾的是,这种富裕后的解决方案却被未富裕的社会奉为圭臬,因为从逻辑上看,费边主义的理论确实更具说服力,当社会改造被简化为图纸作业时,则它必然会在现实中饱受挫折。

本书系统地整理了过去百余年间中国社会各种外来思潮,条分缕析地阐明其本然的发展逻辑,以及与中国具体环境之间的差异,从而令人信服地展示了理论与误解之间的巨大鸿沟。引人深思:在走向未来的路上,类似误会是否依然存在?怎样才能回到内生与实证的思路上,从而避免概念游戏的干扰与误导?在经历了“理性的虚妄”和“致命的自负”带来的巨大灾难后,我们应有怎样的反省?

或者,超越功利的工程思维,回到系统思维,真正站在文明发展的高度上去思考,才能走出误会与盲目的历史,才能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现代化进路。

本书是一本反思近现代各种外来思潮的著作,对于留学精英的思想变迁考证甚少,对于关注社会问题的读者,这无疑是极富营养的一本书。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