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朋克刑警的狂想》读后感锦集

《朋克刑警的狂想》读后感锦集

《朋克刑警的狂想》是一本由[日]山口雅也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6.00元,页数:31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朋克刑警的狂想》读后感(一):披着刻意英式化外衣的日式推理小说。

披着刻意英式化外衣的日式推理小说。

一篇物理重力、一篇圣经遗传、一篇庭园艺术。

无聊冗长的文化历史对白、艰难晦涩的专业知识普及。

毫无意义的童谣,诡计一般。

基本都是自杀!自杀!

模仿波洛痕迹严重的注释“原文是法语”,是在向克里斯蒂致敬,毫无疑问作者是一个热情的“英国通”!

侦探平行世界的设定只是使故事的无厘头和科幻化变为合理化的“狂想”。

表示不喜欢朋克侦探造型。

封面好看!

《朋克刑警的狂想》读后感(二):偏执的伟人

本来我觉得,三个故事都是有联系的,相差并不太远。论剧情,叙事手法,凶手,动机,迷解手法,三个故事都是如出一辙。基本上看完前一个故事,大概下一个故事在开始叙述的时候我们差不多就能知道哪个是将死的人,哪个又是可能的凶手。不过,这三个案子和以往的那些因为纠纷和冲突而产生案件不同。解决方式也不同。书页上写着“福尔摩斯解决不了的案子,就交给朋克刑警吧”这句话不是没有道理。基德确实靠的是逻辑推理,但却不是按照原有的线索进行推理。这也是作者说福尔摩斯有可能解决不了的原因。先不论世界观,基德的推理出发点与以往的推理不同,这也是书名《狂想》的实际含义。基德出发点是受害者的死因,为什么偏偏是他死,他临死前会想着什么,从这么些个角度进行推理和幻想。最终还原出死前情景。并找到凶手。这套理论十分新颖,因为这次三个事件实际上是没有证据的完美犯罪。基德最终是靠引导凶手露出马脚来解决案件的。不过这并不是本书重点,重点是狂想的内容。三个故事的被害者自身存在的矛盾是整个故事的导火索。无论是第一个故事的博士,第二个故事的信徒和学者,第三个故事的伯爵和园丁,他们行为和言论冲突是整本书最为出彩的一部分。

对于他们的故事,我想,可以用“偏执的伟人”来形容。三个故事的被害者不管并死因还是心理都是无比的相似。最主要的一点,就是他们都将自己毕生思索出的理论与概念化成了现实。重力博士为了证明重力理论最终摆脱了重力,学者为了证明科学的伟大想要自杀,伯爵永远和自己爱着的庭院在一起了。他们都是为了向世人证明自己是正确的,却最终用了别人无法反驳和复制的方法——死亡。他们是伟大的,同时也是偏执的。在这里我们可以通过基德看出作者的看法。基德对于这种行为是怀着崇高的敬意的,甚至最后故事里他放过了凶手,因为他并不是在以一个刑警的身份在审问犯人,而是作为一个普通人类。作者将主角们设定为朋克族是有原因的。不考虑常理,跳出社会的局限,从最本质的含义思考后,才能理解人类更深层次的行为举止。伟人总是很偏执,哪怕所有人反对,社会不允许,常理不符合,他们也要证明他们的理论是正确的。人们总是在叹息他们可笑又可悲的举动,却不曾认认真真思考一下那理论正确的可能性。如果视野太过狭隘,就会忽略他们理论中那纯粹理性的部分有可能会颠覆一切,引起变革。世间无绝对。大多数人仅仅只不过是在所谓的常识这一狭小范围内活动。但是总有些人,冲破这一界限。看到了世界外更为广阔的空间,为了到达那里而一意孤行,最终死在到达的路上。可笑?可悲?我并不这么认为。我相信作者通过基德也是这么说的,“相信人类的可能性,那是个性的一部分。”是的,将那界限称之为人类的极限的话,这种行为只不过是挑战,是人类欲望的体现。这种贪婪和欲望才是人类强大的根本原因。是人类进化的根本源头。现在的人们活的平凡而又朴实,他们可能遗忘了,自己心理可能存在着的一个宇宙。像是最后一个故事过阐述的那样,可以想象一下,现在如此纤细的白桦树苗,在几百年后会成为一片迎风摇曳的树林。

本书作为推理小说,的确诟病一堆,三个故事套路基本一样,推理靠脑补,证据靠试探,以及犯罪者最后还能你不知我不知的被原谅。。。但是本书的确有亮点,认真看完的话是个很不错得消遣,先不论逻辑推理,上面的理论倒是都很有趣,不走正常人的逻辑以及对人类可能性的探讨很活泼新颖,平行英国的设定帮助叙述观点,鹅妈妈童谣作为带入,没事看看还是挺不错的。

《朋克刑警的狂想》读后感(三):【推理狂想曲:打破常规是唯一的坚持】

嗯,我是一个不太擅长起题目的人,这也是我第一次写书评,现在一边写着一边还有点紧张,不过这书是在没出版的时候我就盯着买的,所以还是决定把第一次书评献给它好了。

——————————————————————————

看到这本书的封面的时候,想到的就是两个词:神探伽利略、克雷蒂亚狂想曲。

想到前者是因为这满篇的公式,让我想起那部福山雅治主演的日剧里,伽利略老师每次茅塞顿开的时候就会疯狂的算公式。而后者嘛,自然是因为那硕大的狂想两个字。

后来看完书,发现这还真是一首狂想曲。

看过朋克刑警系列第一本的人肯定都知道这系列的特征:

1,平行世界的英国。

2,造型颠覆的主角。

3,离奇的案件。

当然,还有最主要的:鹅妈妈童谣杀人法。

除去鹅妈妈童谣以外,前三条都是这首狂想曲的主旋律,虽然山口雅也自己最稀罕的也许是童谣杀人这把钥匙,但是对我来说前面这些颠覆的亮点更有意思,谁让山口先生在前三条里开了先河呢。

怎么说呢,总结一下就是,这个系列最大的问题,就是重在打破常规。

有些人不理解为什么主角的形象一定要被强调成是朋克造型的手枪小子和粉色毒草妹,这其实也是我一开始不理解的部分。话说其实有这种不理解本身就已经是被束缚的思维模式了,反过来想想,谁告诉你推理小说的主角不能是一个朋克造型,不叼烟斗不戴帽子不面无表情怎么了。这本就是一个单调的世界,好不容易创造了平行世界任你挥霍,怎么忍心让它继续单调?不如泼一盆油漆上去,注意,要泼彩色的哦。

所以,中规中矩走着固定路线的传统形象在这本书里都是主角的手下败将,福尔摩斯都被劫走了话语权。

山口雅也也许偷偷摸摸的在心里窃笑:别介意,只是为了打开你的视野。我只是想告诉你,别以为大洪水和诺亚方舟只存在于圣经里,在我笔下,什么都可以。

哎呀,小雅,你真调皮。

有狂想的主角和背景,自然也有比主角还奇怪的案件,不符合人常规认识的案件在书里比比皆是,在只能看到书的简介的时候我很幽怨,我想知道为什么有人能自己摔死在塔顶,为什么有人能死在自己的方舟里,为什么有人能让人寻宝寻着寻着寻到自己的尸体。

不过不要以为真相也是狂想出来的,在看这位刑警的冒犯的时候我就经常想起福尔摩斯里的一句话,尽管这位先生在这个系列里没什么发言权:“首先要把一切不可能的结论都排除,那其余的,不管多么离奇,难以置信,也必然是无可辩驳的事实。”——我想这也是这系列书唯一没有打破常规的地方:不管开头和结尾如何离奇,这总是常人可以做出来的事情,总有真相可循。

除此之外,狂想二字也不是随便起的,书中几个案件,都是起于这个“狂”字,因狂而想,因为对某件事的狂热而引发的杀机是这本书的一个关键点,看这本小说前我刚好看了一篇和宗教狂热有关的中篇,所以这书刚好是我热身后的开胃菜。

在朋克外衣下依然可以触摸到的主线和可以理解的手法,这就好像不管你交响乐演奏的多么肆意妄为,你面前还是始终有一个指挥的。无论如何,刑警也好、侦探也好、少年侦探队也好,他们始终都在靠自己的智慧追寻真相。

撇开主线那些案件不提,这本书里着实有很多小亮点。其实在我眼里,一本书、一部电影、一首歌,能有那么一句话让人永远的记住并以后会引用到别的地方去,那这个作品都可以算是成功的。

书里有一句话我很喜欢,喜欢到可以现在不看书但是张口就来:名字这种东西就该最好的去表达它的含义。

比方说朋克刑警的名字直译过来其实是一枪毙命型的手枪小子,仔细想想果然是名如其人,也很符合他的推理能力。助手萍可的名字是粉色毒草的意思,想想这个虽然干着刑警却把自己打扮成朋克女青年而且还很喜欢没事儿顺顺证人或者被害人的财物什么的,果然是一棵毒草啊。再看看自己的名字,就像“玛丽·波特”一样毫无代表性,不由对主角感到羡慕嫉妒恨......

这样的亮点还有很多,也许每个人看都有不同,我也就不赘述了。

如果看书不怕吵的话,其实我很建议在看这书的时候能顺便听听克雷蒂亚狂想曲,那样你会沉浸在一种狂想的状态里,那时也许你会爱上这书里的世界而不能自拔。

看书皮上的后续出版情况,手枪小子还有三本书的时间疯狂,趁这个机会,好好的打破一切常规吧,你可以不坚持减肥、不坚持练琴、也不坚持背英语单词,但是你一定要坚持打破常规,打破固态的世界。

可别怪我们这么严厉,要怪就怪山口雅也,谁让他有勇气选择了这条路呢。

がんばってください。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